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差距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分配概述
收入分配分三个层次,首先是一次收入分配。

即按照社会初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安排,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际所得。

这种初始的收入分配往往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背景。

能力强的和背景好的往往更容易拿到更高的收入。

这其中教育水平又起了很大区分作用,即同一社会背景的人,往往教育水平越高,最终收入也越高。

地域差距是另一个原因,收入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体检,城市向农村递减。

这几乎就是网民们很容易感受到的收入格局的现状。

在一次收入分配的前提下,就有了二次收入分配。

是指通过国家行政力量,从财政中拿出部分款项进行转移支付,增加某部分人的特定收入。

这部人往往是贫困群体和低收入群体。

而通过国家拨款给予免费培训,增加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谈判能力,也可以算在这一类。

可以想见的是,二次收入分配本身并不增加总收入,而是通过国家“剪刀”把部分人(也许是高收入人群,也许是中等收入阶层)的蛋糕切下来放到了另外一部分人的碗里。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确定向哪部分人“切蛋糕”,而最终又“切给谁”,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分配正义命题。

如果说一次收入分配是先天背景加个人奋斗,二次分配是国家力量转移支付,三次分配则是资源性质的财富转移,其内涵是自愿式的慈善活动。

这种活动大多零散地分布在各个社会的各个角落,而大型的慈善活动频率则比较有限。

从全球慈善活动的效果来看,全民性的大规模的慈善活动其实是很有利于国家平衡贫富差距的。

各种慈善基金会对于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赞助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部分民众的相关开支,进而潜在地提高了生活水平。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在城市以“奖励和计件工资制的恢复”拉开了序幕。

30年来,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逐步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形成。

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1. 劳动者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虚位的因而是残缺的,他既不能通过“用手投票”约束使用者,也不能“用脚投票”转让所有权,因此资产的收益性对劳动者来讲是不具备或不完整的。

2. 在我国目前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资本供给短缺的情况下,劳动力在要素市场中自然处于不利的地位。

尤其是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中,以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主的非熟练、非技术劳动力的劳动报酬更是被压低到极限,并且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长期处于被资本剥夺的境地。

3. 现行的工资制度,工资水平偏低,工资增长机制僵硬,缺乏制度性保障,致使工资外收入膨胀,助长国有单位职工收入的不规范;工资结构设置不合理,岗位绩效工资和年工资比重过低,不能体现合理的工资级差,缺乏激励和约束作用。

4.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

特别是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干得多,挣得少”,制约着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
温家宝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革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因此,京佳教育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改革目前的收入分配制度:
一、是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关键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特别要抓紧解决农民和农民工两个群体收入增长较慢的问题。

二、是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

建议提高垄断行业利润上缴国家的比例,使得其行业从业人员收入维持在高于社会平均收入的合理比例之上。

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行业“谁拥有垄断权,谁掌握了垄断资源,谁的工资福利就高、待遇就好”的分配潜规则。

三、是对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给予更多关爱,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

继续抓好扶贫工作。

要把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贫困程度较深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

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活的更有尊严。

四、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个人收入差距分析
一、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含义及其常用测量工具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是指经济发展中个人之间或各类之间所得收入的差距。

在任何社会中都会产生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分配制度下,也会存在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差距可以分为收入分配绝对差距和收入分配相对差距。

其中,相对差距是以收入比重或收入相对份额表示的收入差距;绝对差距则是以货币单位或其他实物指标表示的收入差距。

个人收入差距的测量指标有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等分法与收入分配均等指数、收入不良指数、库兹涅茨比率与库兹涅茨指数(Kuzhnets Index)、阿鲁瓦利亚指数(Ahluwalia Index)等,其测量的均是相对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收入分配差距测量指标,它是建立在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基础之上的。

而收入不良指数和等分法在我国经济理论界较为常用。

本文将主要采用基尼系数和等分法并结合收入不良指数,以期从收入分配的总体状况和各个阶层收入分配相对差距变化趋势两个方面综合考察收入分配差距。

1、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是西方经济学常用的一种测试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即将社会上所有成员的收入情况从低到高排列起来,然后分别计算各种收入档次的居民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再通过相应的坐标反映在图形上就可显示个人收入分配平均程度。

这条用来衡量个人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就称为洛伦兹曲线(见图1-1)。

图1-1:洛伦兹曲线
图1-1中,横轴代表人口百分比,纵轴代表收入百分比,OY 为45°线。

如果收入绝对平等,即每个人得到同等数额的收入,洛伦兹曲线就是OY 线;如果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即某一个人得到了全部收入,洛伦兹曲线将与正方形的底边和右边重合,即OPY 线。

实际的收入分配状况不可能是上述两种特例,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洛伦兹曲线与OY 越接近,表示收入分配越公平;与OPY 越接近,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洛伦兹曲线衡量收入分配差距只能是粗略的,而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兹曲线来计算的一个能够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定量指标。

如果把图1-1中洛伦兹曲线与OY 线之间的面积用A 来表示,将洛伦兹曲线与OPY 之间的面积用B 来表示,则计算基尼系数的公式为:基尼系数=A /(A+B )。

当A =0时,基尼系数=0,这时收入绝对平均;当B =0时,基尼系数=1,这时收入绝对不平均。

基尼系数一般是大于O 而小于1的,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最流行的指标,用来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国际比较。

但基尼系数在应用中存在缺陷,不同形态的洛伦兹曲线所计算出来的基尼系数有可能是相等的,而实际上,每种形态的洛伦兹曲线所代表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

因此,需要结合其它指标如收入均等指数和收入不良指数来进行具体分析。

2、收入均等指数1
收入均等指数的构建是基于等分法的基本思想,将一定社会中的一定数量的居民按收入水平由低到高排序,并将这些居民依次划分为不同的组,使每组居民数相同。

假设x i 为第i 组居民的收入水平,则{x i }(i=1,2…,n)为非负单调递增序列,且x i (i=1,2…,n)不全为零。

令1
n
i i X x ==∑为收入总和,则1
x X n =
为平均收入,i i x y X
=, y i 为第i 居民在总收入中的收入比重,且1
1n
i i y ==∑。

若令所有收入份额的均值记为y ,则11111
n n i i i i x y y n n X n
=====∑∑,这时y 就是
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平等的标准值。

也就是说,要看一个居民的收入地位,就可以看该居民的收入份额与y 的差距,该差距越小,表明该居民收入越接近平均水平,
1
李军. 度量收入分配的均等指数方法及其应用[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6)
该差距越大,则表明该居民收入越远离平均水平。

现定义居民收入分配均等指数k=
由定义公式可以看出,均等指数度量了各收入份额偏离平均水平偏差总和的大小,其实质度量的是每个个体收入与平均收入之间距离的总和。

该指数取值范围为0≤k≤1,即它与基尼系数具有相同的值域,均介于0和1之间;而且k值越接近于零,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k值越接近于1,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这与基尼系数的数值也是相同的。

但均等指数k值的计算则要比基尼系数简化得多,且具有明确的度量意义,即它度量了各收入个体的平均收入份额离全体平均收入份额距离的总和的大小。

3、收入不良指数
以最高收入的20%的人口的收入份额与最低收入的20%的人口的收入份额之比表示,通常称为收入不良指数,这一指数的最低值为1,指数越高,收入差别越大。

二、我国城乡个人收入差距总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如何定量地反映一国贫富差距的状况,国际上通用的是用基尼系数来测量和判断。

国际上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2~0.3之间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0.3~0.4之间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通常以0.4作为警戒线,0.4~0.5之间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为收入差距悬殊。

世界银行、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及一些学者均对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进行了测算,但由于统计口径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因而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但都表明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且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如有专家统计,我国基尼系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在0.3以下,到90年代以后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2001~2007年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9,0.454,0.458,0.465,0.47,0.46和0.48,已经超过了国际警界线2。

按照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中国已经跨入居民收入很不平等的国家行列。

(一)城镇个人收入差距及其变化
首先,分析基尼系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个人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城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16上升到2008年的0.34(如下表所示),我国目
2安体富, 任强. 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J]. 税务研究, 2007,(10):22-27
前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虽处于国际警戒线以下,即没有超过0.4,但国家统计局测算基尼系数的收入只为居民制度性的合理收入,没有包括福利性的非货币收入,也没有包括不正常的灰色收入等。

如果将非货币收入差距考虑进去,我国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远远大于上面数据。

有学者研究,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0.4标准,李实、赵人伟(2006)认为,2002年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为0.46,基本上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

而按照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调查,如果将非法和非正常收入包括在内,则1994一1997年我国基尼系数就已超过了0.5。

由此看出,尽管由于从不同角度,基尼系数的说法不一,但由此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际状况要比国家统计状况还要严峻。

表2-1 城镇居民个人基尼系数历史变化表
资料来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9),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其次,分析收入均等指数变化。

由于基尼系数的测算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准确性受到抽样数据以及统计分组的显著影响,不同的测算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我们这里通过收入均等指数的计算和比较,直接分析说明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状况。

按收入水平由高到低将居民等分成若干组,收入均等指数表示的是各收入组的平均收入份额离全体平均收入份额距离的总和。

根据第一章的说明,收入均等指数用公式表示为: k =
(i=1,2,3…,n)
其中:n 为收入组数,y i 为各收入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y 为各组收入占收入比重的平均数。

利用我国1994~2008年城镇居民按等级划分人均可支配水平计算我国城镇 居民收入均等指数,如表2-2所示。

表2-2 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均等化指数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1-2009年)整理计算
图2-1 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均等化指数变化图
由图2-1可见,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均等化指数处在不断增大之中。

第三,分析收入不良指数的变化。

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高到低排队相对分为五组,2008年,20%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931.925元,20%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58.435元3,收入不良指数比为5.77:1。

其中:最高10%收入组为43613.75元,最低10%收入组为 4753.59元,收入比为9.2:l。

1994~2008年的15年间,收入不良指数从2.45上升到5.77,扩大了135.5%,收入分配差距的明显扩大。

同时还要注意,高低收入组的收入增长不平衡,收入越高增长越块。

从增长速度来看,2008年,最高10%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8.6%,而最低10%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2.9%4,比前者低5.7%。

收入增长的明显差距使高低收入组之间差距呈继续扩大趋势。

表2-3 1994~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不良指数表
3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计算得出。

4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计算得出。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9年)整理计算。

图2-2 城镇居民个人收入不良指数变化图
由该指数的变化趋势不难看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快速扩大,发展速度之快,强于世界多数国家。

(二)农村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及其变化
首先,分析基尼系数的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农村居民个人基尼系数高于我国城镇居民个人的基尼系数(见表2-4),且我国农村居民个人的基尼系数呈逐年增大趋势。

2008年的农村居民个人基尼系数为0.38,比1990年的0.31扩大约7个百分点。

表2-4 1990~2008年农村居民个人基尼系数表
资料来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9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其次,分析收入不良指数的变化。

按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进行五等分分组,每组各占总户数的20%,揭示我国农村各收入阶层的收入比重变化状况,如表2-5所示。

表2-5 2000~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良指数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9年)整理计算。

从各收入阶层收入水平看,农村低收入户的收入水平非常低,不仅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同期水平,而且比其它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多,并且低收入户与其它收入户的收入差额呈逐年递增态势。

2008年低收入户人均收入1500元,比上年增加153元,名义增长11.36%,增速比上年回落2.64个百分点,增速比中低收入组农户低2.31个百分点,比高收入组农户低3.95个百分点。

由于低收入组农户收入增速减缓,且明显低于高收入组农户,与高收入组农户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收入不良指数由2000年的6.47增加到2008年的7.53;中等收入之间收入差距相对稳定,中等偏高收入户收入增长较快;高收入户的收入水平则非常高,且增长速度快。

(三)城乡个人收入差距及其变化
表2-6 1997-2008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变化轨迹 (单位: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注:R (Rural House - holds) -农村家庭, U (Urban House-holds)-城市家庭
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可以反映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状况。

由表2-6我们可以看出, 从1997年到2008年城乡人均收入差也从3070. 2元扩大到11020. 14元,翻了两倍还要多。

2008年我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到了3.31:1。

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享有各种补贴、劳保福利和社会保障等隐性收入以及农民尚需从纯收入中扣除用于再生产的部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差距约为5:1-6:15。

中国社科院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如果把医疗、教育和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为世界最高。

关于我国收入差距的研究几乎普遍认为,城乡居民个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收入差距,并且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不断扩大,而且它构成了全国收入差距的一个很大部分。

根据大多数的研究估算,中国城镇人均收入相当于农村的三倍以上,城乡收入之比居全世界最高水平之列6。

可见,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迫在眉睫。

三、地区之间的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水平日益增大
5刘明. 刍论我国社会公平收入分配的税收制度安排[J]. 理论导刊,2007,(2)
6李实,史泰丽,别雍·古斯塔夫森.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120
我国地区差距的扩大,相当一部分表现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间差距上,特别是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慢。

2008年底,我国上海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达到26674.90元(全国最高),而最低的甘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只有10969.41元,东部的城镇居民收入是西部的2. 43倍,即由1978年的1. 6倍扩大为2008年的2. 43倍;2008年底,我国上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40. 26元(全国最高),而最低的贵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723.79元,东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对差距由1978年的2. 1:1扩大为2008年的4. 20:1,地区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之所以关注地区差异,是因为大量相关文献显示中国收入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区收入差距引起的,我国的地区差异在一些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其中最引人注意可能是城乡差异7。

下面通过研究采用不同地区间的居民个人最高最低收入比来对我国的各地区城乡个人收入差距状况予以揭示和分析。

(一)不同地区城镇居民个人最高最低收入比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对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统计数据看,我国自2000年以来,城镇居民最高区域始终为上海,最低区域分别为山西、河南、贵州、宁夏、青海、新疆和甘肃。

最低收入区域的人均收入还不到高收入区域水平的一半,如表2-7所示。

表2-7 2000一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最高最低可支配收入比较表 (单位:元)
7李实,史泰丽,别雍·古斯塔夫森.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2009年)整理计算。

(二)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最高最低收入比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对各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统计数据看,我国自2000年以来,农村居民最高收入区域始终为上海,最低区域分别为西藏、贵州和甘肃,最高最低收入比始终在4倍以上,己经完全超过群体间收入分配差距警戒线3倍水平,如表2-8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9)整理计算。

由此看出,我国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形势农村要严峻于城镇,缩小不同区域间的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整体改善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我国行业之间个人收入差距过度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业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但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国有经济各行业间工资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垄断性行业、金融行业、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见表2-9。

表2-9 1998~2008年我国最高最低收入行业比较表(单位: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2009年)整理。

1、从行业间的平均工资水平看,差距较大,且体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

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我国的行业门类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等11个行业的平均工资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中,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却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按照《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9)》对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组,1995年收入最高的是航空运输业,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686元,收入最低的是农业,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277元,收入最高值和最低值的比值为3.87;2008年收入最高的是证券业,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67995元,收入最低的行业是畜牧业,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1018元,收入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比值为15.25。

另外,2005年电力、
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达1.07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高出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部分约9200亿元8。

不仅如此,高收入行业员工一般还享有高福利,进一步拉大了与低收入行业员工的实际收入差距。

2、我国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从19个行业门类看,各行业的收入在地区间排序也呈现东高中西低的特点。

上海在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中占第一位;北京在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金融保险等行业中占第一位;广东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首位。

各行业的前几位中,大多为东部省份,各行业的后几位多数在中西部省份。

这也造成了我国地区间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扩大、城乡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说和垄断没有关系,一些行业集团依托公有制的背景和政府政策的保护,利用垄断地位、政府背景和不平等价格垄断市场,获得巨大超额利润,如电力、电信、烟草、金融、保险、民航、铁路等行业,而这些行业正是平均收入居于前列的高收入行业,以2003年为例,烟草制品业人均工资为全国平均工资的195%,年平均工资较上年增长了14.3%。

金融保险业,2003年的平均工资较上年增长了17.4%,高于全国平均增长幅度4.4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的平均工资是全国工资的1.6倍。

三、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一般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成员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理论界对我国产生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做了不同的解释。

贾康(2006)认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源于诚实劳动中努力程度和辛劳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源于个人禀赋和能力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等七个层次9。

李实和赵人伟(2006)认为,在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过程中,政府因素所产生的作用是主要的,也是主导性的。

在制度因素和政策因素所造成的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它与传统的“重工轻农”和“重城轻乡”的发展战略的选择密不可分。

同样,制度因素和政策因素也是造成地区间、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的
8林红.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J].科技资讯,2007,(22)
9贾康. 区分“公平”与“均平”,把握好政府责任与政策理性[J]. 财政研究, 2006,(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