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国有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经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国有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经验启示
促进国有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经验
启示
主要做法
推进政企分开,给“看不见的手”松绑。龙里县通过分开“人事、资金、管理”,让“看不见的手”发挥资源配置主导作用。一是政企脱钩“一竿子到底”;二是管理授权“紧抓关键少数”;三是债务剥离政府“偿旧账不理新账”。
实施“抱团增信”,建立“大平台模式”。一是“一母N子”(即“一个管理母公司,多个专业子公司”)式抱团;二是“高度集中”式管控。
注重激活存量,做大“增量蛋糕”。龙里县通过激活平台公司存量资源,释放“增量改革”红利,提高了企业效益、减少资产流失、降低改革成本,实现了“多方共赢”。一是唤醒“沉睡资产”。二是注入“国资强心剂”。三是停止“大方的馈赠”。四是改革“不走寻常路”。
创新管理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两大集团通过“考核改革+多法引才”双管齐下,一是考核改革“向自己开刀”;二是人才建设“不拘一格”。
着力“差异化经营”,打造“整体价值链”。两大集团通过实行“融资职能+盈利职能+企业发展职能”多层次兼顾的“差异化经营”战略,着力打造多领域、多资本、多元化的“整体价值链”。一是发挥“蓄水池”的融资职
能;二是增强“造血”的盈利职能;三是培育“自迭代”的企业发展职能。
加强风险防控,杜绝“过度投融资”。两大集团通过“上级监管+制度约束+自我管理”进行风险防控,实现了“做多少事融多少钱、办什么事融什么钱”的“有序举债”,避免事实上政府的“隐性担保”,为集团“过度投融资”买单风险。一是“政治核心”保驾护航;二是“举债红线”不能逾越;三是“区域承包”规避风险。
启示
要辩证处理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关系。近几年,投融资平台高度依附于政府,是政府性债务无节制增长的重要原因。投融资平台转型,一要处理的关系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较为彻底的政企分开,让“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政府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过渡,政府与平台之间始终保持“一臂距离”,权责更为明晰,分工更为明确、管理更为科学。另一方面,政府高度注重风险防控,通过党委决策监督、企业定期汇报、重大项目请示汇报等制度,确保企业规避“过度投融资”风险。启示:投融资平台转型,政府与市场必须有机结合。只有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激发转型活力。
要协调处理好“改革创新”和“稳定发展”的关系。一些市县负责同志担心,投融资平台转型后,地方发展的资金从哪里来?发展速度会不会受到影响?但龙里经验表明,这种担忧没有必要。龙里县面对国发43号文的硬性约束,不是抱怨,而是坚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形成了“只要政策允许、不踩红线、守底线就可以”的改革氛围,创造性地对投融资平台进行重组整合。整合后的两大集团公司,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有力地促进了龙里县经济社会发展。启示: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创新来推动。面对投融资平台转型这一棘手问题,应该首先想到“改革”这一招,大胆地闯、勇敢地试、精准地干,用持续的改革浪潮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要谨慎处理好“比较优势”和“比较优势陷阱”的关系。根据“比较优势陷阱”理论,龙里县原国有投融资平台分布散、数量多、资产盈利能力差,资本运作能力弱,导致资金到位不足或虚置,投融资平台发展壮大的资源禀赋较差。但是龙里县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将平台公司进行整合重组,形成“多重叠加比较优势”,成功地跳出了投融资平台发展的“比较优势陷阱”,重组后的平台公司顺利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启示:“比较优势”从“优势”到“陷阱”只有“一步之遥”,必须谨慎处理好。客观上说,我省很多市县区位条件没有龙里好,投融资平台转型基础比较薄弱。但通过改革,这些县也完全可以将没有优势的领域
“集成”出“比较优势”来;同样的,通过改革,在发挥比较优势时,这些市县也能够迈过“比较优势陷阱”。
建议
龙里县创造性转型发展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为我省地方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建议:在省内选取10家左右的县(市)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试点县(市)”:一是推动建立“平台化”集团公司。从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中,整合建立“一母N子”的集团公司,政企分开,债务剥离;二是开展“差异化”经营业务。明确公司“融资、盈利、企业发展”三大职能,开展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发行债券、PPP、IPO、基金合作、资产证券化等多渠道融资;开展混合所有制经营、债转股、多行业经营等多路径投资;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三是加强“制度化”风险防控。制定融资综合成本控制比例、举债总规模比例等相关制度,确保举债有度;严格执行债务偿还计划,做到偿债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