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辛-石井协定1917年11月美国国务卿蓝辛(1864-1928)和日本全权代表石井菊次郎(1866-1945)间的外交换文。

换文中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和两国重申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和机会均等原则。

它是在中国问题上美国和日本达成的妥协。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89页)
萨柯-范齐蒂案美国政府打击工人运动的政治迫害案件。

萨柯和范齐蒂为美籍意大利人,意大利侨民工人的领袖。

1920年,当局以捏造的抢劫杀人罪将他们逮捕、审判。

1927年判处死刑,引起了世界舆论的谴责和抗议。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89页)
道威斯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提出的德国赔款计划。

因由美国垄断资本代表道威斯(1865-1951)策划制订,故名。

1924年起施行。

规定:德国对协约国的赔款,由第一年付十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于第五年增至年付二十五亿金马克,以后视德国经济发展情况而定;德国以主要财政收入作为赔款的担保;德国在协约国监督下成立纸币发行银行,并举借两亿美元的外债,以稳定币制。

1930年,为杨格计划所代替。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89页)
杨格计划协约国于1930年起实施的代替道威斯计划的德国赔款计划。

因由美国垄断资本代表杨格(1874-1962)策划制订,故名。

1929年德国借口经济危机,声称无力偿付赔款。

美国支持德国要求,在本计划内降低德国赔款额,比道威斯计划每年少20%。

总数为1139亿503万马克,赔偿期为58年7个月,分两期支付。

头36年7个月每年平均为20亿5千万马克,后22年每年从160700万马克至171100万马克。

并取消对德国经济的一切管制,便于大规模发展重工业,恢复垄断资本势力。

1931年德国停付赔款,1932年洛桑会议协约国同意停止索取赔款,计划因而结束。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0页)
新政英文New Deal 的意译。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执政后为挽救当时严重的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施政纲领。

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国家产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许多法案。

主要内容是:以大量贷款和紧贴挽救工商业;刺激私人投资;借通货膨胀提高物价;削减农业生产、销毁农产品以克服农产品生产过剩;举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对失业者给以最低限度的救济等。

对缓和当时的经济危机曾起一定作用。

1935年和1936年,美国最高法院先后宣布许多重要的“新政”立法为违宪。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政”告终。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0页)史密斯法即美国《一九四零年外侨登记法》。

因众议员史密斯提出其追加条款而得名。

1940年6月国会通过。

1961年6月最高法院又作出确认该法的“党籍条款”的裁决。

它以防止“颠覆活动”为借口,规定外国人和在外国出生的美国公民必须进行登记;不论团体或个人,以任何方式宣传用暴力推翻美国政府者均构成“犯罪”。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0页)
杜鲁门主义指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新殖民主义纲领。

它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等等。

同时要求国会拨款四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帮助它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实际上是乘战后英法被削弱的时机,利用美援排挤英法势力,干涉他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

当时它和“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推行扩张政策的基础。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0页)
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中提出,故名。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援外法》(全称《美国对外援助法》),就是这个计划的法律形式。

主要内容:美国拨款一百多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作为“复兴”战后经济之用;但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
美国货,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把本国和殖民地出产的战略物资供给美国,设立由美国控制的“对等基金”,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放弃“国有化”计划,把进步力量排挤出政府等。

英国、法国、意大利、西德等十七个西欧国家,接受了这些条件,并分别同美国签订了双边协定。

计划原定期限五年(1948-1952),1951年底,美国宣布提前结束,而代之以《共同安全计划》。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0页)塔夫脱-哈特莱法即《劳资关系法》。

美国反劳工立法之一。

1947年6月23日国会通过,同年8月22日施行。

因参议员塔夫脱(1889-1953)和众议员哈特莱(1903—)提出而得名。

目的在于压制迅速扩大的工会运动,进一步奴役工人。

它规定法院有权下令禁止罢工,并禁止在集体合同中订立只许雇用工会会员的协议。

还规定因“政治目的”而使用工会基金为非法;工会支援必须用书面生命他不是共产党员等。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0页)
艾森豪威尔主义也叫“杜勒斯-艾森豪威尔主义”。

指1957年1月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致国会的对中东政策特别咨文中提出的纲领。

主要内容:由国会授权总统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并可借口对付“共产主义侵略”,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两年内额外拨款四亿美元,向中东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美国企图利用这个计划,进一步控制中东。

其后,艾森豪威尔主义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1页)
威尔逊(1856-1924)美国总统(1913-1921)。

民主党人。

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新泽西州州长。

总统任内促成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1月,倡议建立国际联盟,并提出所谓“十四点”和平纲领,旨在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和夺取世界霸权。

代表美国出席巴黎和会。

在和会中支持日本,牺牲中国利益。

他的战后外交政策因国会反对而失败。

著有《国会政府》、《美国政治研究》、《美国人民史》等。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1页)
罗斯福①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

美国总统(1901-1909)。

共和党人。

1898年组织志愿骑兵团参加美西战争。

1899-1900年任纽约州州长。

1901年当选为副总统,同年麦金莱总统被刺死后,继任总统。

任内加强对拉丁美洲的武装干涉,奉行“大棒政策”。

为美帝国主义扩张政治的代表人物。

②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1882-1945)。

美国总统(1933-1945)。

民主党人。

西奥多·罗斯福的堂弟。

曾为律师。

1913-1920年任海军部次长。

1928-1932年任纽约州州长。

1933年就任总统后,推行“新政”,以加强国家资本主义,克服经济危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在外交上,提出“睦邻政策”,力图缓和美国和拉丁美洲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反对德、意集团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1941年8月与丘吉尔提出了代表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纲领的《大西洋宪章》。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加了反法西斯同盟。

总统任内,美国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在国外势力进一步扩大。

1944年打破惯例,接连第四次当选总统,任内病逝。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1页)
哈定(1865-1923)美国总统(1921-1923)。

共和党人。

早年从事报纸出版业。

曾任俄亥俄州议会议员和副州长,参议院议员。

1921年11月召开华盛顿会议。

他的政府以贪污著称。

任内逝世,由副总统柯立芝继任。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1页)
杜波依斯(1868-1963)美国黑人学者、作家。

生于马萨诸塞州。

曾任亚特兰大大学经济、历史教授和社会系主任;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出版部主任和研究部主任。

他是美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泛非运动的创始人。

1948-1954年任非洲事务委员会副主席。

他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1950年11月当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曾三次来华访问。

1960年迁居加纳,任《非洲百科全书》的总编辑。

1961年加入加纳国籍。

重要著作有《黑人的灵魂》、《约翰·布朗》、《黑人》、《黄昏与黎明》、《肤色与民主》、《世界与非洲》和小说《黑色的火焰》(三部曲)等。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1页)
柯立芝(1872-1933)美国总统(1923-1929)。

共和党人。

马萨诸塞州参议员、州长。

1920年当选副总统。

1923年哈定总统在任内去世后,继任总统。

1924年当选连任。

任内实施道威斯计划,通过扶植德国,使美国势力进一步渗入欧洲。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2页)
胡佛(1874-1964)美国总统(1929-1933)矿业工程师,曾在中国天津等地工作。

1921-1928年任商业部长。

总统任内,召集过1930的海军会议和1933年的世界经济会议。

1948年,杜鲁门总统为改革联邦行政机构,任命他为有关该问题的国会联席委员会主席。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2页)
马歇尔(1880-1959)美国国务卿(1947-1949)。

1924-1927年任驻华武官。

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参谋总长。

晋升五星上将。

1945-1947年任驻华特使,以“调处”为名,参与国共谈判。

1947年6月,发表演说,提出所谓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2页)
麦克阿瑟(1880-1964)美国将军。

曾任西点军校校长、陆军参谋长以及驻菲律宾美军司令等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指挥盟军西南太平洋地区战争。

战后以“盟军最高司令官”名义,执行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任务。

1950年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侵朝战争,叫嚷进攻中国。

后因战争失败,被免职。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2页)
福斯特(1881-1961)美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美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1929-1938)和全国委员会主席(1938-1944;1945-1957)。

工人出身。

青年时即参加工人运动。

1901年参加社会党,1909年为右翼集团开除。

此后,曾多次领导大罢工和进行组织工会的斗争。

1921年加入美国共产党,历任党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主席、全国委员会主席;并担任过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

1957-1961年为美国共产党名誉主席。

曾领导1927年反对洛夫斯东集团“美国例外论”的斗争;1944-1945年反对白劳德修正主义的斗争;1956年反对以盖茨为首的修正主义分裂活动。

1961年病逝莫斯科。

著有《美洲政治史纲》、《三个国际的历史》、《美国共产党史》、《世界资本主义的末日》等。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2页)鲁腾堡(1882-1927)美国共产党创建者与领导人之一。

1909年加入社会党。

揭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反对武装干涉苏俄。

1919年美国共产党建立时,当选为执行书记;同年当选为共产国际的中央执行委员。

1921年在狱中当选为美国工人党书记。

1926年再度被捕,次年死于狱中。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2页)
杜鲁门(1884-1972)美国总统(1945-1953)。

民主党人。

原为副总统,罗斯福逝世后,继任总统,后又连任。

1947年3月抛出“杜鲁门主义”,镇压希腊武装斗争。

6月,以复兴欧洲为名,推行“马歇尔计划”。

1949年提出“第四点计划”,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渗透活动。

1950年发动侵朝战争,并派遣舰队侵占中国领土台湾。

著有《杜鲁门回忆录》、《公民先生》等。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2页)杜勒斯(1888-1959)美国国务卿(1953-1959)。

早年曾任律师。

1944年起成为共和党外交政策的主要发言人。

1950年曾策划侵朝战争,敌视新中国。

1953年出任国务卿后,加强组织政治军事集团,推行所谓实力地位政策,战争边缘政策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3页)
艾森豪威尔(1890-1969)美国总统(1953-1961),共和党人。

军人出身。

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和参谋本部学院。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在陆军部及美国驻菲律宾军事顾问团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

战后历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

总统任内继续推行杜鲁门政府的“冷战”政策。

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并于1954年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1957年,提出控制中东、近东的侵略扩张计划,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3页)
白劳德(1891-1973)美国修正主义者。

1921年为美共中央委员,1930年当选美共中央行政书记,后任总书记。

1944年4月发表了《德黑兰》一书,鼓吹所谓德黑兰精神,认为世界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长期的信任和合作”的时代。

要求各国人民同统治阶级实行妥协,宣扬取消主义,反对革命。

1944年5月,解散美国共产党,另立非党组织“共产主义政治协会”。

1945年6月,美国共产主义政治协会在福斯特领导下,批判白劳德修正主义路线,同年7月,举行特别全国代表会议,重建美国共产党。

1946年2月白劳德被开除出党。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3页)艾奇逊(1893-1971)美国国务卿(1949-1953),民主党人。

1921年起任律师、法官,1933年任罗斯福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六个月),因与罗斯福的财政系统有分歧而辞职。

1941-1945年任助理国务卿,1943年兼任联合国救济与复兴总署的美国代表。

1945-1947年任副国务卿,任内支持杜鲁门、马歇尔的“冷战”政策。

1949年起任国务卿,积极促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与《日美安全条约》的签订。

并支持美国政府发动侵朝战争。

因美国在远东的失败,艾奇逊遭到国会的谴责,1953年卸任。

著有《实力和外交》、《晨与午》等。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3页)
约翰逊(1908-1973)美国总统(1963-1968)。

生于德克萨斯州。

曾任众议员(1937-1949)、参议员(1949-1961)。

1961年当选为副总统。

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继任总统。

后又连任。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3页)麦卡锡(1909-1957)美国参议员。

1951-1954年间,一度操纵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搜集黑名单,进行非法审讯,采取法西斯手段迫害民主和进步力量,有麦卡锡主义之称。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3页)肯尼迪(1917-1963)美国总统(1961-1963)。

民主党人。

出生富豪家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海军上尉。

1946-1960年间历任众议员和参议员。

总统任内,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并建立“和平队”,实行所谓“灵活反应”战略,加强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渗透活动。

1961年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1963年11月被刺身死,由副总统约翰逊继任。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3页)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牧师。

1954年起参加美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的活动。

1955年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发动抵制该市公共汽车的种族隔离制度,迫使汽车公司取消这种制度,并同意雇用黑人驾驶员。

1957年被选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主席。

1958年在南方二十一个主要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1963年8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反对种族歧视,要求种族平等。

1964年迫使约翰逊总统签署民权法案。

他一贯主张非暴力主义,但仍多次被捕入狱。

1968年3月组织“贫民进军”,途径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时,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9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