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国防动员服务应急作用要搞好“三个统筹”

发挥国防动员服务应急作用要搞好“三个统筹”
发挥国防动员服务应急作用要搞好“三个统筹”

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体制与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衔接

国防动员组织的实施 --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体制与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衔接 考号:姓名: 【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引发各类矛盾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同时,自然灾害频发,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威胁。认真贯彻落实《国防动员法》,推动国防动员体系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衔接,对于提高国家危机管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国防动员体制国家应急管理体制衔接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中第一章总则中第三条“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因此,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体制的衔接、资源融合和信息共享,实现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功能一体化的建设,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全面协调、快速发展,提高战时国防动员能力水平的现实需要。 世界主要国家普遍重视应急应战一体化动员体制建设,在动员机构、应急力量、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有力提高了应对局部战争和紧急突发事件的动员能力。而在我国国防体制在抗灾救灾中凸显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环境复杂,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我国发生的几次特大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坚强领导下,国家迅速启动国防动员机制,各级国防动员部门全力以赴,为夺取抗灾救灾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国防动员系统在参加抗灾救灾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军地联合应急处突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建立了应战的国防动员体制和应急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两种体制都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但二者分散设置、自成体系、互不兼容。政府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主要由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组成,军队和国防动员系统相关部门未被纳入;两种体制工作运行常态化程度低,通常是在危机爆发后才临时紧急组建相应的指挥部。在历次抗灾救灾实践中,都暴露出指挥机构不够权威、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资源浪费等问题,不利于快速形成党政军民联合抗灾的强大合力。 2.应急专业化力量缺口大 在国防动员体制中,民兵的“总盘子”很大,但这些力量主要适用于参战支前,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大规模传染病、重大环境灾难上能力偏低。比如,抗击“非典”中的防疫分队,抗洪抢险中的轻舟分队,森林火灾中的扑灭山火分队,海难中的海上搜救分队,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的破冰分队、通信分队,抗震救灾中的消防分队、核化救援分队、医疗救护力量等专业化应急救援力量,在现有民兵组织中有的没有组建有的数量明显不足。在政府应急体制中,基本没有成建制地编组民用应急救援力量。

国防动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完整版)

国防动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国防动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一 **,女,**省教育厅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处处长,兼任学校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多年来,**工作勤奋踏实,成绩显著。 注重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履行职责的素质和能力。**自兼任学校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后,深感国防教育方面的知识欠缺,为适应依法开展国防教育的要求和提高履行职责的素质能力,认 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等法规和政策精神,学习相关的国防知识,为在工作中努力贯彻执行国防法规,为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基础。 注重科学实践,着力为构建学校国防教育长效工作机制下功夫。为提高全省普通高校和高级中学学生军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她深入实际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市(州、地)教育局、部分高校、高级中学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从推进全省普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着手,按照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领导重视、机构设置、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课时安排、经费保障、器材管理、安全制度等多个方面对全省学生军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组织专家拟定制发了《**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评估方案(试行)》、《**省高级中学学生军

事训练工作评估方案(试行)》。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国防教育和军训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重视加强组织协调,促进全省学校国防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近几年来,她为确保学校国防教育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加强组织协调,采取狠抓教师培训、开展论文评比、实施检查评估、召开定期会议等形式抓落实。为加强全省高校、高中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先后组织了34名教师参加国防大学举办的“**省军事理论课教师培训班”培训;组织选派11名高校军事理论课骨干(青年)教师参加教育部年度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青年)教师培训班;先后举办三期省级培训班 近期组织民兵参加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清理白色垃圾、植树造林,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在大楠坳进行夜间巡逻,对主要街道、公共 场所、重要目标进行流动巡查、执勤,在较大程度上防止了偷盗行为。在应急维稳行动中,不断强化民兵队伍快速集结意识,提高民兵队伍的战斗力,增强社会面的治安防控力度,对犯罪分子形成了巨大震慑,至今未发生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确保了xx乡镇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发展。 第五篇: 国防教育标兵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二 国防教育标兵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二 **,男,**县第一民族中学副校长。自分管国防教育工作以来,扎实推进学校国防教育工作,使该校国防教育工作走在黔东南州学校国防教育的先进行列。

武装系统在抓国防动员建设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武装部在抓国防动员建设 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国防动员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国防实力的战略举措,是关系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的大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解决国防动员建设“瓶颈”问题,实现国防动员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如何持续提升国防动员应急应战效能,为应急作战准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一、坚定理想信念,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使命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近几年,应急行动准备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又是对我们的挑战。因此,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筑牢国防动员建设的思想防线。 一是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政治意识。国防动员建设无论是在战备全局,还是在军事斗争准备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提高国防动员建设的政治意识,

是确保国防动员建设效能的根本思想保证。因此,必须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入手,把国防动员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摆上位置,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列入议程。通过定期向地方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领导汇报和通报情况,开展国防动员潜力和实力调研,组织国防动员委员会成员单位召开例会,切实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对抓好国防动员建设就是履行政治义务的政治意识。 二是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紧迫意识。在军事大变革、利益大调整、任务大变化的背景下,国防动员建设形势变了,时间紧了,标准高了,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方法,确保国防动员工作跟上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此,要紧贴任务时限,及时召集国防动员委员会成员单位,根据时间节点,调整编兵布局,细化专业分队,完善数据库。通过细化分工,既部署了国防动员建设任务,又能增强各成员单位的紧迫意识。 三是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责任意识。国防动员建设能否健康发展,关键要看领导重视的程度,各级配合的力度,合力形成的强度。为此,我们要从国防建设全局利益出发,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情况,提出意见

对新时期我国完善国防动员机制的思考

对新时期我国完善国防动员机制的思考 当前的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家间围绕着国际秩序、 综合国力、资源能源、地缘政治等的战略竞争和利益矛盾更加凸显。这使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较以往更趋于综合化、多样化、复杂化,既是对国家实力的现实考验,也是对国防安全的严峻挑战。 一、十八大报告是对国防动员制度在新时期的新要求 国防动员是指为服务或应对可能出现的战争和危机,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动员内容包括人武动员、国经动员、人防动员、交战动员和政治动员。国防动员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 稳定做出了多次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国防动员顶住了一系列重大战斗、抗灾、应急的挑战和检验。国防动员无疑是国家战斗潜力向战斗实力转换的纽带。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解决国家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 最高斗争形式,主张动员和武装全体人民投入到正义的自卫战争之中。抗战时期,毛泽东就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运用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当 中,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的战争实践中创造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战争形式,即人民战争,并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 的著名论断,而其核心理念即动员。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多次强调军民结合、 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江泽民要求调整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国 防动员能力,胡锦涛强调要加强国防动员应急功能,加强国防动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形成国防动员合力。这些无不体现执政党对国防动员的认识及重视。 如今,党中央再一次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中国国防,相继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针对国防现代化建设及国防动员作了专门指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 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 二、对国防动员体制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然,我们的动员体制并非完美,仍有质的缺陷。 (一)国防教育不全面是导致社会对动员定位不准确、认识不深刻的根源 动员工作和对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不论是人武动员、经济动员或交战

浅谈怎样做好国防动员

浅谈怎样做好国防动员 发表时间:2018-02-09T10:47:18.51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2月作者:唐国栋常涛涛滕紫辰[导读] 国防动员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国防实力的战略举措,是关系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的大事。 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摘要】国防动员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国防实力的战略举措,是关系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的大事。做好国防动员,意义重大。【关键词】军队;国防动员;意义提升国防动员应急应战效能,为应急作战准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一、切实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使命意识 一是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政治意识。国防动员建设无论是在战备全局,还是在军事斗争准备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提高国防动员建设的政治意识是确保国防动员建设效能的根本思想保证。二是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紧迫意识。在军事大变革、利益大调整、任务大变化的背景下,国防动员建设形势变了,时间紧了,标准高了,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方法,确保国防动员工作跟上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三是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责任意识。国防动员建设能否健康发展,关键要看领导重视的程度,各级配合的力度,合力形成的强度。为此,我们要从国防建设全局利益出发,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情况,提出意见建议,确保国防动员计划任务的有效落实。 二、切实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保障力度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政府是领头雁,军队是支撑点,政策是保障力。一是建立健全国防动员组织机构。国防动员组织机构是国防动员建设的依托和基础,是实现快速动员,完成应急应战任务的组织保证。二是建立健全国防动员政策体系。组织确立后,政策是保障,运行是关键。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建立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确保国防动员工作常态运行。三是建立健全国防动员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在全社会形成“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国防动员工作运行机制。 三、切实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双重效能 提高国防动员能力是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保证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的根本。为此,武装部要着眼应急行动准备实际,牢固树立“真打实备”思想按照“建用合一,确保打赢”的原则,全面增强国防动员建设应急应战的双重效能。参考文献: [1]陈尚奎.部队后勤保障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3.6. [2]曹桂华.大学生教育问题漫谈[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8. [3]赵华华.现代技术下空间战争的后勤保障[J],现代科技,2014.10. 作者简介:唐国栋,男,1997年生;常涛涛,男,1992年生;滕紫辰,男,1996年月生,三人系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装甲步兵分队指挥专业学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权 第三章国防动员计划、实施预案与潜力统计调查 第四章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 第五章预备役人员的储备与征召 第六章战略物资储备与调用 第七章军品科研、生产与维修保障 第八章战争灾害的预防与救助 第九章国防勤务 第十章民用资源征用与补偿 第十一章宣传教育 第十二章特别措施 第十三章法律责任 第十四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完善国防动员制度,保障国防动员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防动员的准备、实施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 第四条国防动员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全民参与、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统筹兼顾、有序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公民和组织在和平时期应当依法完成国防动员准备工作;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后,应当完成规定的国防动员任务。 第六条国家保障国防动员所需经费。国防动员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第七条国家对在国防动员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权

第八条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发布动员令。 第九条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领导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制定国防动员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实施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的议案,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和国家主席发布的动员令,组织国防动员的实施。 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直接威胁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时,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采取本法规定的必要的国防动员措施,同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第十条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贯彻和执行国防动员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后,应当根据上级下达的国防动员任务,组织本行政区域国防动员的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国防动员工作。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国防动员工作。第十二条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议定的事项,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本区域的国防动员工作。 第十三条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担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依法履行有关的国防动员职责。 第十四条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的威胁消除后,应当按照决定实施国防动员的权限和程序解除国防动员的实施措施。 第三章国防动员计划、实施预案与潜力统计调查 第十五条国家实行国防动员计划、国防动员实施预案和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制度。 第十六条国防动员计划和国防动员实施预案,根据国防动员的方针和原则、国防动员潜力状况和军事需求编制。军事需求由军队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 国防动员实施预案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应当在指挥、力量使用、信息和保障等方面相互衔接。 第十七条各级国防动员计划和国防动员实施预案的编制和审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国防动员的相关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军队有关部门应当将国防动员实施预案纳入战备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落实国防动员计划和国防动员实施预案。

第二章--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和功能

第二章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和基本功能 正确认识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和基本功能,对确立相应的动员战略思想,并推动动员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节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 要弄清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首先要理解战略的相关概念。 战略是什么?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和策略。国家战略是筹划和综合运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和精神力量,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富国兴邦,以达到国家战略目标的科学和艺术。国家战略其正确与否,关系到国家兴亡。 有什么样的战略思想就有什么样的军事战略。战略思想是指导战争的基本观点,包括对战争的准备和实施以及武装力量建设和运用等完整的观点,是在对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和自然条件等客观实际分析估计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制定国防政策、战略方针、建军和作战原则的理论依据。不同的国家、阶级以及它们的战略思想家,都是从其各自国家、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战略思想的,因而它具有鲜明的国家特征和阶级特征。往往谋求地区、世界霸权的国家,奉行的是先发制人、突然袭击的进攻战略思想。而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国家,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国防动员是实施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完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防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国防力量建设与运用,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日本的战略理论家小山内宏在1972年出版的《现代战略论》一书中说,“国防战略”,“以守卫国土为目的”,“以军事力量保卫国家”,“保卫国民”。瑞典的国防战略以防止战争、保存国民为目的。80年代以来,外国和中国广泛使用这一战略概念,有些西方国家使用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政策”、“防务政策”等概念,与国防战略概念近似。它是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受国家战略的指导和制约,通常由最高国防决策机构制定。美国把国防战略置于国家战略之下、军事战略之上。国防战略主要目的是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综合运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科学技术及其他可能使用的手段,遏制和抵御外来侵略,确保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国防战略不仅重视运用实战手段打赢战争,而且重视运用威慑手段遏制和防止战争,维护和平。 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是指国防动员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全局上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地位和作用。 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防动员是确定军事战略的重要依据 军事战略,是国家军事斗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军事斗争的目标;二是选择实现军事斗争目标的途径。无论确定军事斗争的目标,还是选择实现目标的途径,都不能不考虑国家动员的基础和能力。 我国无论过去和将来都将一如既往的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作为防御型的军事战略,一般都以打赢可能面临的各种规模、强度不同的反侵略战争为出发点,无论打赢任何规模、强度不同的

适应遂行多样化任务需要提高国防动员的_六种能力_

INGDUI DUOZHONG ANQUAN WEIXIE YANJIU

21 2010·04 NATIONAL DEFENSE 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研究 U YINGDUI DUOZHONG ANQUAN WEIXIE YANJI 搞好动员潜力资源整合,提高综合保障能力。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因此,必须重视国防动员潜力资源建设,打牢完成多样化任务的物质基础。一是建立战略物资动员储备基地。在具体需求不明的情况下,着眼战争规模和灾害种类,立足现有资源最大动员量,建立多任务、多规模、多种类、多层次的战略物资动员储备基地,保障重大突发情况动员需要。汶川抗震救灾中,军地双方动员的物资包括了军用装备、搜救破拆工具、工程机械、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发电照明、对讲通讯、水电维护、饮食生活保障、宿营保障、油料运输保障以及过渡安置帐篷、活动板房等。可见,重(特)大自然灾害需要保障的装备物资数量巨大、种类齐全,对建立战略性物资生产和储备基地提出了需求。二是组织有针对性的预储。应对战争行动,军地一般都有相应储备。而应对灾害时,特别是灾害发生初期急需的方便食品、饮用水、药品、帐篷、被装等,来不及大批量生产,必须从储备或市场预存中调用。为此,平时应加大潜力资源调查,掌握其数量、质量、生产和分布情况,建立各种资源数据库,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健全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制度,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实行政府、企业、社会各方投入,保障资金供给。加强应急资金和物资的监督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加强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建立高效调运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大量的实物储备如果长期不用,将带来管理、损耗、过时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从利国、利军、利民和有利于战争及应急需要出发,算好经济效益账、军事效益账和社会效益账,优先储备那些既能应战又能应急的物资,提高资源储备的平战兼容能力。对生产周期短、国内资源丰富且易于筹措的通用物资,尽量少储或不储,最大限度地将储备物资纳入社会生产运行过程中,储备于民间。要搞好技术储备,抓好生产技术能力、科技人才培养、技术和设备更新及生产资料的储备等。 抓好编制落实和素质培养,提高遂行任务能力。一是加快国防动员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由国家统一机构名称和设置,理顺关系。可以考虑将综合、人防、交战、信息动员和政治动员办公室纳入政府编制序列,军地混编,合署办公,提高政府在落实上的统领地位,军队职能向提需求、定标准、抓指导、搞验收转变。由国家、军队权威部门明确国防动员机构编制和人员职数,确保编齐配强。针对国动委机构编成的特殊性,加大综合部门建设力度,增加编制数,扩大职务跨度,提高人员稳定性,确保工作协调的连续性和高效率。二是加快后备力量结构调整转变。按照“两个转变”要求,依据总部《关于基干民兵组训规模调整的构想》,压缩民兵规模,缩减普通兵员,增加技术兵员,组建高技术分队,提高建设质量。加快民兵预备役部队由作战型向应急和应战兼备型转变,着力组建一批科技型、专业型、快反型的应急救灾力量,满足遂行多种任务需要。三是着力搞好组织协调和应急救灾能力培养。完成多样化任务,对国防动员系统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具备适应遂行任务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要会沟通、善协调。为此,应针对动员领域宽,编制单位多,涉及问题的政策性、政治性、专业性强等情况,加大国防动员系统人员政治素养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培训力度,提高把握全局和整体协调能力;针对抢险救灾的危险性、专业性、速决性特点,加强救灾知识和技能培训,了解救灾常识,提高救灾专业技能;结合重大应急救灾行动用兵练兵,全面锻炼提高抢险救灾能力。 完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提高依法动员能力。邓小平曾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加大依法建设的力度。一方面,要完善动员法规体系。要依据《国防动员法》健全国防动员工作法规体系,进一步确立国防动员系统参与应急救灾的法律地位,依法开展应急动员行动;明确国防动员应急机制和国家应急管理机制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国家危机管理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和权限划分,规范危机信

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研究

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研究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处于多发频发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增大,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如何有效调动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应对处置各类紧急突发事件,是关系到国家是否能安全、和谐、持续发展的重点课题。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我国政府逐步构建起以“一案三制”为核心框架的应急管理体系,并一直把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作为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国防动员体系经过长期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动员潜力积淀雄厚,动员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四川省国防动员系统主动参与救援,起到较好的作用,但由于没有平时对接和协调联动机制,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此后,国防动员系统在加强自身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努力探索实践发挥应急功能的方法途径,积极参与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逐步成为我国应对处置较大范围突发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本文以当今时代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对国防动员能力的迫切需要为背景,从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的实际出发,试图从理论上系统探讨和研究推动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建设问题,并对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国防动员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其中有一些创新之处,如:如何搞好预案体系对接、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共享情报信息资料、整合救援力量建设、统筹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为提高国防动员系统应急功能发挥、促进应急能力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本文分六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推进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研究了国防动员体系的构成及性质;第三章介绍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构成及性质;第四章分析了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可行性;第五章探讨了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方法途径;第六章专门指出相衔接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总之,本文的研究既从理论视角分析问题,又从实际需要入手解决问题,对如何推进相衔接做了比较系统的探索,对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提高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国防动员法律法规知识测试试题

国防动员法律法规知识测试试题 测试题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一、选择题(每道题有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40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0年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 ) 起施行。 A、5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2、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 ) 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 A、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 B、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C、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 3、国防动员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遵循( ) 的原则。 A、统一领导、全民参与 B、长期准备、重点建设 C、统筹兼顾、有序高效 D、全面建设、科学统筹 4、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 )。 A、增强国防观念 B、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 C、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 D、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5、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拒不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的( ),由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上级机关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造成恶劣影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国家机关 B、社会团体 C、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 D、有关国际组织 6、企业事业单位投资或者参与投资列入目录的建设项目建设或者重要产品( ) 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享受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 A、研究 B、开发 C、经营 D、制造 7、预备役人员按照专业对口、便于动员的原则,采取( )进行储备。

第4讲国防动员

第四讲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1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今年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该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国国防动员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提高国防动员能力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国防动员建设进入了一个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对于正确处理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打赢未来反侵略战争,增强国家应对紧急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防动员的基本功能 在古代,国防动员的核心是组织和装备一支可用来应付战争的国家武装力量。随着社会经济和战争形态的发展,国防动员的地位与作用逐步得到提高。特别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从宪政的角度,建立和完善国防动员制度,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国防活动,并逐步把其功能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使其具有“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和平时服务”的多重功能,成为国家国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 (一)应战功能 国防动员的应战功能,简单的说,就是指国防动员在服务于战争方面的作用和效能,是国防动员的基本功能,也是核心功能。这一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胜战功能——国防动员是打赢战争的基础环节。古往今来,国防动员对于发挥国防资源的综合效能、夺取战争的主动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战争突然降临的情况下,它所表现的作用就更加明显、更加突出。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德国集中三百万兵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的一千四百公里边境,对苏联发动了所谓闪电进攻。战争的第一周,德军即攻占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苏军三个集团军被歼,三十三万人被俘。三周后,德军深入苏联领土近六百公里,苏军损失了九十四个正规师,占前线兵力的70%。七月十六日,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苏军又损失四个集团军,约四十万人。十月,苏联西部重镇基辅、布良斯克、维亚兹马等相继陷落,苏军损失 1《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程》,第39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学生军训办公室,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推进国防动员应急机制与国家应急管理机制的有效衔接

中国国防报/2009年/1月/5日/第003版 国防动员 推进国防动员应急机制与国家应急管理机制的有效衔接 张洪瑞 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作用,越来越成为包括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内的武装力量面临的现实性要求和常态化任务。推进建立完善的军地联合应急机制,实现国防动员应急机制与国家应急管理机制的有效衔接,是武装力量顺利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基础。 国防动员应急机制与国家应急管理机制,同为提升我国危机管理水平,有效应对各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依托。两种应急体制在功能目标、指挥主体、力量依托、运行机制等方面同多异少,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其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现实可行性。在国家危机管理的总体框架下,充分发挥两种应急机制各自的优势,积极稳妥地推进二者有效衔接,形成高效统一的突发事件处置平台,是当前情况下凝聚军地非战争军事行动合力,增强国家危机管理能力的切实可行办法。 构设相互衔接、高效多能的远期应急模式。将国防动员机制与政府应急管理机制有效衔接,形成权威高效、协调有序、军地一体的国家总体危机应对机制,是被发达国家证明了的节约行政资源、有效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成功实践。应顺应应急管理体系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搞好一体化应急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把政府对资源的组织、调动与军事系统的军事指挥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各自优势,科学构建起组织严密、反应快速、运转高效的综合性危机应对模式。 建立军地联合、分工协作的属地指挥机构。《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因此,在应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应依据突发事件的规模和类别,组建军地合一、分工协作、权威高效的属地化应急指挥机构,充分利用军地现有的应急动员基础,发挥各自在组织指挥、力量使用、资源调配上的优长,迅速有效地形成最优化应急管理核心。其中,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应分别由区域内的党政军主要领导担任,以加强统筹协调,确保集中统一;指挥部下设各工作组和划分的各责任区内都应有相应的军地人员参加,政府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协调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与动员行动,省军区系统派出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协调军队系统的应急管理与动员行动。 完善快速反应、统筹应对的应急联动机制。近几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实践表明,顺畅高效化解各种重大危机,需要国防动员应急体系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形成合力。要以动员为“媒介”,加强两大体系的对话,尽快在动员活动上形成联动机制,做到平时同计划、同演练,遇有情况同步响应,同步行动。为此,一是要畅通情况通报渠道。各级国动委综合办和政府应急办在充分做好各自系统内的综合协调、信息汇集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横向沟通联系,设置军地联合预警值班机构,建立军地定期联合信息通报制度,互通情况,信息共享。二是要完善协调一体的预案体系。在完善国防动员和政府应急体系各专项预案的基础上,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对两大体系的应急措施进行统一筹划,对现役部队、国防后备力量及地方政府的专业救援力量在各类应急救援行动中所需出动的力量规模、时机、任务及协同关系等,要有尽可能明确细化的规定,并对预案实施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加强应急联动演练。政府应急管理和国防动员机构应依据预案,组织军地双方参加带有“实战”背景的应急行动演练,在演练中进一步明确协调程序,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锻炼提高各级指挥员组织谋划、临机处置能力和各救援系统的应急反应能力,形成多方参与、统一指挥、有序协调、高效运转的行动合力。

推进依法建设国防动员新发展

推进依法建设国防动员新发展 发表时间:2019-08-15T15:19:14.533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1期作者:胡露 [导读] 在军队建设和改革的大局下,国防动员体系进行了重塑,国防动员工作开辟了新纪元。深入学习《国防动员法》,抓住改革的有利契机,建立与新要求相适应的国防动员机制,推动依法建设国防动员的新发展,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的必然要求。 (湖南省人民武装学校,湖南长沙 410125) 摘要:在军队建设和改革的大局下,国防动员体系进行了重塑,国防动员工作开辟了新纪元。深入学习《国防动员法》,抓住改革的有利契机,建立与新要求相适应的国防动员机制,推动依法建设国防动员的新发展,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军队改革;国防动员;国防动员法;依法动员;创新 习主席对军队改革和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要以创新的思路、办法攻克艰难、险关。理论需求、技术需求、人才需求、管理需求及实践需求作为引领创新的源泉,习主席将理论需求放在了第一位,凸显了理论对技术、人才、管理与实践的指导价值。强化理论需求对国防动员的牵引作用直击当前国防动员系统推动工作的矛盾点,加强对《国防动员法》的学习,抓管思想,在厉行法治中科学指导,是适应改革潮流,依法建设国防动员的理论武器。 一、国防动员法是国家行使国防动员职能的法律保障 国防动员是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国防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加速发展,国防动员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依靠行政手段开展国防动员工作的做法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国防动员法》的出台,是从依靠行政手段向依靠法治手段的转变,也标志着我国的国防动员建设进入了规范化、法治化发展的新阶段。 国防动员法为监督职能机关履职提供了法律证明。《国防动员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防动员领域的社会规范。任何社会规范都有赖于某种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但只有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其实施的。《国防动员法》一经颁布,就有了高度的权威性,也受到社会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任何阻碍和破坏国防动员的行为,各级机关在组织领导动员工作中的渎职、失职行为,都将受到相应地惩罚。 国防动员法为连接其他国防动员法律法规搭建了桥梁。国防动员法规由基本法规、专门法规、地方性法规组成,《国防动员法》属于国防动员基本法规。《国防动员法》颁布以前,我国的动员制度主要散见在《国防法》《兵役法》《预备役军官法》《人民防空法》等单行法律规范中,虽然条文规定中有不少与动员有关,但缺乏与动员衔接的核心法律。《国防动员法》的颁布实施,不仅将这些国防动员法规联系在一起,成为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而且为其他法律运用于国防动员领域提供了依据,使法律关系更加和谐。 二、推进依法建设国防动员新发展 我国国防动员建设的现状是:依法建设国防动员的观念不强、履行职能的责任意识不够,应急应战的功能发挥不明显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国防动员建设的质量效益。在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军队改革的新时期,各级应以学习贯彻《国防动员法》为契机,转变思想观念,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推动依法建设国防动员的新发展。内化于心,外化成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普法宣传与教育,将法治内化为信仰。国防动员与国防动员立法存在一种互动机制。实现依法动员,不仅需要科学立法,更需要树立法治观念、强化法律意识,因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若受众不能从观念上认可它,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正如卢梭曾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因此,要将依法动员落到实处,首先要用观念武装头脑。普法是强化依法动员观念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普法的有效方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大众媒介,不断拓宽普法渠道,扩大普法辐射范围,在全社会形成普及国防动员法基本精神的良好氛围。在实际普法过程中,“以吏为师”,即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抓好学习,例如开展专题学习会,明确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任务、基本遵循。无论是准备与实施国防动员的主体,还是因为动员被影响的对象,自上而下地学习《国防动员法》,将依法动员作为一种信仰,是实现依法动员、构建法治社会的路径和方向。 2.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一体化国防动员机制。“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完善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法规制度。”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当前国防动员存在的矛盾,提出的体制机制改革思路。国防动员体制是国家为进行国防动员而建立的各种组织、制度的总称,国防动员机制则是国防动员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在各种因素制约下发生作用的机理和内在运用方式。作为国防动员活动的神经中枢,规划体制机制从一开始就影响着国防动员规划的形成和选择,并贯穿始终,主导国防动员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对国防动员体制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加快动员体制机制的调整、改革与完善是必然趋势。进一步强化“高度集权”与“部门分工负责制”,推进国防动员机制与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有效衔接,建立以由党政军主要领导、军地职能部门和国动委办事机构组成、具有平战一体功能的联合指挥机构,明确国防动员参与政府应急管理的程序方法,完善军地互访协调、联席会议等制度。当然,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矛盾并非独立的,因此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不仅有赖于自身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的构建,更有赖于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 3.完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以制度促科学化、规范化。国防动员不能随心所欲,必须依法进行,走法治化的道路,无论是动员的制定、论证与评估,还是监督检查、调整与修订,都需要专门的法规予以明确和规范。因此,制定配套的国防动员法规,完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是准备与实施国防动员工作的准绳和依据。《国防动员法》的颁布实施,既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又为建立健全国防动员法规制度奠定了基础,但就我国当前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而言,仍不够完善。例如,世界主要大国除在《国防法》《国防动员法》、《国家安全法》等中列有国防动员条款外,还制定专门领域的动员法规,对动员的权限、任务、职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再如,随着我国国防动员体制的调整改革,原先制定的国防动员法规有很多已过时或废止。因此,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有待完善。在完善法规的同时,还应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尤其是加强军事机关的监督,例如可以赋予省军区系统一定的国防动员执法监督权,省军区作为驻省的军事领导指挥机关、省委军事工作部,负责领导辖区内的国防动员工作,这种执法监督模式可以有效形成国防动员法规执行闭合回路。 参考文献 1]邱型柏.认真贯彻落实《国防动员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云南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N].云南日报,2010-07-05(003). 2]徐奎.国防动员战略规划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237. 3]杜海强.国防动员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137. 4]邱型柏.认真贯彻落实《国防动员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云南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N].云南日报,2010-07-05(003). 5]徐奎.国防动员战略规划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237. 6]徐宗君,果青.现代国防动员法规建设的精神内核[J].军事经济研,2005(4):73. 作者简介:胡露(1990-),女,湖北咸宁人,硕士研究生,法学、人民武装。

促进国防动员潜力积蓄和应急力量建设的融合

促进国防动员潜力积蓄和应急力量建设的融合 蔡晔 新的历史时期,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日趋综合化、多元化。只有从根本上扩展和更新国家安全观念,并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才能免于被动,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研究探索国防动员“应战”与“应急”相结合的体制、制度和方式方法,把单一军事功能的国防动员体系发展为全方位的国家安全意义上的动员体系,以更好地发挥国防动员在和平时期的重要作用,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动员领域理论与实践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国防动员平时“应急”功能的拓展,首先应着眼战争力量和应急力量的一体化,促进国防动员潜力积蓄和应急力量建设的融合。因为从本质上看,战争力量和应急力量的构成基础都来源于国家的综合国力,都是社会人、财、物等资源经过相应的积蓄和准备后的应急调用。促进国防动员潜力积蓄和应急力量建设的融合,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应急人力资源储备一体 国防动员无论是“应战”还是“应急”功能,首要的都是人力资源的调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应急人力资源储备的一体化,其实质是着眼国家综合安全的需要,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要求,在后备力量建设中注重开发其平时“应急”的功能。国防后备力量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是为了应对战争威胁。同时,国防后备力量为应对战争威胁经过充分的开发和准备后,作为一

种有严密组织的突击力量,在平时“应急”活动中具有其它人力资源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本身就是平时应急人力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后备力量是由多种力量元素组成的综合体系。实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应急人力资源储备的一体化,应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任务,合理区分职能,相应加强建设重点,以保证国防后备力量战时和平时综合作用的发挥。第一,对那些平时需要较少而战时需要较多的力量以“应战”目的为主建设。如已被确定为作战力量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和预补充作战部队的非编组预备役人员,战时将成为首批动员的重点对象。对这些力量,应以加强应战功能为主,在平时“应急”行动中只是根据需要相应使用。第二,对那些与平时应急人力资源具有共同需求的后备力量,采用赋予“应战”、“应急”双重任务的做法加强一体化建设。如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应急部(分)队,人防交通战备队伍以及工程、维修、通信、运输、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保障力量,应与应急人力资源的准备相结合,实施一体化建设。第三,在平时易发生突发事件的重要地区加强专门的应急与防护一体的民防力量建设,使之成为地区性维护社会稳定和应急救援的后备力量。这部分力量可主要由重点地区的部分民兵应急分队、人防专业队伍、交通保障队伍等为主编成,根据遂行任务的要求实行灵活的编组,配备必要的防卫武器、器具和救援器材,因地、因任务不同开展训练和活动。在城市和重要目标区与民防救援力量实行一体编组;在重要的化工企业区、能源基地等可与政府的应急事件处置力量合编。平时主要执行反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保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