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由此看来,水价确定模式的选择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赋存状况以及社会制度关系密切,服务成本定价模式普遍应用,而且在水价制定中不可或缺的是用水户承受能力定价模式。

国内:“主管部门+企业”说了算?

不可否认,好的水价形成、管理和监督机制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和促进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但是,调整水价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如打破垄断,引进竞争机制,加强管理,挖掘潜力,使整个水处理的成本下降,水行业的效率提高。同时,政府应对包括水价在内的公用事业进行补贴,不能让老百姓负担全部成本。

表面上来看,高水价似乎更能体现水资源紧缺,而其真正的作用却是帮助某些部门从资源紧缺中谋取利益。像供水这样的垄断企业,原本就缺乏通过降低成本下调产品价格的内在动力,同时,既然成本的提高能够通过价格上涨得到消化,而成本的提高又能给部分人带来好处,企业成本的非必要提高恐怕在所难免。或许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包括供水在内的垄断企业普遍存在冗员过多、设备采购价格畸高等现象,这无疑会造成产品生产成本的节节攀升,导致依据成本核算确定的产品价格不断飙升,从而不断冲击公众的承受底线。

虽然国内主管部门高调喊着充分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听起来与国外的“用户承受能力”模式相似,但仔细探究却发现其区别甚大。我国百姓承担能力缺乏一个公开科学的指标,究竟该由谁来评判这个指标仍然是个问号,主管部门和企业怎能妄自揣测百姓承受底线?而国外的“用户承受能力”是建立在监管部门的层层把关以及完善的公共产品定价机制基础上的。

据了解,目前几乎我国所有公共产品的调价方案都是由企业提出,然后报相关部门审批,或召开听证会听证。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听证会已经演变成为涨价的“帮凶”,听证会像一个无力的木偶,任由主管部门和生产企业各自扯着它的两边,由此,“逢听必涨”的现象也就不足以为怪。“由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价格或游戏规则,肯定会涉及部门利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许小年博士说。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应找个与听证会各方均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机构,测算企业的成本和涨价标准是否合理,同时还应避免第三方机构被企业收买。在国外,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一般是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部门。缺乏与利益双方无关的第三方机构来定价或许正是我国水价频频遭人诟病的症结所在

浅谈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浪费、水资源短缺等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的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已迫在眉睫,推行水价制度是节约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水价改革势在必行。全国不少城市已经推行了水价改革制度,在取得较好的成绩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越来越突出。中国目前的节水水平与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极不相称,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2005年12月22日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说:2005年国家将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各地将制定本地的水价管理办法和水价改革规划,明确水价改革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配套措施,降低供水成本,整顿水价秩序,完善水费计收机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目前我国各城市水价普遍低于成本价,水价还有上升的空间,但调整水价时也要充分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实行阶梯式水价要保证正常老百姓用水涨幅小,老百姓能承受。北京、浙江、合肥、宁夏、广东、山东等城市已经推行了阶梯水价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供水价格改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基本上完成供水福利型向商

品型转化的过程。但是弊端已然存在,而且越来越明显。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完善价格机制,建设节水型的社会。 1 我国水价改革的概况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在发展的过程中用水收费制度也随之而生。早在公元前2世纪,四川都江堰灌区就执行的水费制度是每亩水田缴纳5kg稻谷。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水利部门的努力进取,水价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经历了从公益性无偿供水到政策性低价供水、从低价供水到按供水成本核算计收水费、从收取水费到明确供水是一种商品,按照商品价格管理等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64年无偿服务阶段;第二阶段是1964~1985年力图向有偿服务推进阶段;第三阶段是1985~1994年积极推进和执行有偿服务性收费阶段;第四阶段是1994年以来居民水费征收向阶梯式计费推进。

2 水价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建立合理的水价是在水资源短缺和不少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上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水价格形成机制。水价改革,推广要考虑到好多的因素,所以困难重重,是一项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的工作。

2.1 水价低廉,是造成浪费用水的原因之一水价格政策是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用户的用水量,特别是对于工业用水。生活污水处理费用尚未到位,由于废水处理一直盈利薄弱,这就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事实证明,水价低廉,是造成浪费用水的原因之一。专家指出,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降低3%-7%。我国和世界上其它各国水价做个比较列入下表: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水价已经很低了,甚至是相差悬殊。

2.2 人们节水意识淡薄

生活中浪费水的情况到处可见。在生活中,许多人由于粗心,经常造成“滴水”或“流水”不断,根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1个月可以集到2.6吨水、草坪浇水有时候浇灌一整天都无人问津、洗澡的时候可以洗一到两小时,甚至走的时候不关喷头等等诸如此类的浪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供水设施老化、对漏水设施维修不及时或不更换节水器造成浪费等等。

2.3 价值归属与使用问题水价的上调使人们会怀疑涨价到底是出于节水目的还是利益的驱动,要让人们知道涨价不是流入个别人的腰包,而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将为水利工程、污水处理、环境需水、供水服务等等提供有力的保证。供水企业制度未能完全实行企业化经营,经营性亏损与政策性亏损不分。供水管理部门政企职责不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供水多采用政策水价,政府既是供水行业的运动员又是水价的裁员,致使供水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做法一直以来影响着水利事业的进程和发展。

2.4 水价改革的实践效果问题水价改革关乎国计民生。水价改革关系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涉及千家万户及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因此必须注重分析水价改革的政治经济影响和实施效果。水价改革要达到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效果,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经济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