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抗凝血二
包括结缔组织的巨噬细胞、肝的枯否细胞、肺 的尘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骨组织的破骨 细胞等。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 原激活物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清除作用。
生理性抗凝物质
抗凝血三
1.抗凝血酶III (antithrombin III, ATIII)和肝素
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 大量促凝物质 入血,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 形成广泛的 微血栓。微血栓的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 血小板,同时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出现出血, 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的危重病 理过程.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失控 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激活 促凝物质入血
严重感染引起DIC的发病机制
1 白细胞激活可释放炎症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 胞
2 内毒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释放血小板激 活剂,促进血小板的活化、聚集。 细胞因子作用于内皮细胞可使TF表达增加;抗
3 凝和纤溶物质表达明显减少
二、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吞噬、清除血液中的凝血酶,纤维蛋白等促凝物 清除纤溶酶,FDP,内毒素等 坏死组织,细菌等“封闭”其功能 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
凝血
1. 完整的血管内皮
2. 单核吞噬系统作用
抗凝
3. 生理性抗凝物质
纤溶 纤溶系统
内源性
凝血系统 Ⅻ
Ⅻa
Intrinsic Pathway
Ⅺ、Ⅸ、Ⅷ
Ⅲ
外源性 凝血系统
Extrinsic Pathway
Ⅴ、Ⅶ、Ca2+
凝血酶原激活物
Ⅹ Ⅹa
(Ⅴ+Ca2+)
凝血酶
凝血酶原(Ⅱ)凝血酶
纤维蛋白
凝血
纤维蛋白原(Ⅰ)纤维蛋白
内源性凝血系统
胶原
Ⅻ
Ⅻa
Ca2+
Ⅺ
Ⅺa
Ⅸ
Ⅸa
PL+Ca2+
Ⅷa
Ⅹ因子激活物
1.
2. 凝血酶原 3. 纤维蛋白原
Ⅹ
Ⅹa
PL+Ca2+ 凝血酶原激活物
Ⅴa 凝血酶
纤维蛋白单体
XIII
XIIIa Ca2+
交联纤维 蛋白凝块
外源性凝血系统
Ⅻa, Ⅹa
TF Ⅶa
Ca2+
凝血酶原
Ⅹ 凝血酶
Ⅹa
PL+Ca2+
(一)出血
特点:
广泛 难止血
出血的机制
1、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 2、纤溶系统激活 3、FDP形成 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Fbg)和纤维蛋白(Fbn)产 生的各种片段,通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功能为妨碍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抗凝血酶, 降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加重出血倾向。
FDP形成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单体 稳定的纤维蛋白
纤溶酶
纤溶酶
Bβ1-42 A、B、C、H X、Y、D、E
Bβ15-42 A、B、C、H X’、Y’、D’、E’
D二聚体、多聚体
X’、Y’、D’、E’
被降解的纤维蛋白(原)产物---FDP( FgDP )
FDP在DIC诊断中的意义
“3P”试验——鱼精蛋白副凝血试验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肝功能严重障碍
蛋白C、AT-Ⅲ、纤溶酶原等合成减少 凝血因子的灭活障碍 肝细胞坏死,释放TF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血液的高凝状态
孕妇3周始血小板,凝血因子增 多,抗凝物质降低
酸中毒时凝血因子酶活性升高, 血小板聚集性加强,肝素抗凝活性 减弱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微循环障碍 休克导致微循环障碍
巨大血管瘤时微血管血流缓慢, 出现涡流
低血容量时,肝肾抗凝和纤溶 功能受损
三、DIC的分期
分期
凝血状态
表现
高凝期
凝血酶增多,微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状态
消耗性低凝期
继发性纤溶亢 进期
凝血因子,血小板因消耗而 减少;纤溶系统激活
纤溶系统活跃 纤溶酶大量产生,FDP形成
血液低凝 出血
出血明显
四、DIC的功能代谢变化
凝血因子消耗,血小板减少
继发性纤溶亢进
凝血低下,纤溶抗凝增强
广泛微血栓形成
出血倾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 概念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影响因素 • 分期 • 临床表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本章主要内容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Balanc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1. 内源性凝血系统 2. 外源性凝血系统 3. 血小板
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创伤,烧伤,大手术,产科意外 肿瘤组织坏死,白血病细胞破坏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失控
胶原暴露,激活F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VEC损伤,刺激其它细胞释放TF ,启动外源性 凝血系统 NO、PGI2、ADP酶产生减少,抑制PLT粘附, 聚集的功能降低 产生tPA减少,PAI-1增多,纤溶活性降低 VEC的抗凝作用降低
血细胞的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
RBC破坏,释放大量ADP,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 WBC破坏释放TF样物质,WBC受刺激表达TF PLT激活、粘附、聚集,促进凝血
疟疾
Ⅲ.血细胞破坏
促凝物质释放入血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蛇毒激活FⅤ,FⅩ等,促进DIC发生 肿瘤细胞分泌促凝物质 羊水中含有组织因子样物质 内毒素刺激VEC表达TF,损伤VEC
灭活凝血酶和部分凝血因子
2.蛋白质C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抗凝血四
纤溶酶原激活物
内源性凝血时PK分解产生激肽释放 酶
外源性凝血时产生的tPA和uPA
纤溶酶原
+ 纤溶酶
-
降解纤维蛋白 水解凝血酶、凝血因子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等)
凝血
抗凝
凝血
抗凝
正常凝血-抗凝血平衡
凝血
抗凝
凝血亢进,纤溶相对弱
Ⅴ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
Ⅶ TF-Ⅶa复合物
交联纤维 蛋白凝块
凝血
人体组织中TF含量
组织
含 量(ug/mg)
肝 肌肉
脑 肺 胎盘
10 20 50 50 2000
凝血
血小板(Platelet)
释放缩血管物质 血小板止血栓 参与凝
Vascular endothel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