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雷电颂》教案
《雷电颂》教案6篇
《雷电颂》教案6篇《雷电颂》教案篇一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雷电颂》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教学目标】1、感受屈原内心强烈的情感:极度的愤怒,想要把黑暗的现实撕碎的强烈愿望,对光明与自由的热烈追求。
2、欣赏郭沫若将这些强烈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的艺术手法。
3、→.←探究风、雷、电的象征意义和“屈原”形象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雷电颂》,这是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一个最为著名的片段。
这样长长的一篇文章其实都是屈原的内心抒情。
那么,在《雷电颂》中,屈原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郭沫若又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屈原的情感,并打动无数读者的呢?二、感受情感播放《雷电颂》情境朗读视频。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走进屈原的内心,感受屈原的情感。
学生自由谈论感受,明确:屈原此时内心涌动着无比强烈的情绪——极度愤怒,想要摧毁当时的黑暗现实,热烈地追求光明与自由。
三、分析鉴赏1、在文章中,你是不是觉得有些句子情感表现得很强烈,而另外一些句子的情感表现力则较弱一些?(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这些情感表现力强烈的句子,前后左右交流,然后到班上交流。
尽量让不同的学生都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是这些句子的情感会更强烈、充沛一点?你能否扮演屈原,通过朗读将蕴藏在这些句子中的强烈情感表现出来?明确:因为这些句子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所以其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
⑴展开神奇的想象,让屈原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急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统一的境地。
借助它们的神力,诗人具有了毁灭诸神、摧毁一切黑暗的力量。
这样就使历史中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
全文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洋溢着髙昂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⑴特定的修辞手法的使用使人物情感的抒发更加强烈和直接。
文中大量运用拟人、呼告等修辞方法,或者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或者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情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雷电颂》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手法。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课文《雷电颂》的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完成相关练习,巩固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选取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7.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七、教学资源:1. 课文《雷电颂》原文。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的资料。
3. 参考译文:为学生提供课文的参考译文,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五篇】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认识戏剧文学的特色——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品尝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育阅读和赏识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课要点1、人物的感情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感情的表达方式。
三、教法设计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来去的念书中,体悟、理解。
2讲堂议论培育学生阅读赏识能力,形成朗诵、思想、说话多维沟通。
3多媒体创建情境调换学生各样器官的感觉,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四、课前准备供给参照书本及有关网站,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课步骤一导入新课学生用多媒体显现有关资料,沟通有关感觉。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觉草木飒飒的凄凉氛围,聆听屈原在波浪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期间出国人。
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怀诗《离骚》。
因看破秦国兼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此后遭奸人诬陷,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
楚国被攻克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觉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首中吸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汹涌的诗情。
《屈原》写于 1942 年 1 月,这时正当抗日战争的对持阶段,也是公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候。
蒋介石公司悲观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举屠戮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热潮。
二检查预习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选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显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赏识体验,品尝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概,并谈整体感觉。
1、你感觉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激情汹涌,气概雄浑。
2、模拟朗诵依据刚才所听到的录音,认真推测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诵全文。
3、与过去课文对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色?是屈原的心里独白。
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表露心里深处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
雷电颂课文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雷电颂》的内容;(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意义;(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雷电颂》的内容;(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意义;(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的理解;(2)对诗歌的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雷电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2)简介课文《雷电颂》的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3)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及含义;(3)让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2)分享成果: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2)让学生进行诗歌欣赏练习,培养审美情趣;(3)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激发创新思维。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3)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其他自然现象及其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水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准确理解生字词的含义;3. 学生合作探讨:积极参与讨论,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4. 学生课堂练习:完成课堂练习,提高写作和创新能力;5. 学生课后作业: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雷电颂教案(优秀5篇)
雷电颂教案(优秀5篇)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雷电颂教案。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课前初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2-3遍,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1、历史故事导2、作家及历史背景简介三、整体感知: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
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品味语言:1、精读: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
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注: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教案《雷电颂教案》。
教师可加以点拨。
如:(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能够鉴赏和解读现代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雷电颂》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和主题思想。
2. 互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 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雷电颂》原文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雷电颂》,了解诗歌背景。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郭沫若及其作品《女神》。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雷电颂》,了解诗歌内容。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雷电象征革命力量等。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七、课后作业1. 熟读《雷电颂》,加强语感。
3. 推荐阅读郭沫若的其他诗歌作品,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雷电颂》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雷电颂》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
(2)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
(3)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熟读并背诵《雷电颂》。
2. 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
3. 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难点:1. 理解《雷电颂》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典故。
2. 深入剖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雷电颂》的作者屈原及其作品《离骚》、《天问》等。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端午节”吗?它与屈原有什么关系?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雷电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分析《雷电颂》的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及其价值。
第二课时5. 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雷电颂》的背诵情况,提问有关诗歌内容的问题。
6.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举例说明《雷电颂》中的典型意象、象征意义和对比手法等。
7. 实践拓展(1)请同学们结合《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分析其他古代诗歌作品。
(2)教师选取相关诗歌,让学生进行赏析。
8.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雷电颂》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雷电颂》。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优秀8篇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优秀8篇《雷电颂》教案篇一【创意说明】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析──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比──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演──体会作品第雄伟气氛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步骤】一、读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1、学生听读,理解剧情:《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二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2、学生自由读课文,体察屈原的内心世界: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白。
3、学生以精炼概括的语句,谈出自己的诵读感受。
二、析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比与以前我们学过的郭沫若诗歌《天上街市》《静夜》相比,《雷电颂》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四、演1、了解剧本。
2、学生借助道具,结合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表演。
《雷电颂》教案篇二(一)、说教材教材简析:《雷电颂》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7篇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7篇《雷电颂》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
三、教法设计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四、课前准备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
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
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候。
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检查预习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雷电颂》课文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全文;(2)理解《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体会其深刻的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领悟诗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雷电颂》;(2)理解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3)掌握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中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意象的深刻内涵和寓意;(3)诗人的创作背景及其对诗歌的影响。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雷电颂》的作者背景;(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雷电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揭示其深刻内涵;(2)分析诗的结构特点,领悟诗的艺术魅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中的情感;(2)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雷电颂》;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中主题思想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讲解象征手法和意象的运用。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雷电颂》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和爱情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雷电颂》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进行解读和分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和完成时间。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雷电颂》,巩固所学知识点。
3. 选择一篇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学习效果如何?3. 针对学生的反馈,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4. 是否有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考,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5.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何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1. 回顾课文《雷电颂》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加深对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雷电颂》的全文。
2.感受并学习作者对雷电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背诵《雷电颂》全文。
2.理解并分析作者对雷电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2.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雷电颂》课文及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雷电颂》的作者和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雷电的印象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要说明原因。
(三)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对雷电的描绘手法。
(五)作业布置1.背诵《雷电颂》全文。
2.写一篇关于雷电的作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雷电颂》的记忆。
2.学生分享背诵《雷电颂》的感受。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活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雷电颂中的场景。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雷电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雷电的绘画作品。
2.收集关于雷电的诗歌或文章,进行阅读分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雷电颂》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雷电的科学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雷电与人类的关系。
(三)课堂活动1.学生进行雷电知识问答。
2.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雷电诗歌或文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雷电的观察日记。
2024年《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2024年《雷电颂》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能够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3)能够欣赏并创作现代诗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3)模仿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生命和爱国情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3)欣赏并创作现代诗歌。
2. 教学难点:(1)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的解读;(2)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雷电颂》的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
2. 学生准备:(1)预习《雷电颂》的内容;(2)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3)准备好写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雷电;(2)激发学生对《雷电颂》的兴趣;(3)导入新课。
2. 诗歌品读:(1)学生自读《雷电颂》;(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3)讨论诗的主题思想。
3. 欣赏与创作:(1)学生欣赏《雷电颂》的艺术特色;(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3)学生模仿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3)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待。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2)反思自己在创作中的优点和不足;(3)提出改进措施。
2. 同伴评价:(1)互相评价对方的创作;(2)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3)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 教师评价:(1)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创作进行评价;(2)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3)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雷电颂》的背景、作者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分析《雷电颂》的诗意、意象、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重点:(1)理解《雷电颂》的背景、作者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分析《雷电颂》的诗意、意象、艺术特色。
3. 教学难点:(1)理解《雷电颂》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雷电颂》的内容、背景及作者。
(2)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课文注释、译文、背景资料等。
(3)准备教学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雷电颂》,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屈原及《雷电颂》的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屈原及《雷电颂》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雷电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受诗意。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相关资料。
3. 课堂讲解:(1)讲解《雷电颂》的诗意、意象、艺术特色。
(2)分析《雷电颂》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深层含义。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屈原的爱国精神。
(2)分享学习屈原精神的感悟。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雷电颂》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雷电颂》,背诵名句。
3. 深入研究屈原的爱国精神,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雷电颂》的内容、背景、作者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雷电颂》的诗意、意象、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对屈原爱国精神的理解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4. 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雷电颂》的深入理解。
2. 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雷电颂教案设计xx
雷电颂教案设计(最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雷电颂》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学生对诗中复杂象征意义的理解。
学生对诗人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雷电颂》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雷电颂》,理解诗意,体会诗的艺术特色。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共同探讨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4. 讲解与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5. 写作与表达:学生根据对《雷电颂》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阅读《雷电颂》,深入思考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学生写一篇短文,分析并欣赏《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雷电颂》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3. 写作与表达:评价学生在写作和口头表达中的语言运用和思维深度,反映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内容拓展1. 诗人生平介绍:教师介绍《雷电颂》的作者及其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雷电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分析其艺术价值。
七、教学活动设计1. 诗歌朗诵:学生选择《雷电颂》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诵,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背景及作者情况。
(2)能够分析并欣赏《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3)能够默写《雷电颂》的重要诗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
(2)学会通过诗词表达情感,提升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敬畏。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雷电颂》的背景及作者情况。
2. 《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分析。
3. 默写《雷电颂》的重要诗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雷电颂》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意义。
2. 深入解读《雷电颂》中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郭沫若及《雷电颂》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雷电颂》,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讲解《雷电颂》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意义。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敬畏。
6.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仿写《雷电颂》,提升文学创作能力。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雷电颂》,巩固学习内容。
2. 默写《雷电颂》的重要诗句。
4.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尝试进行仿写。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默写、学习心得等。
3. 诗歌仿写评估: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关注其对《雷电颂》的理解及艺术运用。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推荐学生阅读郭沫若的其他诗歌作品,拓宽文学视野。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特点;(3)能够背诵并默写《雷电颂》的重要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体会诗中展现的豪情壮志和崇高的民族精神;(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雷电颂》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特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哲理;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 学生创造性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雷电颂》的文本和注释版本;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雷电颂》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雷电颂》,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雷电颂》的深刻思想和哲理;(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欣赏与鉴赏:(1)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如雷电、江河等;(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创造性表达:(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创作类似的诗歌;(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创造性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2)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7. 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雷电颂》的重要段落;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2)通过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23最新-《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5篇)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电颂教案篇一雷电颂【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1.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点屈原及话剧《屈原》的背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热情激昂、激情澎湃指导好学生的朗读。
【学法指导】1.听好录音指导学生朗读。
2.如何分析课文象征的写法,有形到神、由浅入深的写法。
3.读好背景及作者。
【重点、难点】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伫立(zhù)睥睨(pì nì 咆哮(xiòo)波澜(lán)污秽(huì)犀利(xī)劈开(pī)稽首(qǐ)驰骋(chěng)虐待(nǜe)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
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二、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让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介绍历史剧《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雷电颂》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
(2)培养学生欣赏、分析现代诗歌的能力。
(3)通过《雷电颂》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雷电现象,提高安全意识。
2. 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的理解。
(2)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
(3)雷电现象的认识。
3.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2)雷电现象的科学解释。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雷电颂》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
(2)了解雷电现象的科学知识。
(3)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图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雷电颂》。
(2)了解雷电现象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郭沫若及其作品《雷电颂》。
(2)引导学生关注雷电现象,提高安全意识。
2. 诗歌朗读:(1)学生齐读《雷电颂》。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诗歌解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
(3)探讨诗歌的主题及深层含义。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雷电颂》的理解。
2. 强调雷电现象的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防范。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雷电颂》,体会诗歌的美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雷电现象的认识和防范措施。
3. 收集有关雷电现象的科学资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过程4. 雷电现象探讨:(1)教师简要介绍雷电现象的成因、特点。
(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雷电现象资料。
(3)结合诗歌内容,讨论雷电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诗歌创作背景分析:(1)教师讲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
(2)学生探讨郭沫若创作《雷电颂》的灵感来源。
七、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雷电现象的场景。
2. 学生根据诗歌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以雷电现象为主题的诗歌。
3. 各组分享创作成果,全班共同欣赏、讨论。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雷电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雷电现象的科学认识及防范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雷电颂》教案
2015最新《雷电颂》教案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
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郭沫若面
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
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
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
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和作者情况,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本文在《屈原》中的地位。
2.通过朗读和脚本展示,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课前预习
1.认识生字词,读懂课文。
2.下面内容中任选一到两项完成:
①作者介绍(200字以内)
•②屈原介绍(200以内)
•③舞台剧《屈原》简介(200字之内)
•④写作背景简介(200字之内)
•⑤课文内容简介,包括本文在《屈原》中的地位(要求板书,
200字之内)
•⑥内容方面的脚本(提倡用诗歌)
•⑦作品赏析的脚本(要有题目有中心)
•⑧写作方法的脚本(要有题目有中心)
教学流程
一.直入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雷电颂》。
首先请同学们展示预习的成果。
二.展示预习成果
学生展示:
1.我所知道的屈原
2.我所知道的郭沫若
3.我来介绍历史剧《屈原》
4.写作背景知多少
5.课文内容我知道(在这部分的展示中,如果学生没有涉及,老师可以采用追问的形式,如屈原为什么要呼唤风雷电?郭沫若只是在写屈原吗?让学生知道本文的象征意义和郭沫若写作的目的,并在板书中体现出来。
)
三.朗读课文
过渡:
(老师深情朗读,带入情境)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来临。
靳尚前来布置和催促郑詹尹立即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
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阴森可怖……
殿外,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
1.听录音朗读,要求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感受本文语言的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磅礴)
2.假设自己就是屈原,选取喜欢的一个片段朗读,读出对文章的理解,读出感情。
3.小组相互朗读,互相点评
4.班内展示:屈原来到我们班(朗读)。
同学点评,从激情和气势两方面评价,要求注意语气、语调、语速。
四.脚本展示
不同角度的脚本展示,学生点评。
五.课堂小结
《雷电颂》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
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呐喊”,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学生齐声朗读诗歌《赞屈原》
赞屈原
手铐只能锁住你的上肢
脚镣只能羁绊你的步伐
长链捆不住你忧国忧民的情怀
殿宇囚不了你不屈的魂灵
雷鸣,电闪,风的怒吼
咆哮,炸毁,力的摧崩
地动山摇的伟力啊
穿透云层
天上的神灵也不敢吭声
你心中的长剑正划破黑暗的天宇
悲痛却刺穿了你的胸膛
为了点燃光明的火种
你愤然一跳
投进了滔滔汨罗江……
六.课文延伸
读郭沫若的《凤凰涅盘》,感受郭沫若诗歌的特点。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原则上尊重学生的板书。
我的设想:
呼唤风雷电正义的力量抗日的力量
怒斥诸神统治者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
八.教学设想
因为这是一篇散文诗,而且是舞台的独白,气势雄奇,激情澎湃。
因此,设计本课学习的时候,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预学案了解课文的相关知识和课文主要内容,写出脚本;二是课堂小组学习的环节,以朗读为主,通过表情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贯穿文章的始终,成为学生对话文本、对话主人公、对话作者的桥梁。
同时,让读燃起学生心中的激情,爱国激情、进取激情、奋斗激情。
这也算是我将学案教学与角色课堂结合的一次尝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