微软黑屏 是维权还是垄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软黑屏是维权还是垄断

发表时间:2009-12-02T10:30:44.59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9月下旬刊供稿作者:刘玲莉

[导读] 微软在中国的视窗产品价格过高,不符合中国国情。微软的行为是垄断,应当从价格法方面去规制。

——从价格角度看微软的黑屏事件

刘玲莉(安徽三联学院安徽大学法学院)

摘要:微软推行“黑屏”事件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微软打着维护知识产权的名誉采取的“黑屏”措施实际是垄断而不是维权。原因是微软的视窗产品在中国已经形成垄断性市场. 微软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和行为是导致微软盗版泛滥的原因之一。微软在中国的视窗产品价格过高,不符合中国国情。微软的行为是垄断,应当从价格法方面去规制。

关键词:黑屏垄断盗版价格

0 引言

2008年10月20日起,微软宣布在中国市场对WindowsXP专业版和Office用户进行盗版验证通知。届时,安装了盗版WindowsXP专业版的电脑将被强行每小时“黑屏”(桌面背景变为纯黑色)一次,Office的菜单栏将被添加“不是正版”的标记。这被视为微软对中国盗版用户推出的涉及面最广的一次行动,也被世界各国称为微软 “史上最严厉在华反盗版”行动。“黑屏”事件在中国用户中引起的强烈反应。虽然我们很难认定“黑屏”是否侵犯了电脑使用权、个人隐私权,是否滥用知识产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软的行为完全合法。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应与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我们不赞成一些国家和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或先进手段进行‘强保护’,谋取自己的利益,而使其他多数国家多数人受到损失。这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基本立场。”[1]中国人民大学朱景文教授从法理学角度分析,认为“黑屏事件”是微软通过自己的技术手段给盗版者的一种新的惩罚方式,这绝对不是正当的。他说:“为什么出现盗版?实际上价格差别太大了,一个盗版软件几块钱,一个正版软件几百块钱。一方面你通过盗版调动了人们的胃口,但你另一方面又想通过垄断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知识产权和获取信息的人权之间孰轻孰重?对这个问题,大家实际上是清楚的。”我对柳斌杰和朱景文教授的观点表示赞同,我觉得如果从价格的角度来考虑微软的黑屏事件,更能反映出微软的行为,不是维权,而是垄断。

1 微软的视窗产品在中国已经形成垄断性市场

多年来,微软几乎扼杀了任何试图挑战它的对手,连实力强大的IBM和众多的美国厂商也束手无策。尽管美国政府也曾威胁要拆分微软,欧盟、韩国也要重罚其垄断行为,但都无济于事。中国的软件市场也不例外。考虑到软件问题的全局性和严重性,科技部在“十五”期间投入巨资,同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对开放源代码的Linux操作系统进行了重点支持,开发了基于Linux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系统及CPU 等,并成功地进行了电子政务、银行信息化等行业的试点示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自主的软件体系,使我国的信息产业不再受制于人。中国软件企业金山斥资数千万,动用了上百人,花了3年时间,500多万行代码全部重新编写WPS Office2005,金山WPS Office2005与微软Office,不仅界面上一致、功能对应,准确地双向读取,实现一字不差、一行不差、一图不差的深度兼容效果。有人要问做一款与微软Office一模一样的产品真的有意义吗?金山说“微软已经成为事实标准,谁也绕不过去,微软Office已借助格式、使用习惯,为WPS设置了反超障碍。我们必须要尊重这个事实,做顺应市场的创新。”由于微软桌面操作系统的垄断,国产办公软件不得不和微软的系统兼容。可见,我国软件业的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也并没有改变微软在我国的垄断性地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2 微软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和行为是导致微软盗版泛滥的原因之一

有学者指出,微软在中国的战略实际上是一个严重的商业陷阱。很早以前微软就已经知晓自己的产品在中国被大规模盗版,在那时它就有义务采取维权措施。但它长期纵容、放任盗版的流行,同时维持正版产品的高价格,使用户产生了使用依赖,形成了它今天的市场局面。“既然他们想要去偷,我们想让他们偷我们的。他们会因此上瘾,这样接下来的10年我们就会找出某种办法让他们付账。”10年前比尔·盖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的这番话,能反应出问题的核心。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互联网法律中心主任张平把微软在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概括为5个阶段。一开始,微软懈怠对著作权的行使,以培育市场,提高市场份额,使Windows、Office等产品逐渐取代了国产软件。第二阶段,微软提出了一系列诉讼,著名的如1999年微软诉北京亚都集团侵权案、2000年微软诉上海三菱电梯公司侵权案等,效果都不理想。第三阶段,微软借助行政执法的力量,不断向工商局举报企业用户侵权,迫使许多企业坐下来和它谈判,以获得正版授权。在第四阶段,微软的法律部门和公关部门联合起来,走政府公关路线,取得了大批政府采购的订单。10年后,微软用“黑屏”这种手段来清算盗版,都是商业行为,是为它的利益服务的,目的是为了牟取巨额的利润。每隔一个小时“黑屏”一次的做法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是逼迫大家去买正版,是垄断的表现形式。对这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反垄断法第十七条已经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法律禁止利用他人的违法行为来获取利益。” ‘黑屏’带有恶意,不具有正当性。事实上,在欧美,微软已经多次接受反垄断调查,并遭到了巨额罚款的处罚。在欧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知识产权制度才能发挥作用。而在中国,微软占据了垄断性地位,但并没有考虑到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的差距。没有根据中国国情,考虑其产品的定价问题。实质是微软自身对盗版的泛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微软一直指责中国反盗版的不利,而自己却也没有良好策略,而事实上,中国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甚至比微软更加憎恨盗版。倪光南说:“打击盗版是发展本国软件产业的需要。实际上,盗版外国软件的存在,对外国软件固然是减少了收入,但对本国软件的损害更大,因为这些盗版软件占据了市场,助长了垄断,使本国软件难于进入市场。”对于强大的微软来讲,真正对手一个是盗版,一个是法院垄断诉讼判决,而不是任何软件企业。按照微软的.NET战略,未来将有更多的电子信息交流通过微软的操作系统来进行。微软此举已在欧盟等地遭遇多起反垄断诉讼。我国也应该从反垄断的角度来用诉讼方式来与微软抗衡。

3 微软在中国的视窗产品价格过高,不符合中国国情,进一步加剧了盗版的肆掠

微软的垄断行为不仅吸取了中国IT业的主要利润,制约和影响了整个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控制和主导整个产业的发展格局和步伐,更为严重的是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我国没有起诉微软,放任微软的垄断行为,最终可能会导致国内竞争企业的消灭,对国家,国民都是不利的。但就现阶段而言,没有起诉微软可能是综合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我觉得现阶段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微软在国内的视窗产品的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控。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属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居民的家庭消费能力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家庭考虑的是不断的更换更高配置的电脑,而我国考虑的是如何在更多的家庭普及电脑。两者不是处在同一个层次。然而微软对其视窗产品却在实施所谓的全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