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撞地球》科技制作教案

《鸡蛋撞地球》科技制作教案
《鸡蛋撞地球》科技制作教案

《鸡蛋撞地球》

——科技制作方案设计指导

一、活动主题的确立

说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毫不夸张。实际上,儿童正是通过他们自发的探究,不断地加深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我们之所以对这一点常常视而不见,主要是因为儿童的探究常常由于成人的介入而被打断、改变甚至被压抑了。我们应该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如何使鸡蛋从十几米的空中落下来而不碎?”这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知识性,同时又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此活动为学生设计了一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经历,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通过讨论、选材、设计、制作、实验等环节,根据具体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创造性地对材料进行重组和加工,提高学生选择材料的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意识到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一步培养学生亲近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在探究中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

在这次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不气馁、不怕失败的探究精神。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小组合作设计鸡蛋保护装置并用语言表达设计意图;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简单加工和组合相适应的材料,尝试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创造性地运用,体验到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制作装置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通过活动构建一个轻松有趣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活动与活动的主体形成良好互动,培养学生集体协作能力及综合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活动体验选择合适的材料的重要性,感受探究的乐趣,体会小组合作的智慧,逐渐养成大胆思考、小心验证的科学态度,能够自我评价和反思;意识到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设计能解决很多问题。

活动重点:研究如何保护鸡蛋。科学选择材料,并能设计出合理的鸡蛋保护器。

活动难点:奇思妙想各种材料的不同特征,能对其进行创造性的使用。

三、活动策略

本活动注重学生的设计、制作、反思、交流过程,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合作探究能力。为了区别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课的不同,更好地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研究性的特点,我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宽了研究的领域,增加了设计前的调查活动,帮助学生获取更为有效的信息,为有效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我还加强了方案制定与交流,实验与反思的活动,以促使学生深层思考,深入研究。

四、活动创意:

本次制作比赛是为了模拟飞行器的着陆,参赛作品要求设计合理,定点落地,平稳着陆,构思新颖。

五、准备阶段

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延长鸡蛋与地面撞击时的相互作用时间,这可通过用各种材料(其结构、形状不限)包装鸡蛋来实现;二是降低鸡蛋撞击地面前瞬间的速度,这可以通过在包装容器上加减速装置来实现。当然也可以有别的方法,只要符合规则。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主题。

我把这个生鸡蛋扔在地上,鸡蛋不会碎。扔蛋。(预设:不可能或者可能)师:不可能吗?我们这节课就让鸡蛋撞地球,从不可能变成可能。

板书:鸡蛋

地球

1)师:正如同学们所看见的,拿这个生鸡蛋扔地上会怎样?(预设:会碎)2)师:那你会想什么办法?(预设:加海绵、棉花、气球)

3)对,你们采用了外部材料,选择这些外部材料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材料)(预设:保证鸡蛋不会碎)

我们给这些外部材料取个名字,可以称它为“鸡蛋保护器”。

(二)、选择材料

1.头脑风暴

保证蛋不会碎,我们必须得借助外部材料。刚才同学们只罗列了几种,现在来我们来一个狂热的头脑风暴,不管可行不可行,说出你能想到的各种材料。(随机板书:学生提到的材料)

2.引出“减速”和“缓冲”的原理(稍微解释)

请生说说首先会选择什么材料,为什么。如果是选择海绵和气球,明确目的。(教师小结:海绵的用处是为了减小鸡蛋与地面的冲击力,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气球的用处是为了减慢鸡蛋下落的速度,起到了减速的作用。)

板书:减速缓冲

师: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自己选择的材料是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3.拓展“新奇”材料

师:刚才我们提到的材料,生活中比较常见。有些同学也成功地做成了鸡蛋保护器,可是他们使用的却是这些材料,我们来看看。(师:有思路吗?)出示图片:竹子、易拉罐、牙签。

(三)、小组设计鸡蛋保护器

(1)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设计保护器,尽量利用生活中比较新奇的材料。

出示设计要求:

补充:运用新奇的材料,可以使你的装置更加独特。

(2)小组设计鸡蛋保护器(预设5分钟左右)

(4)个别小组介绍设计方案。

各小组都基本上都完成了自己的设计,下面请这几组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向大家作个介绍。其他小组同学边听他说边思考:他们小组的设计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选择的材料合理吗?

(5)其他组成员评价并提出建议。

(6)教师指导评价。(短短的几分钟,能想出这么多好主意。想法很大胆,很值得尝试。)

(四)二次修改

1.出示图片:别人制作的鸡蛋保护器。

2.师:同学们,看完这些作品,你们有没有得到什么灵感?

3.请个别生交流

4.可以将这些灵感带到你的设计中,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进行二次修改。(五)、师小结:

今天各组都能从缓冲、减速等方面来考虑给鸡蛋穿上保护衣或安装降落伞,各组的设计方案都集中了小组成员的智慧,设计得都非常有特点。下节课我们需要带上我们的材料,现场制作鸡蛋保护器。许多可以保证鸡蛋撞地而不碎的巧妙装置,一定会在大家灵活的手指上诞生。

小学科技活动课教案 制作玩具汽车

制作玩具汽车 ——小学科技活动课教案 活动主题:工作需要计划——制作玩具汽车 活动目的: 1.活动目标:通过让学生设计并制作一辆玩具汽车,让学生 懂得制定工作计划的重要性,并学习制订工作计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能力,动手和策划能力, 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设计玩具汽车,并学习制订工作计划。 活动课时:二课时 活动内容:1. 制作玩具汽车 2. 开展玩具汽车制作评比活动 活动形式:4人小组互助学习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的制作材料:硬纸板、三合板、废瓶盖、铁片、旧圆 珠笔芯、铁丝、旧车辐条、泡沫塑料等。

制作工具:钳了、小刀、剪刀、锯子、锥子、锉刀等。 教师准备:CAI课件、几辆玩具小汽车、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星期天,爸妈带我们去动物园,景点很多,有狮子园,有孔雀园,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景点玩到呢?(揭示课题),工作需要计划。 2.看CAI课件,简介《汽车的设计和制造》见教参P9的课外资料。汽车以它优美外形,良好性能,博得了很多人的青睐,想看吗?把自己收藏的汽车模型或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3.(CAI课件)展示多种汽车模型,这节课就是让大家设计、制作自己的玩具汽车,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二、自主学习,研讨探究。 1.4人小组看书讨论,需要经过哪些工作程序,才能制作出一辆玩具汽车?你准备做一辆什么车? 2.反馈。引导学生学习制订以下工作计划:设计——准备材料、工具——制作零部件——组装,装饰 3.展示纸制玩具汽车,拆开观看,讨论固定车轮、底盘、车身的组装方法和程序。 三、动手实践,发散思维。 1.只在肯动脑筋,充分利用这些废弃物,就能做出很棒的玩具汽车。 2.(伴着音乐)学生绘制汽车简图

三年级科技下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的总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技活动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五、教学措施

科学手工制作教案

第一次活动:手工折纸作品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方形纸折小狗。 2、通过观察并且自己会折小狗。 活动重难点: 用正方形纸折小狗。 活动准备: 准备材正方形纸一张。 活动课时:一课时 教活动内容:通过观察并且自己会折小狗。 活动过程: 第一步对折一下纸张。将准备好的纸沿对角线对折,之后,再对折,展开。让学生认识折线,箭头,交给学生基本的折纸的方法。 第二步:折出小狗的两只耳朵 第三步:折纸第三步,把小狗的鼻子部分向上折一下。 第四步:手工折纸小狗第四步按三步的折法,一高一低折一下,然后点上眼睛跟鼻子就行了。 第五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中动手实践完成纸小狗的折法。第六步:展示学生的作品。

第二次活动:手工制作——剪纸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用红纸剪双喜的方法,剪出喜字图纹,美化生活。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2.过程与方法 学习折叠的方法进行设计,通过欣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剪纸方法与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剪喜字,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为自己获得剪纸本领而感到喜悦。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的同时,并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而努力。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1、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剪双喜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花纹设计。 2、设计出富有装饰美的多种效果的双喜纹样,启发创造性思维。(三)活动用具: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红宣纸、剪刀、等 2.学生准备:铅画纸、红宣纸、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双喜的由来 2.提问: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还能见到双喜吗?它表达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3揭示课题:剪喜花 二、分析与尝试。 1、分析喜字的结构特点(找对称轴) 2、示范讲解喜字的折叠方法 3、重点讲解喜字剪法的关键 4、学生试剪双喜 5、评价学生作品找出剪错的原因 三、感受与体验。 1、欣赏民间优秀喜花作品(课件呈现) 2、分析民间剪纸的内涵 谐音:连(莲)年有余(鱼)喜上眉(梅)梢蝙蝠(福)鸡(大吉大利) 寓意:石榴(多子多福)牡丹(富贵)龙凤{吉祥}

三年级科技活动教案(已排版)

一听话的气球 教学课题: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教学目的:1、通过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运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 冲力的方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参与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玩气球、给小车安装反冲力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1、理解气球推动小车的原因; 2、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1、四人小组,棉线、气球、小车、橡皮筋、吸管、回形针。 2、教师准备,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玩气球,感受反冲力 1、师:你们都玩过气球有哪些玩法呢?请大家一起玩玩。 教师巡视,学生活动。(有的学生很容易就把气球吹起来了,有的学生脸都吹红了,气球还是吹不大,有的学生把气球拉了拉再吹。) 2、师:气球吹足气,把手放开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气球是怎样运动的? 师:我们又没给气球任何动力,气球是靠什么飞起来的呢

师:课件演示,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反冲。 师:刚才我们玩的气球都是没有向一个方向运动的,可以让 气球沿着一个方向运动吗? 3、学生讨论、交流并用教师给出的材料(一根棉线,回形针, 气球)验证一下,气球能否沿着一个方向运动?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箭头的形式记录在实 验记录上。 二、用气球推动小车 1、师:吹足了气的气球放开手后能运动,那它能否推动小车运动呢? 2、师:把气球绑住小车,就是把小车固定在小车上,应如何固定,要注意什么?要解决什么?(生讨论,教师出示课件) 3、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动手实验,教师巡视: 有的小组把气球吹好了才绑在小车上,结果小车并没有运动起来;有的小组气球吹得很大,小车还没有动起来,气就跑掉了;有的小组的小车一直在打转,不会向前;有的小组的小车动起来了,而且能够向前运动…… 4、师: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并请每个小组准备汇报,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气体冲出的方向有无不同? 5、师:(小结)我们的实验时要注意吸管的绑法,气球要吹大一点,气球吹好以后,要把吸管口按住,防止漏气,把小车放平,才把手放开,小车就会行驶的又快又稳。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出示课件)

科技小制作(教案)

1、科技小发明讲座 一、教学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认识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的例子。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活动的主要内容. 2.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尝试构思创造方案. 三、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为什么参加这个兴趣活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的事例 六、教学过程: 1.询问学生:为什么参加这个兴趣活动,你认为这个活动小组主要是学习什么? 2.说明活动作用: (1)参加县每年一次的三小比赛,争取获奖,好的甚至参加全省全国的 创新大赛; (2)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自己更聪明. 人类因为有梦想,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因为想飞得更高,所以发明了飞机;因为想听得更远,所以发明了电话……生活是这些发明创造的源泉,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却总是能激起人们创造的灵感。大家一定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吧?那还多亏了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牛顿头上的那颗苹果。您也许因生活中的种种不方便之处而萌发各种小小的发明创造,以及各种干活多快好省的小窍门,让我们一起分享因您的发明在日常生活中所带来的快乐。

3.小发明和小制作举例: (1)中国的四大发明。 (2)铅笔的发明:从碳——两个木条夹——加橡皮,成为现在常用的铅笔。 (3)去年我到北京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重新作品邀请赛”颁奖大会,看到许多富有创意的小发明。 “妈妈抱”童鞋:有抱过小孩的朋友一定有这样的感受,下雨天的时候,小孩的鞋子总是会把大人的衣服蹭得很脏。于是聪明的人们针对这一情况发明了一种特制的童鞋。这种童鞋和一般童鞋相比,鞋尖上方多出一块半圆形的橡胶“外衣”。当下雨天小孩鞋子很脏的时候,可以先把那层“外衣”向下翻,把脏的表面隐藏起来,这样大人的衣服就不会被蹭脏。人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把橡胶层设计成鲜艳可爱的动物图案,又时尚又实用。这一发明大受妈妈们的欢迎,于是这种童鞋就有了一个温馨的名字――“妈妈抱”童鞋。 创新作品:能让色盲者看见的红绿灯 问题提出:色盲者因为自己生理的缺陷,所以我们驾驶车辆,怎样让他们同样享受自己驾驶的乐趣? 改造方法:把传统的红绿黄灯图标改造,如红的用圆形,绿的用箭头,黄的用两个竖长方形。 其它说明:该作品已经申请专利,在这次比赛中获得金奖,并且被评委点名表扬。 创新作品:不咬纸的回形针 问题提出:在使用回形针的时候,经常会把纸咬破。 需要资金:几分钱 改造方法: 1.把回形针的头向外弯曲; 2.在头上加衬衫别针上的小塑料珠 3.简单介绍发明思路,学生尝试完成创造方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汇总

------------------------------------------------------------精品文档-------------------------------------------------------- 益阳赫山区欧江岔镇学校 科技活动教案 教者:郑小青 月年20163 1 1 水沸腾的秘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沸腾,沸腾跟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 沸腾跟大气压力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大号烧杯1只,盐水瓶1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1个,石棉网1个,温度计1支,带针头的注射器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烧水,当水温上升到100℃时,水沸腾起来,我们称为水烧开了。 2、水烧开以后水温还能上升吗? 3、水一定要加热到100℃才能沸腾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授: 1、动手做 (1)在烧杯里装半杯水,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3)当水没有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当水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再测一测,水温升高了吗? (5)停止加热.待水温下降到90℃左右时,小心地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盐水瓶中,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用注射器针头刺穿橡皮塞,用力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此时,瓶内的水有什么现象产生? (哇!奇迹产生了。刚才还平静的水一下叉沸腾起来了。) 松开手让活塞返回,水还沸腾吗?再用力拉活塞,水又会怎样? 2、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2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压力大,沸点高;大气压力小,沸点低。在通常情况下(地面上的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当水加热到100℃时,水就沸腾了。用普通的容器烧水(如前面用烧杯加热水),水温达到沸点后(100℃),无论你怎么加热,水温只能停留在100℃,再也不会上升。 但是,在实验中,当你用注射器向外拉活塞时,瓶内的空气被抽掉一部分,使得瓶内的大气压力减小了,导致瓶内的水的沸点也降低了,所以,尽管水温低于100℃,水仍然能沸腾起来。 三、想一想: 登山运动员除了要携带各种登山器材外,还要带上高压锅等炊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 沉浮的科学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物体是怎样来实现沉浮的

三年级科技活动教案大全

三年级科技活动教案大全

第一课听话的气球 教学目的: 1、通过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运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参与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让学生玩气球、给小车安装反冲力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教学难点: 1、理解气球推动小车的原因; 2、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1、四人小组,棉线、气球、小车、橡皮筋、吸管、回形针。 2、教师准备,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玩气球,感受反冲力 1、师:你们都玩过气球有哪些玩法呢?请大家一起玩玩。 教师巡视,学生活动。(有的学生很容易就把气球吹起来了,有的学生脸都吹红了,气球还是吹不大,有的学生把气球拉了拉再吹。) 2、师:气球吹足气,把手放开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气球是怎样运动的? 师:我们又没给气球任何动力,气球是靠什么飞起来的呢 师:课件演示,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反冲。 师:刚才我们玩的气球都是没有向一个方向运动的,可以让 气球沿着一个方向运动吗? 3、学生讨论、交流并用教师给出的材料(一根棉线,回形针,气球)验证一下,气球能否沿着一个方向运动?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箭头的形式记录在实验记录上。 二、用气球推动小车 1、师:吹足了气的气球放开手后能运动,那它能否推动小车运动呢? 2、师:把气球绑住小车,就是把小车固定在小车上,应如何固定,要注意什么?要解决什么?(生讨论,教师出示课件) 3、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动手实验,教师巡视: 有的小组把气球吹好了才绑在小车上,结果小车并没有起来;有的小组气球吹得很大,小车还没有动起来,气就跑掉了;有的小组的小车一直在打转,不会向前;有的小组的小车动起来了,而且能够向前运动… 4、师: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并请每个小组准备汇报,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气体冲出的方向有无不同? 5、师:(小结)我们的实验时要注意吸管的绑法,气球要吹大一点,气球吹好以后,要把吸管口按住,防止漏气,把小车放平,才把手放开,小车就会行驶的又快又稳。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出示课件) 三、了解反冲力的应用 1、师问:反冲力能推动小车运动,大家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科技小制作教案

1、科技小发明讲座 一、教学容 激发学习兴趣,认识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的例子。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活动的主要容. 2.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尝试构思创造方案. 三、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为什么参加这个兴趣活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的事例 六、教学过程: 1.询问学生:为什么参加这个兴趣活动,你认为这个活动小组主要是学习什么? 2.说明活动作用: (1)参加县每年一次的三小比赛,争取获奖,好的甚至参加全省全国的创新大赛; (2)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自己更聪明. 人类因为有梦想,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因为想飞得更高,所以发明了飞机;因为想听得更远,所以发明了……生活是这些发明创造的源泉,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却总是能激起人们创造的灵感。大家一定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吧?那还多亏了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牛顿头上的那颗苹果。您也许因生活中的种种不方便之处而萌发各种小小的发明创造,以及各种干活多快好省的小窍门,让我们一起分享因您的发明在日常生活中所带来的快乐。

3.小发明和小制作举例: (1)中国的四大发明。 (2)铅笔的发明:从碳——两个木条夹——加橡皮,成为现在常用的铅笔。 (3)去年我到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重新作品邀请赛”颁奖大会,看到许多富有创意的小发明。 “妈妈抱”童鞋:有抱过小孩的朋友一定有这样的感受,下雨天的时候,小孩的鞋子总是会把大人的衣服蹭得很脏。于是聪明的人们针对这一情况发明了一种特制的童鞋。这种童鞋和一般童鞋相比,鞋尖上方多出一块半圆形的橡胶“外衣”。当下雨天小孩鞋子很脏的时候,可以先把那层“外衣”向下翻,把脏的表面隐藏起来,这样大人的衣服就不会被蹭脏。人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把橡胶层设计成鲜艳可爱的动物图案,又时尚又实用。这一发明大受妈妈们的欢迎,于是这种童鞋就有了一个温馨的名字——“妈妈抱”童鞋。 创新作品:能让色盲者看见的红绿灯 问题提出:色盲者因为自己生理的缺陷,所以我们驾驶车辆,怎样让他们同样享受自己驾驶的乐趣? 改造方法:把传统的红绿黄灯图标改造,如红的用圆形,绿的用箭头,黄的用两个竖长方形。 其它说明:该作品已经申请专利,在这次比赛中获得金奖,并且被评委点名表扬。 创新作品:不咬纸的回形针 问题提出:在使用回形针的时候,经常会把纸咬破。 需要资金:几分钱 改造方法: 1.把回形针的头向外弯曲; 2.在头上加衬衫别针上的小塑料珠 3.简单介绍发明思路,学生尝试完成创造方案。

五年级科技活动上册教案

五年级科技活动上册教案

五年级第一学期科技活动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从生活中找寻研究的问题,懂得用不同的方法研究解决不同的问题。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系统科学的观察训练。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活动。 4、鼓励学生好奇、爱问、爱想像。 5、让每一个学生在科学的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尝试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6、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措施: 1、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 3、培养学生的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努力让学生亲自参加,成为活动的主人。

教学课时安排 单元第几课课题课时 实验探索1 小喷泉 2 2 测一测你的感觉 2 3 纸盒烧水 2 科技制作4 自制冰激凌 2 5 自制昆虫“琥珀”标本 2 6 自制风筝 1 科技应用7 简易降温 1 8 神奇的转基因生物 1 9 车船造型 1 专题研究10 天气预报 1 11 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1 创造发明12 寻找创新项目 1

1、小喷泉 教学目的: 1、懂得喷泉的种类。 2、懂得喷泉的作用, 3、学会制作小喷泉的制作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喷泉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广口瓶2个;塑料管2根;橡皮泥;锥子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广口瓶2个;塑料管2根;橡皮泥;锥子等。 二、导入新课。 三、介绍喷泉的种类和作用 1、自制(人工制作的) 2、自然 四、指导学生制作 1、在一个瓶盖上钻2个小孔;小孔的大小正好能分别插入2根塑料管; 2、在小孔里分别插入2根塑料管;(见教材P2的中图)用橡皮泥密封插孔边缘; 3、在2个广口瓶内到入清水,一瓶装满,另一瓶只装四分之一左右,将插有塑料管的瓶盖在装水较少的瓶口上,拧紧; 4、把盖好的广口瓶倒过来,将瓶盖上的A管插入满水的广口瓶内,B 管留在瓶外。 五、学生欣赏小喷泉 六、学生思考讨论: 1、上面瓶中的水通过B管流出时,瓶内的气压有上面变化? 2、下面瓶中的水管通过A管进入上面的瓶中,又说明什么? 3、喷泉的形成与大气压有关系吗? 4、在广口瓶中装入三分之二瓶清水,将两根清洁的塑料管并排插入水中,插入的深度相同,用橡皮泥密封插孔边缘。口含其中一根管子吹气,另一根塑料管会出现喷泉吗? 七、教师讲评 八、学生自学P4的广角镜 九、本课小结。

一年级科技制作教案设计上课讲义

一年级科技制作教案 设计

一年级科技制作活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的总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技活动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徽章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创意游戏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 体,突出科学创造性、怪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纵使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学科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和知识积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起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情操。 五、教学措施 1. 把科技活动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节课。

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技活动课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的总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技活动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

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五、教学措施 1、把科技活动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技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技活动学习。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

科技制作教案

第一课纸杯娃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纸杯娃娃的基本构造; 2.初步掌握分割、组合等基本制作方法; 3.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娃娃,并能按照设想制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计制作,享受制作的乐趣; 2.通过废弃纸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3.通过对作品的评价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掌握纸杯娃娃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分割、组合等基本的制作技巧并有所创新。 五、教学准备:调查表、几个一次性纸杯、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1.师:上周老师布置大家去收集废弃的纸杯并调查了家里一周使用一次性杯及处理方法的情况,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师随机评价,补充资料(课件出示)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我也带来了一个大纸杯,(出示实物)它哭了,哭得可伤心了,为什么呢?原来它的主人用它喝茶后,说它没用处就把它扔了。同学们,难道它只能被扔掉或卖掉,真的没用处了吗?赶快想个办法帮帮它吧!

(2)学生出主意,开阔思路,教师随机评价。 (3)揭示课题: 师:原来只要动动脑,动动手,纸杯能做出这么多东西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纸杯做个娃娃。老师从书上、网上找了几个纸杯娃娃,你瞧:(出示课件) (二)表达交流,自主设计 1.师示范:老师看了这些图片,也想用这些纸杯来个超级变变变,看清楚了,我要变了。 2.自主设计娃娃的样子。 3.表达交流 (三)讨论制作,合作加工 1.友情提示 (1)先设计后制作;(2)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 (3)完成之后,给作品起一个名称,写在评价表上; (4)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当心别把手弄破; (5)老师这里有一个废品回收站,你不用的材料可以分类放到回收站,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到回收站进行资源共享。 2.分组活动: (1)教师一同参与,要注意到后面几组的同学,适当指导,提醒学生要注意多交流,积极尝试,及时鼓励敢于创新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年级科学课教案

五年级科学课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

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2.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五年级上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科技活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包括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创新发明等五项内容。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现有两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技活动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技制作教案三年级上册鄂教版

1.静电水母教学目标: 1、理解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2.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教学准备:羊毛织物,气球,塑料绳剪刀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课堂小结 2、纽扣玩具 教学目的 1、了解制作纽扣的材料。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会制做纽扣玩具。 教学重点 了解制作纽扣的方法。

科技小制作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科技小发明讲座 一、教学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认识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的例子。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活动的主要内容. 2.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尝试构思创造方案. 三、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为什么参加这个兴趣活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的事例 六、教学过程: 1.询问学生:为什么参加这个兴趣活动,你认为这个活动小组主要是学习什么? 2.说明活动作用: (1)参加县每年一次的三小比赛,争取获奖,好的甚至参加全省全国的创新大赛; (2)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自己更聪明. 人类因为有梦想,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因为想

飞得更高,所以发明了飞机;因为想听得更远,所以发明了电话……生活是这些发明创造的源泉,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却总是能激起人们创造的灵感。大家一定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吧?那还多亏了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牛顿头上的那颗苹果。您也许因生活中的种种不方便之处而萌发各种小小的发明创造,以及各种干活多快好省的小窍门,让我们一起分享因您的发明在日常生活中所带来的快乐。 3.小发明和小制作举例: (1)中国的四大发明。 (2)铅笔的发明:从碳——两个木条夹——加橡皮,成为现在常用的铅笔。 (3)去年我到北京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重新作品邀请赛”颁奖大会,看到许多富有创意的小发明。 “妈妈抱”童鞋:有抱过小孩的朋友一定有这样的感受,下雨天的时候,小孩的鞋子总是会把大人的衣服蹭得很脏。于是聪明的人们针对这一情况发明了一种特制的童鞋。这种童鞋和一般童鞋相比,鞋尖上方多出一块半圆形的橡胶“外衣”。当下雨天小孩鞋子很脏的时候,可以先把那层“外衣”向下翻,把脏的表面隐藏起来,这样大人的衣服就不会被蹭脏。人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把橡胶层设计成鲜艳可爱的动物图案,又时尚又实用。这一发明大受妈妈们的欢迎,于是这种童鞋就有了一个温馨的名字——“妈妈抱”童鞋。 创新作品:能让色盲者看见的红绿灯 问题提出:色盲者因为自己生理的缺陷,所以我们驾驶车

六年级上科技制作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技制作活动上册教案 主备人:王小娇 1.风力发动机模型 活动目的:绿色的田野上,风车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快去寻找废旧材料做一个风力发动机模型,研究它是怎样工作的。 活动准备:细铁丝、吸管、饮料瓶、塑料杯、纸杯、胶、剪刀、小刀、锥子、钳子 活动方法: 一、用锥子在纸杯底部中心钻一个小孔,杯壁剪成8等份,折成叶片超同一个方向倾斜的风叶轮。 二、将细铁丝做转轴固定在风叶轮上。 三、在饮料瓶上钻眼,装上吸管,精风叶轮转轴套上一个塑料挡片。 四、在瓶中装上沙子或小石头,保持瓶身稳定。 活动提示: 1、用风力发电挥舞彩带。将铁丝轴末端弯折,系上一根彩带,彩带会随着叶轮飞舞。 2、做一个带传动装置的风力发动机。 3、想想,风力发动机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能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有创意的使用作品。 活动评价: 1、我的发送机做成了,我的创新设计是: 2、要使风力发动机转动快,我的办法是: 板书: 1.风力发动机模型 风叶轮塑料挡片 保持瓶身稳定。 课后反思; 2、光导水柱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光导水柱的科学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什么叫导光水柱。 教具: 易拉罐.饮料瓶.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般情况下光是直线传播的,光在水里是怎样传播的呢?今天我们做个光导水柱研究研究。 二、准备好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易拉罐.饮料瓶.吸管等。 三、动手做 1、在易拉罐的下部挖一个硬币大小的孔,粘上一块透明粘胶带。 2、在孔的正对面挖一个小孔,插一节吸管,周围用橡皮泥封实。 3、往盛水罐中注入清水,放在水槽中。 4、手电筒光直射在孔A上,松开夹子,手电筒光怎么了? 四、活动升华 将吸管换成长长的软管,是什么效果?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五、活动评价 小组里演示、自评 六、板书: 2、光导水柱 易拉罐.饮料瓶.吸管 课后反思:

三年级科学上册天气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天气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科 版 【教材简析】 聚焦部分提出“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是 如何制作出来的,更好地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部分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预报,知道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将获得的天气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教科书第58页中的班级记录表需要教师用大白纸记录。第二个活动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教科书第59页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天气预报制作的五个过程。第一步是数据收集,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第二步是数值天气预报,位于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象员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第三步是气象员做出预报,气象员综合分析最新的观测资料,结合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做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第四步是天气会商,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第五步是发布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体会到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气象员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研讨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小组对梳理和提炼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汇报,并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研讨。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科书中出示的相关资料说一说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交流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比如即将要去出差,然后出示某地的天气预报,让学生交流出差时应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持续的关心天气,并对此保持兴趣。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将近一个月《天气》单元的学习,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后,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是陌生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使他们能了解真实的、最新的天气预报系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们更加精确地观测和预报天气。 【教学目标】

五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科技活动教案(五年级) 2010、9 第一单元 活动一: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实验分析 教具:小电风扇、布条、直尺、记时器 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 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 2、风量要大。 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小组开始实验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 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4、评价自己的实验 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活动二:神奇的风帆 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3、懂得如何投稿。 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征稿启事” 二、寻觅风帆宝库 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

(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 1、风帆百态 2、风帆助行 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 1、怎么投稿? 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 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 同学互相交流。 活动三:让小电珠亮起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验 教具:小电珠 电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 要注意: 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 2、风力发电说明 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 4、操作场地和时间 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三年级科技制作教案

三年级科技制作活动教案 教材分析:本册的教学内容并不多,主要是了解一些玩具中的科学奥秘,让学生参加许多有趣的科技活动。通过做玩具、制标本、玩游戏、探奥秘等,让学生从中感受科学、体验科学。其实,就是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你留心观察,积极参与,相信你的学习和生活会更加非富多彩。 1、纽扣玩具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制作纽扣的材料。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会制做纽扣玩具。 教学重点 了解制作纽扣的方法。 教学准备 纽扣、塑料吸管、小刀、硬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棉线绳与纽扣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做一做纽扣玩具“咕咕叫”,一定会非常开心。 二、活动探究 1、简单介绍活动需要的材料。二次备课与教学反思

2、讲解活动方法。 参考方案 (1)找一颗4眼或2眼大纽扣,对着的扣眼中穿过一根棉索线,将索线的线头接在一起。 (2)将棉索线穿在两只手上撑开,用力旋转纽扣,是手中棉索线不断向前缠绕,然后,两只手用力向外侧拉棉索线,一拉一松,纽扣就一正一反地旋转起来,发出像鸽子名叫的“姑姑”声。 具体玩法: 参考见课本。 三、学生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活动评价。 五、小结,谈收获。 2、空中飞盘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制作空中鼓的材料。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学难点 会制做空中飞盘。教学重点 了解制作空中飞盘的方法。教学准备。

彩笔、硬纸板、小刀、橡筋圈等空中飞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颜六色的飞盘,在空中飞舞,好看极了,同学们在一起玩,一定非常开心。 二、活动探究 a) 简单介绍活动需要的材料。 b) 讲解活动方法。 参考方案 (1)在硬纸板板上画一个碗口大小的圆,用剪刀把它剪下,在圆的边上剪一个小口。 (2)用细丝把橡筋固定在筷子的一端,作为弹射棒。 (3)用彩笔涂色。 玩法:参考见课本。 三、学生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活动评价。 五、小结,谈收获。 3、弹射模型飞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