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措施
。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
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
一。
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
筛选、分析评估
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1)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
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
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
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2)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
因此,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
(2)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认真抓好培养人才的质量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才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高校就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以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为目标所向,变重成绩为重综合素质,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变课堂式教育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分阶段,分对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既要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又要抓好专业教育;既要抓好理论教育又要抓好实践教育;既要引导学生会思考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各个教育环节都统一到为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标上来。
此外,专业知识是一个知识结构的主干,是知识体系的主体,决定着毕业生的就业适用范围。
高校的专业设置要密切关注市场未来的“动向”建,立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开展毕业生就业率的收集与反馈、专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把握、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与数量的预测等,然后通过学科的进化、专业的调整和课程的整合来实现,平衡各类专业人才结构。
本文来自织梦(3)培养目标事关高校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层各类人才,只能根据学校的现实条件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层次。
因此,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根据学校的特色,不要盲目地参考别人,忽视了自身的办学条件。
特色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所以确定培养目标的基本原则应因校而异,不同层次的高校培养目标要有所不同,同一层次的高校培养目标应各有特点,同一高校同一专业不同的学生培养目标也应有所不同。
(4)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
高校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职业、人生、未来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找准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合理规划的大学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和理想目标的缺失是挫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高校应结合各年级学生所处阶段的不同,实施循序渐进的就业教育。
4、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1)加强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
高校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毕业生求职择业指导,为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
同时,要广开渠道,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充分发挥自身既了解学生,又熟悉用人单位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他们牵线搭桥,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2)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首先,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针对各专业特点,向学生详细介绍专业性质、专业能力要求、就业范围、职业发展趋势等,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了解就业环境,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3)引导学生确立目标、规划未来。
大学生应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实现目标的优劣势。
制定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及实施步骤和措施方法,增强
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4)培养实践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较强的综合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是用人单位择用人才的依据。
5, 、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1)大学毕业生如何把自己“嫁”出去,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是关键。
要注重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除了要
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培养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非专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 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
环境适应能力占
65.9%,人际交往能力占
56.8%,自我表达能力占
54.5%,专业能力占
47.7%,外语能力占
47.7%。
可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不仅限于专业能力,而是能体现一个人整体素质的综合能力。
很多用人组织的择才标准还显示,品格已成为社会选择人才的核心要素。
品格的核心是道德,道德的核心是诚信,中外合资用人单位几乎无一例外地把道德和诚信作为选择人才的核心标准。
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再强,如果品格不好,用人单位是不会录用的。
良好品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大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规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3)开发新的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