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总运[2013]60号 发文关于加强和改进工务普速线路维修管理工作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铁路总公司
关于加强和改进工务普速线路维修管理工作的通知
铁总运〔2013〕60号
为进一步适应铁路工务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务普速线路维修管理工作,在总结全路维修管理创新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铁路总公司对下一步工务普速线路维修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各单位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总体思路、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贯彻落实《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为契机,深入推进工务维修检、养、修分开,大力推进专业化、机械化修理。进一步优化设备修程修制,推进设备等级管理,努力延长设备修理周期。围绕天窗修,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优化维修作业组织模式,积极开展集中修理,充分利用好天窗、人力和机具等生产资源,大力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二)工作目标及推进计划
1.维修作业安全有序可控。贯彻落实《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全面实行天窗修,强化维修作业过程控制,大力提高天窗利用效率和作业效率,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2.设备修程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建立设备质量状态评估体系,合理确定线路管理等级和设备修理等级,推行设备单项修理,采用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的方式,优化设备修理周期,进一步完善修程修制。
3.维修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强化车间管理能力为重点,建立职责清晰、布局合理、装备精良、技术水平高、作业能力强的各级设备检查、保养、修理组织,完善作业质量验收、评价和考核制度,大力提高维修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使设备修理周期得到逐步延长。
以六大干线的相关铁路局为先行试点单位,6月底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下半年开始试行,年底完善到位。其他铁路局可比照在局内主要干线试行。至2014年6月份,全路主要干线全面推行。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主动适应天窗的原则。天窗修既是提高铁路运输秩序和效率的需要,也是保障工务设备维护质量和安全的需要,是工务维修生产的发展方向。要以实施新的《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为契机,主动适应天窗修要求,转变维修管理理念,优化维修生产组织,强化修理作业手段,推行以集中修为主的修理组织模式,大力提高天窗修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2.坚持差异化管理的原则。要在工务技术装备水平、维护技术、修理手段已有较大进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原有维修管理模式、修程修制和生产过程管理。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不同生产单位所管辖线路设备、自然环境、人员素质、硬件装备等条件的差异,在制定管理制度和办法时做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
3.坚持服务现场的原则。将“寓管理于服务”理念贯彻始终,
措施、制度办法的制定要贴近现场、适用于现场,能真正落到实处。要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场存在的困难,为一线干部职工转变维修生产模式创造条件。
二、优化维修机构设置
(一)合理设置车间班组
以有利于组织生产、提高效率、处理突发情况为目的,按照检养修分开和专业化检修的要求,突出工务段的技术管理职能,做强线路车间和专业修理工队,合理调整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定编,原则上在设备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不增加人员编制。
1.工务段:管辖正线线路延展长不宜超过1000km。原则上维持既有工务段格局不变,对管理跨度过大的段,各局根据实际对管界进行适当调整。
工务段下设线路、路桥车间、重点维修车间、综合车间等,并应在整合段生产调度、检查监控车间基础上,组建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为加强探伤专业管理,应单独成立探伤车间。
2.线路车间:管辖正线线路延展长单线以60~80km为宜,双线以100~120km为宜,山区铁路要适当缩小车间管辖范围。
线路车间下设线路工区、维修工区,具备检修分开条件的,可单独设置检查工区。
3.线路工区:线路工区原则按站间设置,管辖正线延展长不宜超过20km,山区铁路管辖范围可适当缩短。
(二)合理界定生产职能
1.工务(桥工)段:全面负责线路设备技术状态,掌握安全
生产信息。根据铁路局相关要求及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根据线路维修保养周期并结合设备实际状态,组织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及技术组织措施,对车间维修生产月度计划进行审核并组织实施,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指导、监控和考核。
2.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负责监控和指挥全段日常生产,对施工作业和设备安全信息进行全面掌控。汇总分析线桥设备检查监控数据,布置设备病害和缺陷的调查复核,跟踪处理情况;动态掌握全段日作业计划,对车间施工日作业计划进行审核、协调和过程监控,跟踪掌握工务机械车运行状态和路料运输情况,指挥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等。逐步将维修计划的制定职能向中心整合。
3.线路车间:作为组织维修生产的基本单位,负责维护所辖设备质量状态,组织落实设备检查巡视验收制度,定期分析评价设备质量,组织制定车间年、月生产计划和周天窗维修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跟踪考核维修、保养质量等。
4.重点维修车间:作为段实施机械化修理和专业修理的主要单位,负责配合大型养路机械作业、配合集中修作业、道岔修理、钢轨和道岔的焊修打磨及重点设备病害整治等工作。
5.线路工区:作为所辖线路的设备管理责任单位,负责站区线路检查、设备巡养工作,站线设备维修,消灭线路超临时补修管理值的病害,补充更换个别零配件,清理侧沟,整治线路外观和线路标志,应急值守,封闭栅栏的巡视和保养,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等。维持现行管理模式的工区,段、车间要强化其安全生
产管理,保障设备修理能力。
6.维修工区:负责线路、道岔成段(组)保养、更换轨道伤损部件、清挖道床翻浆、线路和道岔钢轨打磨、翻修道口及季节性重点工作等。
7.检查工区:负责车间管辖范围内正线、到发线线路的周期性设备静态检查和重点病害的调查、复核等,为分析、评估线路质量状态、确定修理计划提供依据。
三、优化和强化维修管理
(一)实行线路等级管理
根据线路允许速度、年通过总重、在路网中的重要性以及客货运输特点等情况,划分线路等级。客车径路管理比照相邻正线。
I级:年通过总重大于5000万吨或线路允许速度120km/h 以上的繁忙干线、干线铁路;
Ⅱ级:年通过总重大于3000万吨或线路允许速度100-120km/h干线铁路;
Ⅲ级:年通过总重小于3000万吨或线路允许速度不大于100km/h的干线铁路;
Ⅳ级:支线铁路、到发线;
V级:其他线路。
线路管理标准原则上按照修理规则等要求分速度等级进行管理,各铁路局可结合实际具体明确。
(二)开展设备质量和状态评估
建立基于设备单元管理的设备质量和状态评估体系,为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