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文化走廊新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岸文化走廊新格局
西岸,又称徐汇滨江,全称为“西岸文化走廊”,是指徐汇区的黄浦江沿江地区,南至徐浦大桥,纵深至中山南二路和龙吴路,占地7.4平方公里,黄浦江岸线长8.4公里。以前西岸聚集了南浦火车站、北票码头、上海水泥厂、上海飞机制造厂、龙华机场等上海工业化时代的大企业,还带些零星小码头,整体区域环境差、交通不便,产业功能落后。
陌生的地理坐标、陌生的品牌以及尚未完善的交通网络,空旷的大仓库、冷峻的气氛。滨江无半点人气,岸线肆掠延伸,即使道路修筑一新,绿化修剪整齐,也仍旧无法驱赶工业时代遗留下的冰冷、单调和孤寂感。望着黄浦江上来往的轮船,感叹浦江之畔这块曾历经辉煌现遭遇低谷的区域,何时将迎来新的起航。西岸,会成为下一个区域文化发展模本吗?
然而短短两年的时间,西岸文化走廊就迎来了盛况,场馆内人头攒动,滨江不再是一派冷清的景象,散步的人群、玩耍的孩童、露营的市民,这片地域增添了浓厚的互动气息。
文化对一座城市或是一个区域发展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于西岸的新规划中,这块区域的功能定位是艺术品文化集聚区和精品文化体验区。其规划就像是一个城市文化规划的缩影,它采取的是多元化、多层次、多主体的发展模式,开启一条长远、持久、活力型的区域文化发展之路。
工业文化历史展示、文化传播体验、创意文化产业三块彼此交融、互通和相互依存的功能,通过展览馆、公共活动中心、文化休闲带、交易中心等呈现出来。2014年3月末,龙美术馆西岸馆盛大开馆。同年5月,余德耀美术馆紧随其后开馆。11月,由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西岸设计与艺术博览会在西岸艺术中心拉开序幕。私立美术馆和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率先架起西岸文化走廊的基本格局。
西岸文化走廊上最先入驻的两家私立美术馆,建于西岸走廊的南北两端,营造差异化的美术馆文化,共同孕育着这块区域的文化氛围。私立美术馆是西岸固态的艺术基地,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则是一场更具活力的艺术盛会。它的功能远远超越传统艺术博览会的定义,发展成为一场更加开放,兼具休闲、娱乐、社交的文化节庆。人们通过当代艺术和艺术设计的平台相互交流,建构独特的艺术社交圈。艺术爱好者、艺术家、艺术机构和商人早已不是传统的单线、固定的利益关系,而是形成更为复杂有趣、彼此影响、相对灵活变化的社交关系。这种关系在艺博会之后延伸发酵,转化成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当代艺术发展和文化审美的社会关系和商业模式。这种2+1的常态形式,是西岸文化走廊最先落地的文化品牌,也是营造区域文化氛围、促进文化活力的重要举措。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社会效应看,私立美术馆与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都做了周全的策划,首发阵容强大,为西岸文化走廊的建设发出震撼有力的第一声。
西岸文化走廊与其他文化创意园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由一座或几座工业遗留厂房改建而成,而是由一整片区域整体改造成一处文化创意区域,占地面积较大。无论是在整体规划上还是在文化浸润上,可以点带面,相互补充。业态多元,功能齐备,文化辐射范围大。另外,黄浦江沿岸的地理条件是西岸得天独厚的优势,让西岸改造延伸至城市景观、生活休闲领域。根据自身特色,另辟蹊径,走出成为一条集艺术、创意、产业的综合性文化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