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情况
昆山市为苏州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行政区域面积927平方公里,下辖十个镇、一个开发区,户籍人口67万。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开始建设,七年后被定为国家级开发区。

截止2006年,昆山开发区累计注册民营企业3764户,批准外资项目1357个,合同利用外资108.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6亿美元。

其中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431个,独资项目1114个。

投资商来自欧美、日韩、港台等4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台商投资占65%,“三分天下有其二”;世界500强有20家在开发区投资办厂。

2006年,昆山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39.3亿元,占昆山市经济总量的50%以上;三产比重为0.1:83.8:16.1。

全区完成工业2028亿元,其中外商企业工业总产值占97.6%;园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民生用品三大支柱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规模占66%,成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生产基地;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精密机械产业经济规模占13.6%;轻工、纺织、食品等民生用品工业经济规模占10.5%。

1、土地优惠政策上,突破传统批地用地制度,对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经企业申请,国土部门批准,自企业取得使用权之日起,5年内免缴土地使用税;对利用外资项目通常采用边批边建、先建后批的方式供地,以最快速度促进项目建成投产。

2、税收优惠政策上,对现有企业,以上年缴税款额为基数,税收年递增5万元以内(含5万元)按20%的比例奖励企业,年递增5万元以上的按30%的比例给奖励企业,从而促进以企招企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

3、把调动主观能动性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相结合。

用机制调动积极性,用分配机制鼓励积极性,把目标、费用、资金全面挂钩,以针对个人进行奖励为主,对单位奖励为辅。

如昆山就明确规定,机关工作人员对引来项目按照地价的1%给予奖励;社会人员和其他机关引来的资金也有相应的奖励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招商引资良好氛围的形成。

4、自行招商与委托招商相结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委托招商上。

主要形式是“以企引企”,把土地以较低成本成片批租给客商,由客商自主开发,自主专业招商。

当他们拿到连片土地开发权时,会充分利用团体的优势组织项目,积极招商引资。

5、鼓励各镇、各部门之间相互引荐项目,实现招商信息共享,促进全县开放型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为减少招商信息搁置和流失,提高信息利用效果和鼓励招商信息共享,一旦引荐成功,按实际到位资金50%的比例计入项目引荐方完成任务计算,受荐方以实际到位资金全额计算计入任务中。

二、四地加快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四地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也创造了成功的发展经验。

(一)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思路。

四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用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引领发展全局。

四地在发展中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高招,但共性的一点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

昆山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自费开发为起点,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昆山之路”。

昆山提出“想在先、干在前、不满足、不停步”,“敢于负责、敢于突破、敢于争取”,这些都体现了昆山人思想上勇开先河,发展上走在前列的胆识和魄力。

常熟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首要任务,以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先后闯出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碧溪之路”,“市场带
动产业、产业提升市场”的“富民之路”,民众无障碍自主创业、企业无障碍自主发展的民营经济“腾飞之路”,被评为“影响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

静安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坚持双高战略,打造国际静安,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度,着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卢湾区紧紧围绕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加快“四个率先”的大局,牢牢把握2010年上海世博会机遇,抓发展、重民生、促和谐,扎实推进“精品卢湾、和谐卢湾、魅力卢湾”建设。

四地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不同地域有不同重点,解放思想贯穿发展的始终,是推动发展的法宝。

(二)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快经济多元化进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是发展的最大瓶颈。

近几年,四地都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实现引进项目、引进资金的加速膨胀,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昆山利用临沪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主攻“基地招商、科技招商、服务业招商”,建成了世界500强企业介入的高附加值、高出口、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框架。

目前,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在昆山建立了5500多个项目,注册外资超过2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40亿美元。

以全国0.1‰的土地,聚集了全国2.3%的到账外资和1/9的台资,创造全国 2.5% 的进出口总额。

卢湾区把招大引强选优和安商扶商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构建招商服务体系,建立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推行一窗受理、免费代理、全面服务,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

四年来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机构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3家。

静安区牢固树立大招商工作理念,突出重点楼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大力引进能级高、潜力大、效益好的企业。

去年底,有商务楼154幢,聚集了1200多个知名品牌,聚集了跨国地区总部、投资公司、机构130多家,聚集了现代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商贸流通业。

二是发挥园区载体优势。

昆山、常熟等地都集中精力、集中优势,建设好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各类园区,把园区做大、做高、做强,真正实现“筑巢引凤”。

昆山市加强园区建设,不断扩大园区规模,形成了以国家级昆山开发区、昆山软件园,省级花桥经济开发区、昆山光电产业园、昆山高新区和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的园区型开放型经济格局。

常熟市建立了常熟经济开发区、东南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全省首家设立口岸联检服务中心,精心培育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科技创业园并形成产业优势,引进海外企业29家、私营企业1942家。

卢湾区利用破旧的厂房打造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命名为“智造局”,在其权属、结构、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其功能、用途、形象、面貌,一幢旧厂房改造后年创税收3000多万元,解决就业岗位2000多个。

三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四地都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外贸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在扩大开放中优化资源配置,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步伐。

昆山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利用外资形成良好态势,目前,共有超亿美元的大项目50个,世界500强中有34家在昆山投资了56个项目,全市三资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为89.6%,被列为全国扩大外事审批权试点县级市,国际友好城市增至11个。

常熟在巩固日本、美国、欧盟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加快拓展俄罗斯、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层次和技术水平,促进外贸出口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累计完成注册外资73.2亿美元、到帐外资42.3亿美元。

静安区加速经营理念和方式与国际接轨,大力引进国际性企业主体,创造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先后与美国的旧金山市、巴西的冈比纳斯市等签署了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与国内6个地、市结成友好地区关系,2008年引进合同外资10.1亿美元,实到外资5.3亿美元。

卢湾区不
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点引进规模大、结构优的外资项目,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8.5%,累计吸收外资项目430个,合同利用外资16.3亿美元,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47个。

(三)坚持大项目牵动战略,加快培育新的产业集群。

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项目,特别是大项目。

四地都高度重视大项目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加快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升级抓大项目。

昆山突出发展具有强大牵动作用的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并向高端化发展,龙腾光电等一批龙头项目顺利投产。

常熟深入推进工业经济“333工程”,发挥高分子新材料、电气机械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的辐射作用,拉长产业链,拓展产品群,发展一批应用延伸企业和协作配套企业,形成销售超100亿元企业3家,超50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30多家。

静安进一步优化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增强集聚辐射效应,专业服务业、商贸流通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引进了近100个世界知名品牌,实现税收37.9亿元。

卢湾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先后引进“西雅”中国首家旗舰店、新赛博数码广场、法国著名品牌“爱马仕”等大型品牌旗舰店,实现第三产业占区增加值比重94%,现代服务业占区增加值比重66.9%。

二是围绕培育新兴支柱产业上大项目。

四地都在新一轮竞争中瞄准产业定位,加快培育自己新兴的支柱产业。

昆山围绕建设十个科技创新载体、十个服务业集聚区、十个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培育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培育了一批超百亿元级的大企业集团。

常熟以实施百家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群、企业群,积极打造广达制造城和光伏产业基地、氟化工基地,鼓励企业参与制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

静安区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以高品质商务楼宇为依托,大力引进高能级企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加速集聚专业服务业。

全区80幢重点楼宇的税收收入占税收总额的51%,其中9幢楼宇的税收收入超亿元,最高一幢楼创税达18亿。

卢湾致力于服务外包发展,成立现代服务外包专修学院、服务外包标准化促进中心,建立上海市首个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吸引宏梦卡通、翰威特等一批国内外领袖级企业入驻。

三是围绕国际产业转移上大项目。

昆山加快十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功引进凯捷、普洛斯等知名现代服务业项目,形成1个千亿元级、2个百亿元级的特色产业基地,成为首批省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静安区坚持招大引强,加强国际重点企业产业转移跟踪,先后引进欧莱雅、通用电气等世界500强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投资公司8个,引进LV(路易·威登)、PRADA(普拉达)等世界著名商业品牌企业。

四年来,累计引进各类企业3363户,吸引国内外注册资本56.6亿元。

卢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瞄准世界500强、全球行业100强、中国500强等企业,加快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销售中心、结算中心、投资中心、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扩大商贸物流业规模效应,积极促进服务外包发展,被命名为“上海国际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中国服务外包基地上海示范区”。

(四)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四地的强势发展,离不开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高科技园区是高新技术产业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而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是引导优势项目聚集。

四地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争取
国家和省(市)级各类创新资金和项目,引导科研单位集中、高层次科技企业区域内集聚。

昆山以“三学”为目标,深入实施“三自”创新战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全市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提高到1.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5.7%,清华科技园等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成效显著。

常熟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积极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构筑科技创新的整体优势,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基本形成“一镇一品”的特色产业。

卢湾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上海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上海医学产学研基地运作机制,加快集聚一批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资源消耗少、经营业绩好的企业,培育一批中小企业成为创新能力强、产业能级高的“小巨人”。

二是构建创新体系。

四地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都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昆山全力构建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全市拥有各类产学研联合体297家,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有311家,设有4个博士后工作站和11个分站。

在科技部、中科院组织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昆山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县级市首位。

常熟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不断深化产学研联合,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全市95%以上规模企业成立了技术研发机构,专利申请量突破5000件,建成高分子新材料、电气机械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跨入“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行列。

卢湾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推进计划,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成立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中心,与上海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产学研合作,共同建设“上海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上海医学产学研基地”。

三是强化优质服务。

昆山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发展平台,加大科技投入,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成立了省级中小企业技术转移中心,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专利技术产业化。

2008年,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77家。

常熟围绕打造创新型城市,认真落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政策措施,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健全人才服务网络,建立了3家博士后工作站,引进450名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

卢湾实施政策聚焦,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投资融资、交流咨询、项目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服务,鼓励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被评为“上海市科技进步先进区”。

(五)坚持强化政府职能,打造优良经济发展环境。

四地都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增强软实力、推动发展的重要环节,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职能转变促服务提升。

一是以科学的理念引领工作实践。

四地把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着力完善政府职责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昆山面对发展新机遇,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和“亲民、为民、富民”理念,大力弘扬“三创”精神,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行政服务,在思想解放、改革创新、作风改进、抓好落实上狠下功夫。

常熟加强对宏观形势的分析研究,把握走势、顺应形势、发挥优势,运用政策、规划、标准、技术等手段加强经济管理,努力在宏观经济环境中营造更为有利的微观环境。

静安以职能转变促服务提升,以大力推进“三个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增强区域软实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卢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出台《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10个方面的具体细则等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措施,支持帮助企业发展,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以民主的理念推进依法行政。

四地都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实施纲要》,加快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昆山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事项,规范行政事业收费,整合政府管理服务资源,推进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做到零距离指导、高效率办事、透明化办公,切实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

常熟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示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着力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静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行收费诚信免审、企业年检备案、行政执法回访等制度,在全国首家试点推行“收件回执”制度,规范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透明度。

卢湾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程序,完善考核评估、监督评议、内容审查、更新维护机制。

三是以创新的理念提升行政效能。

四地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主动顺应历史潮流,不断以思路和办法的创新破解发展新难题,以制度和服务的创新增创发展新优势。

昆山加快推进行政效能建设,深化“三诫勉”制度和机关问责制,执行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问廉问责制度,认真开展行政职权清理工作,调整、取消84项行政审批事项,新增17个网上审批项目。

常熟推进电子政务、政府网站和镇村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珍惜民资财力,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静安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积极推进外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

卢湾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并联审批、综合协调、网上办事、电子监察“四位一体”审批制度改革为总体框架,优化审批流程,削减行政审批事项147项。

三、学习借鉴四地经验,加快我市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四地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学习、充分借鉴。

我们要对照先进经验查找主客观差距,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委既定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细化工作措施,集中精力狠抓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

(一)在解放思想上狠下功夫。

解放思想是永恒主题,四地的高速发展源于解放思想。

要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对照四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查找我们思想解放不到位、观念更新不够快的症结所在,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在“四破”上狠下功夫。

要“破满”,破除目光短浅、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小富即满、小得即安”的思想倾向,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居安思危、只争朝夕,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破难”,破除强调客观忽视主观、怨天尤人、畏难怕险的思想倾向,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增强工作干劲,抢抓发展机遇,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加快发展;要“破旧”,破除因循守旧、唯上唯书、不思进取的思想倾向,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冲破旧条条、旧框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要“破僵”,破除明哲保身、畏首畏尾,怕冒风险、怕担责任的思想倾向,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敢于打破旧体制,敢于挑战风险,敢于承担责任,以改革精神冲破发展束缚。

通过解放思想,进一步树立奋力拼搏、勇争先锋的思想意识,形成敢试敢闯、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以开拓创新取代循规蹈矩,以敢冒风险取代不思进取,以勇于承担取代无所作为,全力推动快发展、大发展。

(二)在创新发展思路上狠下功夫。

四地的快速发展充分说明,加快发展需要根据本地
实际,不断探索科学发展之路。

从我市看,我们之所以能够摆脱上世纪90年代长期危困状态,赢得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城市不断变化、人气更加旺盛的喜人局面,主要得益于坚持从市情实际出发,集中全市人民智慧,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这些目标和思路已被实践所证明,是成功的、有效的,只要按照正确路子走下去,XXX大有希望。

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定位,坚持“全党抓企业、全民搞招商、全力推改革、全面建小康”的总体思路,坚持县域经济“四个换位”、农村“四化”方向、城市建设“四高”原则,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以超常规的力度和超常规的举措,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三)在抓企业上项目上狠下功夫。

四地在抓大企业建大项目上成效显著,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近几年,我市坚持工业立市、项目兴市战略,扶持了一批大企业,建设了一批大项目,支撑了地方经济实现两位数增长。

但与先进地区比,抓企业上项目的力度、经验、方法还存在差距。

为此,全市上下要不断提高对抓企业上项目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树立“不成为工业大市永远不是强市、工业不立市永远不是富市”的思想,坚持招商引资发展企业、深化改革搞活企业、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改善环境服务企业的基本路子,实现企业数量增加,规模壮大,实力增强,效益提升。

要千方百计谋划、争取、引进和建设大项目,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围绕骨干企业发展大项目,高新产业扩充大项目,做大园区吸引大项目,瞄准国内外500强等有实力的企业,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收兵,吸引来我市投资兴业。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在工业、农业、教育、卫生、城市建设、环境治理等领域,扎实做好向上争取工作。

按照当前建设一批、近期争取一批、远期储备一批,全力以赴把项目建设搞上去。

按照“三维分工法”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对骨干企业要亲自包保,对重点项目要亲自争取,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项目要组建专门班子集中攻坚,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保证项目无障碍建设。

(四)在改革开放上狠下功夫。

四地改革开放起步早、力度大、步子快,创造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坚定了我们改革开放信心。

我市近年来的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开放是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是希望之路,是不可动摇的。

要继续推进改革大业,坚持上级有部署的认真落实,没有部署的大胆探索,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公务用车、土地市场化运营、工程无底价招投标等项改革,进一步落实户籍制度、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进一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改革,以大户、合作社、龙头带动,规避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要实施大开放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围绕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旅游业和城乡基础建设,引进战略投资者。

要扶强扶壮外贸主体,进一步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和绿色食品出口。

继续办好绿博会、重装会、小商品交易会和关东文化旅游节,扩大展会规模和效益,提高我市对外开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在优化环境上狠下功夫。

环境是生产力,也是吸引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我市通过不懈努力,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但与四地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外来投资者和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

要按照国内一流、省内最好的目标,坚持软硬环境并重、整治和建设并举的方针,打好改善发展环境攻坚战。

一方面要抓好硬环境建设,继续坚持“生态市园林城”定位和“四高”建设原则,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提档升级。

完善公路主框架和城区基本路网,推进齐泰、齐讷等5条高速公路、齐富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卜奎大街等主次干道升级改造。

配合国家和省搞好哈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

搞好沿江开发和江西新区开发,实施好劳动湖南扩、新火车站、棚户区改造、城区热网三期、扎龙生态旅游区、尼尔基斯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