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核心课程和哥伦比亚大学核心课程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和哥伦比亚大学核心课程的比较摘要: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是常青藤联盟中的两所著名学校,本文首先比较了两所高校核心课程的理念,之后比较并分析了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以期给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提供建议。

关键词: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65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2-002-02
通识教育是本科教育中培育公民、传播共同价值观的重要领域。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通识教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本文试对美国两所常青藤联盟中的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等作一粗浅的介绍和剖析,希望能给我国通识教育课程以借鉴和启示。

一、核心课程的概念
在《韦伯斯特新大学词典》中,这样定义“核心课程”:“一种综合传统独立学科中的基本内容,以向所有学生提供共同知识背景为目的的课程设置。

”通识核心课程的内容广泛,通常是采取跨学科的方法,也有连续性的编排组织,并将课程分为若干类,学生必须在每一类当中必修或选修若干科目或学分。

有的大学规定每一类中均为必修;有的大学规定每一类中用选修方式由学生自行决定。

二、哈佛大学核心课程和哥伦比亚大学核心课程的比较
1、核心课程的目标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有这样的理念:“每个哈佛大学毕业生不仅要受到专业的学术训练,而且还应该受到广泛的通识教育。

学生需要指导以达到目标,学院有责任和义务把他们朝着,标志着一个人受过良好训练的知识、智力技巧和思维习惯的方向引导”。

哥伦比亚大学核心课程的目标是这样的:“无论学生的专业是什么,都使他们对文学、哲学、历史、音乐、艺术和科学方面的深刻思想与巨大成就具有宽广的视野。


由两所大学的课程目标可知,虽然在表述上两所大学有所不同,但是其本质和内涵却是一样的,都符合通识教育的理念,希望通过通识教育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做一个博闻的人,而不是一个思想狭窄,只专注自己专业的人,并且在精神层次上有更高的追求,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人类。

2、两所大学核心课程的内容
(1)哈佛大学核心课程的内容。

按照哈佛《1994~1995学生手册》的修课规定,每个申请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修32门学期课程(half—course),其中16门专业课程、8门核心课程、8门自由选修课程。

①在文学艺术领域,学生须了解重要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掌握赏析作品的方法,并要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批判理解能力。

这一领域的课程包括文学、视听艺术(音乐和美术)以及文化背景三类。

②在历史学领域,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学习如何
用历史的角度和方法来看待世界。

该领域的课程分为两类:一类课程让学生运用历史研究去了解当代主要课题的背景;另一类类课程的焦点则是关于某些重大历史转折事件的详细文字记录。

③在科学领域,这类课程是为那些非主修数理科学的学生而设计的。

这类课程所要探讨的重点是科学的概念和发现,不是单独探索某门科学的专业知识,而是探讨其发现和发展,并研究如何形成原理法则,进而影响人类和世界。

④在外国文化领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并为其提供新鲜视角去看待本国文化现象和传统。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各种文化体系的宗教伦理观、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各种思潮、文学艺术及其它文化成就等。

⑤在伦理道德领域,其目标是探讨人生经验中重要的和频繁出现的关于选择和价值的问题,因此使学生熟悉重要的思想传统,了解有关价值观是这门课程的重点。

这门课程的内容大部分来自西方的思想传统,也包括一些其他地区的思想传统。

⑥在社会分析领域,侧重于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以及研究分析社会科学的重要方法,并注重发展学生对各类社会制度以及当下社会有关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这类核心课程期望学生掌握历史文献分析和数量统计的方法,以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

3、哥伦比亚核心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哥伦比亚大学核心课程是哥伦比亚式教育的基石,其内容包括有“当代文明”、“文学人文”、“美术人文”、“音乐人文”、“主要文化”、“外语课程”、“大学写作”、“自然科学的前沿”、“自然科学”、“体育课程”共十门课程。

①“当代文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关于社会、道德、
政治以及宗教领域等方面的课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各类辩论中的传统著作。

这门课程要把学生培养成积极的、有教养的公民,要求学生以演说和写作的形式对著作引发的课题建构自己的论点。

②“文学人文”:该课程使学生有机会研读和讨论西方文学和哲学中的杰作,选取了从荷马到弗吉尼亚·沃尔夫的二十多个作家的作品,致力于训练学生立场坚定地进行理智论证。

③“艺术人文”:该课程主要分析西方美术和雕塑中的杰作,并且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和市区的建筑物。

这门课程教会学生如何去看、如何去思考视觉艺术,而且要学会对其进行批判性讨论。

④“音乐人文”:其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音乐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地欣赏音乐中的杰作,以期他们能对音乐的特点和目的有独特的理解。

⑤“主要文化”课程的内容是对有世界影响力和历史根基的文化进行探讨,也包括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文明。

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传统和多样性文化的思考。

⑥“外语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要学生知道——只有了解一门外语语言和文学的相关知
识后,才能去了解这个国家和民族。

⑦”大学写作”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成为更富有能力的作者,成为更具独立性和批判性的读者同样重要。

基于这样的目的,这门课程采取小班上课,并且尤其强调对批判性分析、合作、修改和研究。

⑧“自然科学的前沿”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对科学前沿课题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了解发现的乐趣,培养对科学地兴趣,并且始终贯穿着科学地看世界的特殊思维习惯。

⑨“自然科学”类课程使学生了解了以下问题——
科学家们都问什么问题,他们怎样使用实验和观测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假设,他们怎样评价研究的结果,以及他们都积累了什么知识。

三、对我国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启示
1、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比较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核心课程的目标,可以看出虽然在说法上两所大学不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除了有熟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之外,还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各方面都有所涉猎,要做一个博闻多识,眼界开阔,有思想,有深度的人。

反观我国的通识教育,貌似偏离了这个主题,在有的学校,通识教育课程是专业课更深层次的拓展,更为狭窄;有的学校,通识教育课程只是一种形式,课程设置乱七八糟,不符合科学,老师不认真上课,学生不认真听讲。

其结果就是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对其他领域知之甚少,知识面甚窄,不符合社会对全面人才的需要。

我国高校首要任务就是要认清通识教育的目标,重视通识教育,合理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培养学生。

2、重视人文课程无论是哈佛大学还是哥伦比亚大学都很重视人文课程,哈佛大学有文学类课程,让学生阅读分析文学作品,还有历史类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哥伦比亚大学的人文课程更是包括了艺术、音乐、文学等方面,更为全面。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

我国受功利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学校、老师、学生还是家长大多都不重
视人文科目,认为文科没有实用性,不值得去学习,学了也没用。

不重视人文,不重视历史的结果就是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人人都只为实用,为利益,连大学生也不例外。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现代人不愿意读史,更不愿意读诗,更别提去研究什么哲学了,最终明智的人、聪慧的人、深刻和有修养的人会越来越少了,这种结果难道还不足以引起重视吗?
杨叔子院士曾指出:“科学为人文奠基,人文为科学导向。

”“科学的发展要倚赖于人文,人文的发展也要倚赖于科学;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既无人性,也少灵性;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难有真正的人性,难有实在的灵性。

科学与人文分割,决不符合时代潮流。

”我国高校应该重视人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精神,首先要做个有道德,有修养,有深度的人才能真正地去奉献自己,服务社会。

3、构建通识课程体系不论是哈佛大学,还是哥伦比亚大学,虽然核心课程的内容有所区别,但是二者的课程结构都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特点。

而在我国高校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通识教育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较小,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和推广。

建议根据大学自身的特点、优势以及通识教育的目标划分课程领域,调整课程结构,使通识教育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的种类应尽量全面,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化研究类以
及自然科学类等都应包含其中。

并且要多开设强调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的课程,减少偏向专业化的课程。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建议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包括经典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大学生对经典的漠视已到了无法忍耐的程度,大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本是严肃庄重的论文里却是别字连篇,贻笑大方,所以高校一定要重视阅读,重视写作,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和完善通识课程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通识课程管理制度,具体应该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开发与申报制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制度、通识教育课程评估制度等等。

完善相关的课程管理制度,是促进大学在确立通识教育课程目标、选择通识教育内容、组织有效的教学的前提,是实施有效的质量评估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有效的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制度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因素。

我国现在的状况是大多只顾及教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态度,而忽视了学生的需要。

这也是在当前大学通识教育中,政治类课程分量过重、课程设置混乱等现象的原因。

实际上,有效的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制度的决策权应该在大学手中,这样才便于统一规划。

特别是对选课制度,应该给学生选课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参考,并且要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完善学生选课系统,运用网络开展有效的通识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 colby,a.et cating citizens: preparing america’
s
undergraduates for lives of moral and civic responsibility [m].san francisco: jossey - bass,2003: 34.
[2] gove, p.b. 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k].springfield: merriam-webster inc.g&c. merriam co. 1976:445.
[3] 赵长林,董泉增.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
[4] 杨叔子科学人文不同而和[j].高等教育研究,2003(3).
[5] 周月玲哈佛大学核心课程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d] .中南大学,2007.
[6] 曲铭峰关于建立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若
干思考—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成功经验之启示[j].中国
大学教学,2005(7).
[7]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 冯惠敏中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10] 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美国心灵的攀登[m].台湾:台湾师范大学书苑有限公司,1995.
[11] [美]约翰·s·布鲁贝克.王承绪编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12] 程星著.细读美国大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3] 刘莉,熊庆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核心课程的特色[j].现代教育科学,200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