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肝炎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慢性重型肝炎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如何把握治疗时机?应选择哪类药物?

为什么会重新提出这些问题?几年前的重型肝炎,病情恢复后,出现HBVDNA阴转或小于10^4cp

/ml,大家都不建议应用抗病毒药物,几年过去了,出现了失代偿性肝硬化。回过头来,看看当时的建议是否恰当,请谈谈你是如何掌握的?慢性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问题,目前大多认为需要抗病毒治疗,而且要早期治疗。至于选择那种核苷类药物,因人而异。但如果HBVDNA水平较高如超过10*6copies/ml,一般不首选ADV。

几年前的重型肝炎,病情恢复后出现HBVDNA阴转或低水平复制,主要归功于当时免疫的清除。但付出的代价就是肝炎后肝硬化的形成,肝硬化一旦形成,除了HBV的作用外,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均能导致失代偿肝硬化的出现。因此,如果近几年HBVDNA一直阴性,当时不建议抗病毒并无不当之处,但是如果处于低水平复制,还是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为好。如果是慢性重症肝炎应该根据病毒数量进行分析,若比较高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若是急性重症肝炎也可酌情抗病毒治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大家一起讨论。我们临床中有体会,重肝确实需要病因治疗,即抗病毒治疗,但是快速降低和缓慢降低HBVDNA之间有差别吗?

感觉还是有差别,出于尽快控制HBVDNA以及后续治疗的想法,我们以前选择恩替卡韦较多,但是发现预后改善不明显,反而拉米夫定,膦甲酸钠之类的药物效果更好。在2009年福州会议上带回来的信息也是如此,重肝似乎并无必要快速控制HBVDNA。

近期看到一篇文章,对恩替卡韦治疗重肝进行了探讨,结论是:恩替卡韦快速降低HBVDNA,但是并未改善重肝的短期存活率,HBVDNA的快速下降,并没有带来MELD以及肝功能的明显改善。

全文如下,供大家参考

Short-term entecavir therapy of chronic.pdf (246.23k)重症肝炎现在的观点是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慢加急,慢加亚急,慢。

依据发病机制:暴发性肝炎乙肝少见,并且过程猛,但是病毒清除好,可以不抗病毒,看国外的文献还有用干扰素的,汗。亚急性同急性。病毒复制都不是主要因素,相反病毒清除倒是很积极。

主要是慢性重症,慢性肝炎为什么加重症,病毒复制同时免疫打破是一个重要机制,所以当然要抗病毒。不过如果是酒精,药物等为加重症因素,尽管从发病机制上不用抗病毒,但是重症会导致免疫低下,病毒有复制风险,所以还是要抗病毒。核苷类似物在降低重肝患者体内病毒载量的同时,还影响宿主免疫重建。HBV DNA的快速下降,一方面与抗病毒药物的效力有关,另外也和免疫重建后宿主对病毒的清除加强有关。因此,HBV DNA快速下降可能是更多肝细胞的被免疫攻击的结果,最终的结果是肝细胞坏死可能更严重。因此,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重肝,如何在病毒和宿主免疫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是关键。觉得亮剑战友说的好,不晓得有没有相关的文献。重型肝炎的研究设计困难,很难做到随机,得出的数据很难有说服力。

重型肝炎的治疗是综合治疗,到底是抗病毒引起预后的改善还是我们的白蛋白和血浆,以及其他护肝及其支持治疗作用更大没有大规模随机对照实验验证。我们很多情况还停留在所谓“经验”水平。

不同医院的数据也没有可比性,不仅仅是药物不同,病人入院的时候病情轻重也有差别,大医院的病人病情可能相对较重

同一医院的数据也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并没有随机,无法做到真正对照,更别说双盲。因为重型肝炎要花费大量的治疗费用,有钱的人可能得到较好的支持治疗,同时由于血浆和蛋白

紧缺,可能有的时候有钱也不能很好的支持治疗。有钱用恩替卡韦的病人,或许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所以他们支持治疗也相对较好。我们医生带有主观意见的宣传,让病人将资料费用的大部分用于恩替卡韦抗病毒,或许有没有钱加强支持治疗。。。

我们没办法让别人随机的分为抗病毒治疗组和支持治疗组,我们也没有办法让所有病人用同样的支持治疗,加上重型肝炎病情复杂,合并症的存在使预后的干预因素更加复杂

所以就目前来说,我不相信任何重型肝炎的科研数据,因为我绞尽脑汁也没有办法相出别人是怎么设计好实验的

包括现在的十一五课题,关于重型肝炎研究方面的设计就漏洞百出。。。真不知道以后的数据该如何捏造。说一下自己的一点浅见:

重肝从发病机制上来说,应该是过度的免疫应答,但是在慢乙肝的炎症中,应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清除病毒的免疫,当然清除病毒的时候肯定是清除肝细胞的,但是在清除肝细胞的时候通过Fasl、穿孔素等机制,本身是不会造成肝脏非特异性炎症的,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HBV感染呈现一个隐形感染病程的原因吧。另一方面是非特异性的或者是过度的免疫而造成肝细胞的损伤,这部分免疫是导致肝脏炎症损伤和重肝的主要因素。

但是非特异性的炎症的根本还是由于特异性清除HBV的免疫的一个过度的延伸。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在重肝的治疗过程中,迅速抑制HBV对于抑制重肝的病程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毕竟重肝的病程也可以持续比较长的时间,1个月或更长。这个时间,对于ETV 等快速抑制HBV的药物来说是足够的。

对于LAM与LdT,耐药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毕竟这些患者如果活下来,往往需要长期治疗,而且往往不能承受耐药的肝功能反复。

ADV相对来说起作用比较慢一点。而且,重肝的病人往往肾脏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可能会说不清楚。

从循证医学证据上来说,LAM的文献肯定是要多一点的,毕竟应用时间要长一些。这就像在肝移植患者中预防复发的治疗中,LAM被推荐是一样的。但是EASL与AASLD还是推荐了ETV与TDF等药物。重型肝炎进入恢复期或缓解期时,如果应用干扰素,结果会怎么样?很久没有参与讨论了。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我很感兴趣的问题,前些日子还在当地与同行交流过此问题,文中的内容代表了自己的观点(见附件),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李东良-乙肝肝衰竭抗病毒治疗(剪辑版).ppt (706.0k)这里面有很多概念和问题,混在一起说,只会越扯越乱。一定要分开加以梳理,这样才可能做到正本清源。例如,重肝的原因,应该是CTL清除模式过于强烈的结果,若真是这样,则快速抑制血清HBVDNA必定十分有助于缓解免疫反应,为肝脏争得修养生息的机会,这是肯定对付重肝十分有效的应急手段。但是,问题来了,危机过去以后,若不识时务地仍在拼命抑制血清HBVDNA,则最终的结局必定是不理想的。课件中有“疾病进展期禁止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这样的建议,不知有何依据。毫无疑问,应该使用强有力的抗病毒药物,既为患者将来做打算,又为激素等药物的应用打基础。2005年中国慢性乙肝指南提出,HBeAg阳性者HBV DNA应≥1×105 copies/ml,HBeAg阴性者应≥1×104 copies/ml。考虑到肝衰竭时免疫应答强大,有病毒自发清除,加之患者残余肝脏减少,致使病毒载量降低,故当时我们认为,治疗指征应进一步放宽至HBeAg阳性者HBV DNA≥1×104 copies/ml,HBeAg阴性者≥1×103 copies/ml。2006年,中国肝衰竭指南认为,只要血清HBV DNA阳性,即应治疗。美国Keeffe(基夫)等认为,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只要血清HBV DNA可检测出(300 copies/ml)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2005年美国肝脏病研究学会的急性肝衰竭指南中要求,HBsAg为阳性即可进行抗病毒治疗。

个人意见:早期抗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