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感悟美和创造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感悟美和创造美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
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语文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
要进一步培养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趣味和美感效应,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能够引起学生感情的激荡,形成情感的共呜,在愉悦中受到
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深厚的精神底蕴。
一、在阅读中感悟美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认知和情
感总是相伴而生并相互作用的,知识只有借助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内化,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增加了许多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精品,有催人泪下的剧本小说,这些名作名篇都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饱含作者的心血,内容丰富,文字精美,思想深邃,感情充沛,构思精巧。
教师若能积极深入地
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如读陶渊明,学习他不同流合污、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在贫困之中亦能保持超凡脱俗的人生姿态;读鲁迅,敬仰他刚正不阿、立场鲜明的品格,学习他对生活、对事业、对社会的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读《岳阳楼记》,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思想,学习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能体会他的大气磅礴和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崇高风范。
优秀的语文教学是对语文所浸润的情感的体悟,能在学生的心田撒下希望的种子。
散文的意境、小说的氛围、诗歌的画面感与立体美等等仅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渲染描绘,并不能全面地再现出来,必须调动学
生的语言感受力、艺术情感力和艺术想象力,才能唤起相应的审美意向。
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强化特定的审美情感,从而产生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通的审美效应。
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进入意境,就要引导学生想象。
雪莱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通过想象,把语言文学转化成画面,利用文中的艺术空白和学生的阅读期待,体会文章的言外
之意、弦外之音,使学生的思维发散,生成自己心目中的“哈姆雷特”。
二、在鉴赏中体验美
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读着充满艺术美的作品,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进
而与作者产生共呜,从而产生一种与作品内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审美效应。
如《荷花淀》一文,四个女人商议要看丈夫,有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记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尽管文中没有一笔一划的外貌描写,但人物形象真情毕现,呼之欲出。
听其言观其人,可以感觉到四个女人分别是聪明秀气、直率坦诚、谨慎稳重、内心羞涩的女性。
她们关心丈夫,热爱生活,为了抗击日寇,为国家舍小家,深明大义。
具有形象生动美、材料鲜明美、人物心灵美。
三、在拓展中创造美
中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是经典之作,语言精炼简短,但内涵丰厚无限,学生学完一课往往意犹未尽,教师可因势利导,锦上添花,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拓展性阅读。
把接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文质兼美、形神俱备的经典文学名著推荐给他们,让学生遨游于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的思维驰聘于文学海洋,让文学
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心灵陶冶、人格升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所有艺术的精神实质,就是人类对生命真谛的探索与理解”。
如学习朱自清《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让学生对比体会白居易的“野火烧不
尽,春风吹又生”和鲁迅的“我愿做野草,等地下的火烧”,同为野草,象征意义迥异,有的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有的充满春天的博大胸怀。
哪里有美,哪里就是美育的舞台。
语文教材“无山不含玉,无水不藏金”,具有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教学中要潜心挖掘丰富多彩的美育素材,让学生感受美,熏染美,采摘美的花朵,酿造甜美的蜜汁,最终形成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