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生态经济沟模式: 小流域既有山坡也有沟豁,水土流失是突出的生态问题,植被破坏 是问题的关键。按生态农业原理,实行流域整体综合规划,从水土治 理工程措施人手,突出植被恢复建设,依据沟、坡的不同特性,发展 多元化复合型农业经济,逐步使荒沟建成富裕的生态经济沟。在实施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措施的前提下,在平缓的沟地建设基本农田,发展 大田和园林种植业;在山坡地实施水土保持的植被恢复措施,因地制 宜地发展水土保持林、用材林、牧草饲料和经济林果等,综合发展林 果、养殖、山区土特产和副业等多元经济。
五、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 结构建设
①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要保护天然林木植被, 维持城市绿地系统的自然生态结构;加强绿化建设,将城市森林化作 为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游园绿地,在城市开辟百花园、植 物园、森林公园等园林绿地,构建城市绿地系统的经济生态结构,确 立城市绿化的产业地位,也可以将耕地或者基本农田作为城市绿色空 间来保护;营造湿地、水域等多种生态环境。
• 研究基本原则:按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统筹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
• 研究最终目标:就是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研究提出统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土地利用调 控指标和政策建议。
• 研究的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深入分析资源供给、环境容量等限制因 素,研究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布局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提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环境友好型土 地利用模式。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分析
(2)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3)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4)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分区及分区管制 (5)重点区域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建议 (6)生态改善目标及生态建设用地安排建议 (7)土地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三、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分析
地质灾害
土地荒漠地化
水污染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土地资源现状分析
①土地资源数量特征分析 ②土地资源分布格局分析 ③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2)区域土地利用潜力与生态环境建设适宜性分析 ①坡耕地利用潜力与生态建设适宜性分析 ②居民点利用潜力与生态建设适宜性分析 ③废弃地利用潜力与生态建设适宜性分析
• 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是指借助接口技术或资源利用在时空上 的互补性所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或组分的复合生产模式 (所谓接口技术是指联结不同产业或不同组分之间物质循环与能 量转换的连接技术,如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饲草,养殖业为 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其中利用秸秆转化饲料技术、利用粪便发酵 和有机肥生产技术均属接口技术,是平原农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技术)。
①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分析
②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③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条件和减缓措施 (4)水域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水域利用现状分析 ②水域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③提出合理利用的条件和减缓措施 (5)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着重分析生态退耕、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对环境的 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借鉴现有的科研成果,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 提出合理的生态建设条件和措施。
⑤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总量和密度。
• 功能建设 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城市物质循环。 ②建设快捷的信息流通系统。
五、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 城乡生态关系的协调措施 ①实行城乡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规划,优化城乡空 间。 ②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强 调市政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城市的能源供给、交通安排、 水务系统、垃圾处理等建设要体现自然化的原则,尽量避 免对自然系统进行扰乱。 ③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 这种模式合理地利用水利和土地资源,又能合理利用动植物资源, 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集约利用土 地的多种创新。
五百度文库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 具体的代表性模式有“粮饲-猪-沼-肥”生态 模式、“林果-粮经”立体生态模式、“林果- 畜禽”复合生态模式等等。
平原-----柑桔+农林复合模式
四、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该项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土地区域利用的基本特征 土地利用结构的总体评价 (2)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②存在的主要问题
③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积极作用 和负面影响) ④提出减缓措施
(3)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2)平原地区农林牧复合生态型模式 平原地区光热、水、土资源时空配合良好,城市化程度 高,经济比较发达,人口稠密,人地关系相对紧张。该区 集中了我省大部分优质耕地,尤其是水田,是全省耕地精 华所在,也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进一步挖掘农林、农牧、林牧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促 进、协调发展的能力,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自身的 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五、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 该项内容充分体现了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精神实质,是32 文件的重点所在,也是整个研究的核心之一。其主要的研究方法为实 地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归纳法以及对现有科研成果的应用。
调查总结不同区域内较为典型的、能够体现“节约与集约利用土 地”、“发展循环经济”、“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等精神的环 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或直接应用本区域内已有的相关科研成果; 剖析形成这种土地利用模式的地域特色,包括区域的自然和生态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限制以及文化习俗等;探讨这种土地利用模 式所解决的土地利用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四、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 该项研究内容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既是生态问题的原因分 析,又是为下面各部分内容奠定基础。主要研究方法是模型 分析、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 • 重点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强度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包 括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已有的 一些科研成果,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条件和消除对环境影响 的减缓措施.
• 在新形势下,如何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 需 求,又兼顾环境保护和建设,这给土地利用提 出了 新要求,对土地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 为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与要求,需要对 现行规划进行修编,妥善处理好保护资源、保障发 展与建设生态的关系,统筹安排好经济社会、城乡、 区域发展用地,统筹安排好土地开发、利用、保护 和整治,提高土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能力,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该项内容是整个专题研究的基础,研究方 法主要是采用广泛收集资料与典型样点补 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数 量分析和空间分析。
• 首先要注意把握当地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即要全面、 客观地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和次要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特 别是把握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生态问题,如水 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体和土壤污染、植被退化、地质 灾害以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 。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研究方法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刘学全 研究员
二零零六年五月
一、专题研究目的、意义与任务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分析 四、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五、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六、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分区及分区管制 七、重点区域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建议 八、生态改善目标及生态建设用地安排建议 九、土地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五、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1)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模式
(2)平原地区农林牧复合生态型模式 (3)低山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模式 (4)山地土地利用模式 (5)重要生态区土地利用模式
五、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1)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模式
“生态城市型土地利用模式”: 生态城市是以循环经济模 式来进行建设,其内容包含了基础设施、工业、农业、能 源、消费以及建筑物等各个方面,其最终目标是建设循环 型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的生态城市。建立循环型经济的生态 城市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结构建设、功能建 设、城乡生态关系的协调措施。
• 牧、沼、粮、草、果五配套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应丘陵农牧结合地带,以丰富的 太阳能为基本能源,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和废弃物 转化环节,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粮、草、 果种植业,形成生态系统和产业链合理循环体系, 促进了农区生态系统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
山区---杉+农林复合模式
五、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3)低山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模式
低山丘陵区(含鄂东北低山丘陵区、鄂东南低山丘陵区、 鄂中低山丘陵区)。
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特点是农林各半,人口密度大,坡 耕地垦殖系数高,水土流失面积大,局部地区土地侵蚀严 重。针对这种特点,借鉴生产实际中的经验和现有的研究 成果,提出以下模式,供参考。
• 其次是分析各种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的程度、范围、危 害和空间分布,这就是要进行数量分析和空间分析。 • 最后是表现问题,即对各种问题尽量采用GIS技术(如果 有条件的话)分析,生成直观的、精确的单要素专题图件, 如水土流失分布图、地质灾害分布图、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等等。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造就了土林
五、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 “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 京山县等许多丘陵山区创造了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基本 做法是:依据山体不同高度因地制宜布置等高环形种植带,
农民形象地总结为“山上松槐戴帽,山坡果林缠腰,山下 瓜果梨桃”。这种模式合理地把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 治理与坡地利用结合起来,恢复和建设了山区生态环境, 发展了当地农村经济。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5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32号文件 转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 作的意见》. 文件要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 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扎实做好 实施评价、基础调查、资料收集、专题研究和政策建议的论 证等前期工作,尤其是要围绕落实规划修编的基本原则和目 标要求,深入开展对土地重大问题的研究。文件有针对性地 提出了六个重大问题研究的任务“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 建设”问题是32号文件要求开展深入研究的六大问题之一。
②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提倡应用太阳能热等再生能源和生物质 能源;倡导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物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 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其环境要有洁净的空气、水源 与土壤,能有效利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使能源和资源消耗 降至最低程度。
五、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③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搞好城市的用地平衡,严格控制 城市生态用地改变用途。 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创造。
④未利用土地利用潜力与生态建设适宜性分析
⑤水域利用潜力与生态建设适宜性分析
(3)土地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潜力分析
①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比如我省土地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现象 严重,土地生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程度没有得 到有效遏制;水域利用过度,规模和生态功能下降;地质灾 害危害程度加大、破坏土地现象严重等,并以水土流失分布 图、地质灾害分布图、自然保护分布图等单要素专题图进行 表述。 ②湖北省土地生态建设潜力分析 对上面潜力分析的概括和总结,为后面土地生态建设用 地规模的测算提供依据。
一、专题研究目的、意义与任务
• 我国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达到一个前所未 有的高度。
•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提出了“五 个统筹”的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 会的重大措施。
第二,研究提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 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空间管制措施。
主要研究任务是: • 调查土地生态环境问题; • 分析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提出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 进行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分区、确定管制规则;
• 提出重点区域的土地利用调整指标建议,提出生态改善目标 及生态建设用地安排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