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 雷电颂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五篇】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认识戏剧文学的特色——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品尝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育阅读和赏识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课要点1、人物的感情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感情的表达方式。
三、教法设计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来去的念书中,体悟、理解。
2讲堂议论培育学生阅读赏识能力,形成朗诵、思想、说话多维沟通。
3多媒体创建情境调换学生各样器官的感觉,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四、课前准备供给参照书本及有关网站,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课步骤一导入新课学生用多媒体显现有关资料,沟通有关感觉。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觉草木飒飒的凄凉氛围,聆听屈原在波浪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期间出国人。
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怀诗《离骚》。
因看破秦国兼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此后遭奸人诬陷,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
楚国被攻克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觉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首中吸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汹涌的诗情。
《屈原》写于 1942 年 1 月,这时正当抗日战争的对持阶段,也是公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候。
蒋介石公司悲观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举屠戮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热潮。
二检查预习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选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显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赏识体验,品尝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概,并谈整体感觉。
1、你感觉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激情汹涌,气概雄浑。
2、模拟朗诵依据刚才所听到的录音,认真推测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诵全文。
3、与过去课文对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色?是屈原的心里独白。
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表露心里深处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教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摘要:下面是编带人教版八年级语下册《雷电颂》教案设计欢迎,教师播放《橘颂》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悲凉气氛倾听屈原波涛汹涌沅水岸边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课题,(四)问题探究《雷电颂》是屈原心独白我们能够从出屈原心世界《雷电颂》教学目标是理作品思想容初步了戏剧学特——剧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下面是编带人教版八年级语下册《雷电颂》教案设计欢迎、教学目标、朗课体味气势感受情感律动、理作品思想容初步了戏剧学特——剧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3、品味语言理语言所包孕深培养和欣赏戏剧学能力二、教学重、人物情感及人物性格、作品思想容3、作品人物情感表达方式三、教法设计听赏让学生回环往复体悟、理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形成朗、思维、说话多维交流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感受理课走进人物四、课前准备提供参考籍及相关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五、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交流有关感受教师播放《橘颂》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悲凉气氛倾听屈原波涛汹涌沅水岸边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课题屈原名平原灵我国位伟爱国诗人战国期出国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野心力劝楚王齐抗秦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投汨罗江而死郭沫若现代著名作诗人剧作历史学他从抗战现实斗争深切感受到人民呼声和代责任又从往昔历史回顾汲取着斗争力量与澎湃诗情《屈原》写9年月这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黑暗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二)检预习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课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容(三)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语言体悟气势并谈整体感受、你觉得语言上有何特?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模仿朗根据刚刚所听到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由朗全3、与以往课相比这课形式上有什么特?是屈原心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心深处强烈思想感情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心深刻而复杂矛盾充分展开艺术想达到物我化境界郭沫若十分戏剧冲突激化人物心情感逐渐推向高潮以长抒情独白方式喷泻二处以达到限戏剧和抒情效、结合课背景根据你理谈谈课主要容和思想感情两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神力表达对黑暗愤激和对光明礼赞与向往借指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当权者(四)问题探究《雷电颂》是屈原心独白我们能够从出屈原心世界请出你感兴趣句子或段落朗给庭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心感情、学生诵以带品体会容和形式高统、组交流、讨论品感受3、学生就容和形式谈有所感句段并出其所包孕情感、你认屈原是怎样人?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斗争精神人5、朗不难发现作者将很多事物赋予了其它含义归纳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别含义?这是种什么手法?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伟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无形长剑坚定信念“土偶木梗”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官僚统治集团象征根据事物某种系借助某具体事物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体)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直接说出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且化“抽象”“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增强作品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6、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从句式、修辞等角运用拟人、呼告直接有力地表达爱憎运用排比、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多用短句表达激烈情感急促语气7、全体学生配乐朗课从局部理回到整体感知理屈原“虽九死其犹悔”忧国忧民伟情怀。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优秀9篇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优秀9篇《雷电颂》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民俗导入: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伟人掠影: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了解屈原和郭沫若。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
传为湖北秭归人。
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
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较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
是一首浪漫作品。
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
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有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朗读感悟:1、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2、播放《雷电颂》朗读:,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参考: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人教版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最新8篇)
人教版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最新8篇)1、感受屈原内心强烈的情感:极度的愤怒,想要把黑暗的现实撕碎的强烈愿望,对光明与自由的热烈追求。
2、欣赏郭沫若将这些强烈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的艺术手法。
3、探究风、雷、电的象征意义和“屈原”形象的历史意义。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雷电颂》,这是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一个最为著名的片段。
这样长长的一篇文章其实都是屈原的内心抒情。
那么,在《雷电颂》中,屈原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作者郭沫若又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屈原的情感,并打动无数读者的呢?二、感受情感播放《雷电颂》情境朗读视频。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走进屈原的内心,感受屈原的情感。
学生自由谈论感受,明确:屈原此时内心涌动着无比强烈的情绪——极度愤怒,想要摧毁当时的黑暗现实,热烈地追求光明与自由。
三、分析鉴赏1、在文章中,你是不是觉得有些句子情感表现得很强烈,而另外一些句子的情感表现力则较弱一些?(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这些情感表现力强烈的句子,前后左右交流,然后到班上交流。
尽量让不同的学生都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是这些句子的情感会更强烈、充沛一点?你能否扮演屈原,通过朗读将蕴藏在这些句子中的强烈情感表现出来?明确:因为这些句子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所以其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
⑴展开神奇的想象,让屈原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急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统一的境地。
借助它们的神力,诗人具有了毁灭诸神、摧毁一切黑暗的力量。
这样就使历史中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
全文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洋溢着髙昂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⑵特定的修辞手法的使用使人物情感的抒发更加强烈和直接。
文中大量运用拟人、呼告等修辞方法,或者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或者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情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同时,文中大量运用了反复、排比、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优秀7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创意说明】《雷电颂》是一首诗与剧的融合(即将诗篇融入剧情)的优秀的散文诗,剧中屈原借风、雷、电抒发满腔激愤,借助象征、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本设计的意图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想像、探讨、交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
体会诗篇融入剧情增强剧作诗一般的激情。
一、聊屈原,知背景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二、读课文,想情景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一层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三、说象征,例修辞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
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四、诵课文,察屈原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人教版八年级下《雷电颂》(郭沫若)教案
《雷电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了解郭沫若及其历史剧《屈原》的创作背景。
3.理解并分析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中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雷电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对黑暗势力的抨击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和品味文中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2.分析并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深层含义。
2.难点:1.准确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中语言的节奏感和强烈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文中语言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讲解法:教师对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郭沫若及其作品《屈原》,以及《雷电颂》的创作背景。
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你们如何看待屈原的人生选择和他的爱国情怀?2.预习检查:1.检查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
2.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
3.整体感知:1.播放《雷电颂》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文中的语言节奏和情感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4.深入研读:1.分组讨论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3.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和补充。
5.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重现《雷电颂》中的场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雷电颂》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哪些启示?6.课堂小结:1.总结《雷电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2.强调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7.作业布置:1.抄写并背诵《雷电颂》中的精彩片段。
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
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优秀教案《雷电颂》向来被认为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最主要的困难是学生无法理解文中语句所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不理解抒情的作用。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
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同学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身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1.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和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提示:1.记住生字,积累词语。
2.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3.搜集屈原的有关资料。
一、结合背景激情导入小朋友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抚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假如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身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假如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二、朗读感悟品析课文(一)听读录音,找动身现1.播放《雷电颂》朗读录音。
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
2.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分、高亢激昂)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示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二)自由朗读了解内容1.(承上)好,那我们此时就是屈原,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我们结合刚才听读的录音,先浏览课文,来揣测一下该怎么处置语调和轻重音才最合适,二分钟后,我们来大声诵读一遍课文(自由朗读)。
第7课《雷电颂》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11doc初中语文
教学难点
明白得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预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如此一个人,他身材高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如何样一个形象呢?
使学生既动口又动脑。明白得课文,体会情感。品味屈原形象。)
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践:
1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
2有爱好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互相评判,互相示范,进行朗读竞赛
巩固,加深明白得课文。
板书设计
屈原: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
2、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3、你觉得本文在气概上有何特点?
4、仿照朗读:依照刚刚所听到的录音,认真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5、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6、结合课文背景,依照你的明白得,谈谈课文的要紧内容和思想感情。
郭沫假设,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忆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时期,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优秀8篇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优秀8篇《雷电颂》教案篇一【创意说明】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析──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比──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演──体会作品第雄伟气氛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步骤】一、读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1、学生听读,理解剧情:《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二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2、学生自由读课文,体察屈原的内心世界: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白。
3、学生以精炼概括的语句,谈出自己的诵读感受。
二、析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比与以前我们学过的郭沫若诗歌《天上街市》《静夜》相比,《雷电颂》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四、演1、了解剧本。
2、学生借助道具,结合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表演。
《雷电颂》教案篇二(一)、说教材教材简析:《雷电颂》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雷电颂》的背景、作者和作品意义;2.理解文学描写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3.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4.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生命、对英雄的敬仰。
二、教学内容本课讲解《雷电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朱自清的背景和作品简介;2.《雷电颂》的主题和意义;3.文学描写中的修辞手法;4.作品中的人物形象;5.语言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学描写中的修辞手法;2.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难点1.知道《雷电颂》的主题和意义;2.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语言表达讲解作品中的背景和意义;2.举例法:通过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描写中的修辞手法;3.互动式教学: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雷电颂》的背景和朱自清的生活经历,引出本课讲解的主题。
2. 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雷电颂》,回答老师所提问的问题,了解作品中的描写、主旨和语言特点。
2.1 阅读理解的问题1.作品中的主题是什么?2.作品中的语言特点有哪些?举例说明。
3.阅读作品后,你有什么启示?3.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描写中的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和总结。
4.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20分钟)教师通过介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人物形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5. 总结(10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雷电颂》的背景和人物形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七、归纳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雷电颂》的背景、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
八、作业1.参考教学材料,总结所学知识;2.查找生活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例子,并做分析。
八年级下册《雷电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下册《雷电颂》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雷电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雷电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下册《雷电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⑵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⑴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⑵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3、情感目标: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1、听──读──赏──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预习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二、导入新课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人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四、研习课文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赏品味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
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小结通过听一读一赏一读,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七、课后语文实践活动课代表组织安排《雷电颂》片段朗诵会,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
八年级下册课文《雷电颂》教案
八年级下册课文《雷电颂》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雷电颂》的内容,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简介《雷电颂》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理解诗歌的结构和节奏。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效果。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如雷电,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雷电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学生查找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单解释其含义。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进行实例分析和分享。
3.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讨论课文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彼此的进步。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讨论。
5.2 环境保护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将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付诸实践。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优秀5篇
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及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吗?(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再进行强调。
)是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郭沫若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就是要用屈原的爱国精神来教育人们,激励人们。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屈原在其中的一段内心独白,一起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共同感受伟大灵魂的高尚情操。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加粗字的注音:睥睨咆哮污秽稽首犀利虐待踌躇鞭挞忏悔罪孽迸射三、伟人掠影2、教师出示大屏幕: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政治,联齐抗秦。
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
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
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觉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四、整体感知1、播放《雷电颂》朗读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点评论。
2、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激澎湃,气势雄浑。
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3、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请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五、研读与赏析1、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
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语段,朗读给大家听,谈谈屈原的内心情感。
2、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六、小结《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7《雷电颂》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7《雷电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雷电颂》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郭沫若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这首诗以雷电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郭沫若先生的文学才华,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诗歌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雷电颂》这首诗的深层含义,部分学生可能还难以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诗中的革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诗歌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分析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相关资料:关于郭沫若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雷电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神奇现象。
然后引入课文《雷电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感受课文中雷电的壮观景象,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雷电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雷电颂》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雷电颂》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包括对于正义、邪恶、自由、解放等的思考。
2.学生能够掌握本文中的文学技巧,例如象征、拟人、排比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和鉴赏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要掌握课文中的生词、词句的理解,包括一些疑难句子和段落。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作者通过文学技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这些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3.解决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同时通过一些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2)教师介绍《雷电颂》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提问学生对于课文标题的理解,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朗读正确、流利。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认真听录音,并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学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3.讲解生字词和基本语法(10分钟)(1)教师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2)教师简要讲解本文的基本语法结构,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4.分析课文,深入探究(15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段落和语句。
(2)教师巡视各小组,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课堂练习与评价(10分钟)(1)设计相关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生完成练习并提交答案,教师进行即时评价和反馈,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雷电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雷电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当你咆哮的时候了,应当你尽力咆哮的时候!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雷电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雷电颂》教案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一—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情。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成效。
能力目标培养浏览和观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品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品味语言,知道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情感目标知道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知道。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浏览观赏能力,形成朗诵、思维、说话多维交换。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知道课文,走进人物。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预习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干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二、导入新课学生用多媒体展现相干资料,交换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冷气氛,聆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观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四、研习课文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情势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换、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情势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五、观赏品味全部学生配乐朗诵课文,从局部知道回到整体感知。
知道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小结通过听一读一赏一读,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品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知道屈原,走近屈原。
七、课后语文实践活动课代表组织安排《雷电颂》片断朗诵会,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
《雷电颂》教学杂谈〖异步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抓住文眼,选准切入点〗设计问题时,需要挑选某个关键性的词语、句子、段落(即所谓的文眼),以此为基点,或纵向、或横向、或全方位的幅射出去构成分析网络结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及答案《雷电颂》郭沫若教课目的、朗诵课文,体会气概,感觉感情律动。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认识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品尝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育阅读和赏识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课重难点、朗读并背诵课文前六段。
领会作品第宏伟氛围和深沉的抒怀义味。
2、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型讲解课课时安排 2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每年阴历端午,我们都会吃粽子,有些地方还会划龙舟,同学们知道为何会有这一民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日,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心里世界。
2、作者及作品介绍屈原(约前 340~约前 277)名平,别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怀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
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
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勇敢,诗中融入大批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涛起伏,变化多端,宏伟奇景。
屈原创建了骚体,即“楚辞” ,为后代诗人的创作开拓了无穷的空间。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隐士。
现代有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3、历史剧《屈原》的写作背景及写作企图《屈原》写于1942 年 1 月,这时正当抗日战争的对持阶段,也是公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
半壁江山沦于对手,蒋介石公司悲观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举屠戮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热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愤愤不平,创作了《屈原》,揭穿公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他借屈原的单独,抽打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恼恨。
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雷电颂 > 出此刻《屈原》第五幕第二场。
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
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发散披肩,单身彷徨。
这时,暴风吼怒,电闪雷鸣。
《雷电颂》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雷电颂》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郭沫若黄梅县刘佐乡中学周和枝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情感目标: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1、朗读理解内容与思想 2、体会象征含义,学习修辞手法教学难点:课文的思想内容,象征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凝聚着万般的忧愁,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
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同学们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进行交流,了解屈原和郭沫若。
)介绍屈原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
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
楚国被攻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故事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
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
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这样遭到排挤,种种诬陷接踵而至,楚王撤销了屈原的官职,被流放。
当时秦国势力大,.秦攻击楚国。
屈原主张联齐抗秦,遭到拒绝,几次被囚。
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
秦国占领了楚国大部分土地,楚要灭亡。
满腹的忧愁愤恨,他写成了诗篇《离骚》。
他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
楚国要亡了!他来到了汨罗江边。
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雷电颂适用学科初中语文适用年级初中二年级适用区域全国课时时长(分钟)60分钟知识点戏剧的相关知识教学目标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深层含义,深入体会作者作为思想斗士的性格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让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二、复习预习了解背景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他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笔名沫若。
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
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
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
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
“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
传为湖北秭归人。
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
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字音字形伫立(zhùlì)睥睨(bì nì)咆哮(páo xiào )波澜(bo lán )污秽(wū huì)犀利(xī lì)劈开(pī kāi)稽首(qǐshǒu)驰骋(chíchěng)虐待(nüè dài )考点/易错点1、字词的音、形、义;2、字音字形辨析类题目。
重点字词释义: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
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考点/易错点文章内容《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这是一首结构严谨的散文诗。
全诗五个层次先分后合,紧密相连,由风,及雷,及电;由诅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颂火进射出光明,再到烧毁一切偶像。
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使诗人的满腔怒火和对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现。
考点/易错点散文诗相关知识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1.本质上: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
2.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3.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
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考点/易错点四、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1.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谈谈文中的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洞庭湖、长江、东海又象征什么?【答案】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分析作者观点,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总结作答即可,难度不大。
【题干】 2.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风雷电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热切愿望。
【解析】熟读文章,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了解文章语言写作特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题干】3、这篇散文诗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
试举例说明。
【答案】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好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凭借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
拟人兼呼告修辞,还有反复、排比,使独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电,你们雷”“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例题2】【题干】1、你是如何理解第六自然段“有形的长剑”和“无形的长剑”的?【答案】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解析】分析筛选文章信息,应该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从而梳理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整合作答即可。
【题干】2.第五自然段“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愿望?【答案】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人的小岛则类似于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孙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分析文章的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条理作答。
五、课堂运用【基础】1、根据拼音写汉字pái______徊脚liào______ 波lán______ 污huì______xī________利qi________首驰chěnɡ________ nüâ________待【答案】徘镣澜秽犀稽骋虐【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目,注意平常的积累,仔细阅读记忆,避免错误。
2.说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2)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答案】(1)拟人、呼告、排比(2)比喻(3)反复、排比(4)排比、反问【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注意准确记忆,对比延伸。
1、你认为屈原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是民族灵魂的化身。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分析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条理作答。
1.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热切愿望。
【解析】熟读文章,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了解文章语言写作特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人说“生命是一本书”,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示。
【答案】例1:生命是一本书,需要细细品读,读出精彩,读出内涵例2:生命是一本书,即使成不了名著,但也不能粗制滥造,随便应付。
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解析】答案不求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条理作答,不可架空分析。
课程小结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
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雷电独自”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
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
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