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化校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数字化校园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创建方案
深圳市滨河小学
一、学校创建数字化校园的优势
深圳市滨河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创办于1990年。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099人,教职员工64人。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多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有清晰的认识和长远的发展眼光,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的“抢占信息化制高点”的目标,科学规划,分阶段进行软硬件建设,构建了优良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1、学校已建成千兆骨干、百兆到桌面的网络环境,网络信息点覆盖教学、科研、办公及其他必要的公共场所;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条件:100%的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师机比为1∶1,生机比达到8∶1,还有独立的网络机房、电子阅览室、软件制作室等。
2、学校以罗湖教育网和门户网站为依托,链接校务管理平台、资源服务器、家校互动平台等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无纸化管理。师生利用校园网络办公、备课、学习、查找资料、交流作业、进行家校联系等,网络应用已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3、我校以“软件”和“潜件”建设促应用,以教师培训和科研为抓手,探索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新型教学方式,取得了显
著成效:学校全体教师均已通过广东省计算机中级考核,100%的学科教师能运用多媒体平台上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80%以上。98%的教师能熟练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课件辅助教学,拥有教师自行设计制作、下载的课件、优质课例等教育资源,学校被评为深圳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4、为推进了信息化在课堂的深入运用,我校立足校本,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理念的培训项目,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题研究,在过去五年中,我校申报立项的国家级“十五”教育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研究”和市级教育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创造性学习研究”顺利结题,并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课题研究获得了专家的一致肯定,在2008年深圳市基础教育课改交流会上作经验介绍。近三年来,师生获信息技术方面的奖项达200多人次,教师的整合教学设计、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项30多人次,8人次获国家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赛一等奖。
我校多年来在为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上的不懈努力,追求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所形成的优势,为创建数字化校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我校以“建设校字化校园”为目标创建广东省第四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省、市、区电教馆的指导下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一定会不断提升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提升教学教育服务的品质。
二、创建数字化校园的目标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
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既对应又有本质不同的数字空间, 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电子校务、教育资源、虚拟社区、网络服务与网络安全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
我校将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继续转变教育观念,以数字化教育技术为依托,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融合到当前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保持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活力。我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具体目标是:建设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教学改革的技术支撑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开辟学校特色凝聚、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网络家庭联系的信息化通道。通过“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师发展数字化”、“社区联系数字化”建设,营造数字化环境,开展数字化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全面发展并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
三、具体实施计划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又一次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学校的网络设施设备,不能满足学校新一轮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尤其网络带宽不足、设施设备老化已成为制约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教师的信息素养需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将是学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长期研究课题;学生是信息化的主体,但学生在网络上的德育自律能力制约着网络向学生的开化程度;校园网络上校本教育教学与学习的信息资源还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我校拟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一)优化校园信息环境,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学校多媒体教室设备和教师电脑的添置和更换。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增加带宽,提高Internet的接入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解决上网端口不足的矛盾,为教师创造更多利用信息技术的条件。在充分利用学生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的基础上,教学楼走廊逐步配置一定数量计算机,引导学生课余时间正确使用计算机。
2、健全、完善校园网络、校园网站的运行制度,贯彻网络管理制度化,规范使用信息技术资源要逐步成为广大师生的日常行为。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
3、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两网四室”为重点,即:校园网的正常运营;对互联网信息获取的监控;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标准设施落实及其维护管理。
4、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师生的信息素养培育是关键,这是学校内涵建设的软实力体现。建立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建立以“教师成长博客”为龙头的博客群,把教育观念的更新、信息素养的提高和教育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对全校教师持续开展信息技术、网络教育理念和手段的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性培训,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二)以推进教育教学为核心,打造数字化教育特色。
1、通过对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探索实验,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与网络融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
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过程,达到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目的。创立自己的网络教学特色。
2、汲取外校经验,建设校本特色基于WEB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资源、课程开发的校园网教育教学平台。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3、建立网络学习系统,包括教师无纸化备课、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开发、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电子图书馆、校本课程建设、与二期课改和新基础教育实验的融合等内容,对数字化学习行为方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4、向社会提供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发挥网络优势实现和社区的教育互动、利用社会(行业)资源进行专题教育、远程教学和在Internet上的学生、家庭、社会与校际协同学习活动。
(三)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核心,完善数字化教育环境。
1、在学校网站现有结构上进行两个网站的建设:外网为学校门户网站,内网为集信息发布、教育管理、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习系统、公共信息服务等多项功能的数字化教育环境。
2、学校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关于人事、教务、研训、党团、后勤等信息。通过学校门户注册登录后,经统一身份认证,提供公共基础数据查询、后勤、家校联系、视频点播、信息检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