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民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亳州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作为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民俗包括传统节日、民间传说、传统工艺、人生礼仪、饮食习惯、日常禁忌、婚丧嫁娶、宗教巫术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形态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在社会发展中意义深远。

亳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商业都会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里有多姿多彩的传统娱乐方式:

一、华佗五禽戏:东汉末年伟大医学家华佗依据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脉象、经络、

气血运行法则,在总结了前人模仿鸟兽动作的基础上,创编的一套保健体操,

包括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作为中国古代养生健身功法,华佗五

禽戏发源于亳州,长盛不衰,经历朝历代的变迁,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二十多种

不同版本。

二、传统戏剧二夹弦:二夹弦剧种起源于河北,发展于山东菏泽,流传于苏、鲁、

豫、皖四省边界地区,解放后在亳县(今亳州)受到重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

特点,节奏轻柔明快,表演贴近生活,和梆剧一样深受人们喜爱。梆剧(又称

豫剧)是亳州特色剧种,传统剧目多达四百多个,有《李天保吊孝》、《天门阵》、

《穆桂英挂帅》等。另外,杨金贵和鲍志安的相声也是亳州的历史传奇。

三、亳州最值得一提的娱乐方式:三斗(被称为“民间三乐”)。即斗鸡、斗蟋蟀、

斗鹌鹑,根据季节的不同,所斗的种类不同,春天斗鸡,秋天斗蟋蟀,冬天斗

鹌鹑,其中斗鸡品种独特,过程很具观赏性。

四、高跷:是人踩在木棍上的表演,通常是训练有素的团体演出,人物各式各样,

场面壮观,是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亳州高跷不仅独具特色,且技艺高超。据

传,十八里集(地名)有一位施先生,踩高跷站在八张方桌叠起的高台上,双

手捧一簸箕米,倒折而米不撒,人送绰号“倒拐”。

五、肘搁:亳州民间舞蹈的一种,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分“座子”和“架子”两部

分,“座子”多由体格强壮的回民(回族尚武)担任,“架子”则多由小孩担任,

与广东的抬搁类似。

此外,鬼会(也叫大班会,是一种鬼戏,每逢正月十五,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纷纷登场,十分精彩奇特。)、剪纸(旧时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每件嫁妆都贴有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剪纸。)、听书、养花、下棋、养鸟等也是亳州常见的传统娱乐活动。

现今,五禽戏是市民健身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在市内各大公园、健身广场可见,且2004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四种健身气功之一,在华祖庵等景点也能观看到相关的五禽戏、五禽剑术表演;二夹弦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内一些著名茶馆会定期举办“三斗”表演;一些人家的室内和单位的会议室会饰以民间特色的剪纸......然而,大多数传统娱乐方式正处于被人们淡忘,甚至消亡的危险状态之中(如少见的鬼会、技艺退化的高跷等),这是值得每一位关心民族命运的人士深思的现象。

不止是亳州,推而至整个中国,我们可知: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的逐步深入,蕴含浓郁乡土气息的传统建筑日渐消失、带有特殊意义的传统节日逐渐被新一代人遗忘、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制作已渐趋渐远......

为此,我们应重视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在继承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整合,为在“快节奏”生活方式下的人们保留一份心灵的归属感,为迅速发展的中华民族保存好不朽的根基。

我们知道:每个民族都生活在传统中,也生存在现代中。在民族文化受到的侵蚀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民族文化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功能转换势在必行。民族文化只能积极主动的迎接挑战,将其文化理念等与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才能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