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婚俗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壮族
壮族男女相识,大多通过对唱山歌。 对歌定期举行,称“歌墟”。赶歌墟前, 姑娘们会把最好最漂亮的衣服穿在身上。 歌墟上以歌相互问答,妙语双关。入夜, 歌会进入高潮,月光下,你唱我答,用情 歌表达爱慕之情或用手电筒直射逗趣取乐, 寻找意中人。若双方愿意,交换信物,便 可告知父母,托媒人前去说亲。若八字合, 男方家给女方家送礼,表示订婚。订婚后 必须按时送礼,允许个年送礼,但连继两 年不送礼的话,婚约自动解除。
通过多次的游方后,双方互相了解后,小伙子便到女方父母家中走访。这时, 姑娘对小伙子表现出特殊的爱慕,女方父母杀鸡宰鸭,取出美酒款待。晚上男 女二人又互唱山歌,这时的山歌情深意切,即景生情,现编现唱,随口对唱, 订立婚约,交换信物。
苗族游方活动是很讲礼貌的,毫无粗鄙,浪荡行为,体现了高尚的情操和品 德。
--
怒族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多以语言交流思 想,表达爱慕之情,这已是尽人皆知。但是,怒族青年男女在相恋的 初期就不用语言,而是以清脆的“达变”(怒族琵琶)曲调和悦耳动 听的“拟力”(怒族口弦)曲调代之。一般来说,怒族青年男女在恋 爱的初期,男青年是以琵琶来表达思想感情以传情达意的,女青年感 到自己的意中人来求爱了,也必然会以口弦对答。据说,这种对答, 不仅可以表达爱慕之情,流露心中的秘密,而且还可以提出疑问,进 行答辩,甚至还可以共同商讨有关事宜。这样以曲代谈的恋爱方式, 双方可以不说一句话,完全靠演奏曲调,但双方都能意会,直到情投 意合为止。据说,有的怒族青年男女从恋爱到完婚都没有讲过几句话。 这在世界各族的婚俗中不能不说是奇迹。
青年找伴侣很自由,但结婚必须征的父母的同意,父母不同意,婚姻很难成 立。至今黔东南民间仍存在着“还娘头”的习俗,即舅家有娶外甥女的优先权。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游方
→→
婚礼、 婚宴
--
侗族
讨葱篮
相传,古时曾有一对侗族男女 为争取自由婚姻,遭到寨老惩治, 这对情人双双投入深潭殉情,为 纪念这对情人,每到农历“三月 三”这一天,侗寨里的未婚男子 就会到潭边向心爱的情妹讨要笆 篓或是讨要葱蒜,以示爱慕,因 此,三月三也被侗族民众称为 “讨葱节”。
--
一、引言 二、婚俗含义 三、几个少数民族的奇特婚俗
1、壮族 2、瑶族 3、苗族 4、侗族 5、怒族 6、傣族 四、结束语 五、参考资料--
婚 俗 是 什 么
婚姻生活是人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 繁衍、延绵的方式。婚俗是指结婚的风俗,各国各族人 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具特色的婚礼,具有各自浓 厚的民族独特风采。任何民族的婚俗,既是一定的历史 条件的产物,也蕴含着人类婚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若 干痕迹。
--

苗族
游 方
游方指僧人、道士为修行问道或化缘而云游四方摇身一变,变做个游方的云 水全真,也是黔东南、黔南苗族青年男女公开的社交和娱乐活动。这些苗族青 年男女往往通过游方这种方式,交结朋友,选择伴侣。深夜后,男女青年围着 火塘对唱。这时候的对歌往往是小伙子用歌声赞美姑娘的美丽、聪明等,抒发 爱的情意,把一切赞美的语言都拿出来。姑娘也可以“海誓山盟”,表达出非 他不嫁的决心。
--
不 落 夫
婚礼之后,新娘已经是男方家成员,但仍住在娘家,故称不落夫家。节 假日由男方近亲中的女性去要妻子回家,欢度节日,与丈夫同居。妻子要在 娘家直至有了身孕才能去丈夫家。
原因:壮族地区的“不落夫家”源远流长,与母系氏族制度有着密切的 联系。母系氏族盛行对偶婚,婚姻关系极不稳定,女子是家庭和社会的主人, 男子只得从妻居,处于受支配地位。随着男子在生产生活和财富积累过程中 日益显示出决定性意义,财产继承制、族长人选及夫妻居住地点等社会习惯 逐一被转换过来,“不落夫家”婚俗,女子既不是无限期的长期居住在娘家, 又不是婚后及随夫居,立刻受夫权的管制,所以演变成现在这样。
--
达变 拟力 --
傣族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 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 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 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 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 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 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 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 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 式菜。宴前新 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 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 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 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 盐,置 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 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中国少数民族的奇特婚俗
--
中国勤劳智慧的少数民族,千百年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 了引人注目的文化。由此各民族的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年节、 绚丽的服饰、独特的婚俗、传统的饮食、或雄伟或玲珑的建 筑以及他们所赖以繁衍生息的优美环境和旖旎风光就深深吸 引了我们的注意。有如此多的文化瑰宝等着我们去发现,去 挖掘,去保护。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今天我就列举了六个 少数民族的奇特的婚俗习惯,让大家满足好奇心的同时,还 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家 --

鲜血代表爱情
在云南绿春瑶族的居住区。定情 时,按照祖上传下来的规矩,男女双 方一定要在对方的手上咬一口。咬重 了,就会被说是狗咬的;咬轻了,表 达不了对情人的爱。所以这一口一定 要不左不右的咬在手背正中,如果咬 的程度是对方流出了鲜血,那就表示 恋人的情谊已融入了对方的肌体和血 液中了。然后,还要在手腕上拴丝线。 一般男的拴红丝线,女的拴蓝丝线。 这样,两位情人就等待良辰吉日,缔 结良缘。
--
结束语
中央“十二条”的第一条即表述了切合中国乃至世界民族实际且灵活而 具有生态个性的民族概念:“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 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字、风俗 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宗教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少数民族的婚丧嫁娶习俗,是民族文化中内涵 深广又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婚俗是一个历史的储藏库。其中, 有积极发展的方面,又有消极过时的方面,而无论哪一方面,都具有重要 的史料价值。有些民族对已过时的婚俗进行的改革实践也从未间断。所以 我们要不断发展本民族文化,不断用人文关怀看待民族文化。青年是民族 的未来,青年人将会用自身的行动参与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 的婚俗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