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中科学主义思潮的利与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研究中
科学主义思潮的利与弊
一、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衰
随着十九世纪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科学的基本建成自然科学方法成功地推广移植到其他相关领域和人类对自然科学通过技术释放出来巨大能量从而改善了普遍生活的惊讶。人们开始建立起对于科学的信仰,科学主义的思潮应运而生。
二、科学主义思潮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
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了科学主义思潮的强大冲击。所谓社会科学,是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处处见得到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子,如在中国二十世纪的史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于考证史学派的大规模批判使史学自然科学化倾向再次占据史学市场。再如在经济学领域仍然存在大量的以数学模型为研究方法的各种定量分析。再如当代心理学向医学、自然科学的倾斜运动。这都是科学主义思潮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影响。
科学主义思潮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其主要表现在:
(一)某些自然科学方法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
自然科学方法有6种类型。6种类型包括:1.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2.自然科学获取信息与验证理论的方法;3.自然科学普遍使
用的形式化方法;4.自然科学通用的用以整理材料的逻辑思维方法;
5.最初从自然科学中发展起来的系统科学方法;⑥具体自然科学的特殊研究方法。其中,“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程序、数学方法以及通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以直接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而另外的自然科学方法则需要经过再加工、再改造后的间接运用。“因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性、社会性和价值性等特征,而必须使自然科学方法适应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共有的特殊性,这样才可指望解决社会科学主观性、一维性、复杂性所带来的研究困境”
(二)科学主义思潮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在社会科学的一些边缘学科,与自然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科学主义思潮的冲击下,使自然科学方法融入到此类社会科学的核心,从而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如。如数理经济学,直接把数理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的内核融合,为经济学的数量化、形式化、符号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科学主义思潮促进了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从而有利于社会科学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
自然科学的力量不仅在于学问的突破和未知发现,还在于让人们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真实生活的蜕变,让所有人享受到其发展带来的福利。因为自然科学与生产力是紧密相关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这以成为不庸质疑的事实。而科学主义思潮促进了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使社会规律更加有迹可寻,推动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应用化,使社会科学能够更好地转化
为“生产力”。
同时,科学主义思潮的泛滥也使社会科学研究面临许多困难,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弊端。
(一)科学主义思潮使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一元化、单一化。
科学主义思潮的主要思想内涵的其中之一是认为科学方法可以推广移植到其它一切知识领域,并且深信真正的知识只有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获得。这样的所谓“唯科学主义”的方法论排斥其他研究方法。不管是哪一个学科,只有运用科学(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出唯一正确的研究成果。然而在社会科学研究的许多特征与自然科学的特征并不一样,所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必然有其独特性。而“唯科学主义”的方法论会使社会科学的研究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思路僵化。不只是这样,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其得出的结论是否真实合理,这也是一个问号。
(二)科学主义思潮的膨胀使社会科学研究趋于低潮,人类忽视了对其社会性和伦理性的探索,导致社会价值和伦理价值的缺失。
随着西方现代化过程的逐渐完成,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角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原子弹的爆炸、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等科学的副作用使人们开始批判科学主义思潮带来的危害:社会科学研究的式微、人类的社会价值和伦理价值的缺失和人文主义精神的没落。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科学主义思潮的膨胀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他说: “我们认为今天人们的伦理道德之所以沦丧到如此令人
恐惧的地步, 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这是科学技术思想发展的一个灾难性的副产品。”
科学主义思潮的快速兴衰,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主义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有值得借鉴的一面,也有需要排斥的一面。所以,社会科学研究应批判地吸收科学主义思潮的内涵,科学主义研究方法应当加以区别,加以改造,以包容的方式吸收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上来。
科学作为人类精神本性和成果并不是一无是处,问题在于,如果抽去了人和社会历史因素,(比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把它的作用极端化和泛化,成为理性霸权,再加之无道德的商业利益这一帮凶,这样的“科技”必然使人丧失人文理想、牺牲道德、情感,从而造成社会价值态度的混乱。
更为严重的是,在科学幌子下的科学主义使我们丧失了对科技危害的警惕,我们已经对科学不再进行审问,只要在某人、某物前冠之以科学,我们就容易接受,因为它已经处在上帝的位置,而且我们还主动地、到处地用“科学”对几乎所有领域的事情进行评判,科学理性成了唯一思维方式,科学成了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自然科学高视阔步,不断质疑人文科学,不断评判着事物。可是我们是否想过,自然科学也要被评判?用自然科学评判事物,要不要对其价值合法性及其界限提出质疑?
产生于欧洲的近现代科学,思想基础源于古希腊哲学求真的理性传统。而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下,压制消解了人对真理、
知识、智慧等的知性追求。文艺复兴、思想启蒙打碎了宗教枷锁,呼唤人性及理性的光辉。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传统得到复兴和张扬,科学理性成为西方的主流思想。而西方的工业革命,科技被广泛利用,同时,也把科学理性、技术工具理性强化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导致科技理性的泛化,进而形成科学主义或工具理性主义,把人体、人性拖到了必须被科技咬合的齿轮上,用所谓科学的眼光打量所有事物。人类由此受到的伤害是惨痛的,包括希特勒的行为,无不是在种族科学的理性判断上发生的。其它如环保、社会婚姻、人的异化等等。
科学是值得我们尊敬信赖的,科学主义必须送进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