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简介及作品集

史铁生简介及作品集
史铁生简介及作品集

史铁生(1951-)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1972年因病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到1981年[2]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很爱自己的癌症去世的母亲。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史铁生初期有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散文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小学六年级冀教版下册课本18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上海市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7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9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文第7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2课。

作品《合欢树》被选入上海市语文新教材高一年级上册第5课。

作品《第一次抱母亲》被选入江苏省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书第13课。

[编辑本段]【史铁生作品】

著名作品

《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务虚笔记》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老屋小记》

《奶奶的星星》

《来到人间》

《合欢树》

《病隙碎笔》

《毒药》

《命若琴弦》

《原罪·宿命》

《钟声》

《午餐半小时》

《我的丁一之旅》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猜法》

作品总目

(截止至2004年)

1. 插队的故事(小说)

《午餐半小时》4000 —《花溪》80年9期

《没有太阳的角落》—《小说季刊》80年4期

(注:此《小说季刊》即后来的《青年文学》《没有太阳的角落》初发于《未名湖》和《今天》,《小说季刊》发表时名《就是这个角落》。)

《黑黑》—《滇池》82年11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3000《青年文学》83年1期

《插队的故事》83000————《钟山》86年1期

《老屋小记》13000—————《东海》96年4期

附录:《几回回梦里回延安》2000

———《青年文学》83年

《季节的律令》—《黑明摄影集:走过青春》

2.来到人间(小说)(约136000字)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5500 ——《当代》79年2期

《兄弟》4700 ————————《花城》80年7期

(注:此篇曾名《墙》,初发表于《今天》4期)

《绵绵的秋雨》7500 ———《中国青年》82年4期

《夏天的玫瑰》7000 ————《丑小鸭》83年4期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11300 《丑小鸭》83年10期

《奶奶的星星》25000 ————《作家》84年2期

《足球》9000 ——————《人民文学》84年5期

《来到人间》14000 ————《三月风》85年9期

《车神》5500 ———————《三月风》87年1期

《礼拜日》46000—————《中外作家》87年5期

3.宿命的写作(散文随笔)(约140000字)

《随想与反省》6300 ———《人民文学》86年?期

《答自己问》16500 —————《作家》88年1期

《自言自语》18000—————《作家》88年10期

《好运设计》15000 ———――《天涯》90年9期

《随笔十三》15000 —————《收获》92年6期

《游戏平等墓地》6300 —《当代作家评论》92年

《给杨晓敏的信》3800 —————?

《谢幕》1000 —————《小说月报》92年?期

《没有生活》1600 ———————?

《爱情问题》10000 —————《钟山》94年4期

《神位官位心位》4300 ———《读书》94年6期

《记忆迷宫》3000 ————————《今天》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6800 ――――—《北京文学》94年11期《熟练与陌生》2000

《宿命的写作》1800

《文学的位置或语言的胜利》3500 ――――― 《作家》97年7期《给安妮的信》3200 ————————?

《足球内外》9000 —————《天涯》96年1期

《私人大事排行榜》9000 ———《花城》97年1期

《无病之病》2000———《学术思想评论》第2辑

4.散文随笔(约127000字)

《秋天的怀念》1000 ——广州《南风报》81年?期

《合欢树》2000 —————《文汇月刊》85年6期

《我的梦想》2000 ———《中国残疾人》89年1期

《文革记愧》4000 ————《东方纪事》89年1期

《我21岁那年》10000 ———《三月风》91年?期

《我与地坛》15000 ———《上海文学》91 年1期

《散文三篇》6300 ——————《芒种》92年?期

《墙下短记》4000 ――――――《今日先锋》4 期

《郿英》700 ――――――《今天》94年2期

《悼少诚》2000 ———————《北京日报》96年

《外国及其它》7000 —《华人文化世界》97年7期

《说死说活》3000 ——————《天涯》97年1期

《有关庙的回忆》6000 —《人民文学》99年10期

《病隙碎笔1》25000 ————《花城》99年4期

《病隙碎笔2》25000 ———《天涯》2000年3期

《给李健鸣的三封信》11000—《钟山》2000年4期

5.小说(约165000字)

《毒药》15600 —————《上海文学》86年10期

《我之舞》20400 ——————《当代》86年6期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23000——《收获》88年6期

《小说三篇》20000 ———《东方纪事》89年2期

《中篇1或短篇4》37000 ——《作家》92 年4期

《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47000——《钟山》96年4期6.《第一人称》(小说)(约140000字)

《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42000———《文学家》84年3期

《命若琴弦》16500 ———-《现代人》85年2期

《原罪宿命》30500 —————《钟山》88年1期

《钟声》10000————————《钟山》90年3期

《第一人称》10000 —————《钟山》93年1期

《别人》14000 ———————《花城》94年1期

《死国幻记》10000 ———《北京文学》99年8期

《两个故事》7000 —————《作家》2000年2期

《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约410000字——《收获》97年1-2期

7.《务虚笔记(上)》(1-9章)

附录1:邓晓芒的评论

8.《务虚笔记(中)》(10-16章)

附录2:张柠的评论

9.《务虚笔记(下)》(17-22章)

10.《我的丁一之旅》

我二十一岁那年(1)

我二十一岁那年(2)

我二十一岁那年(3)

【史铁生语录】_史铁生经典语录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我与地坛》 我什么也没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我与地坛》 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放。 《我与地坛》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你别以为是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 《记忆与印象》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我与地坛》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的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合欢树》 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我与地坛》 人生有三种根本的困境。 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 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

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 《命若琴弦》 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命若琴弦》 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的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的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我与地坛》 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我爱着他,爱着你,其实只是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欲 《务虚笔记》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病隙碎笔》 孤独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来要冲涌出去,便渴望有人呼应他、收留他、理解他。心灵间的呼唤与呼应、投奔与收留、坦露与理解,那便是心灵解放的号音,是和平的盛典是爱的狂欢。那才是孤独的摆脱,是心灵享有自由的时刻。 《爱情问题》 我什么都没有忘,只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我与地坛》 谁说我没有死过? 出生以前,太阳 已无数次起落 悠久的时光被悠久的虚无吞并 又以我生日的名义

史铁生、老舍事迹简介及作品整理

史铁生、老舍事迹简介及作品整理 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史铁生著有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小说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已出版作品散文集《一个人的记忆》《灵魂的事》《答自己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扶轮问路》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史铁生赏析

史铁生《我与地坛一》赏析 对于史铁生,我一直怀着崇高的敬意,然而对其作品也就只读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命若琴弦》。直到我从一名师范学校的老师转成一名高中教师,带着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学习了《我与地坛》两个片段,我才被他彻底地征服了。对于史铁生及其作品,我一直是拒绝的,觉得一个残疾人的文章,必然自怨自艾,带着自己身体残疾的深深烙印,不能从正常人的视角出发去看待问题。所以,每次打开高中语文课本,翻到《我与地坛》时,我都毫不犹豫地掀了过去,不愿意让视线稍作停留。直到有一天,那本书上所有的文章都读遍了,又无其它可读的书,百无聊赖中,实在无事可做,只好掀到那篇文章,极不情愿地看去。一看之下,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文中作者对待失落的沉静态度,对苦难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宛如一阵清新的风,轻轻拂过心田,在我的心头荡起久久不息的涟漪。 文章开篇写“我”与地坛的相遇。这是一场不平凡的相遇。一个濒临绝望的年轻人与一个荒芜冷落的园子相遇了,一个在青春花季忽然残废了双腿,一个曾经琉璃朱瓦,玉砌雕阑,如今却朱红剥落,断壁残垣横陈。有过同样喧嚣的过去,都遭遇着同样失落失意的现在,弥漫在“我”与地坛间的是淡淡的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味道。不一样的是,虽有着同样的遭遇,却有着不同的内蕴与气质。一个烦躁,一个沉静,一个逃避,一个从容。由此注定这是一次最为倾心的相遇。作者说有一种宿命的味道。他家离地坛很近,自从他的祖母年轻时带着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地坛不远的地方,中间搬过几次家,可越搬离地坛越近,所以作者认为:“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等了四百多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千年难逢的一次相遇,如同步履艰难辛酸疲惫的浪子邂逅了优雅大度铅华尽褪的女人,心仪与欣赏紧跟着相遇的脚步不动声色地溶入心中。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相遇的镜头吧:“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影子。” 作者接下来写我与地坛的相识相伴,相知相溶。地坛于“我”已不是简单的一座荒废的古园,不是冰冷的非生命的存在,它是良师,是挚友,是母亲。 园中的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珠,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存在的坦荡而自在,洋溢着勃勃的生机。“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胡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索索片刻不停。”满园子的生物就这样执著热烈地生活着,有滋有味的存在着,动物和植物们尚且充满生命的活力,作为万物灵长的“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呢?经过无数次痛苦的思索之后,我终于想明白了这个问题。由此我又进一步想到:“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这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他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它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作者的眼睛中,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它再不是什么可怕的问题了。死都不可怕了,那么相对于死,人生的苦难与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自身的残疾又算得了什么呢?正在这样不断的思索中,“我”才由失意走向振奋,由烦躁走向沉静,由脆弱走向坚强,由年轻走向成熟,地坛教会“我”宗教般地通过它走向令一个世界。 地坛不单单像良师般教会我许多人生道理,让我受到许多人生启迪,它更像一个挚友,时时刻刻陪伴着我。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那个园子,就再也没有长久地离开过。“没处可去时,我便一天到晚耗在园子里,跟上、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

史铁生经典语录语句

史铁生经典语录语句 导读:经典语录史铁生经典语录语句 1、但“一辈子”这种东西,是要自己养的,就像一条狗,给别人养了就是别人的。 2、我永远留住了一个偏见:女人是最适合当大夫的,白大褂是她们最优雅的服装。 3、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一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4、万事万物,你若预测它的未来,你就会说它有无数种可能,可你若回过头去看它的以往,你就会知道其实只有一条命定的路。 5、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 6、语言,与其认为是在说明什么,不如说是在掩盖什么。 7、是天堂也是地狱的地方,我想是有一个简称的:人间。

8、人不是苟死苟活的物类,不是以过程的漫长为自豪,而是以过程的精彩、尊贵和独具爱愿为骄傲的。 9、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的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的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10、唯有文字能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11、消灭人性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消灭欲望。 12、我想走但不能走,你想飞但不能飞。这是不是同属残疾呢? 13、不要让大脑控制灵魂,而是让灵魂操作大脑。 14、既然是梦想不妨就让它完美些罢。何必连梦想也那么拘谨那么谦虚呢?我便如醉如痴并且极端自私自利地梦想下去。 15、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16、辉煌的历史倘不是几个英雄所为,惨痛的历史也就不由几个歹徒承办。 17、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18、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 19、用一种方式拒绝一种生活。关于自杀和死亡。 20、有些事,我并没有忘,只是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亦不能忘。 21、性实际上是爱侣之间,表示爱情的最恰当,最热烈的语言,贞节之所以必要,是为了保护这种语言不被污染,为了不让它丧失那种示爱的功能。 22、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辽阔的土地,而是一种无比辽阔的心情,不受空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你的故乡。

史铁生

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旋》等《务虚笔记》《舞台效果》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 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 说奖。1983年加人中国作家 协会。代表作有小说等。还有 散文集《爱情问题》、《学习对 话》、《好运设计》、《病隙碎笔》 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 《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

短篇小说奖。他的小说创作的许多作品表现出对于残障人命运的关注。他的散文更是集中地展示了有关残障人运命的思索。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另外,余华的短篇小说《我的故事》与陈军的中篇小说《禹风》、苏童的短篇小说《棚车》(各三万元)获二等银奖。《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 有一次,一个记者问作家史铁生说:“你对你的病是什么态度?”没有想到,在轮椅上呆了二十多年、每隔几年都要去医院做透析的史铁生这样回答道:是敬重。为什么这样说呢为什么是“敬重”而不是“恐惧”和“厌恶”呢面对困惑不解的记者,史铁生解释说:“这绝不是说我多喜欢它,但是你说什么呢讨厌它吗恨它吗求求它快滚蛋一点用也没有,除了自讨没趣,就是自寻烦恼。但你要是敬重它,把它看作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命运对你的锤炼,就像是个九段高手点名要跟你下一盘棋,这虽然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但你却能从中获益,你很可能就从中增添了智慧,比如说逼着你把生命中的意义都看得明白。一边是自寻烦恼,一边是增添

史铁生简介史铁生简介史铁生的生平简介

史铁生简介-史铁生简介史铁生的生 平简介 史铁生,北京人。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初期有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史铁生简介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

的根据”。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珐浮粹簧诔毫达桐惮昆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这种对于“残疾人”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史铁生简介《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

《史铁生作品精选》读后感

《史铁生作品精选》读后感 近来读了《史铁生作品精选》后,感触颇深,这本书可谓是史铁生老先生毕生所作中的精选。全书有五个部分组成:散文卷,小说卷,诗歌卷,剧本卷,书信卷;更是精彩纷呈,不过最令我有所感触的便是散文卷了。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这是散文卷的小前言,更是作者对着从小生长的地方的眷恋的表达啊!其中的《秋天的怀念》和《合欢树》更是让我有所伤感。这是作者对母亲深深怀念的表达,《合欢树》篇符更是短小,却又强有力地表达出了母亲对作者的深切母爱。二十岁时,史铁生的双腿残废,他不知还能干些什么,最后确定了写作这一条道路,那时的母亲已不再年轻,头上也开始有了白头发可母亲却从未放弃过,更是将所有心思放于此。总找来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又或者是洗,敷,熏,灸;即便“我”已不再抱有希望。可结果还是那么残忍,上帝还是没有眷恋“我”更是再一次治疗中差点失去性命,母亲放弃了,当她发现了“我”在写小说时,就如要治疗“我”一样的充满希望……母亲在为“我”寻找工作时,种了一颗刚出土的“含羞草”,直到多年以后母亲才知道这是一颗合

欢树,很是高兴更觉得是个好兆头,现在的合欢树已经长得很高了,母亲却不在了…… 而合欢树不仅是一棵树,它是母亲对孩子能够幸福的寄托,是对孩子爱的表现!更透过这篇短小的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作者也更因为母亲这般细心的倾心的照顾,使他没有被这残忍的生活所打败,他勇敢的面对生活,并取得了今天的成就生活中的坎坷有时能摧毁人的心智,但有时也能给人华丽的转身。史铁生的破茧成蝶,他最感谢的人是给予合欢树生命的人—母亲,可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心中的遗憾故意掩饰成平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他的思念化作无形的脚步,“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作者更从这告诉了我即便生活在困苦,在迷茫,我们也一定要坚强的站起,因为你的身后不只有你一个!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可这并不是打倒你的理由,因而我们要不断的加油,让为我们不断付出的父母能够休息一下吧,天下父母心,却又是最辛苦的…… 所以同学们,让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中做出最大的回报,让那些爱我们的人能够看见你也是知道的。不要像作者,背负的太多,还没来得及补偿,还没来得及让母亲为自己骄傲,还没来得及看到合欢树的花。即便我们做不了太大的回报,但理解会是对他们爱的最好回应!

史铁生《务虚笔记》经典语录

史铁生《务虚笔记》经典语录 导读:经典语录史铁生《务虚笔记》经典语录 1、断章取义说不定是历史的本性。一一史铁生《务虚笔记》 2、悲剧,都是好人与好人之间的事。一一史铁生《务虚笔记》 3、忘记和不曾察觉的事,等于从未发生。一一史铁生《务虚笔记》 4、怅然若失,是一个少年皈依真理的时刻。——史铁生《务虚笔记》 5、我看见男孩儿的眼睛里有了第一次动人的迷茫。一一史铁生《务虚笔记》 6、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史铁生《务虚笔记》 7、对于重逢的形式,我们怕的不是残忍我们怕的是平庸。一一史铁生《务虚笔记》

8爱情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永远的动词,无穷动。――史铁生《务虚笔记》 9、写作之夜,时间和时空中的真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印象。――史铁生《务虚笔记》 10、爱情的根本愿望是:在陌生的人山人海中寻找一种自由的盟约。——史铁生《务虚笔记》 11、我们叫做开始的往往就是结束,而宣告结束就是着手开始。终点是我们出发的地方。——史铁生《务虚笔记》 12、想到死竟生出丝丝缕缕的柔情,觉得轻松觉得安泰,仿佛静夜中一曲牵人入梦的笛萧。——史铁生《务虚笔记》 13、大概就是从那时起青年F开始明白世间的话并不都是能够说的,或者并不都是为了说的。一一史铁生《务虚笔记》 14、爷爷从来不提起叔叔,不说明爷爷已经把他忘记了,恰恰相反,说明他把他记得非常深。一一史铁生《务虚笔记》 15、残缺就是孤独,寻求弥补就是要摆脱孤独。当一个孤独寻找

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一一史铁生《务虚笔记》 16、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一一史铁生《务虚笔记》 17、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一一史铁生《务虚笔记》 18、我害怕忘记,我害怕那两个冷漠的字,“忘记”这两个字能使一切珍贵的东西消灭,仿佛不管什么原本都一钱不值。一一史铁生《务虚笔记》 19、我没有寄,我甚至没有写,那些和L 一样的欲望我只让他藏 在心里。我知道真情在这个世界上有多么危险。爱和诗的危险。一一 史铁生《务虚笔记》 20、诗人L不再想这些事。他那时多么简单,那种年龄,乐得想 什么就想什么,想怎样想就怎样想,不愿意想什么就可以不想。—— 史铁生《务虚笔记》 21、树叶柔和爽朗的呼吸,诗人一路吹着口哨回家,一路踢着石

史铁生经典句子

史铁生经典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句子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的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2、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3、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 4、世界上的人很多,每个人的世界其实又很小,一个个小世界大约只在务实之际有所相关,一旦务虚,便很可能老死难相理解。 5、如果残疾意味着不完美,困难和阻碍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是残疾人。 6、既然是梦想不妨就让它完美些罢。何必连梦想也那么拘谨那么谦虚呢?我便如醉如痴并且极端自私自利地梦想下去。 7、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 8、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浮生若梦”,“人生几何”,从生命的短暂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便成了人们的一个永久的

话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9、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10、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11、要是一个人做梦,到死都没醒,你说,这梦还能算梦吗? 12、就像输惯了的赌徒把屡屡的败绩置于脑后,输光了裤子也还是对下一局存着饱满的好奇和必赢的冲动。这有什么不好。这有什么不好? 13、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14、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她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回降临的节日。 15、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史铁生文学常识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350万字,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书信、访谈等12卷。10月18日根据史铁生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改编的话剧《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该剧由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 人物生平: 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从小跟奶奶生活。 1964年,毕业于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 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1974年,到某街道工厂做工。

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 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政府负担。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作品获奖情况 ?2005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病隙碎笔》 ?2002 老舍散文奖《病隙碎笔》 ?2002 传媒文学杰出成就奖《病隙碎笔》 ?1998 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老屋小记》 ?1998 北京市文学艺术奖《老屋小记》 ?1997 上海市长篇小说奖《务虚笔记》 ?1988 作家评论奖《答自己问》 ?1986 上海文学奖《毒药》 ?1985 三月风金杯奖《来到人间》 ?1984 年度作家文学奖《奶奶的星星》 ?1984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奶奶的星星》 ?1983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1983 青年文学奖《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作者简介

第一单元情感呵护: 《散步》作者莫怀戚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摩托车手、小提琴演奏员。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原则性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小说见长,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作品有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透支时代》、中篇小说《陪都旧事》、中篇小说《花样年月》、中篇小说《六弦的大圣堂》、中篇小说《诗礼人家》、中篇小说《隐身代理》等。2008年又成就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白沙码头》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我国有影响的少儿小说作家之一,出过很多儿童读物。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年电影协会理事、中国影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霹雳贝贝》、《第三军团》、《非法智慧》、《蝉为谁鸣》、《极限幻觉》等,已出版五卷本《张之路文集》,“非常感动”“非常神秘”、“非常可笑”三个系列,其中《羚羊木雕》一文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五次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三次获宋庆龄文学奖、多次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创作并拍摄完成的电影剧本有《霹雳贝贝》、《魔表》、《暗号》、《足球大侠》、《扬起你的笑脸》、《疯狂的兔子》、《妈妈没有走远》、《危险智能》、《我要做好孩子》、《乌龟也上网》等。电视连续剧《第三军团》、《妈妈》、《好玩佳佳龟》、《有老鼠牌铅笔吗》等。曾多次获电影华表奖、多次获电影童牛奖、三次获夏衍电影文学奖、电视剧飞天奖、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金奖等多项奖励。著有电影理论专著《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史论》。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作者泰戈尔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

史铁生老先生的经典语录

1、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赏析:人,只有量力而行,该放就放,当止则止,才能在轻松快乐的节奏中,收获真正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2、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赏析: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3、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赏析: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 4、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当幸福突然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旋涡淹没,从幸福的颠峰上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赏析:人生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5、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赏析: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多是负担,是

史铁生我与地坛语录

史铁生我与地坛语录 导读:经典语录史铁生我与地坛语录 1、那时的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在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经吹响。 2、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3、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4、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5、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 6、你别以为我忘了,我没忘,那只是因为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7、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 8、惟柔弱是爱愿的识别,正如放弃是喧嚣的解剂。 9、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 10、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11、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吗?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命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有病患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

史铁生的日子

史铁生的日子 作者:夏榆 来源:《课外阅读》2008年第11期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2002年,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生病也是生活的体验 摸到史铁生手臂间隆起的动脉和静脉时,有一种震动的酥麻。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医生张凌把史铁生手臂间隆起的动脉和静脉形容为3条大蚯蚓。 透析的病人需要做手术,把肾部的动脉和静脉引到表层。透析时需要在三个点轮流针刺。长达9年,1000多次的针刺,就使史铁生的动脉和静脉点隆起呈蚯蚓状。 透析室内史铁生拥被而卧,他的面色沉暗,目光却发亮。身旁的透析机在工作,轻微的鸣响中来回清洗着史铁生体内的血液。一个星期3次,在每次4个半小时的透析过程中,把全身的血液过滤几十遍——这就是史铁生日常的生活。 史铁生把自己的身体比喻成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不小,料必机长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史铁生说:“生病通常猝不及防,生病是被迫地抵抗。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其实端坐的日子是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的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再加一个…更?字。” 医生张凌说:“史铁生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也是一个智慧和心质优异的人。” 在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不光是医生护士们知道史铁生,很多病友也知道史铁生。医生护士们知道史铁生的名字,也看过他的书,女孩子们说起史铁生来一脸的敬佩,笑称他为“透析模范”。就坚强和乐观而言,史铁生是病友们一个出色的榜样。 “透析是救命的,不透不行。”史铁生说,“过去的尿毒症就是绝症,有了透析之后这种病才可以缓解。可以让我有一点精力做事情,没有这些,就完了。”

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史铁生作品精选精练

史铁生作品精选精练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的怀里,拼命地哭。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我愣愣地听,不哭了。我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鹤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楚。 “噢唤,睡觉吧,猴子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盆里的水反射出来的。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的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有很多人当着奶奶的面对我说,是奶奶把我带大的,长大了不要忘了奶奶哟!那时候的我懂些事了,在奶奶的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们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意思大概是:“这话用你们说吗?”奶奶紧紧地把我楼在怀里,笑着说:“等不到那会儿!”那神情仿佛己经很满足了。 “等不到哪会儿?”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不停地笑,我知道她不会那么想的。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总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身上,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地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喜欢干这个的,踩来踩去,总也踩不到尽头。 “行了吧?”我问。 “再踩两趟。”奶奶说。 我大跨步地踩了个来回,问:“行了吧?”“唉,行了。” 听到这话,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

你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 过了一会儿,我又问:“你为什么等不到那会儿呀?”“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地依在奶奶的怀里。那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趴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 “奶奶出门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人意料地回来了。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少了一颗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星。”“为什么要变成星星呀?”“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赶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如今,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在夏天的晚上,我时常还像孩予那样,仰着脸,猜想哪一颗星是奶奶……我慢慢地回想奶奶讲过的那个神话。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有删减)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我”幼年时在奶奶怀里所闻所见的描写,如梦似幻,亦虚亦实,富有诗意。 B.有些人当着奶奶的面对“我”说长大后不要忘了奶奶,这引起了“我”对他

《拆掉思维里的墙》中那些经典的句子

拆掉思维里的墙 第一章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如果我们没有内在安全感,但是内心有迫切被需要,我们只好慢慢地转向外界,寻求外部的寄托。这让我们的自信完全被摧毁,恐惧开始滋生,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深深知道:外物是无法完全掌控的,而我们又无比依赖这些东西。这种想法让我们活在双重的煎熬当中:不相信自己,又随时害怕失去。我们终将被奴役,成为安全感的奴隶。 要记住安全感不是拿回来的,而是给回来的 那些关在自己的心房里,整天盘算别人的人;那些躲在自己小窝里,整天等待搭救的人;那些躺在优厚物质条件之上,惶恐地担心失去的人;那些内心没有安全感的人,你们能做些什么?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你能做到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最恐惧的地方,无条件的去支持一个人、一些人、一群人。支持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它永远不会失败。 第二章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有趣之人,生命也开始对你感兴趣,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开始用“不感兴趣”来搪塞时,生命也就开始对他不感兴趣了。生命就好像镜子一样,“有趣之人”对生活保持着极高的

的投入度,全力拥抱,生活也全力拥抱他。“无趣之人”用“没兴趣”把自己和生命隔绝,所以生命也躲开他。 带着关爱而不是期待地投入生活,你会发现能力与乐趣接踵而来。努力寻找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静……它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第三章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 人们宁愿自我欺骗,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是被欺骗的。因为他活在自己的“思维之墙”当中。 我们就是自己生命的巫师,我们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幻想世界,然后在现实中让这个幻想慢慢实现。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心智模式。人们总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其实优秀是一套心智模式。 其实努力付出不一定就有回报,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错误的努力比不努力还要可怕。 第四章成功学不能学 成功永远是小概率事件,坚持不等于成功,坚持只是成功的必要工具之一,而放弃也是成功的必要工具。如果我们要成功,我们既需要勇于坚持,也需要勇于放弃。坚持或放弃都是达成目标背后价值的手段,看清楚你成功背后的东西

论史铁生作品中的生命意识.do汇总

毕业设计(论文) ( 2011届) 题目:命若琴弦——论史铁生作品中的生命意识 学院:鹰潭学院 专业:语文教育 学生姓名:张雅琴学号: 7011120351 指导教师:侯洪鑫 完成时间:2014 年 1 月 5 日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一为坚强的生命讴歌 二为病态的生存叹息 三为温暖的死亡祈祷 四生命意识的现实根源 参考文献

命若琴弦 ——论史铁生作品中的生命意识 摘要:史铁生个人的病痛经历让他体验到生命历程的苦难,他的文字表达出的是对生命存在的思索,从而将自己的创作与生命同构。他总是以审美的方式和文学的形式,审视和探寻着世间正常与不正常的灵魂。在他的作品中饱含着对生命的深思,对存在的追问,对救赎之路的探索,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史铁生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完成了对灵魂的反省和拷问。 关键词:史铁生;苦难;生命意识 引言 史铁生是当代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中饱含着对生命存在的思索,对自我困境的救赎,对生命意义的不断扣问。俄罗斯思想家弗兰克尔在其《追寻生命的意义》中说:生命的意义不是被给予的,而是被提出的。读懂了苦难就读懂了幸福。在经过了那么些思考之后,史铁生“越来越相信,人生是苦海,是惩罚,是原罪。对惩罚之地最恰当的态度,是把它看成锤炼之地。” 史铁生在散文《我与地坛》中这样写道:“最后一件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2010年的最后一天,这个节日终于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他用个体苦难的生命体验来解读生命的意义,最终找到了寻求到了一条救赎之路。史铁生生命中的一个个困难:活到最张扬的年纪双腿瘫痪,终日与轮椅为伴;被尿毒症折磨,躺在透析室看着血从体内流出来又回到自己身体里……一个个苦难的生命里程,使他对于生命看得更加得彻悟。“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存在么?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史铁生用一颗冷静而睿智的心向我们演绎了他追求生命的心理历程,演绎了他的生命意识。基于对史铁生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试从“生命意识的作品体现” 、“生命意识的现实根源”两大方面展开来论述史铁生作品中强烈的生命意识,来体悟史铁生对于生命意义的解读。 面对自己的生存困境,史铁生在《自言自语》中描述了人生来面临的三种根本困境: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是注定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