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作者:张静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15期
摘要:小学阶段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凤二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的主要做法体现在进课堂、诵经典、过节庆、研学游等,将家国情怀教育、中华美德教育、人文知识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找到动力,发现中华文化之美,将文化自信浸润于心,并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家国情怀传承诵经典
十八大以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提到了国家的层面,教育部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两个重要文件为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行动指南。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那么,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则是主阵地中的主战场,可以说,直接决定这场传统文化教育“攻坚战”的胜负。
蚌埠市凤阳路第二小学是一所具有八十多年的老校,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目标和价值追求,融入到课程与教学改革,融入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经历了十年的探索,形成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的宝贵经验。
一、进课堂,在童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
课堂是主阵地,课程是主渠道。
凤二小不仅在国家教材中挖潜传统文化,更注重在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中提升。
凤二小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编印了《儿童剪纸》、《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国学经典读本》、《我践行我成长》等校本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学校美育过程中,吸引众多学生参与其中,让童心播下传承的种子。
二、诵经典,延续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
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的积淀,是先贤智慧的结晶,延续着一个民族核心的价值追求。
经典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流和主脉,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经典教育。
凤二小在经典教育中提出“过一种与经典相伴的校园生活”的教育理念。
“黎明即起,诵读经典”,一天的学习生活从晨诵经典开始;午间:全校学生都沉浸在书的海洋,午读名著成为一种习惯,回家:亲子同读一本名著。
学校语文骨干教师精选《大学》、《论语》等6部经典和240
多首古诗编制了一套《国学经典读本》。
学校定期举办古诗文经典诵读大赛、国学小名士评选等活动,推动学生自发学习国学经典。
每年九月份的经典诵读比赛是学校的一件盛事。
三、过节庆,过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节日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最重要的文化创造,是一个民族传承文明的重要方式。
中华民族的每个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组织学生过好每个节日,在节日活动中丰富精神享受,感受人文情怀,增强民族精神,强化文化记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凤二小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主题节日活动,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过中国节日,树家国情怀”,让学生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感受我们古老厚重的中国文化,并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
四、传家风,忠厚传家,诗书继世
家风是家庭成员道德素养、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
良好的家风是一代传承一代,一代影响一代,代代相传的优秀品德。
家风、家训、家规的力量在于明是非,知廉耻,懂礼让,守本分,致良知。
家风成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忠厚传家,诗书继世。
凤二小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举办家训、家规、家谱、家书多种内容的传家风活动。
五、研学游,践行中国人读书方式
游学是古今中外比较常见的学习方式,我国古代有很多学子不辞辛苦遍访名师、四海求学,增进智慧。
虽然现代社会信息通达,但游学的价值仍不可替代。
游学课程让学生在名山大川中增强学识,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2016年年底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凤二小通过开发红色教育游、安徽风情游、京城文化游等经典研学旅行,让学生游历名胜、瞻仰先贤、感悟历史、提升自我。
让学生通过游前学习研究,游中体验感悟,游后反思分享,在学中游,在游中学,学游一体。
六、讲故事,传递中国力量
中国文化的基因,藏在历史当中,藏在一个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身上,藏在一个个故事之中。
“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神话故事,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
“岳母刺字”“苏武牧羊”这些道德故事,让我们感受到英雄们尽忠报国的家国情怀。
“掩耳盗铃”“守株待兔”这些寓言故事,给予我们人生智慧的启迪。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
让中国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先贤故事、道德故事、寓言故事等故事全面进入校园,走进学生内心。
七、本土化,让传承更有魅力
物华天宝的蚌埠市,大禹会褚候之地,花鼓灯之乡,淮河文化之源头,有“珍珠城”美誉,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众多。
凤二小充分开发本土文化的花鼓灯歌舞艺术,它是淮河中游地区人民的杰出创造;它是汉族民间歌舞的典型代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这项优秀民间文化,凤二小将生长在淮河岸边的孩子们组成花鼓灯社团,成立花鼓灯舞蹈队。
校园小记者们到花鼓灯第一村——冯嘴子村采访了花鼓灯艺术的传承人冯国佩老艺术家,向他了解花鼓灯的历史、演出风格和传承现状。
学校舞蹈队表演的花鼓灯节目多次参加区市级比赛获得优胜奖。
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贴近性强,为传统增添动力的同时,也让孩子完成了“要我传承”到“我要传承”的转变,教导他们不忘初心。
花鼓灯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传承人,但更离不开观众,没有了“知音”,再美的花鼓灯都跳不出味道。
十年来,凤二小“让中化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将家国情怀教育、核心价值教育、中华美德教育、人文知识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让青少年“吃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种树人”,让他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找到动力,发现中华文化之美。
教育的本色是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为学生的成长打上中国底色,凝聚起建设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