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 (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
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3、赏析意象
诗人 的思 想感 情与 客观 物象 融合, 形成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意象例析
例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 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 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探究:词人为何“怅”?联系背景,想想 “问…浮”的含义是?表达此人怎样的情感?
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他 想到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尤其是被剥削的人民, 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不由百感交集思绪 万千而生”怅”。
词人由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谁主沉浮” 的问题, 此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实质是词 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抒写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4、自由诵读并思考:
1)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 词。请把几个动词连起来,讲述词的内容。
立、看、怅、问、忆、记
2)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你能根据内容给 每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这首词描述了四幅画面: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二、上阕研读、探究 独立寒秋图
毛泽东,字润之, 笔名子任。1893年12月 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 冲一个农民家庭。…… 他的作品,给传统的诗 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 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 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博 大渊深的胸怀,厚实的 文学修养,高超的表现 艺术。 ——臧克家
写作背景
《沁园春 长沙》写于1925年,这一年爆发了 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农民运动 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但随之而来的革命领导权又 成了党内外斗争的焦点。国民党右派想篡夺领导权, 排挤共产党。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者陈独秀、张国 焘主张放弃革命领导权。解决革命领导权成了一个 迫切的问题。这年秋天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 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怀着极大的革 命热情写了这首沉郁豪迈的词。
--毛泽东手迹
沁园春.长沙
长 沙
诗词知识
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 齐,也称“长短句”、“曲词”或“曲子词”, “诗余”。
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 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 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 题目,如《沁园春 长沙》。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 短不齐的诗体。
2、 第四幅“中流击水”图,作者运用了什么样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这一结尾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革命青年激流 勇进,以拼搏为乐的凌云壮志,艺术地回答了 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主宰国家命 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 世界的革命青年。
慷抒 慨情 激回 昂答
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简要说其大 意。点明了哪些内容?
大意:在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站立在橘子洲头, 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点明了时间、地 点和特定的环境。
2、“独立”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独自一人远望凝思,与下文相照应,在革命斗争 的惊涛骇浪中表现出的砥柱中流的气概。
湘江秋景图
1. “看”领起下面哪几句?从哪些不同视角选取 了哪些意象?(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 怎样的?) 2.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使用了什么手法? 组成了一幅什么特点的图画?描写这幅图画有什 么作用?
通过联想发出石破天惊之问:“谁主沉浮?”这 一问,体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心系天下兴亡的博 大精神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三、研读下阕
1、词的下阕“峥嵘岁月图”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 从两方面 突出了 什么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怎样 的精神?
从精神面貌和活动志趣两方面突出 了包括诗人在内的革命青年。
作者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 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作者和 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派、 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
无。
原因在于词中的秋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是绚 丽壮美的。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 份有关。他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云的一 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 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 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 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 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 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 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 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 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 照。
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的结合 起来的?
上片写景抒情,以“独立” 开篇,以江、洲为背景,
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激荡的思绪,为 “怅”“问”“忆”蓄势。接着用“看”领起湘江秋景, 奠定壮怀激烈的感情基调,引出发问。“怅”由自然想 到人类社会,词人激情澎湃、慷慨发问。 下片叙事,是上片的感情发展和延续。以“忆”字直 贯“峥嵘岁月”图,追叙往昔战斗生活,描绘早期革命 者群体英雄形象,表现豪情壮志。 “中流击水”图,展 现了革命者不畏惊涛骇浪、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艺术 回答了上片的发问。至此,诗情得到了酣畅的表达。
一、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朗读:注意正音,注意节奏,注意停顿,读出 感情,要热情奔放,慷慨激昂。
2、注音
舸 ɡě
怅 chàng 携 xié 稠 chóu
峥嵘 zhēng róng 遒 qiú
遏è
3、诵读、思考:上、下片主要写什么内容?
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 发革命豪情。
拓展欣赏:毛泽东诗词名句
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 胜过富春江。(《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 5、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6、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下阕回忆往事和上阕有什么联系?
下阕的两幅画面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高 度概括了词人的战斗生涯,展现了主人公昂 扬的革命斗志,坚定的革命信念,坚强的意 志品质和力挽狂澜的革命气魄;另一方面, 塑造了革命英雄群体形象,揭示了领袖成长 的社会基础,也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 的问题。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 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 /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 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 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 飞舟?
5、讨论上阕“煞尾”的作用
从表达方式上看 由写景转入抒情、议论 从表现手法上说
采用了联想。词人从眼前景联想到广漠的人 类社会,联想到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劳苦大众, 联想到蹂躏百姓的列强及土豪劣绅,联想到中国 革命的前途和命运。
从结构说
承上启下。上阕写景提出问题, 下阕回忆往事,回答问题。
从内容和全词主旨看
远眺:万山红 遍
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 百 舸争流(静、动)
远近 色
相间 彩
绚
引发思考
看 仰视:鹰击长空(动)
动静 丽
结合
为抒情作
俯瞰:鱼翔浅底(动)
生 铺垫
对照 机
总看:
鲜明 勃
万类霜天竞自由
勃
以壮景抒豪情
语言应用 方面,用 词精当
万:山之多 遍:红之广 层:林之密 尽:染之透 染: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漫:水之盛 透:江水澄澈 争:千帆竞发,争先恐后 击:矫健雄姿,强劲有力 翔:自由轻快
秋天里的悲喜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秋林醉? 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又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刘禹锡《秋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讨论: 本词的寒秋景物有无过去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 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
分析: 意象,就是诗中包含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 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缺月”等意象 和“独”、“恨”、“寂寞”、“冷” 等词的 感情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
意象 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雄鹰 游鱼
意境 生机勃勃 壮阔绚丽
感情 乐观热烈、奋发向上 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 兴起的革命形势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中寓情
总结
时间、地点、(前三句) 特定的环境
写 景
山红 林染
湘江秋景图
江 舸
碧 争
鹰击
鱼翔
静景 远景 仰视 (色)
动景 近景 俯视
百侣曾游
抒 忆往昔 情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粪土万户侯
曾记否 中流击水
设问 结 尾, 回答“ 谁主 沉浮”:投身 革命, 急流 勇进, 担负 大任。
主题
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 家前途命运的忧思,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昂扬 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