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科技制作教案设计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八、新型芽菜生产技术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芽菜生产的生长要求。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学生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适合家庭生产的芽菜种类及对种子的要求适合家庭生产的芽菜主要是种芽菜,如萝卜芽、白菜芽、芥菜芽、芥蓝芽、菜薹芽、花生芽、豌豆芽〔苗〕、落葵芽、蕹菜芽、香椿芽以及各种豆芽等。
种芽菜生产对种子质量要求较高。
一是种子纯洁度必须到达98%以上;二是种子饱满度要好,必须是充分成熟的新种子;三是种子的发芽率要到达95%以上;四是种子的发芽势要强,在适宜温度下2天~4天内发齐芽,并具有旺盛的生长势。
二、生产设备和用具芽菜生产对温度、湿度条件要求较严格,而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
常利用的地方有空闲的房屋、客厅、阳台等。
生产芽菜的用具有栽培容器、喷壶、温度计、水盆、塑料薄膜等。
栽培容器可选用塑料苗盘,长60厘米,宽24厘米,高5厘米。
也可用塑料筐或花盆,还可用一次性泡膜饭盒或者大个的可口可乐瓶,剪去上部,保留底部10厘米高,也能作为栽培容器。
不管什么容器,都要使底部有漏水的孔眼,以免盘内积水泡烂种芽。
三、种子的处理和播种1.种子处理:播前进行浸种催芽可缩短生芽期和生长周期。
尤其在冷凉季节生产,浸种催芽很必要。
浸种可用30℃左右的水,也可用55℃左右的水。
一般掌握在温暖季节用较低水温浸种,在冷凉季节用温水浸种。
萝卜、白菜类种子浸种3小时~4小时,其它吸水较慢的种子如蔬菜、落葵等浸泡24小时左右。
当种子吸足水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置20℃~25℃环境下催芽,当种芽露白时播种。
也可在浸种后将种子直接播在栽培容器内催芽。
2.播种:播种前将栽培容器进行清洗消毒,可用漂白粉消毒,浓度为0.1%水溶液,将其澄清后,取上部清液洗刷苗盘;或者用小苏打水溶液清洗,浓度为2%~5%,用药剂消过毒的容器要用清水充分洗刷干净后再使用。
播种之前先在栽培容器底部铺上四层卫生纸作栽培基质,并将卫生纸用水喷湿〔湿透〕,然后在其上撒播种子。
六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六年级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科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二、活动主题1. 主题一:了解科技发展史2. 主题二:学习简单的科学实验3. 主题三:探索科技改变生活的奥秘4. 主题四:创意科技作品制作5. 主题五:走近科学家,学习科学家精神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了解科技发展史(1) 学习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等。
(2) 了解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如互联网、等。
2. 活动二:学习简单的科学实验(1) 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如测量、观察等。
(2)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探究植物生长等。
3. 活动三:探索科技改变生活的奥秘(1) 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智能手机、家电等。
(2) 探讨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如方便、环保等。
4. 活动四:创意科技作品制作(1) 发挥想象,创作具有创新性的科技作品。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等。
5. 活动五:走近科学家,学习科学家精神(1) 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
(2) 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如执着、勤奋等。
四、活动方式1. 讲授:讲解科技知识,引导学生学习。
2. 实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科技的魅力。
3. 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作:分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科技知识PPT、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器材等。
六、活动过程1. 活动一:了解科技发展史(1) 教师讲解我国古代科技成就。
(2) 学生分享近现代科技的发展。
2. 活动二:学习简单的科学实验(1) 教师讲解实验操作方法。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 活动三:探索科技改变生活的奥秘(1) 教师讲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五篇]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五篇]第一篇: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第一课、人造“雪景”;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科学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什么叫升华、凝华;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冬天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吗?这;二、准备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三、动手做;1、铁皮中心放置几颗樟脑丸,周围用泥土围住,并用第一课、人造“雪景”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科学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什么叫升华、凝华。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冬天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模仿雪的形成,制造人工“雪景”。
二、准备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三、动手做1、铁皮中心放置几颗樟脑丸,周围用泥土围住,并用树枝和玩具小屋布置成景物。
2、用玻璃杯倒扣在整个景物上,杯口边缘围上一圈泥土。
3、将布置好景物的铁皮放在支架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火焰,使加热位置对准樟脑丸。
4、等樟脑丸变小后,熄灭蜡烛。
待杯中温度慢慢下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四、知道吗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雪”是从哪儿来的呢?1、升华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萘。
实验中,蜡烛火焰给樟脑丸加热,是樟脑丸中的萘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漂浮于杯里的空气中,所以,杯中樟脑丸越来越小。
萘(固体)——受热萘(气体)科学上把某物质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熄灭蜡烛后,杯中的空气逐渐冷却,萘也由原来的气体状态受冷直接变成固体状态,附着在树叶、泥土、小屋及其他物体上,就好像下了一层薄薄的雪。
萘(气体)——受冷萘(固体)科学上把某物质有气体状态直接变成固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五、拓展训练在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其他物质是否存在升华和宁化的现象吗?第二课:神奇的力量教学目的: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2. 活动内容:(1)光的传播现象观察: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光的现象,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2)光的传播实验:利用蜡烛、凸透镜、光屏等器材,进行光路实验,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团队讨论:分组讨论光的传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3. 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
(2)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3)分发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光路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组织团队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解答疑问。
(5)总结活动成果,布置课后思考题。
二、活动主题:了解电磁感应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电磁感应的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2. 活动内容:(1)电磁感应现象观察:让学生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2)电磁感应实验:利用磁铁、线圈、灯泡等器材,进行电磁感应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的原理。
(3)团队讨论:分组讨论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改进意见。
3. 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
(2)讲解电磁感应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产生原因。
(3)分发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组织团队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解答疑问。
(5)总结活动成果,布置课后思考题。
三、活动主题:认识现代通信技术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种类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年级科技与制作教案
科技与制作是六年级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又能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门课程,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科技与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准备:1.制作有关科技与制作的教学PPT;2.准备各种科技制作的材料,如电线、电池、灯泡等;3.确保教室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和工具;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介绍科技与制作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并谈论一些科技制作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科技与制作的基本知识,如电路、电池、灯泡等的原理和作用,并解释各种科技制作的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3.实践操作(40分钟)分发材料给学生,让他们分组合作进行科技制作实验,如制作电路、灯泡等。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解答他们的问题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4.结果展示(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科技产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同时鼓励他们讲解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5.总结回顾(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回顾学生制作科技产品的过程和心得,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制作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学生进行科技制作的过程和结果展示,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3.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口头回答,评价他们对科技与制作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实验室或科技展览,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科技与制作的创新成果;2.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比赛或制作竞赛,锻炼他们的科技创新和制作能力;3.继续进行科技与制作的实践与研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尝试创新。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科技世界——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了解科技活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科技工具进行实际操作与实验。
3. 学生能够通过科技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2. 实验器材和材料,如电池、导线、灯泡等。
3. 相关科技活动的资料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现代科技产品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平时接触过哪些科技产品?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科技活动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科技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科技活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科技实验,如制作电路、制作简易发电机等。
2. 指导学生使用实验器材和材料,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
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四、问题探究(15分钟)1. 提出一个科技问题,如如何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2.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合作与沟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 学生展示并分享各自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和评价。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今天的科技活动,强调科技活动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
2. 展望未来的科技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并提出个人的科技创新想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或科技创新项目,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2. 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展览,展示他们的科技作品和成果。
3. 鼓励学生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仪器的正确使用。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技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科技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科技活动的意义和作用2.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科技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 科技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5. 科技竞赛的规则和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技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演示法:展示科学实验和科技制作的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科技制作和实验。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科技活动相关图片、实物展示。
2. 教学材料:科技活动指导书籍、实验器材、科技制作材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表现。
2. 学生动手能力:评估学生在科技制作和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
3. 学生创新意识:评价学生的科技创新思路和创意。
4. 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考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六、教学计划1. 第六周:学习科技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科技活动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第七周: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3. 第八周:学习科技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尝试进行小型的科技创新。
4. 第九周:学习科技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完成一个科技制作项目。
5. 第十周:学习科技竞赛的规则和策略,参加一个科技竞赛活动。
七、教学活动1. 第六周:组织学生观看科技活动的视频,进行讨论,分享对科技活动的理解和感受。
2. 第七周: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第八周: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让学生尝试应用科技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第九周: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科技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5. 第十周: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竞赛规则和策略。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技活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学习科技活动中的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3)掌握简单的科技制作技巧,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科技制作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3)学会总结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科技活动概述1. 导入:介绍科技活动的概念和意义;2. 讲解:科技活动的目的、方法和要求;3. 案例分享:优秀的科技活动案例介绍。
第二课时:科技活动方法学习1. 导入:了解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2. 讲解: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的操作步骤;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科技制作技巧1. 导入:学习简单的科技制作技巧;2. 讲解:科技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科技制作活动。
第四课时:科技活动案例分析1. 导入:分析优秀的科技活动案例;2. 讲解:从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3. 讨论:如何设计和组织一次成功的科技活动。
第五课时:科技活动总结与展示1. 导入:总结本册科技活动的收获;2. 讲解:如何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3. 展示:学生分组进行科技活动成果展示。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2. 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 学生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展示环节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4. 学生团队协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2. 教具:科技制作工具、实验器材等;3. 课件:科技活动相关课件和案例。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技活动的方法和技巧;2.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能力,勇于尝试新的科技制作项目;3. 教师要做好课堂组织工作,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六年级上册科技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技教案科目:科技年级: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了解科技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掌握科技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3. 学习科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科技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科技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3. 科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科技的应用案例分析;2. 科技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物和图片资料(如发明的工具、科技产品等);3. 互动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现代科技产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并进行简短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介绍科技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包括科技的起源、发展阶段和重要科技成果。
2. 结合实物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和应用案例,如电脑、手机、航天技术等。
3. 解释科技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积极影响,如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交通方式、方便日常生活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科技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2. 每组通过互动教学工具展示他们选择的案例,并介绍该科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3. 全班共同讨论各组的案例,分析科技对该领域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四、拓展活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并进行简短讨论。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和设计,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五、小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科技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2. 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科技展览或科技企业,加深对科技的理解和认识;2. 布置科技报告或科技项目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资源:1. PPT:科技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实物和图片资料:重要科技发明和应用案例;3. 互动教学工具:投影仪、电子白板等。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六单元创造与发明:3我的发明创意》教学设计
新2024秋季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六单元创造与发明:3 我的发明创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发明构思。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过程。
•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乐于分享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明创造的构思能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发明创意。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善发明创意。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发明创造的案例和启发性的图片、视频资料。
•发明创造的实物或模型,用于展示和激发学生兴趣。
•小组合作所需的材料,如纸张、笔、剪刀、胶水等。
•教材、教辅资料。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
•讨论法: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和完善发明创意。
•探究法:鼓励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发明模型,体验发明创造的过程。
•展示法: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发明创意,分享经验和感受。
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展示一些发明创造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发明是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1.新课学习•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记录遇到的问题或不便之处。
•分享各自观察到的问题,并讨论其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构思发明创意•小组讨论,根据观察到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明创意。
•引导学生从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考虑,完善发明创意。
•鼓励创新思维,不拘泥于传统的解决方案。
•制作发明模型•指导学生使用简单的材料,尝试制作发明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和优化发明创意。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体验不同的效果。
1.整理•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发明创意和模型,分享经验和感受。
•引导学生对展示的发明创意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鄂教版六年级小学科技制作活动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小学科技教案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活动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简析:《科技活动》是根据科技活动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科技活动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
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三、教学目标通过开展科技活动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科技活动活动的兴趣,已达到学生情感、知识、能力和人格四个方面的理想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科技活动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科技活动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科技活动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1、课程的实施方式(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第一课、水透镜热水器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科学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什么叫水透镜热水器。
教具: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冬天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模仿雪的形成,制造人工“雪景”。
二、准备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三、动手做1、铁皮中心放置几颗樟脑丸,周围用泥土围住,并用树枝和玩具小屋布置成景物。
2、用玻璃杯倒扣在整个景物上,杯口边缘围上一圈泥土。
3、将布置好景物的铁皮放在支架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火焰,使加热位置对准樟脑丸。
4、等樟脑丸变小后,熄灭蜡烛。
待杯中温度慢慢下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四、知道吗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雪”是从哪儿来的呢?1、升华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萘。
实验中,蜡烛火焰给樟脑丸加热,是樟脑丸中的萘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漂浮于杯里的空气中,所以,杯中樟脑丸越来越小。
萘(固体)——受热萘(气体)科学上把某物质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熄灭蜡烛后,杯中的空气逐渐冷却,萘也由原来的气体状态受冷直接变成固体状态,附着在树叶、泥土、小屋及其他物体上,就好像下了一层薄薄的雪。
萘(气体)——受冷萘(固体)科学上把某物质有气体状态直接变成固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五、拓展训练在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其他物质是否存在升华和宁化的现象吗?第二课:制作日晷教学目的: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解释生活中人们利用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重点、难点: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教具:乒乓球、广口瓶,两张一定距离的桌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乒乓球被一个广口瓶罩在桌上。
不准把瓶翻过来,更不能用手接触乒乓球,你能把乒乓球从这张桌子移到1米远的另一张桌上吗?你会使用什么方法?二、动手做把乒乓球放在桌上,上面倒扣一个广口瓶。
六年级上册科技实践教案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技实践教案全册教案1. 前言本教案为六年级上册科技实践课的全册教案,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科技实践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科技实践基础知识- 了解科技实践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研究科技实践的步骤和方法- 掌握科技实践的基本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技巧第二单元:科技实践项目探索- 研究科技实践的项目选题和规划- 进行小型科技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学会使用科技设备和工具进行实验和观察第三单元:科技实践成果展示- 整理和分析科技实践项目的数据和结果- 准备科技实践成果展示的素材和方法- 进行科技实践成果展示和分享4.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介绍科技实践相关知识和技巧- 实践操作:进行实际的科技实践活动和实验-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科技实践项目- 学生展示:展示和分享科技实践成果和经验5. 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项目成果:科技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研究态度: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成果展示:科技实践成果展示的质量和内容6. 教学资源- 教材:六年级上册科技实践教材- 科技设备:计算机、实验器材、工具等- 研究资料:科技实践相关的书籍、资料和参考文献7. 教学进度安排请参考具体教案,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和评估。
8. 教学反思通过科技实践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获得实际操作的机会,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方法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辅导。
以上为六年级上册科技实践教案全册教案的概要,希望能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六年级(上)劳技教案
六年级(上)劳技教案第一章:手工制作——纸质灯笼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纸质灯笼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纸质灯笼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灯笼造型的设计。
2. 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配合。
教学准备:1. 彩色纸张。
2. 剪刀、胶水等手工工具。
3. 灯笼模板。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灯笼模板,了解灯笼的基本结构。
2. 讲解纸质灯笼的制作步骤,演示制作过程。
3.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自己的灯笼造型。
4.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学生展示制作成果,互相评价。
练习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纸质灯笼。
2. 观察生活中的灯笼,分析其设计特点,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木工技能——简易木制笔筒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易木制笔筒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木制笔筒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切割木材的安全操作。
2. 木材的打磨与上漆。
教学准备:1. 木块、木条。
2. 锯子、锤子、凿子等木工工具。
3. 砂纸、刷子、颜料等。
教学过程:1. 讲解木制笔筒的制作步骤,演示制作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自己的笔筒造型。
3.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木制笔筒。
2. 观察生活中的笔筒,分析其设计特点,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烹饪技能——简单家常菜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家常菜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健康饮食观念。
教学重点:1. 家常菜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健康饮食观念。
教学难点:1. 食材的切割处理。
2. 烹饪火候的掌握。
教学准备:1. 食材(蔬菜、肉类等)。
2. 厨房用具(刀具、锅具等)。
教学过程:1. 讲解家常菜的制作步骤,演示制作过程。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第一课、人造“雪景”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科学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什么叫升华、凝华。
教具: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冬天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模仿雪的形成,制造人工“雪景”。
二、准备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三、动手做1、铁皮中心放置几颗樟脑丸,周围用泥土围住,并用树枝和玩具小屋布置成景物。
2、用玻璃杯倒扣在整个景物上,杯口边缘围上一圈泥土。
3、将布置好景物的铁皮放在支架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火焰,使加热位置对准樟脑丸。
4、等樟脑丸变小后,熄灭蜡烛。
待杯中温度慢慢下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四、知道吗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雪”是从哪儿来的呢?1、升华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萘。
实验中,蜡烛火焰给樟脑丸加热,是樟脑丸中的萘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漂浮于杯里的空气中,所以,杯中樟脑丸越来越小。
萘(固体)——受热萘(气体)科学上把某物质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熄灭蜡烛后,杯中的空气逐渐冷却,萘也由原来的气体状态受冷直接变成固体状态,附着在树叶、泥土、小屋及其他物体上,就好像下了一层薄薄的雪。
萘(气体)——受冷萘(固体)科学上把某物质有气体状态直接变成固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五、拓展训练在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其他物质是否存在升华和宁化的现象吗?第二课:神奇的力量教学目的: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解释生活中人们利用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重点、难点: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教具:乒乓球、广口瓶,两张一定距离的桌子。
六上科技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第一课水面的秘密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来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水槽、烧杯、滴管、曲别针、硬币(一元、一分)、树叶、小叉子、刀片、尺子、矿泉水瓶盖……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孩子们紧张吗?说点轻松的,脑筋急转弯会吗?谁来说一个?生:…师:老师也有一个,想听吗?什么布剪不断?生:瀑布.师:什么东西越洗越脏?生:水.师:玩过水吗?在哪里玩的,说说你都是怎么样玩水的?现在想玩水吗?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很想玩水,那这节课公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玩水,想玩水的小科学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我们上课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同学们都玩过水,那你在玩水的时候观察过水面吗?(贴画,水面)它是什么样子的?生:……师:是啊,生活中的水面多姿多彩,丰富着呢!请看屏幕:(欣赏水面)师:欣赏完水面,有什么感想?生:……师:同学们,这水面不光美丽动人,平静如画,它里面还藏着好大的学问,好多的秘密呢!(补充板书:水面的秘密)水面的秘密(神秘地……)水面会有什么神奇的秘密呢?大家想研究吗?那我们就准备一些材料来研究吧!二、猜想假设,制定方案1.认识材料师:同学们,桌面上有好多物品,小组内赶快相互认认。
都认识吗?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材料继续玩水,来研究水面。
2.猜想假设师:看到这些材料,你们都想怎么玩?生:我想把别针放入杯中……师:你的玩法很有意思,那同学们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这杯水,满满的,水都快要流出来了,这么满的一杯水,你认为还能放入曲别针吗?能放几枚?猜想一下。
你们认为呢?大家猜想的都不一样,那待会我们大家一起玩一玩,看一看。
还有其他玩法吗?生:我想在硬币上滴水……师:玩法有创意,那你认为硬币可以装上几滴水呢?你们认为呢?还有其他玩法吗?生:……3、制定方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许多好的玩法,并提出了大胆的猜想,那在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生:……师:听同学们这么一说,老师知道了,在玩的时候要注意:第一:轻拿轻放,仔细认真,否则将会导致试验失败;第二:试验过程中,要数清楚放的枚数或滴数,并且认真观察水面的变化,并填好实验记录表(出示表格)不过老师还想给大家提个醒:那就是:玩之前小组分工要明确,在填写实验结果时注意,水流出以前的数量为最多数。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纸、剪刀、胶带。
(2)实验记录表。
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讨论光的传播方式,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2)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操作透明塑料管、水、彩纸等材料,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交流分享。
(4)总结光的传播原理。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计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计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对气象科技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纸杯、吸管、剪刀、胶带。
(2)实验记录表。
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讨论风向计的作用,提出问题: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向计?(2)分组进行制作,让学生利用纸杯、吸管、剪刀等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风向计。
(4)总结风向计的原理和应用。
三、活动主题:探秘太阳能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原理和应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
2. 活动准备:(1)太阳能电池板、小灯泡、电线、电池。
(2)实验记录表。
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讨论太阳能的利用,提出问题:太阳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2)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小灯泡、电线等材料,观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交流分享。
(4)总结太阳能的原理和应用。
四、活动主题:磁铁魔法秀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磁场的分布。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对磁铁科技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磁铁、铁钉、小铁块、磁铁检测器。
(2)实验记录表。
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讨论磁铁的性质,提出问题:磁铁有哪些特性和应用?(2)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操作磁铁、铁钉等材料,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技制作活动上册教案主备人:王小娇1.风力发动机模型活动目的:绿色的田野上,风车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快去寻找废旧材料做一个风力发动机模型,研究它是怎样工作的。
活动准备:细铁丝、吸管、饮料瓶、塑料杯、纸杯、胶、剪刀、小刀、锥子、钳子活动方法:一、用锥子在纸杯底部中心钻一个小孔,杯壁剪成8等份,折成叶片超同一个方向倾斜的风叶轮。
二、将细铁丝做转轴固定在风叶轮上。
三、在饮料瓶上钻眼,装上吸管,精风叶轮转轴套上一个塑料挡片。
四、在瓶中装上沙子或小石头,保持瓶身稳定。
活动提示:1、用风力发电挥舞彩带。
将铁丝轴末端弯折,系上一根彩带,彩带会随着叶轮飞舞。
2、做一个带传动装置的风力发动机。
3、想想,风力发动机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你能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有创意的使用作品。
活动评价:1、我的发送机做成了,我的创新设计是:2、要使风力发动机转动快,我的办法是:板书: 1.风力发动机模型风叶轮塑料挡片保持瓶身稳定。
课后反思;2、光导水柱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光导水柱的科学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什么叫导光水柱。
教具:易拉罐.饮料瓶.吸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般情况下光是直线传播的,光在水里是怎样传播的呢?今天我们做个光导水柱研究研究。
二、准备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易拉罐.饮料瓶.吸管等。
三、动手做1、在易拉罐的下部挖一个硬币大小的孔,粘上一块透明粘胶带。
2、在孔的正对面挖一个小孔,插一节吸管,周围用橡皮泥封实。
3、往盛水罐中注入清水,放在水槽中。
4、手电筒光直射在孔A上,松开夹子,手电筒光怎么了?四、活动升华将吸管换成长长的软管,是什么效果?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五、活动评价小组里演示、自评六、板书:2、光导水柱易拉罐.饮料瓶.吸管课后反思:3、小孔成像机一、教学目标1、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个小孔成像机。
2、使用自制小孔成像机探究小孔成像规律。
3、锻炼学生动手能力4、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5、激发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个小孔成像机,并使用自制小孔成像机探究小孔成像规律。
三、教学难点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玩过照相机吗?你们知道照相机成像是根据什么原理吗?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个小孔成像机好吗?板书课题小孔成像机(二)活动实施1、开书P6自学小孔成像机制作方法2、自学反馈通过自学,你们明确了制作小孔成像机的步骤吗?请学生归纳3、明确制作步聚a做镜头瓶盖钻孔蒙半透明塑料膜b做机身挖小孔、去掉、盒内用墨水涂黑c组装完成用瓶盖拧紧固定镜头4、学生动手制作5、师巡视,强调注意安全,可以互相协作6、制作完成,进行作品评比a 制作完成,进行作品评比b 集体推荐优秀作品(实物投影仪上展示)c 师表杨制作中的闪光点鼓励创新之处7、探究成像规律a探究目标一:通过小孔成的什么样的像?①请同学们用自制相机观察亮的物体(如窗户、灯)②分组汇报,成像有机何特点?③师生共同归纳小孔成像规律:通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④师用小孔成像演示仪演示b 探究目标二:小孔的大小与成像质量有关吗?①你们的相机成像都清楚吗?、②学生再次进行实验,组内讨论③汇报实验结果小孔的大小与成像的质量有关太大或太小成像都不清晰8、开书P13,填写实验结果9、活动小结a 在这次活动中你们有收获吗?有什么收获?b 师表扬同学们动手实践,并主动探究的科学态度。
并号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勤实践!(三)活动延伸你们明白了小孔成像规律,能把这个规律加以发挥,做出其它形式的小孔成像机的吗?(如书上反射式小孔成像机)五、板书:3、小孔成像机做镜头做机身组装课后反思:4、改正液的研究一、教学目标:1、在整个活动中,通过交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体现教师的指导者、支持者。
2、通过实验,知道改正液有毒。
3、在汇报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活动准备:水、涂改液,小瓶子,实验对象三、活动时间:1课时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五、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同学们一定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使用改正液的时候,尽管适用的是标有“环保型”的涂改液,但还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特殊气味,有时涂改液用多后,还会感到头晕、恶心,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探究下去。
改正液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具,因其具有方便修正的功能而备受小学生青睐,然而修正液的含毒成分却鲜为人知,其危害性不可小觑。
尽管对改正液危害的报道,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小学生对它爱不释手。
教高的改正液使用率和学生们对相关常识的漠视实在令人担忧。
在此,我们郑重提醒小学生慎用改正液,莫让改正液“涂改”健康。
(二)、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按书p8的实验方案具体试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得出结论,了解正正液的危害性。
(三)、研究过程1、调查采访发现修正液的害处,少人知晓。
2、搜查资料发现小小改正液,易出大问题近些日子,我十分留意搜集有关修正液危害性的资料,通过网络资源搜索获悉:小小改正液,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小学生必须慎用。
3、指导学生实验研究验证改正液是否含毒: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汇报方案(四)结论:改正液是一种化学合成物,我们小学生做作业时若需要涂改,可使用改正纸,以减少或避免改正液对身体的伤害。
改正液的危害性不可小觑,我们根就没有理由继续盲目使用改正液了!(五)建议:1、改正液是一种新型的文具,它会对我们的身体造危害,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强制性的学生用品安全标准,确保小学生安全使用文具。
2、学生一旦出现异常症状,要及送医院就诊,防患于未然。
3、我们要注意自我保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不良学习方式,告别改正液,防止依赖心理的产生。
(六)、活动拓展:科技发展了,还有哪些用品有新的问题。
说一说。
六、板书:4、改正液的研究小小改正液,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小学生必须慎用。
课后反思:5、蚯蚓监测土壤污染学习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探究经历分析案例,体会案例中的过程与方法的科学性,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2.深入认识科学探究的各个重要环节。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结合自己的探究经历分析案例,体会案例中的过程与方法的科学性,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难点:深入认识科学探究的各个重要环节。
评价任务能够总结出对蚯蚓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小科学家记录本、教学课件等。
教材过程一、激趣导入师生谈话,教师向学生介绍弗罗蕾斯女士和她的《对蚯蚓的探究》一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教材,了解“对蚯蚓的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师适时加以指导。
2.学生在自读教材的基础上思考教材中的问题,小组交流。
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
3.学生代表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进行解答。
师生共同评议小结。
三、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对蚯蚓的探究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板书设计5、蚯蚓监测土壤污染对蚯蚓的探究对土壤的观察教学反思6、动脑筋“变一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产生变形的画面效果。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割纸、粘贴组合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将图片,切成长条后排列,产生变形的效果。
教学难点:割纸、粘贴组合技巧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范例,图片,裁剪后的图片若干。
学生:自己的照片,图片,美工刀、直尺,垫板,胶水,图画纸,卡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出现范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张相同图片,一张经过处理产生变形,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变化的美感;也可通过课件演示,产生变化动感,效果更加理想。
2.引导学生自学技法点击:利用教科书中的“技法点击”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3.请学生介绍操作方法。
引导指出制作要点、难点。
板书:制作要点——分割:直线组合:直线等距4.提出问题:还有其它的分割、组合的方法吗?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5.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边小结边出示范例,对学生的设想,及时的展示,是一种激励,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将被激发。
制作要点:分割:直线、曲线……组合:直线等距,直线不等距、曲线排列……二、发展阶段怎样来实现我们的设想呢?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操作难点和要点,讲解演示操作的方法分割:先用铅笔画出裁剪线。
另曲线分割必须先用硬纸皮做一把特殊的尺子,再画线;用尺子对准线,左手压实,右手持刀裁剪。
(也可用剪刀剪出)组合:在底纸上,标出粘贴的位置;将裁剪好的纸条,排列起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后,粘贴完成。
2.作业要求:用自己的照片或其它图片,切成长条排列粘贴,产生变形的效果。
A、使用工具刀注意安全。
B、要求切割平整、排列组合有新意。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督促学生安全使用剪刀,鼓励学生进行有趣的排列。
及时展示学生的创意。
)三、展示评议:1.开辟展示小平台,让学生互相欣赏,评出最佳造型奖、巧手奖……2.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四、课后拓展:完成一个小发明五、板书:6、动脑筋“变一变”分割:直线、曲线……组合课后反思:7、逆风行驶的小车教学目的:1、了解掌握利用风能逆风行驶的小车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探究能力,及制作技巧,浸透环境意识,增强制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制作中材料的选择及尺寸大小安装等过程。
课型与方法:结合课文,动手实践。
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提前布置)硬纸板若干张,细铁丝,细棉线,胶水,剪刀,铅笔,圆规等。
二、活动方法1、简介逆风行驶小车的原理及结构。
风能是大自然赐给人类诸多能源中的一种干净、环保、便宜的能源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辆能靠风能提供动力而逆风行驶的小车。
2、各部件的制作。
a、制作风轮,将一块硬纸用圆规划一稍大的圆,(必须能提供带动车轮转动的动力,否则须加大),然后将圆六等份,用铅笔绘出如图1的六片梯形,六片叶略斜对称,将每片旁条形剪下,每片叶底剪开一部分,同一个方向倾斜,然后用胶水固定,再在叶片装上一根铁丝做轴,如图2。
b、制作车轮。
用硬纸剪出八片圆形,每两片加一纸条做成一个如图3的纸饼,注意两片纸板间的粘接一定要紧,共做四个纸饼,再剪一个长形纸板,卷成纸筒,周长略小于纸饼大小,然后将纸筒与纸饼两端连接粘好如图4,圆心穿一根铁丝作轴。
c、制作车身。
将硬纸做一个长方形有底纸箱(宽略大于两轮宽),底部应高于车轮位,在长方形的长边上各挖两个凹槽,在短边用较厚纸粘贴二片长方形作支架,如图5。
d、组装。
将两车轮装于车厢下,(可用手推小车看两轮是否能转动自如,若出现轴于两轮间隙小而不转,应加大间隙,然后装上风轮,将风轮轴放于两支架上,若是风轮过重,应将其中一支架的凹槽用纸封住,防脱落,同时在风轮轴与后轮之间,装上细绳做的传动带,可在风轮轴上先装一个较大的的圆形塑料简固定,塑料筒外圈刻一凹槽,将细绳带放入凹槽内),如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