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史迹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交民巷史迹考
陈洁坤29#
2008 历史系文博旅游
【内容摘要】东交民巷作为一条见证中国沧桑的历史街巷,记录合承载了中国历史的兴衰。

这里的每一砖一瓦都应让我们记住,他曾经的喧闹,过去的暗淡,直到现在的寂静与庄重,都让我对他怀有深切的感情。

他让我重读历史,并体味了五味杂陈的心情,所以我选择了这一条古老的街巷作为我史迹考的选地。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忘记东交民巷的辉煌与落寞,因为他的变迁也共同于中国历史的荣与辱。

也有利于进一步对东交民巷的保护,让我们当代人及后代人进行对历史的认识。

【关键字】北京;历史;胡同;东交民巷;
【引文】据史书记载,东交民巷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当时这里称为江米巷。

在朱棣扩建北京城后,江米巷也被囊括在北京城的范围之内。

由于江米巷离紫禁城很近,从明代起,许多重要的衙署,寺庙,王府都在这一带。

并且在这里还建有接待来北京的少数民族官员和外国使臣的同会馆,由于经常有外国人出入,有因为“江米”与“交民”两个词谐音,所以慢慢的“江米巷”就被人们叫为交民巷了,东段自然就为东交民巷。

北京,符号——胡同
说起胡同,被很多人认为是最能代表北京的元素。

老北京人说:
“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的胡同似牛毛。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这也只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北京胡同的名目繁多,如果你要不是生在胡同长在胡同,北京的胡同绝对能把你绕晕。

北京的胡同多,有名的胡同也很多,但是有这么一条胡同,提起他,我们很自然的就会把它与中国的近代史联系起来。

这是一条让你站在这里的土地上时,就会格外心沉,慢慢的融入了他的其中,随着步伐,发生在这里沧桑的故事就会慢慢的从你身边掠过,呼吸也随着历史的脉搏跳动,体味着这条巷子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就是,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的前身——江米巷
据史书记载,东交民巷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当时这里称为江米巷。

七百多年前,元代在北京定都,修建了大都,称元大都。

元大都的位置和今天北京城的位置差不多,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元代把北京作为都城,通过通惠河连接贯通京杭极为重要的南北大运河。

南方的粮食运到大都,就是通过漕运,有的船要行驶到崇文门的桥板胡同一带才停驶,在此靠岸,御粮售卖,久而久之,这里渐渐形成了一条东向西出售粮食的街市。

而在出售的粮食中,有部分为糯米,在北方习惯称之为江米。

时间长了,这条自然形成的粮食街市就被人们称为江米巷了。

明代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后,扩建了北京城,在中间修了棋盘街,江米巷被断为两段,棋盘街分界,东西两段分别称为东、西江米巷。

明清时期的衙署之地——东交民巷
在朱棣扩建北京城后,江米巷也被囊括在北京城的范围之内。

由于江米巷离紫禁城很近,从明代起,许多重要的衙署,寺庙,王府都在这一带。

并且在这里还建有接待来北京的少数民族官员和外国使臣的同会馆,由于经常有外国人出入,有因为“江米”与“交民”两个词谐音,所以慢慢的“江米巷”就被人们叫为交民巷了,东段自然就为东交民巷。

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在东交民巷的西口,在他们之东,由北往南则分别为兵部,工部,鸿胪寺,钦天监和太医院,这些衙署的大门都坐东朝西。

再往东面是銮驾库,翰林院,醇亲王府以及鞑子馆等。

有这么多重要的衙署云集于此,可以想象当年每天文武百官来此上班的情景是有多么的壮观。

尤其是每逢过年过节时,各部门的官吏又要进宫为皇帝拜贺,又要诣翰林院,还要团拜互拜,窄窄的东交民巷更是被挤得水泄不通。

在东交民巷内,翰林院就是其中一处,皇帝时常要驾临的地方,并且在清代,朝廷对他极为重视,所以自雍正皇帝后,成为了重要的国家储才机关。

所以这里的翰林们有机会经常和皇帝接触,因而城管的机会也会比较多,清代的许多大臣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可见东交民巷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有多么的重要。

此外,在东交民巷内还有化成寺,昭忠寺,三官庙,元明寺等众多的庙宇,每逢皇帝驾临,总要有仪仗队,卫队以及各种伞盖,仪刀,扇,旗等等。

老百姓届时是不能出门的,只得躲在院内。

从明代以来,东交民巷就是国家对外交往的中心。

因为我国与俄
国的交通相对比较方便,所以俄国就派使者到京进贡方物,并要求互通贸易,还派人来京学习喇嘛教经典,入国子监学习满汉语言文学,他们当时就住在东交民巷的会同馆里。

1693年,俄国获准经商。

第二年,清政府未安排来京的俄国商人,特准许他们在东交民巷内建俄罗斯馆。

这是外国人在北京建立的第一个专供本国人居住的馆所,这。

也是后来俄国使馆的前身,地点在东交民巷路北。

雍正年间,为了遏制俄国利用中国新疆的准嗝尔割据势力的向南扩张,维护边疆安定,清政府被迫同意俄国时辰萨瓦的请求,同意他们在馆内建立东正教堂。

1827年俄国正式派传教士到京,在俄罗斯馆内建造了中国境内第一座东正教堂。

然而这座教堂并不像俄国国内东正教堂那么华丽,其外部性状雨中各国建筑形式相仿,为一长方形平顶建筑,墙体用大城砖砌成,室内为中式天花顶。

沧桑的历史感
现代的国际关系中,互派使节,彼此在对方设立政府的外交代表机构——使馆,时间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清朝,列强却是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的,他们片面的强迫中国承认他们的使节和使馆,而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

而这样一来,使馆就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控制中国、干涉中国内政、与中国的朝廷既斗争又勾结来正压中国民众的反动堡垒。

这一段屈辱的历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不能抹去。

然而这条古老的胡同也承载和记录了这段屈辱的历史,从街上的一砖一瓦上都印下了每一件事。

清后期王府变身外夷使馆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七日那种独立、完整、至高无上的皇权开始失去了光彩,越来越陷入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国土支离破碎,政治摇摇欲坠的境地。

在一次又一次赤裸裸的剥夺后,帝国主义列强更认为,如果能长期住在软弱无能的中国皇帝身边,清政府就会变得更加驯服,更容易又他们驾驭。

所以在此之后,列强的各项条约中,就加入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这一条。

东交民巷出现的第一座帝国主义国家的使馆是英国使馆。

英国人早就看中了东交民巷紧邻翰林院的淳亲王府,这原是康熙皇帝第七子淳亲王允祐的府邸。

法国看到英国站了淳亲王府后,立刻向清政府提出索要使馆,在几经商榷后,地点最重定位台基厂南口路西‘东交民巷路北的拐角处的庆公府。

接踵而至的,俄、美、德、比、西、意、奥登国纷纷效尤,先后在东交民巷地区建立了使馆。

在外国使馆相继在东交民巷建立起来之后,一面面五花八门的外国国旗便在东交民巷的上空飘扬了。

风起云涌的义和团运动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经济的疯狂侵略和掠夺,把中国人民逼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人民忍无可忍,终于首先在山东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义和拳运动。

之后,在北京也出现了义和团,清政府发出谕示,不准民间举行集会,演说等等,从而来压制义和团运动的扩大。

由于民心所向,义和团运动声势浩大,传播的深入与迅速,让清政府也显得手足无措了。

因为危害到了自身利益,帝国列强不得不出面干涉了,不断地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不利,而不断地对清政府施压,最终“能干
而勇敢的将军”袁世凯被提名派去镇压。

义和团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忱,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甚至清军士兵也甚为感动。

但此时慈禧太后从自己的统治利益考虑,希望列强帮他支撑封建专制统治,又由于列强的不愿意合作,导致了慈禧太后改变了对义和团的策略。

以“抚”代“剿”,利用义和团,打击洋人。

对各国进行宣战,清政府表面上对义和团备至嘉奖,实则在开战后,又发出谕旨,对义和团加强控制。

在清政府和洋人勾结的情况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八国联军血洗了北京城,在东交民巷这里,留下了无数的冤魂。

东交民巷———“国中之国”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列强诸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中第七款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立,常留兵队分包使馆。

”i 列强各国在东交民巷划定了各自的使馆霸占的地界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大肆驱赶原来在此居住的中国人,拆毁清政府的衙门和老百姓的民居,扩建使馆,修筑兵营和炮垒。

没多久,各种尖顶哥特式,彩色梯形北欧式等各式各样的西式楼房,相继代替了中国古典式建筑,在东交民巷内矗立起来。

不仅这样,再在使馆界的南界有高大的城墙可做其界墙,在东、北、西三面都修建了高6米得界墙,并在每面界墙上每隔一米处设立一个射击孔。

为确保使馆界的安全,帝国主义列强各国还将东交民巷这一个本来四通八达的地区变成了对外封闭的禁地。

经上述对东交民巷使馆界的这一系列变化,不难看出紧靠在清王国都皇城的东南角,出现了一个房屋建筑是外国式的、道路名称是外国文字的、四周高筑遍设射击孔得界墙和下挖壕壕的、不准中国人在内居住而且只准在白天从个大门出入的、完全由外国人统治的特殊地区,俨然是一个“国中之国”。

东交民巷的重生
中华民国十六年民国政府南迁,东交民巷不再成为使馆区,但未废除帝国主义的种种特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为英美法等反法西斯国家的同盟国,于1943年同这些国家签订了关于取消和废除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仍然存在有关问题的条约,声明废除在华特权,但是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兵营仍然存在。

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解放北平入城式,主力部队是从永定门进城的,经过正阳门之后,便转道入东交民巷,在一向为帝国主义的禁地上展现威武之师。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在东文民巷建设酒楼的业主是新侨饭店,主持设计的是北京建筑设计院建筑师张铸,饭店于,1952年落成。

此处原是德国兵营。

20世纪60年代,“红卫兵”曾举火焚烧英国代办处和印度大使馆,只因建筑耐火性能较好,而未造成大面积火灾。

历史上有很多国内外知名人士在东交民巷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李大钊当年曾在俄国使馆避难,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住宅就设在东文民巷。

如今东文民巷路北门前有两个石狮子的地方,曾是高岗的窝所,他就是在这里自杀身亡的。

1949年9月召开新政协会议,大
多数政协委员都是在东文民巷六国饭店下榻的。

据说“北京人”头盖骨在失踪之前,就是在东交民巷花旗银行珍藏的。

张勋复辟帝制失败,曾在荷国公使馆“,避难”。

如今,荷国公使馆街门尚存。

寂静的现代感
1950年.中国政府将东交民巷收回,从而结束了该街区长期被帝国主义国家强占的历史。

不久,市政府机关陆续迁入,成为以中央、市级各机关单位办公建筑为主,建有居住、宗教、商业、教育等功能的混合使用形态社区。

东交民巷在整体上保持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异域风貌特色,让我们看到了东郊民巷遗存百年的异域风貌。

在寂静的背后他承载着一段段特殊的历史,记录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广大人民所承受的屈辱与苦难,还是百年来中国历史巨大变革的见证。

国外建筑文化的展示区
西班牙使馆旧址,位于东交民巷甲23号,现为东交民巷饭店,是一座按四星级标准设计建造的饭店,1993年开业。

花旗银行的旧址,位于北京东交民巷36号,为西洋古典式建筑,竣工于1914年。

现为北京警察博物馆,收藏从汉代至今与警察相关的中外藏品8000余件,展出1500余件。

全馆设有四个展厅,分别为:北京公安史厅、刑事侦查和监所厅、警种职能厅、警察文化及警械装备厅,展出面积2000平方米。

日本使馆旧址,位于东交民巷21号,北京市委宿舍院内,是东交民巷地区现存最早的建筑。

日本使馆设于1872年,1886年,迁到东交民巷并修建了西式平房,现为北京市委职工住宅。

日本正金银行旧址,位于正义路4号,建于1910年,是一栋具有西洋古典风格的大厦,地上两层,外部墙体为砖石立面,其内部为木结构,至今保存完好。

东交民巷教堂,位于东交民巷甲13号,又称“圣弥厄尔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由法国神甫创建,占地面积2600余平方米。

教堂为哥特式建筑,是北京修建的最后一座天主教堂。

“圣弥厄尔”即《圣经》中提到的天使长,是保卫天国的统帅,又是骑士的主保圣人,在教徒的心目中地位仅次于天主和圣母。

法国邮政局旧址,位于东交民巷19号,建于1910年,为砖木结构的平房建筑,面宽26米,进深13米,具有明显的中西合璧风格。

南立面设东西两个门,呈对称式分布。

东西侧墙南端原各有一个较窄的户型床,现已被封砌。

建筑东侧有门洞可进入后院,东北角有台阶可进入地下室。

该建筑室内线已重新装修,原貌被改变。

我之见解
从东交民巷一路看来,临街不少高墙大院,不少大门都关闭着,有的还有武警站岗,戒备森严,也不准拍照。

东交民巷车辆不多,少有喧哗,很显静穆。

院墙里面是尘封历史,街边绿化树枝繁叶茂,从空中洒下阳光,营造出一种安详。

东交民巷是古都风貌当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北京的城市建筑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他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特殊载体,他是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特有渊源,他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殊学校,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这一条古老而又疲惫的街区。

今天的东交民巷也出现了现代的建筑,并且大体上与老建筑协调较好,没有形成建筑量上的巨大差异,也没有使街道变得凌乱,美感全无。

对新建筑要合理的建立,对老建筑更要进行适当的保护,很多老房子已被作为民居,对保护有着相当不利,所以进行定期的修缮维护工作是必要的。

i《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P1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