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增塑剂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增塑剂介绍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台湾汉语,就是大陆汉语之增塑剂)。

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

2011年5月起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

截止6月8日,台湾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 61项。

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卫生部说,增塑剂可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微量摄入不必恐慌。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二辛脂(DOP)
英文名: Di(α-ethyl hexyl) phthalate;Dioctyl phthalate;DOP
分子式: C6H4[COOCH2CH(C2H5(CH2)3CH3]2
分子量: 390.57
外观与性状:
主要用途:用作塑料的主增塑剂, 广泛用于聚氯乙烯制品中
熔点: -50
沸点: 386.9
相对密度(水=1):0.98 g/cm3 (20 °C)
相对密度(空气=1): 13.45
饱和蒸汽压(kPa): 1.00E-06 (25 °C)
溶解性: 0.3 mg/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 -352
燃烧性:可燃
建规火险分级:
闪点(℃): 195
自燃温度(℃): 400
爆炸下限(V%): 0.2
爆炸上限(V%): 0.1
危险特性:暴露在空气中遇到高温,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常温常压下稳定
聚合危害:
禁忌物:氧化物
灭火方法: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储运注意事项:低温,干燥的密封空间
接触限值: NIOSH REL: Ca TWA 5 mg/m3 ST 10 mg/m3 See Appendix A OSHA PEL: TWA 5 mg/m3 IDLH Ca [5000 mg/m3]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毒性:有毒
健康危害:吸入和食入后会引起呼吸急促和心率的加快,如大量被吸收后可能引起中央神经系统的紊乱和肠胃不适.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子,用肥皂水清洗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饮适量温水,催吐。

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戴面具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性分子式:C16H22O4 分子量:278.35
该产品主要用作纤维素树脂和聚氯乙烯的主增塑剂,特别适用于硝酸纤维素涂料。

具有优良的溶解性、分解性和粘着性,漆膜的柔软性和稳定性亦佳。

本品与的相溶性好,可用于着色薄膜、人造革和塑料制品,本品还可作为天然橡胶的增塑剂、软化剂,可提高制品的回弹性。

产品质量指标:
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 DCP
性能及用途
本品几乎为无色粘稠液体。

易燃。

相对密度0.965,折射率1.480,沸点227~234℃(0.6MPa),凝固点-60℃,闪点201℃,着火点230℃,粘度71mPa.s(20℃)。

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烃类,不溶于水。

酯含量≥95%。

本品为PVC塑料主增塑剂。

由于用非酸催化生产,所以电性能比老工艺优越,可以满足制电缆料的要求。

在塑胶中,由于其粘度特性好,是一种优良的增塑剂。

包装及贮运用镀锌铁桶装。

桶口应密封,防止泄漏。

贮存于阴凉通风处。

增塑剂79
成分邻苯二甲酸C7~C9醇混合酯
性能及用途
本品为油状液体。

分子量380~390,色度(APHA)<30。

密度0.980~0.989g/cm3(2 0℃)。

粘度36.5mPa.s(20℃),凝固点-60℃,闪点208~215℃。

折射率1.4828(35℃)。

本品可作为聚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等树脂的主增塑剂,具有优良的耐寒性和耐挥发性。

耐热性和电绝缘性亦好。

适用于电绝缘制品。

作于增塑糊时,糊料的初始粘度低,粘度稳定性好。

本品气味较大、色泽较溶,可作为DOP的代用品。

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
性能及用途
本品为粘稠的油状液体。

微具气味。

色度(APHA)<50号。

酸度(以醋酸计)≤0. 01%。

酯含量99.5%。

水分≤0.1%。

密度(25)0.961~0.969g/cm3。

粘度83~125mPa.s(20℃)。

凝固点<-20℃。

沸点250~257℃(0.53kPa),420℃(0.1MPa)。

闪点(开杯法)221~236℃。

着火点271℃。

折射率1.484(20℃),在水中的溶解度<0.01(25℃)。

水在本品中的溶解度0. 9(25℃)。

溶于醇类、酮类、醚类、酯类、脂肪烃、芳香烃、氯代烃等有机溶剂,微溶于甘同、乙二醇和某些胺类。

与许多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

本品是耐高温、耐老化性能优良的主增塑剂。

其耐挥发、耐迁移、耐抽出、电绝缘性好,制品机械性能好、柔软性随温度变化较小,适用于使用温度范围宽广的制品,如电线电缆护套、农用薄膜、运输带等。

由于本品良好的耐高温、低挥发、电绝缘性能,大量用于耐高温(105℃)电缆、汽车内装饰材料、运输带等制品中。

但因分子量较高,相容性、增塑效率的变化较小。

本品用于增塑糊可赋予糊料良好的流动性,期存放粘度变化小。

本品受热易变色,通过与酚类抗氧剂并用可以改善此性能。

本品还可作为合成橡胶的增塑剂,对胶料的硫化无影响。

安全注意事项
本品的毒性极小,在大鼠致死剂量的研究中,即使一次染毒性量达63ml/kg体重,亦无死亡例。

英国、日本、美国等许可本品用于制作食品包装材料。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DNP
性能及用途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

酸度(以邻苯二甲酸计)<0.025%。

酯含量>99%,水分<0.1%。

灰分0.02。

密度0.965~0.972g/cm3(25℃)。

粘度78~120mPa.s(20℃)。

凝固点-25~-40℃,沸点230~238℃(0.67kPa),闪点219℃。

折射率1.4812(25℃)。

本品与聚氯乙烯、氯乙烯-醋酸乙共聚物、聚苯乙烯相容,与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酯、醋酸丁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部分相容,与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不相容。

本品主用作乙烯基树脂通用型增塑剂,挥发性低,适移性小,能赋予制品良好的耐光性、耐热性、耐老化性和电绝缘性。

本品的耐水抽出性比DOP好,但增塑效率不及DOP,约低10%;耐寒性也较差,不适用于低温应用的制品。

本品还作为纤维素树脂和丁腈橡胶的增塑剂。

安全注意事项
本品毒性较低,大白鼠经口LD50>10g/kg体重。

慢性毒性实验可能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酸类似。

亚急性毒实验(以2ml/kg体重的剂量喂饲猫12周)未见任展异常。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DINP
分子式:C26H42O4 分子量:418.6
该产品是性能优良的通用型主增塑剂。

本品与PVC相溶性好,即使大量使用也不会析出;挥发性、迁移性、无毒性均优于DOP,能赋予制品良好的耐光、耐热、耐老化和电绝缘性能,综合性能优于DOP。

由于本品生产的制品具有耐水耐抽出性能好、毒性低、耐老化、电绝缘性能优良,因此在玩具膜、电线、电缆中得到广泛应用。

产品质量指标: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DIOP
性能及用途
本品为透明油状粘稠液体。

微具气味。

色度(APHA)<50。

酸度(以醋酸计)<0. 01%。

酯含量99%。

水含量<0.1%。

密度0.986g/cm3(20℃)。

粘度53~83mPa.s(20℃)。

凝固点<-45℃,沸点235℃(0.67kPa),闪点(开杯法)219℃,着火点246℃。

折射率1.848(25)℃。

在水中溶解度(25℃)<0.01,水在本品中的溶解度(25℃)0.4%。

溶于在多数有机溶剂,完全溶于汽油、矿物油、微溶于甘油、乙二醇类及某些胺类。

与大多数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

本品可作为聚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纤维素树脂和合成橡胶的主增塑剂。

它的一般性能与DOP大体相同,但电性能、增塑效率、低温性能略逊于DOP。

可代替DOP用于制作薄膜、片材、挤塑片和增塑糊。

新型增塑剂合成植物酯
本品完全可以代替DOP 、DBP 作主增塑剂使用,它在几个重要参数上优于DOP 、DBP 。

它具有增塑剂效率高,环保无毒,热稳定时间长,与聚合物相溶性好,挥发性低,能抑制渗出,增充剂容量大,制品光亮度高等优点。

本品可广泛用于人造革、聚氨酯、PVC 电缆料、塑料薄膜、塑料凉鞋、泡沫凉鞋、门窗与车窗封条、PVC 异型材、软板、各种软质、硬质管材、装饰材料、发泡硬板等一切使用增塑剂的产品中,可以降低企业30%以上的生产成本,可打开对欧盟的贸易的环保壁垒。

合成植物酯使用特点
1、与DOP、DBP、ATBC匹配使用效果更佳。

一般使用比例为DOP:合成植物酯=1:1
2、机械性能优于DOP、DBP。

制品耐久性、柔软性优良
3、能抑制油脂的渗出。

4、与PVC相溶性好。

5、可缩短变搅时间,改善加工流动性。

6、不需要改变加工工艺条件。

在配方中等量代替即可
7、保证产品质量,并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苏州伊格特化工有限公司--刘晓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