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细胞分裂和染色体行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和蛋白质及少量核糖核酸(RNA)组 成的复合物。DNA的含量约占染色质重量 的30%。蛋白质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两 类。 ❖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连 接丝和一个分子的组蛋白。
NO 21
(二)染色体的结构模型
NO 22
❖ 染色体的结构
❖ 第一个层次是DNA分子超螺旋化形成 核小体,产生直径约为10 nm的间期染色线, 在此过程中组蛋白H2A、H2B、H3和H4参 与作用。
第一节 染色体
❖ 一、细胞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NO 04
(一)细胞膜
❖ 细胞膜是指包被着细胞内原生质的 一层薄膜,简称质膜。
NO 05
❖ 1、质膜结构
❖ 质膜是流动性的嵌有蛋白质的脂质双分子层 的液晶态结构。
❖ 2、细胞膜的功能
❖ (1)维持细胞结构
❖
细胞膜使细胞成为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单位,
借以调节和维持细胞内徽小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NO 27
(一)染色体形态分析
❖ 染色体形态分析:
❖ 对生物细胞核内所含的全部染色体的 长度、长短臂的比率、着丝点的位置、随 体的有无等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称为染色体 形态分析。在实验中,首先对分裂着的细胞 进行特殊的处理、染色并制片;然后进行镜 检、显微照相和测微长度;最后把照片上的 染色体逐个剪下来,按照一定的顺序贴在纸 上。
❖ (2)选择通透性
❖ 主动而有选择地通透某些物质,既能阻止细胞 内许多有机物质的渗出同时又能调节细胞外一些 营养物质的渗入。
❖ (3)质膜对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 代谢调控、细胞识别、癌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 作用。
NO 06
❖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是不同 ❖ (1)细胞壁 ❖ (2)胞间连丝
心,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 ②是具有遗传功能,因它含有DNA,具有自
我复制能力,并且具有独立合成蛋白质的能 力, 是细胞质内遗传物质的载体之一。
NO 09
线粒Leabharlann Baidu体
NO 10
2.质体
❖ 质体包括叶绿体(chloroplast)、有色体 (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coplast)3种,其中 最主要的是叶绿体,它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一种细 胞器。
❖ 有丝分裂: ❖ 在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丝出现,故称之为
有丝分裂。而减数分裂是生物在有性过程 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 高等生物的细胞分裂还是主要以有丝 分裂方式进行的。
NO 37
一、有丝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 (一)细胞周期 ❖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其两
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有丝分裂 期(M期)
NO 15
核膜 双层膜、膜上有核孔
核液 含有核仁外,还含有染色质
细胞核
核仁
RNA和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
染色质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
NO 16
二、染色体的形态
❖ 1、结构 ❖ (1)着丝点 ❖ (2)长臂 ❖ (3)短臂 ❖ (4)缢痕 ❖ (5)次缢痕 ❖ (6)随体
NO 17
NO 24
四、染色体的数目
❖ 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 而且他们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用2n表示。 在性细胞中是成单的,用n表示。也就是说, 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其性细胞的两 倍。
❖ 有些生物的细胞中除了具有正常恒定 数目的染色体以外,还常出现一些额外的染 色体。通常把正常的染色体称为A染色体; 把额外染色体统称为B染色体,也称为超数 染色体或副染色体。
❖ 同源染色体: ❖ 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
源染色体。 ❖ 非同源染色体: ❖ 形态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之间,则互
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 水稻共有12对同源染色体,这12对同源
染色体彼此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NO 20
三、染色体的结构
❖ (一)染色质的组成成分和基本结构 ❖ 真核生物中,染色质是脱氧核糖核酸
NO 25
五、染色体分析及其应用
染色体核型分析: 对生物细胞核内所含的全部染色体的
形态、特征,以及配对关系进行分析,称为染 色体核型分析或称组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对物种起源及 进化的了解,也可以为倍性育种提供参考。 常用的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有染色体形 态分析和染色体显带分析。另外还有染色 体着色区段分析和染色体定量分析。
❖ 其中中心体只是动物和一些蕨类植物及裸子植物所
特有。质体(叶绿体等〉只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现已肯 定,线拉体、叶绿体、核糖体和内质网等都具有重要的遗 传功能。
NO 08
1、线粒体
❖ (1)结构 ❖ 线拉体线粒体是由光滑的外膜和向内
回旋折叠的内膜组成的双膜结构。 ❖ (2)功能: ❖ ①是细胞里进行氧化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中
NO 13
4、内质网
❖ 内质网分粗糙型和光滑型两种。 内质网主要是转运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和最终合成产物的通道。
NO 14
(三)细胞核
❖ 原核细胞: ❖ 细菌和蓝绿藻,其细胞中由于没有核
膜,所以不能把核物质和细胞质分开,看不 到核结构,这样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这些 生物被称为原核生物。 ❖ 真核细胞: ❖ 具有核结构,即核物质被核膜包被在细 胞质里,故称为真核细胞。除了原核生物以 外的所有高等植物、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 真菌和原生动物统称真核生物。
NO 35
(四)染色体定量分析
❖ 染色体定量分析: ❖ 是指根据细胞核、染色体组或每一个
染色体的DNA含量以及其他化学特性去鉴 定染色体。
第二节细胞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 无丝分裂:
❖ 也称直接分裂,其过程是一个活细胞首 先伸长,然后核纵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 分裂,从而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整个分 裂过程中看不到纺锤丝,故称为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是低等生物(如细菌等)的主要分 裂方式。
❖ 第二个层次是核小体的长链进一步螺 旋化形成直径约为3Onm的超微螺旋,称为 螺线管,此过程中组蛋白Hl参与作用。
❖ 最后是染色体螺旋管进一步卷缩,并附 着于由非组蛋白形成的骨架或者称中心上 面成为一定形态的染色体。
NO 23
(三)异固缩现象
❖ 由于染色体上各部分的染色质组成不同,对碱性染料 的反应也不同。染色较深的染色质是异染色质,这个部位 叫异染色质区;染色较淡的染色质是常染色质,这个部位叫 常染色质区。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相比,只是DNA的紧缩 程度及含量不同。
❖2、大小
❖ 长:0.2~50.0μm ❖ 宽:0.2~2.0 μm ❖ 一般染色体数目少的体积大,植
物大于动物,单子叶植物大于双子叶 植物。
NO 18
3、染色体分类
❖(1)中间着丝点染色体(V型) ❖(2)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L型) ❖(3)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4)粒状染色体
NO 19
4、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
(三)染色体着色区段分析
❖ 染色体经低温、KCl和酶解,再经HCl 或HCl与醋酸混合液处理后制片能使染色 体出现异固缩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着色区段, 使异染色质区段可见。这种着色区具有特 殊性,且较为稳定。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着色 区基本相同,而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则有差 别。因此用着色区段可以帮助识别染色体。 作为染色体组型分析的一种方法,目前在部 分植物中试验已取得了成功。
①DNA合成前期,简称GI期
间期 ②DNA合成期,简称S期
③DNA合成后期,简称G2期
细胞周期的控制:
❖ 有两类基因控制细胞周期。 ❖ 第一类基因主要控制细胞周期过程中所需的关键
蛋白质或者酶的合成,如控制DNA合成的酶中缺 少任何一个亚基都会影响DNA的复制,从而阻断 细胞分裂周期的发生。 ❖ 第二类基因,即直接控制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各个时 期的基因。研究发现,在细胞周期中,G1、S、G2、 M等各个时期之间都存在着控制点由这些控制点 决定细胞是否进入该时期。细胞周期蛋白及依赖 于周期蛋白的激酶CDK共同调控。
4.未期
❖ 在两极围绕着染色体出现新的核膜,染色 体又变得松散细长, 核仁重新出现。于是在一 个母细胞内形成两个子核。接着细胞质分裂, 在纺锤体的赤道板区域形成细胞板,分裂为两 个子细胞,又恢复为分裂前的间期状态。
未期
NO 45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 1、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并分裂为二, 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上上与母细胞完 全一致提供了基础。
NO 07
(二)细胞质
❖
细胸质是在质膜内环绕着细胞核外围的原生质,是含
有许多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各种细胞器)的胶体溶液。
❖ 细胞器是指细胞质内除了核以外的一些具有一定形 态、结构和功能的徽结构、微器官。
❖ 主要包括线粒体(mitochondria)、质体(plastid)、核 糖体(ribosome)、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高尔基体(Golgi body)、中心体(central body)、溶酶体 (lysomme)和液泡(vacuole)等。
❖ 在细胞分裂间期,一般异染色质区的染色线不解旋,仍 然紧密卷曲,故染色较深;而常染色质区的染色线解旋变得 松散,故染色很浅,不易看到。在同一染色体上所表现的这 种差别称为异固缩现象。染色体的这种结构与功能、活 性密切相关。
❖ 常染色质可经转录表现出活跃的遗传功能,而异染色 质在遗传上表现惰性,一般不编码蛋白质,只是维持染色体 结构的完整性。
第一章 细胞分裂与 染色体行为
NO 01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 动的基本单位。
❖ 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是不同 的,然而无论是无性繁殖还是有性 繁殖,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分 裂才能完成。
NO 02
❖第一节 染色体
❖第二节 细胞分裂
❖
与染色体行为
❖第三节 配子的形成和受精
❖第四节 生活周期
NO 03
NO 39
(二)有丝分裂
❖ 有丝分裂: ❖ 又称体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
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即核分裂为两个;后是 细胞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一个核。 ❖ 根据核分裂的变化特征分为4个时期:前 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NO 41
1.前期
❖ 细胞核内出现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以后 逐渐缩短变粗。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 体,但着丝点还未分裂。核仁、核膜逐渐模糊。 在两极逐渐形成丝状的纺锤丝。
NO 29
(二)染色体显带分析
❖ 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对染色体进行处 理,使染色体呈现出亮暗相间或深浅不同的 稳定带纹。对带型进行分析,可以更细微而 可靠地识别染色体的特性。
❖ 带型分析分为:荧光带型分析和吉姆萨 带型分析。
❖ 1.荧光带型 (Q带) ❖ 用荧光染料荠子煃丫因处理蚕豆、中
国田鼠和人类的分裂中期染色体染色,在 荧光显微镜下,经紫外线照射后,使染色体 上清楚呈现亮暗相间的荧光带纹。
❖ 2、复制的各对染色体在分裂中有规则而均匀 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使两个子细胞 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 这种均等式的有丝分裂既维持了个体的 正常生长和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稳定性。
二、减数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 (一)减数分裂过程 ❖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
成熟后,配子形成过程中(动物)或配子体形成 过程中(植物)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因为这种细胞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核内染色 体数目减少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 ❖ 例如,玉米的体细胞染色体数2n=20,经过减数 分裂后形成的大孢子和小孢子的染色体数都 只是原来抱母细胞的一半,即n=10。
2.中期
❖ 核仁和核膜均已消失,核与细胞质已无可 见的界限,细胞内清晰可见来自两极纺锤丝所 构成的纺锤体(spinae)。各个染色体的着丝 点均排列在纺锤体中央的赤道面上,而其两臂 则自由地分散在赤道面的两侧。
NO 43
3.后期
❖ 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已分裂为二,故每个 染色单体就成为一个染色体。随着纺锤丝的 牵引每个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因而两极各具 有与原来细胞同样数目的染色体。
❖
叶绿体的主要功能:
❖ (1)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 质,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
❖ (2)是具有遗传功能,也是细胞质内遗传物质的 载体之一。因它含有DNA、RNA和核糖体等,故 既能分裂增殖,又能合成蛋白质,还能发生白化突 变。
NO 11
❖ 细胞叶绿体
NO 12
3、核糖体
❖
❖ 核糖体是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的微小细胞 器。主要存在于粗糙型内质网上,在线粒体 和叶绿体中也有,它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 所。
NO 31
2.吉姆萨带型
❖ 各种生物的染色体被吉姆萨染液染 上的带纹不一,这对分析各物种之间的 亲缘关系、染色体结构变异、鉴定远 缘杂交等起了很大作用。吉姆萨是一 种复合染料。由于染色前进行的前处 理和所用化学药物的不同,经吉姆萨染 色后,便可以得到R、G、C、T带等。 植物上常用的是C带。
NO 33
NO 21
(二)染色体的结构模型
NO 22
❖ 染色体的结构
❖ 第一个层次是DNA分子超螺旋化形成 核小体,产生直径约为10 nm的间期染色线, 在此过程中组蛋白H2A、H2B、H3和H4参 与作用。
第一节 染色体
❖ 一、细胞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NO 04
(一)细胞膜
❖ 细胞膜是指包被着细胞内原生质的 一层薄膜,简称质膜。
NO 05
❖ 1、质膜结构
❖ 质膜是流动性的嵌有蛋白质的脂质双分子层 的液晶态结构。
❖ 2、细胞膜的功能
❖ (1)维持细胞结构
❖
细胞膜使细胞成为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单位,
借以调节和维持细胞内徽小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NO 27
(一)染色体形态分析
❖ 染色体形态分析:
❖ 对生物细胞核内所含的全部染色体的 长度、长短臂的比率、着丝点的位置、随 体的有无等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称为染色体 形态分析。在实验中,首先对分裂着的细胞 进行特殊的处理、染色并制片;然后进行镜 检、显微照相和测微长度;最后把照片上的 染色体逐个剪下来,按照一定的顺序贴在纸 上。
❖ (2)选择通透性
❖ 主动而有选择地通透某些物质,既能阻止细胞 内许多有机物质的渗出同时又能调节细胞外一些 营养物质的渗入。
❖ (3)质膜对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 代谢调控、细胞识别、癌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 作用。
NO 06
❖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是不同 ❖ (1)细胞壁 ❖ (2)胞间连丝
心,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 ②是具有遗传功能,因它含有DNA,具有自
我复制能力,并且具有独立合成蛋白质的能 力, 是细胞质内遗传物质的载体之一。
NO 09
线粒Leabharlann Baidu体
NO 10
2.质体
❖ 质体包括叶绿体(chloroplast)、有色体 (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coplast)3种,其中 最主要的是叶绿体,它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一种细 胞器。
❖ 有丝分裂: ❖ 在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丝出现,故称之为
有丝分裂。而减数分裂是生物在有性过程 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 高等生物的细胞分裂还是主要以有丝 分裂方式进行的。
NO 37
一、有丝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 (一)细胞周期 ❖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其两
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有丝分裂 期(M期)
NO 15
核膜 双层膜、膜上有核孔
核液 含有核仁外,还含有染色质
细胞核
核仁
RNA和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
染色质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
NO 16
二、染色体的形态
❖ 1、结构 ❖ (1)着丝点 ❖ (2)长臂 ❖ (3)短臂 ❖ (4)缢痕 ❖ (5)次缢痕 ❖ (6)随体
NO 17
NO 24
四、染色体的数目
❖ 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 而且他们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用2n表示。 在性细胞中是成单的,用n表示。也就是说, 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其性细胞的两 倍。
❖ 有些生物的细胞中除了具有正常恒定 数目的染色体以外,还常出现一些额外的染 色体。通常把正常的染色体称为A染色体; 把额外染色体统称为B染色体,也称为超数 染色体或副染色体。
❖ 同源染色体: ❖ 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
源染色体。 ❖ 非同源染色体: ❖ 形态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之间,则互
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 水稻共有12对同源染色体,这12对同源
染色体彼此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NO 20
三、染色体的结构
❖ (一)染色质的组成成分和基本结构 ❖ 真核生物中,染色质是脱氧核糖核酸
NO 25
五、染色体分析及其应用
染色体核型分析: 对生物细胞核内所含的全部染色体的
形态、特征,以及配对关系进行分析,称为染 色体核型分析或称组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对物种起源及 进化的了解,也可以为倍性育种提供参考。 常用的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有染色体形 态分析和染色体显带分析。另外还有染色 体着色区段分析和染色体定量分析。
❖ 其中中心体只是动物和一些蕨类植物及裸子植物所
特有。质体(叶绿体等〉只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现已肯 定,线拉体、叶绿体、核糖体和内质网等都具有重要的遗 传功能。
NO 08
1、线粒体
❖ (1)结构 ❖ 线拉体线粒体是由光滑的外膜和向内
回旋折叠的内膜组成的双膜结构。 ❖ (2)功能: ❖ ①是细胞里进行氧化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中
NO 13
4、内质网
❖ 内质网分粗糙型和光滑型两种。 内质网主要是转运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和最终合成产物的通道。
NO 14
(三)细胞核
❖ 原核细胞: ❖ 细菌和蓝绿藻,其细胞中由于没有核
膜,所以不能把核物质和细胞质分开,看不 到核结构,这样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这些 生物被称为原核生物。 ❖ 真核细胞: ❖ 具有核结构,即核物质被核膜包被在细 胞质里,故称为真核细胞。除了原核生物以 外的所有高等植物、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 真菌和原生动物统称真核生物。
NO 35
(四)染色体定量分析
❖ 染色体定量分析: ❖ 是指根据细胞核、染色体组或每一个
染色体的DNA含量以及其他化学特性去鉴 定染色体。
第二节细胞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 无丝分裂:
❖ 也称直接分裂,其过程是一个活细胞首 先伸长,然后核纵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 分裂,从而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整个分 裂过程中看不到纺锤丝,故称为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是低等生物(如细菌等)的主要分 裂方式。
❖ 第二个层次是核小体的长链进一步螺 旋化形成直径约为3Onm的超微螺旋,称为 螺线管,此过程中组蛋白Hl参与作用。
❖ 最后是染色体螺旋管进一步卷缩,并附 着于由非组蛋白形成的骨架或者称中心上 面成为一定形态的染色体。
NO 23
(三)异固缩现象
❖ 由于染色体上各部分的染色质组成不同,对碱性染料 的反应也不同。染色较深的染色质是异染色质,这个部位 叫异染色质区;染色较淡的染色质是常染色质,这个部位叫 常染色质区。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相比,只是DNA的紧缩 程度及含量不同。
❖2、大小
❖ 长:0.2~50.0μm ❖ 宽:0.2~2.0 μm ❖ 一般染色体数目少的体积大,植
物大于动物,单子叶植物大于双子叶 植物。
NO 18
3、染色体分类
❖(1)中间着丝点染色体(V型) ❖(2)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L型) ❖(3)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4)粒状染色体
NO 19
4、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
(三)染色体着色区段分析
❖ 染色体经低温、KCl和酶解,再经HCl 或HCl与醋酸混合液处理后制片能使染色 体出现异固缩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着色区段, 使异染色质区段可见。这种着色区具有特 殊性,且较为稳定。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着色 区基本相同,而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则有差 别。因此用着色区段可以帮助识别染色体。 作为染色体组型分析的一种方法,目前在部 分植物中试验已取得了成功。
①DNA合成前期,简称GI期
间期 ②DNA合成期,简称S期
③DNA合成后期,简称G2期
细胞周期的控制:
❖ 有两类基因控制细胞周期。 ❖ 第一类基因主要控制细胞周期过程中所需的关键
蛋白质或者酶的合成,如控制DNA合成的酶中缺 少任何一个亚基都会影响DNA的复制,从而阻断 细胞分裂周期的发生。 ❖ 第二类基因,即直接控制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各个时 期的基因。研究发现,在细胞周期中,G1、S、G2、 M等各个时期之间都存在着控制点由这些控制点 决定细胞是否进入该时期。细胞周期蛋白及依赖 于周期蛋白的激酶CDK共同调控。
4.未期
❖ 在两极围绕着染色体出现新的核膜,染色 体又变得松散细长, 核仁重新出现。于是在一 个母细胞内形成两个子核。接着细胞质分裂, 在纺锤体的赤道板区域形成细胞板,分裂为两 个子细胞,又恢复为分裂前的间期状态。
未期
NO 45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 1、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并分裂为二, 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上上与母细胞完 全一致提供了基础。
NO 07
(二)细胞质
❖
细胸质是在质膜内环绕着细胞核外围的原生质,是含
有许多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各种细胞器)的胶体溶液。
❖ 细胞器是指细胞质内除了核以外的一些具有一定形 态、结构和功能的徽结构、微器官。
❖ 主要包括线粒体(mitochondria)、质体(plastid)、核 糖体(ribosome)、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高尔基体(Golgi body)、中心体(central body)、溶酶体 (lysomme)和液泡(vacuole)等。
❖ 在细胞分裂间期,一般异染色质区的染色线不解旋,仍 然紧密卷曲,故染色较深;而常染色质区的染色线解旋变得 松散,故染色很浅,不易看到。在同一染色体上所表现的这 种差别称为异固缩现象。染色体的这种结构与功能、活 性密切相关。
❖ 常染色质可经转录表现出活跃的遗传功能,而异染色 质在遗传上表现惰性,一般不编码蛋白质,只是维持染色体 结构的完整性。
第一章 细胞分裂与 染色体行为
NO 01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 动的基本单位。
❖ 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是不同 的,然而无论是无性繁殖还是有性 繁殖,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分 裂才能完成。
NO 02
❖第一节 染色体
❖第二节 细胞分裂
❖
与染色体行为
❖第三节 配子的形成和受精
❖第四节 生活周期
NO 03
NO 39
(二)有丝分裂
❖ 有丝分裂: ❖ 又称体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
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即核分裂为两个;后是 细胞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一个核。 ❖ 根据核分裂的变化特征分为4个时期:前 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NO 41
1.前期
❖ 细胞核内出现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以后 逐渐缩短变粗。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 体,但着丝点还未分裂。核仁、核膜逐渐模糊。 在两极逐渐形成丝状的纺锤丝。
NO 29
(二)染色体显带分析
❖ 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对染色体进行处 理,使染色体呈现出亮暗相间或深浅不同的 稳定带纹。对带型进行分析,可以更细微而 可靠地识别染色体的特性。
❖ 带型分析分为:荧光带型分析和吉姆萨 带型分析。
❖ 1.荧光带型 (Q带) ❖ 用荧光染料荠子煃丫因处理蚕豆、中
国田鼠和人类的分裂中期染色体染色,在 荧光显微镜下,经紫外线照射后,使染色体 上清楚呈现亮暗相间的荧光带纹。
❖ 2、复制的各对染色体在分裂中有规则而均匀 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使两个子细胞 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 这种均等式的有丝分裂既维持了个体的 正常生长和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稳定性。
二、减数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 (一)减数分裂过程 ❖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
成熟后,配子形成过程中(动物)或配子体形成 过程中(植物)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因为这种细胞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核内染色 体数目减少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 ❖ 例如,玉米的体细胞染色体数2n=20,经过减数 分裂后形成的大孢子和小孢子的染色体数都 只是原来抱母细胞的一半,即n=10。
2.中期
❖ 核仁和核膜均已消失,核与细胞质已无可 见的界限,细胞内清晰可见来自两极纺锤丝所 构成的纺锤体(spinae)。各个染色体的着丝 点均排列在纺锤体中央的赤道面上,而其两臂 则自由地分散在赤道面的两侧。
NO 43
3.后期
❖ 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已分裂为二,故每个 染色单体就成为一个染色体。随着纺锤丝的 牵引每个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因而两极各具 有与原来细胞同样数目的染色体。
❖
叶绿体的主要功能:
❖ (1)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 质,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
❖ (2)是具有遗传功能,也是细胞质内遗传物质的 载体之一。因它含有DNA、RNA和核糖体等,故 既能分裂增殖,又能合成蛋白质,还能发生白化突 变。
NO 11
❖ 细胞叶绿体
NO 12
3、核糖体
❖
❖ 核糖体是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的微小细胞 器。主要存在于粗糙型内质网上,在线粒体 和叶绿体中也有,它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 所。
NO 31
2.吉姆萨带型
❖ 各种生物的染色体被吉姆萨染液染 上的带纹不一,这对分析各物种之间的 亲缘关系、染色体结构变异、鉴定远 缘杂交等起了很大作用。吉姆萨是一 种复合染料。由于染色前进行的前处 理和所用化学药物的不同,经吉姆萨染 色后,便可以得到R、G、C、T带等。 植物上常用的是C带。
NO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