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及指南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七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60355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16.png)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1.确定输血后,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2.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2)核对血袋标签。
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5.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检测)记录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确认1无误后方可输血。
6.输血时(1)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臵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2)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①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f601aa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9.png)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输血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技术规范来确保患者安全。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为了规范输血操作流程,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一、输血管理制度1.1 输血安全责任制度1.1.1 医院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输血安全工作,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1.1.2 输血科室要配备专业输血医师和护士,开展规范的输血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1.2 输血操作规范1.2.1 输血操作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输血质量。
1.2.2 输血前需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检查,包括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
1.2.3 输血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1.3 质控体系建设1.3.1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和追溯制度,对输血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
1.3.2 定期进行输血操作的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输血操作技术规范2.1 输血前准备工作2.1.1 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2.1.2 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和血液制品,对输血液制品进行核对和检查。
2.2 输血操作流程2.2.1 采血前要做好消毒和穿刺准备,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针头。
2.2.2 输血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和患者反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2.3 输血后处理2.3.1 输血结束后要对输血器材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3.2 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结语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好输血操作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输血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安全输血查对及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查对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57d3dd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3.png)
一、目的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减少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涉及输血工作的科室、部门及人员。
三、职责1. 医生:负责评估患者输血指征,开具输血申请单,并在输血前告知患者或家属输血风险及注意事项。
2. 护士:负责输血前查对、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的护理工作。
3. 输血科:负责血液的采集、制备、储存、发放及输血前的检验工作。
4.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和评估输血安全管理工作。
四、制度内容1. 输血申请单查对(1)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主治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填写好病人的信息并将粘贴于配血管上。
(2)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病人信息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准确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字。
2. 输血前查对(1)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化验单,按输血查对制度执行,三查八对(三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
(2)如有疑问立即与输血科联系,准确无误方可进行输血。
3. 输血过程中查对(1)输血时,须由执行者二人或以上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边进行三查八对,再次查对血液质量后并双签名。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必须使用一次性输血器输血。
4. 输血后查对(1)输血后,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
(2)记录输血过程及患者病情变化。
5. 输血科查对(1)输血科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的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并作好相应记录。
(2)血液来源必须合法,不得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3)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4)认真做好血液收领、发放、质量检查和发放前核对工作。
五、监督与考核1. 质量控制部门定期对输血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精选全文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27b87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0.png)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的要求,护理部制定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1、血标本采集:临床医师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并下达交叉配血医嘱后,护士遵医嘱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号、床号、血型和诊断,给病人采血,试管上注明科别、床号、姓名、住院号,于输血日前送输血科。
2、取血:(1)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要认真核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和血袋号、姓名、性别、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并签字。
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取,并通知相关人员。
须将血袋放入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
(2)从血库取回的库存血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全血、成分血和其它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30分钟内输注,一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在4小时内输完。
(3)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3、输血:(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是否相符,并实行双签字。
(2)输血前用物查对:再次检查血袋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对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6)出现异常情况时处理措施如下:a、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b05a60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3.png)
4、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 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 输血。
2021/10/10
5
5、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 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 记录。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制度、技术 操作规范及流程
主讲:
2015-4-19
2021/10/10
1
安全输血制度
1、确定输血后,双人核对输血医嘱、采血标本。
2、取血者与发血者双方共同核对输血记录单和血袋信息是否一致, 双方持配血单与输血科报告单共同查对:姓名、性别、科室、床 号、住院号、血型、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类型、条形码、血袋号、 血量、及保存血的外观、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等,双方共同签 名。
3、按照输血查对制度进行查对后方可输血。
4、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不 良反应按《输血反应报告与处理制度》的流程处理。
5、输血结束后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随病历保存,完善输血 护理记录及各种表格填写。
2021/10/10
2
输血查对制度
1、采血时的查对:双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年龄、采血标签及 真空管,如同时采集二名以上患者血样时,必须严格遵守“一人 一次一管”的原则,逐一核对,分别采集。
注核对者的签名。
2021/10/10
10
14、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记录输血过程,将输血记录单(交叉 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回报单并返还输血 科保存。同时,将空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低温保存24小时,如无 输血纠纷,则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予以处理。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16b7b2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8.png)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贯彻执行《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规定,规范临床输血,保障患者用血安全。
二、适用范围护士执行输血时。
三、内容1.确认输血医嘱后,由2名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严格核对患者姓名、病区、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实施标本采集前,再次核对试管标签,与患者或家属确认采集血样,并在临时医嘱单上双签名。
2.将患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签收。
3.输血科提取血液至病房后,由两名有执业资质的护理人员再次进行正确核对:(1)将输血科交叉配血报告单与医嘱变更单、输血执行单核对患者姓名、病区床号、住院号,确认输血患者,黏贴输血标签于血袋。
(2)与患者原始血型化验单核对。
(3)检查血液有效期、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血凝块。
(4)持输血执行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双人进行逐项核对:包括患者姓名、病区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成份、血量,产品号、献血者编码、交叉配血结果。
(5)核对无误后,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双签字。
输两袋血以上时需分别在每袋血对应栏双签字。
4.按输血前用药执行单执行输血前用药。
5.输血前核对:必须由两名有执业资质的医护人员持输血执行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等,共同至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姓名、病区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成份、血量、产品号、献血者编码、交叉配血结果、血液有效期。
6.正确识别患者身份,让患者自述姓名及血型(包括Rh血型),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7.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输红细胞或全血选用9号以上尼龙针头,并确保管道密闭、通畅。
8.取回的血液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不能及时输注,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有任何迹象表明血液已被打开过或有任何溶血现象应当报废。
9.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04bbce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d.png)
附件1护理安全输血制度一、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需二名护士若护士单独值班,应请医生核对根据病历于床边核对输血申请单、试管、患者,三者一致再抽取血标本,并签名于试管及输血申请单上抽血者及核对者姓名;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输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要求每次为一位病人采集,禁止同时采集二位病人的血标本,避免发生差错;三、采集后的血标本及输血申请单应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送至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双方确认、签收后方可离开;四、护士接到血库取血通知后,应先确认患者体温,体温正常者通知相关人员取血,体温高于正常范围者应报告医生;五、护士根据输血医嘱,凭提血单到血库取血,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八对";确定无误后在配血单上签名后方可提取;六、血液领回科室后,由两名医务人员持交叉配血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无误,并确认血液质量完好、血袋无破损渗漏后方可输血;七、清醒患者让患者自述姓名、血型,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合格的输血器进行输血;九、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必须使用静脉输注用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十、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全过程特别是输血开始15分钟内及输血结束后30分钟应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启动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十一、输血过程中按要求填写输血护理过程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单及护理记录单;十二、输血完毕应及时将血袋送回血库保存至少24小时;十三、输血的时间限制:每袋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4h内输注完毕;每袋浓缩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200ML 新鲜冰冻血浆应在20分钟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输完,同一患者输注多种成分血液制品时应优先输血小板;十四、输血全过程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附件2输血查对制度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一、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根据输血医嘱由二名护士若护士单独值班,应请医生核对携带病历于床边核对输血申请单、试管、患者,三者一致再抽取血标本,并签名于试管及输血申请单上-抽血者及核对者姓名;2.禁止同时采集二位病人的血标本,要求每次只为一位病人核对采集;3.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输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4.抽血前核对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高年资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的输血申请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输血申请单和标签;5.抽取的血标本及交叉配血单应及时由护理人员或专门人员送至血库并做好交接、核对及签收;二、取血查对制度1.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八对”,即对血袋上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血液种类和剂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检查血液有效期、血袋有无破损、血液外观质量;2.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取血单上签全名及取血时间,血袋须放入专用清洁容器内或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取回;三、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执行“八对”即查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并核对确认血袋上标签与配血单上相符; 2.输血前用物查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检查血袋的采血日期;血的质量: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及凝血块,无变质;输血装置是否完好: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清醒病人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4.完成输血操作后,应再次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输血后的空血袋应及时送回血库至少保存24小时并做好交接;5.输血过程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张贴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护理过程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单附在病历中;附件3输血器的使用规定与流程1.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做到“三证”齐全;2.使用前检测产品包装密封性是否完好,注意检查质量和有效期,核对产品型号符合要求; 3.严格遵行无菌操作原则,严格输血查对制度;4.根据输血器上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在排气时,应尽量避免挤压莫菲氏滴管,以免产生大量的气泡混入液体;保持莫菲氏滴管内的液面高度以2/3为宜,最低不可低于1/2高度; 5.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必须使用静脉输注用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后再继续输注; 6.冲洗输血器后连接血袋,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节输注速度;7.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的感受,注意观察输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血液不滴、莫菲氏滴管液面自行下降、血液滴漏现象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8.输注全血、红细胞、血浆、冷沉淀或生物制品的输血器宜4小时更换一次;9.对需输注特殊血液制品、免疫功能低下和反复多次大量输血的患者,建议选择一次性血液过滤器,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10.一次性输血器使用后严格落实规范化操作,进行无害化处理;输血器使用流程。
2024年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68179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4.png)
2024年安全输血管理制度1医生填写患者输血申请单及患者输血同意签字单后,护士核对原始血型、rh正反定性实验结果及患者姓名、病历号、家属同意书、采血样,并在配血单的指定处签名送血库备血。
2护士到血库取血时需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2.1受血者姓名、床号、病历号、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2供血者姓名、编号、血型及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3血液库存日期,库存血在4℃冰箱中可冷藏保存2-3w,超过3w不能使用。
2.4检查血液是否有溶血现象。
血浆颜色变红或混有泡沫,红细胞呈紫玫瑰色,红细胞与血浆界限不清等。
2.5核对完毕在指定处签名。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应在室温下放置____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血型、血液种类、编号、血袋号及受血者姓名、病历号、原始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和医嘱。
____至患者床前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及无菌操作制度。
6输血应为独立静脉通道,使用专用静脉输血器,不能同时混输其它药物。
输血前按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用____%盐水冲管后再行输血,如同时输两位不同供血者的血时,两袋血之间应用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一供血者的血,输血完成后要用____%盐水冲管。
7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并封存保管。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8.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8.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9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9.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化验记录,与输血科联系,采取相关检验措施。
9.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胆红素含量。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委员会及职责、会议记录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委员会及职责、会议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13a1948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e.png)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委员会及职责、会议记录一、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我院临床输血管理,提高临床输血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临床输血管理原则1.1 科学、合理、安全、有效使用血液制品。
1.2 优先使用自体输血、成分输血,严格控制异体输血。
1.3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
第二条临床输血管理组织2.1 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2.2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2.3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临床输血管理职责3.1 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监督实施。
3.2 监测、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推进临床用血科学化、规范化。
3.3 组织临床输血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输血知识水平。
3.4 审核临床输血申请,确保输血适应症准确。
3.5 监督临床输血操作,保障输血安全。
3.6 处理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时上报。
3.7 开展临床输血研究,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第四条临床输血管理程序4.1 临床输血申请: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填写输血申请单,经主治医师签字同意后,报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
4.2 输血科配血:输血科收到输血申请单后,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血液安全。
4.3 输血前检查: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筛查等,确保患者适合输血。
4.4 输血过程:医护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输血安全。
4.5 输血后评估:输血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记录输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第五条临床输血管理考核与奖惩5.1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考核,对违反输血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5.2 对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输血安全使用制度
![输血安全使用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6e00db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1.png)
输血安全使用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规范输血操作流程,提高输血质量和效率,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临床科室进行输血操作的全部工作人员。
第三条输血操作必需严格遵从血站和输血科的相关规定,保证输血过程安全可靠。
第二章输血操作要求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输血操作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并建立相应的记录系统。
第五条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需的沟通和说明,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及时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和输血需求等。
第六条输血操作前应进行严格的血液样本标本手记,确保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七条输血前,医护人员应查阅患者的输血相关检验报告,包含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输血。
第八条对于需要多单位输血的患者,应事先布置兼容的输血血液,并依照预定方案进行输血。
第九条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认真核对输血血袋的标签和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血液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条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紧密察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向主治医师报告。
第十一条输血操作结束后,应妥当处理输血废弃物,保障环境卫生和医疗废物管理的要求。
第三章质量掌控要求第十二条输血科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输血操作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十三条输血科应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掌控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矫正质量问题,确保输血操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十四条输血科应乐观参加相关的外部质量评审和认证,提高输血操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输血科应加强输血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第十六条输血科应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输血操作中的事故和异常情况。
第十七条输血科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档案管理制度,保存输血操作记录和相关的质量相关文件和资料。
第四章惩罚与嘉奖第十八条对于严重违反输血操作流程和规定的医护人员,应依照相关制度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并追究其责任。
安全输血制度及流程
![安全输血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d24b61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1.png)
安全输血制度及流程一、接到输血医嘱后,由两名护士确认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单及试管,并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房(床)号、住院号、诊断等信息无误后,采集血样。
填写标签,两人核对无误后签名,粘贴标签。
二、取血护士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
“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确认无误后方可取回。
三、在血库取回的血应在30分钟内输入,不得自行贮血。
四、严格按照各种血液成分输注的时间控制进行输注(见附表)。
五、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六、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速度,并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
七、如遇特殊情况,未能按时输血,应及时与血库联系,不能将血放入病区普通冰箱内保存。
八、输血完毕后应保留血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看,血袋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九、医护人员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入病历保存。
附安全输血流程遵医嘱输血→两名医护人员确认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单及试管,并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房(床)号、住院号、诊断等信息无误后→采集血样→填写标签→再次经两人核对无误,由病区护士(ICU、手术室、病区中午和夜间值班由咨询台护士)陪同家属送至输血科→取血护士和血库发血者共同三查、八对,无误后取回→按照各种血液成分输注的时间控制进行输注→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无误后输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速度→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做好护理记录→输血完毕后应保留血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看→用后血袋按感染性废物处置→用后血袋按感染性废物处置→医护人员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入病历保存安全输血查对制度1.采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接到输血医嘱后,两名医护人员确认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单及试管,并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房(床)号、住院号、诊断等,信息无误后,采集血样。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000db8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d.png)
一、目的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预防和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开展输血治疗的临床科室。
三、职责1. 医师职责(1)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输血治疗合理、安全。
(2)详细询问患者输血史、药物过敏史,评估患者输血风险。
(3)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输血方案,填写输血申请单。
2. 护士职责(1)认真学习并掌握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护理操作流程。
(2)协助医师完成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如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实验等。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4)严密观察患者输血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5)做好输血记录,及时反馈输血相关信息。
3. 输血科职责(1)严格执行血液采集、储存、配送等操作规程,确保血液质量。
(2)做好血液质量管理,定期对血液进行质量检查。
(3)及时向临床科室提供血液信息,确保临床输血需求。
四、输血安全管理措施1. 输血申请(1)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填写输血申请单,并与患者或家属充分沟通。
(2)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采集防凝血样送输血科备血。
2. 输血前准备(1)护士核对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等信息。
(2)核对献血者姓名、血液编号、血型、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等。
(3)进行血液外观检查,确保血液质量。
3. 输血过程(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3)输血完毕后,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并将输血不良反应反馈给输血科。
4. 输血后管理(1)做好输血后观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做好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评估和处理。
(3)定期对输血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持续改进输血护理质量。
五、奖惩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在输血护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输血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920e94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d.png)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临床输血操作过程中的安全,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范。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
1.输血操作的责任与权限:
-明确各类工作人员在输血操作中的责任和权限。
-规定签字或确认输血相关文件的责任人员。
2.输血设备与器材管理:
-设立并维护输血设备与器材的清洁、消毒、维修和保养制度。
-设定器材的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责任和权限。
3.输血血液管理:
-确保输血血液的质量和来源的追溯性。
-血液储存和使用的管理,确保血液的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
4.输血人员资格与培训:
-规定输血人员的资格和培训要求。
-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并进行培训记录和评估。
5.输血前后的医嘱与确认:
-规定输血前医生的医嘱内容和确认要求。
-规定输血后相关护理工作的记录和确认要求。
6.输血操作过程的质控:
-建立并维护输血操作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
-规定相关记录和评估。
7.不良事件的报告与处理:
-制定不良事件的报告要求,并规定相关责任人员。
-建立不良事件的处理机制,追踪处理结果。
8.临床输血安全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定期对输血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建立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加强安全管理。
以上是一个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参考内容,具体制度的制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本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7badb89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e.png)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本安全输血是指在输血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措施,避免输血相关的风险和感染的发生。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提高医疗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输血措施和预防输血感染制度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的范本,供参考。
1.输血前准备(1)患者确认:与患者核对相关信息,确保患者身份、血型、血液配型等。
(2)血液筛查:对供血者进行血液筛查,包括血型鉴定、血红蛋白测定、传染病筛查等。
(3)血液保存:确保血液保存和运输的质量,按照规定条件保存血液,并核对血液有效期。
2.输血设备准备(1)输血器具: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输血器具,包括输血管道、输血袋、输血针等。
(2)输血设备检查:对输血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器具完好、无损伤,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3.输血操作规范(1)消毒操作:对输血部位进行消毒,使用符合规定的消毒液和消毒方式,确保输血过程的无菌。
(2)输血采样:在输血前后,定期进行血液采样,检测血红蛋白、病原体感染等指标,确保输血效果和患者安全。
(3)输血速度: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输血目的,合理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4)观察监测: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4.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监测和记录,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指标。
(2)不良反应处理: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快速处理措施,包括停止输血、调整治疗方案、给予适当的药物等措施。
5.输血感染预防制度(1)供血者感染筛查:对供血者进行感染筛查,包括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等,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2)血液质量控制:确保血液的质量可靠,定期检测血液相关指标,并设立质控机构进行质检。
(3)输血器官消毒:对输血器官进行规范的消毒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医务人员培训:定期对输血相关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安全输血操作规程的学习和掌握,提高操作技能。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cbca0d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2.png)
十四、血液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可放在室温 下放置15到20分钟进行复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 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需加温的情况为:
(一)血液加温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专人负责操作 并严密观察,不得在装有热水容器中加温。
(二)大量快速输血,成人>50ml/kg/h,儿童>15ml/kg/h。 (三)婴儿换血。
(三)多种血液成分输注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其次是冷沉淀, 新鲜冰冻血浆。
十、血液制品应单独输注,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 射用生理盐水。输血前要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十一、输血前两名护士核对医嘱、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完 整性、血袋标签内容、血液外观、血液有效期等。核对确认病 人身份,昏迷病人、意识模糊病人或者语言障碍病人要与家属、腕带信 息核对,评估病人一般状态,如:体温、血压、精神状况、肤色等。 十二、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静脉输血要使用输血器并遵循输血器使 用规范。 十三、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 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 下一袋血继续输注;如前一袋输注为红细胞、下一袋需输注血小板时, 需更换输血器。每袋血输注前应2人到床边核对。
(四)病人体内有强冷凝集素。
十五、急性大失血时需要快速补充血液—可加压输血。 (一)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袖带充涨起来起 加压作用。 (二)将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但袋内、加强输血过程监控:应该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 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时和输血结束后 30分钟、60分钟、4小时,对病人进行监测(重点在输血开始后的 最初15分钟),严密观察受血者生命体征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9a5769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d.png)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对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者要认真确认患者身份;查对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血量、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块、溶血、血袋有无破损等;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2. 2.取血后在30分钟内输入;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再次核对,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3.4. 3.输血应遵照医嘱,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注;5.6.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强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5.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将输血器管道冲洗干净,再接下一袋血液继续输注;6.输血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开始,应观察患者5-10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7.输血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空血袋保留24小时,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保存;8.血液送达病房后应在2-4小时之内输用,不得自行贮血;9.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送至输血科查明原因;输血流程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无菌操作建立静脉通道→输血前核对病历、输血记录单、血袋核对方式:一人持病历、输血记录单,另一人持血袋,逐项核对,另交叉重复一遍核对内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品种、剂量、血袋编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有效期→洗手,至患者床边→输血时核对:患者、床号、住院号、腕带、输血单、病历、血袋两人携带病历、输血单、输血用具和血液制品﹝推治疗车﹞→接血袋:确认通畅、消毒严格执行两人核对→调节滴数,<20滴/min确认患者静脉通路完好、用安尔碘消毒血袋出口,将输血器针头拔出,插入血袋入口,血袋挂于输液架上→输血后核对输血单、输液单、患者、腕带、床头卡输血单必须双签名→签名:输血单、输液单、临时医嘱严格执行两人核对:核对内容同输血前核对→15min再次调节滴数成人40~60滴/min,休克患者适当加快,儿童、老年、体弱、心肺疾病患者速度宜慢→输血结束冲洗输血结束后,继续滴入注射用生理盐水把输血管内血液全部输完;血袋按要求处理→观察与记录记录输血起始与结束时间、速度、输注量、输注是否通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主诉等,将输血记录单放入病历临床输血护理管理制度为保障我院血液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特制定本制度;一、临床科室接到检验科的通知后,护士必须持用临床用血申请单、交叉配血单并携带取血箱到输血科取血;无特殊情况一次只取一个患者的血,避免血液震动,以防红细胞破裂;二、取血时检输血科和护士要双人核对,并认真核对临床用血申请单、交叉配血单和血袋资料信息,确保信息完整一致;三、取血时必须在输血科取血登记本上签字;四、取血后要迅速将血液放入取血箱内,迅速回病房,不得中途停留;五、血液到达病房后要双人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化验单,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准确无误后,方可输入;六、护士从输血科取回血液后,需30分钟内进行输血,原则上4小时内输注完成,严禁血液在科室长时间摆放、不输,违者需上报护理部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对造成医疗事故的按照医院相关制度处理;七、血液一经启封不可再退回输血科,输入冷藏血液时,不可加温,输血前应将血袋轻摇4-5次,避免激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含钙、酸、碱性药品;稀释只能用%生理盐水;八、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并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和输血科,保留静脉通畅,配合医师及时处理,并封存输血袋、输血器等,输血反应单送检,做好记录;九、所有输血患者护士必须按一级护理要求记录输血起始时间、结束时间、有无不反应与基本信息,发现输血反应要迅速报告值班医师处理,并通知检验科;督促医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交输血科;十、取血箱要存放在科室固定显眼的位置,每日必须有消毒记录并签名;十一、所有输血袋条码统一粘贴在交叉配血报告单备注栏内,如果备注栏内有输血科填写的内容,不得粘贴在书写内容上;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操作规范一、目标一、一、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采集静脉血标本,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一、一、二、规范要求一、一、一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及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一、一、二评估患者的病情、静脉情况,准备用物;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一、一、三告知患者/家属采血的目的及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一、四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一、一、五采血后指导患者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一、一、六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尽快送检;一、三、结果标准一、一、一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一、一、二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一、一、三采取标本方法正确,标本不发生溶血,抗凝标本无凝血,符合检验要求标本采集管理技术及查对流程1.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2.3. 2.标本采集严格遵照医嘱执行;4.5.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检验单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6.7. 4.认真核对化验单内容,包括患者科别、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以及检验项目等;8. 5.根据检验项目正确选择标本容器,如空白试管、抗凝管等;检查容器有无破损、裂痕;容器标签上注明患者科别、床号、姓名、住院号门诊号等;9.10.6.标本采集时携带检验单再次核对,护士和患者共同确认患者身份、检验项目、标本采集量以及标本容器是否吻合,严格执行“一人一架”;11.12.7.输血、配血抽取标本时,必须两人核对后抽取并签名;13.8.不得在输液的同侧手臂或中心静脉管道采血,以免血液被稀释或输入的液体影响测定结果,若两侧手臂同时进行输液,应选择输液穿刺点的远心端采血;14.15.9.标本采集后及时交送检人员统一送检;16.17.10.建立标本送检登记本,有接收部门人员签字确认;18.19.流程了解检验目的,掌握正确的采集方法→遵医嘱执行查对→无误后执行,根据检验目的及要求选择容器,其外标签标明患者信息→携检验单再次核对,护士和患者共同确认→执行查对制度,遵守无菌技术及标准预防措施,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输血、配血标本两人核对,注明抽取时间并双签名→立即送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特殊标本注明采集时间输血安全操作程序1.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或授权监护人说明输血的目的、风险、利害关系后,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由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后采集抗凝血样送输血科血库备血;2.3. 2.输血科血库采用“双标本”,即用于血型鉴定的标本不用于配血,配血标本保证与血型鉴定结果准确无误并符合配血要求;4. 3.护士需持取血单到输血科血库取血,与输血科血库人员核对相关内容:5.患者姓名、科室、床号、血型;6.血袋编号、血型、品种、剂量、采血日期、有效期;7.血液外观检查:标签完整性、供血单位、条形码、血袋完整性、有无明显凝块,血液颜色有无异常、有无溶血等;8.交叉配血试验结果;9.以上核对完成后,发、取血人员共同签字后血液进行移交;10.4.血液自输血科血库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11.12.5.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对以上第二条内容再次无误后备输;13.14.6.至患者床边输血时,再次核对前述内容,呼唤患者姓名以确认患者身份;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音障碍时,需要与其近亲属共同进行确认,并确认患者手腕上15.标识;16.7.核对及检查无误后,两名护士签字,遵照医嘱,将血液轻轻混匀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17.18.8.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如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应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一袋血液;9.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约15-20滴,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临床医师,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若无不良反应,输血完毕后将输血器材放指定位置,便于统一回收处理;10.需要为特殊制品,如不立即输注,应及时送回输血科血库保存,不能保存在临床科室,血液出库超过30分钟不能退回;血液一经开封,不能退回;11.输血结束后,执行输血的护士要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处理;若有输血不良反应,应在处理不良反应的同时配合医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反馈给输血科血库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处理;12.若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护士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临床医师和输血科血库,进行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核对、检查,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封存送输血科血库;13.将有关输血记录、输血检测记录报告单存入病历永久保存;输血反应处理制度、报告程序及流程一、输血反应处理制度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一立即停止输血,用新的输液管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二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三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启用新的滴管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细菌污染,除上述处理外,应做血液细菌培养;3、将血袋及输血管封好送输血科在做细菌学检验;4、准确做好护理记录;二、输血反应报告程序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患者提出疑意时,经治医护人员应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二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者所属病区、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血型、既往输血史、孕产史、疾病诊断、用药史、本次输血成分名称、输血量、患者输血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并保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临床科室提出初步的处置参考意见;三对于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科应指派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到临床进行会诊,协助临床查找原因、制定救治方案、观察处置疗效;临床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效果评价标准一、输血申请质量标准要求:一、一、1明确输血指征;一、2必须知情输血;一、3输血申请单项目完整;一、4输血的同时填写输血前四项检测;一、5完成医嘱纪录;一、6申请单病人信息与血样信息一致;一、二、采集血样质量标准要求:一、一、1正确完整的血样标识,与申请单一致;一、2正确的核对与采血过程;一、3标本无溶血、不能在输液处采集血样;一、4正确的记录;一、三、送收血样质量标准要求:一、一、1血样标本信息完整无误;一、2血样标本质量符合要求及采集量正确;一、四、血型鉴定与配血质量标准要求:一、一、1核对血样与申请单信息一致无误;一、2按操作规程及要求配血;一、3复核人员认真核对无误;一、4进行签字记录;一、五、发血核对质量标准要求:一、一、1核对确认申请单及配血单信息正确无误;一、2核对血型正确无误;一、3检查血液质量无异常;一、4经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一、一、六、输血前核对质量标准要求:一、一、1必须双人核对无误受血者资料与血袋资料、配血记录;一、2床前核对确认,确认受血者身份及血型无误;一、七、输血过程及记录质量标准要求:一、一、1床边核对无误后,先慢后快,监护输血全过程;一、2输血完毕后记录输血过程;一、3输血护士签字;一、4有输血反应者,按输血反应流程处理;一、一、临床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制度及流程一、一、临床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制度一、一、一输血申请一、一、1、申请医师资质:必须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或下级医师完成后须由上级医师审核签字;一、一、2、输血指征:其他治疗手段不能有效治疗且有明显的发病和死亡倾向的情况下不考虑输血;一、3、在下列情况下考虑输血:一、一、1临床指征和化验结果表明必须输血;一、2没有其他合适的替代治疗手段;一、3对病人而言,输血利大于弊;一、一、4、临床医师应意识到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一、5、按要求填写输血申请单并签字,输血申请单包括:知情同意输血,病人应被告知:一、一、1输血的利与弊,较低死亡风险,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的改善;一、2可替代输血的其他治疗手段;一、3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和不输血的风险;一、4知情同意并签字;一、5病人身份详细资料,输血诊断/指征;所需血液制品数量/类别:病人的血型;用血的时间、地点;紧急用血;签字等;二采集血样1、采血护士:采集配血血样,护士要求必须有初级以上护士职称,实习/进修护士不得进行;2、明确病人用血申请,核对病人信息: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等信息;3、准备采血材料,并明确以下内容:1正确的标本量;2正确的标识: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采血日期、采血者签名;4、采集血样过程1确保在采集血样时,床边正确的核对患者;2正确的给血样试管贴标签:血样采集后在床边给血样贴标签,而不应该事先贴好标签或到办公室后贴标签;5、采血样完成后,再次核对血样标识与申请单信息,血样量、有无溶血,无误后送输血科,并做好护理记录;三送收血样1、送血样人员必须是医护人员,严禁患者家属送血样;2、血样送到输血科后应由送血人员和输血科人员一起核对以下信息:1血样信息与申请单信息是否一致;2核对查看申请单的完整性、血样标识的完整性;3血样标本量、有无溶血;4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3、有以下情况,输血科拒绝收血样:1血样标识不完整;2血样无标签;3标本量不足、血样质量有问题;四血型鉴定与配血1、输血科人员:必须具有初级以上职称人员;2、患者血样必须常规进行ABO正反定型RhD定型、抗体筛查;3、有血型患者必须复查血型、抗体筛查;4、认真核对血样及申请单信息,血型鉴定完后记录签名;5、交叉配血必须在盐水介质配血无溶血无凝集的基础上,特殊介质配血相合;6、配血完成后,必须由第二个人进行复核签名;五发血核对1、取血人员:必须为医护人员或医院指定送检人员,严禁由患者家属取血;2、发血核对:由取血人员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以下项目: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血型、交叉配血记录、供血者血袋号、供血者姓名、血型、血液类别、血量、有效期、血液有无溶血及血块、血袋有无渗漏、无误后发血者与取血者双方签名;六输血前核对1、护士治疗室核对内容:血液取回后,责任护士与另一护士在输血前核对病人资料及血袋相关信息的确认: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血型、交叉配血记录、供血者血袋号、供血者姓名、血型、血液类别、血量、有效期、血液有无溶血及变质、血袋有无渗漏、确认无误后将血液送到床边准备输血;2、床边对病人的最终核对,两名护士执行;输血前,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血型,并与申请单及血袋标签再次核对,清醒患者身份确认、血型确认;昏迷患者必须进行输血申请单、床号、腕带或者其他标识的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七输血过程及记录1、确认核对无误后输入血液,前15min慢速滴注,观察受血者反应情况,无反应者加快滴速依病情而定;2、血液输入过程中,密切监护输血过程,输血结束后,记录输血过程,保存血袋备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
5、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 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并配 合临床医师和输血科人员,查找原因,做好核对,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做好记 录。
三、血液制品输注:
6、将输血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输血开始及结束的时间,输血的种类及量, 输血过程中患者的情况,输血不良反应。 7、输血完毕后将血袋放置冰箱冷藏区至少保存一天,以备必要时查对。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及 指南
内容提要
1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2
2 临床输血指南
4
01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1、患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2、血液制品提取及发放 3、血液制品输注
一、患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1、医生开具临床输血申请单后,根据医嘱,两名医护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 标签的试管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病案号/门急诊、病室、 床号、血型(RH因子)和诊断,无误后采集血样。不允许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交叉 配型标本。
2、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库存血不得加温,根据情况可在 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3、血液制品发出后一律不得退回。
三、血液制品输注:
1、输血前由两名注册护士共同核对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 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2、输血时,两名注册护士带病历及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 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RH因子)、输血同意书等, 同时让患者自诉姓名及血型,有疑问时再次查对,确认与配型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 液后,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动,准确无误后在交叉配血单上签时间 及双人全名,每组血制品均应有双人核对签名,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严格按照输血技 术操作规程进行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
新鲜/普通冰冻血浆输注的不合理应用:
(1)用于补充血容量; (2)无合理理由与红细胞搭配输注; (3)用于补充营养; (4)用于促进伤口愈合。
悬浮红细胞制品输注原则
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急、慢性贫血 并伴缺氧症状。
输注计量: 通常输入2单位浓缩红细胞可提高病人的红细胞比积3
%,血红蛋白约10g/L。
合理用血
根据患者情况,缺什么补什么,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合理使用 血液成分,避免不必要的血液输注;以能不输血就不输,能少 输的就不多输为原则。杜绝输注“安慰血”、“营养血”等滥 用血液现象。
节约用血
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避免浪费,需要多少申请多少;开展 自体输血。 合理输血能够救命,不合理输血则可能夺去患者的生命;因此, 必须对患者的临床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仔细评估,严格 掌握输血适应症,不可轻率进行输血。
02
临床输血指南
血液制品的种类:
红细胞制品:
全血 添加剂红细胞悬液 白细胞滤除的过滤红细胞 照射红细胞制品(包括全血)
浓缩红细胞(也称压积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
血液制品的种类:
血浆制品:
新鲜冰冻血浆
血小板制品:
浓缩血小板ຫໍສະໝຸດ 普通新鲜冰冻血浆 单采血小板
输血的原因或目的
纠正贫血,失血性休克,纠正出血,术中备血等 纠正贫血、补充携氧能力:可以输用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等 纠正失血性休克及DIC:可以输用红细胞、血浆制品、如新鲜(普通)冰冻血浆、 白蛋白及代血浆。 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出血:可以输用机采或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 浓缩第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三、血液制品输注:
3、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输血前后静脉输注生 理盐水,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更换输血器。
4、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密切观察”的原则,前15min,以1-3ml/min为宜, 若无不良反应,适当加快速度,一般情况下为5ml/min;急性大量失血需快速输血 时,可达50-100ml/min;年老体弱、婴幼儿及心肺功能障碍者,速度宜慢12ml/min;输血前遵医嘱执行输血前用药。
合理用血的目的
1、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2、纠正止凝血功能异常; 3、除此以外为不合理用血。
各种成分输血不合理应用 红细胞不合理应用:
(1)急性失血患者补液扩容前就输红细胞; (2)Hb≥100g/L输注红细胞; (3)失血量<20%自身血容量或轻度失血<600ml输注红 细胞; (4)慢性贫血病因未查明, Hb>60g/L无明显贫血症状输 注红细胞。
2、采集患者血样后,采血医护人员必须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前全名。
3、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二、血样制品提取与发放:
1、配血合格后,用血科室医护人员持输血质控单到输血科取血,与血库发血者共同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科别、病室、床号、血袋号血型(RH 因子)、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品种和血量、以及血液制品的外观 (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标签卡无破损不清,血液无溶血、凝块和污 染情况)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全名后方可取发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