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冷漠现象(思修课新闻时事热点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社会冷漠现象

铁信1305班彭辉

从几年前的彭宇案到近几年的小悦悦事件,社会科技在不断进步,中国的经济正以正增长的速度不断攀升,国民素质也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开展取得不错提升,然而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群体意识在淡薄,冷漠程度在上升,这真不能说是什么好现象。

(一)事件回顾

事件一2006年11月20日早晨,彭宇帮忙扶起一位在公交车站跌倒的老太太,结果被诬陷为“肇事者”。最后法院判决彭宇承担老太医疗费的40%,共计4万多元。

事件二2009年10月30日上午,湖北荆州宝塔湾岸边的沙滩上,正在打捞6天前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大学生何东旭、方招、陈及时的英雄遗体。令人心寒的是,面对同学们的“跪求”,个体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而且挟尸要价,一共收去了36000元的捞尸费!

事件三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事件四2014年5月15日下午5点,杭州江干区机场路杰立大厦顶楼有一名男子欲跳楼轻生,正值下班高峰期,引来众多路人驻足围观。现场不少人忙于拍照,有的围观者还吹口哨,希望轻生者能转过来,给大家一个正脸。

(二)事件的评论与感想

这些事件显示了可怕的社会冷漠。先后经过的18个人中,有步行的中年男子,有骑车的人,甚至有带着小女孩的中年女子。善良的陈阿婆固然为我们这个社会挽回了一点面子,

于是,有人感叹,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但一个阿婆能捡起失落的国家之心吗?能拯救破损的道德之旗吗?我是悲观的。当社会良知以惊人的速度沉降,仅有一个陈阿婆是远远不够的。有学者指出陈贤妹没上过什么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没经过太大改造,因此才会做出这种“人”的善举,而现在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连最起码的道德标准都达不到。

首师大曾发布的一组有关社会信任的调查数据就显示,在针对时下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上,尽管有高达64.8%的受访者认为围观民众该扶起老人,但在不扶老人的原因中,更有高达87.4%的民众认为怕惹祸上身。

路人袖手旁观的理由无非是这些:怕耽搁时间,怕被人误解,怕惹官司。核心的一条是怕惹麻烦。我们必须承认,眼下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简单的谴责和批判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在谴责他人的同时,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应该扪心自问——如果当时是我走过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的小悦悦身旁,我会怎么做?

这些让人感到寒冷的事件背后,潜藏着的是善意遭到欺骗和侮辱,善行得不到支持和保护。加之不断的红十字会丑闻、层出不穷的“彭宇”案等负面问题的影响,不断侵蚀了人们的良知,动摇了人们的善念。做好事会被人认为是作秀,帮助人会被人认为有企图,就连善良救人的陈阿婆也被人质疑“救人想出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种对什么事情都持怀疑态度的、调侃式话语成了时下许多人的口头禅。信任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其实,在内心深处绝大多数人对信任是渴望的。但是面对失信行为时,公众的态度又往往不坚决,立场又往往不坚定。究其原因,既有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更有对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失信环境的无奈。

(三)导致社会冷漠的具体原因

1、个人过分重视自保冷漠源于自我保护。自我保护可是说是人类的本能。在现

实生活中,每个人给予他人帮助的时候,很自然的会估计这种付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虽然帮助他人也可以让自己快乐,但是如果预计自己的付出将会给自己带来较大损失或者招惹较大麻烦的时侯,人们的善意就会变得很犹豫,甚至是漠不关心,但举手之劳的事情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愿意付出的。一旦有了冷漠,在人们心目中就会形成“要是我遇到了麻烦会不会有人帮助我”的疑问,这实际上是一个可怕的“冷漠循环”。所以,人们为了自我保护,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也只好把自己的善良藏在心底,任凭良心的折磨。

2、市场经济负面风气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经济繁荣活跃的同时也带来社会的恶性竞争,让人生产生落后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迫使人变得“自私”起来,自私得连善意都不愿意付出。竞争固然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人天生就是不平等的,再加上后天的不平等,竞争必然会导致优胜劣汰,社会分层就会变得明显。而社会是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各层也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各层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往往不是直观的,很容易被人忽略,很少有歌星认为自己的成功是观众的功劳,而都认为是自己的本事大。正因为人对于他人价值的错误估计,导致竞争愈演愈烈,也带来社会的冷漠。

3、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行为会极大的受到当时环境以及他人的影响,即人们在遇到危难情况或者特殊情境时,一般会先参考他人的做法,再决定自己如何去做。人们在难以作决定的时候习惯观察别人怎么做,这即为社会冷漠现象出现的环境因素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旁观者效应使然。这是由个体的模仿与自我保护倾向决定的。所谓旁观者效应指的是,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如果在场的他人都不采取举动,个体可能会觉得别人在场,别人可以帮助受害者,如果自己强行提供帮助的话,可能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评价、甚至是嘲讽。从而盲目从众效应下由此产生群体性冷漠。

4、新闻媒体报道“冷漠化”新闻传播的本质和最终价值就是追求真、善、美,新闻传媒作为“社会公器”理应成为的“社会良心”。然而,当前媒体新闻报道的“冷漠化”发展,显然同大众传媒的本质诉求背道而驰。在不扶老人的原因中,之所以有如此多人怕担责惹祸,与媒体的报道、评论以及微博论坛的“推波助澜”是有一定关联的。我们看到,媒体在报道有关“老人摔倒反诬救助者”的事件中,很少有去进行扎实的调查,还原事情的经过及影响,一些报道甚至都不去采访一下当事人,这样的报道出来后就难以谈得上客观、公正和全面,它只把事情的一个方面或表象呈现给人们,而看不到事情的全部真相。再加之媒体在用词造句或标题制作上为追求一种所谓新闻效应,用诸如“又一起南京‘彭宇案’”、“又一起天津‘许云鹤案’”等刺激性题目,从而给人一种感觉,老人的摔倒诬人,并不是一个个案,而是社会的一种现象。这样的报道、评论、跟帖一多,无形中就强化、放大了老人扶不得的印象,进而发展成,所有人摔倒,都不能扶,不去扶,不应扶,漠视悲剧的发生。

(四)改善社会冷漠现象的建议

1、建立保障制度,健全相关法律通过法律、法规和各种利益机制为主要制约力量,以外在力量来约束或诱导社会民众遵守或践行某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建立保障制度,解除英雄的后顾之忧。目前,对见义勇为者的奖励、损失的补偿、医疗及抚恤问题,国家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做了好事得不到适当的精神和物质补偿,甚至更有英雄做了好事反而要自己掏医疗费甚至蒙受更大的损失,导致了“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畸形社会现象。同时,要扶起跌倒的道德,有必要立法来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国人从不缺少侠义精神,但如果农夫总是遇到蛇,还有多少人愿意当农夫呢?在新加坡、美国、德国、法国都有相关法律及制度。

2、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良好的道德氛围有些时候,人们的本性还是那么的淳朴,但是,社会上发生的很多的有关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在给人们敲响警钟的同时,将人们乐于助人的热情同样浇灭了,由此导致了人们的冷漠性,不敢再去助人为乐,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