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总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著作的出版对促进我国作物育种和教学事业的发
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由水稻、小
麦的矮化育种和抗病虫育种所引起的“绿色革命”,极大地 推
动和促进了世界农业和植物育种学的发展。
.
21
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
1. 育种目标不断提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增产潜 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 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 适应机械化操作等特性; 2. 种质资源工作不断加强。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和加强种质资源的搜集、 保存、研究评价、创新和利用;
草棉(非洲棉2n=26)——原产非洲。产量低、品质 差、抗性好,现多做种质资源。
海岛棉(长绒棉2n=4x=52,(AD)2 )——原产南美洲。 纤维长、强度高,适于纺高支纱。新疆生产。
陆地棉(细绒棉2n=4x=52,(AD)1 )——原产中美洲Leabharlann Baidu 适应广、产量高、纤维长、品质好,可纺中支纱。
.
.
13
遗传改良的作用:
1 提高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扩大其种植区域 2 改良其农艺性状,更利于栽培管理 3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平,以提高总产 4 改进产品品质,适应人类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 5 增强对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的抗耐性,达到稳产
.
14
第二节 作物育种学的意义和发展
一、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
1. 性质: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 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P=G+E
任何一个性状的表现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 因素两个方面决定的。
作物育种学研究的重点是对作物进行遗传改 良,使得有利性状得到重组,达到高产、优质、 适应性强的目的。
作物栽培学研究的重点是改善作物生长发育
的环境条件,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
5
第一节 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
一、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 各种生物都是从原始生物演变而产生的。这 种演变发展的过程称为进化过程。 决定进化的三大基本要素:遗传、变异和选择。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因素,选择决定着 进化的方向。 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进 化速度相对缓慢。
.
17
作物育种学和作物栽培学有着不可分割 的关系,是植物生产科学的两个主要学科。
作物育种家必须精通作物栽培学,才 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出色的育种家。而且, 掌握的知识越全面、越丰富,工作中才会得 心应手,成功的概率也越大。
.
18
二、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1.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育种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 3.目标性状选择的理论和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良种繁育等。
(3)在繁育、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 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 效农业的发展。
.
16
3.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以 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涉及 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 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 物统计和试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
《作物育种学》总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育 种 目 标
第三章 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第四章 种 质 资 源
第五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第六章 杂 交 育 种
第七章 杂 种 优 势 利 用
第八章 诱 变 育 种
第九章 远缘杂交和倍性育种
第十章 抗 病 虫 育 种
.
1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抗逆性育种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作物育种的试验技术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品种审定和推广
.
2
《作物育种学》总论
张天真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3月第一版
.
3
潘家驹 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4年5月第一版
西 北 农 学 院 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81年1月第一版
.
4
绪论
发展作物生产,提高作物生产水平,基本上 是通过作物的遗传改良和作物生长条件的改善两 个相互结合的途径来实现的。
.
6
人工进化是人类为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 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 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进化的方向主要取 决于人工选择的方向。
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是适 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其进化速度远比自 然进化速度快。
.
7
.
8
棉花的种类
亚洲棉(粗绒棉2n=26 )——原产于印度。产量低、 纤维粗短,目前淘汰。
.
19
三、作 物 育 种 学 的 发 展
随着育种学、进化论和相关理论的发展和 育种效率的提高,作物育种从20世纪20-30年代 开始摆脱主要凭经验和技巧的初级状态。以逐 渐发展成为具有系统理论和科学方法的一门应 用科学。
.
20
世界出版的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有:
第一部1927年,美国 Hayes和Carber出版的《作物育种》; 1935年,前苏联Vavilov出版的《植物育种的科学基础》; 1936年,中国王绶出版的《中国植物育种学》; 1942年,美国Hayes和Immer出版的《植物育种方法》; 1948年,中国沈学年出版的《作物育种学泛论》; 1960年,美国Allard出版的《植物育种原理》; 1976年,中国蔡旭出版的《植物育种育种学》; 1981年,西北农学院主编的《作物育种学》等
.
15
2.基本内容:
(1)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 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种质资源;
(2) 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 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本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 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 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杂交种或新作物;
9
.
10
从细胞学,DNA序列分析等方法提 出棉属的进化图谱
.
11
二、遗传改良在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改良是指作物品种改良。
野生植物
栽培植物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发掘可供食用、饲用、
药用及工业原料用的各种植物种类的工作一直在
不断地进行着,从而使作物的种类不断得到丰富。
.
12
栽培作物的来源:
驯化,由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作物 创造,人工合成新物种 引种,从外国或其它生态区引进新品种
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由水稻、小
麦的矮化育种和抗病虫育种所引起的“绿色革命”,极大地 推
动和促进了世界农业和植物育种学的发展。
.
21
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
1. 育种目标不断提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增产潜 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 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 适应机械化操作等特性; 2. 种质资源工作不断加强。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和加强种质资源的搜集、 保存、研究评价、创新和利用;
草棉(非洲棉2n=26)——原产非洲。产量低、品质 差、抗性好,现多做种质资源。
海岛棉(长绒棉2n=4x=52,(AD)2 )——原产南美洲。 纤维长、强度高,适于纺高支纱。新疆生产。
陆地棉(细绒棉2n=4x=52,(AD)1 )——原产中美洲Leabharlann Baidu 适应广、产量高、纤维长、品质好,可纺中支纱。
.
.
13
遗传改良的作用:
1 提高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扩大其种植区域 2 改良其农艺性状,更利于栽培管理 3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平,以提高总产 4 改进产品品质,适应人类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 5 增强对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的抗耐性,达到稳产
.
14
第二节 作物育种学的意义和发展
一、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
1. 性质: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 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P=G+E
任何一个性状的表现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 因素两个方面决定的。
作物育种学研究的重点是对作物进行遗传改 良,使得有利性状得到重组,达到高产、优质、 适应性强的目的。
作物栽培学研究的重点是改善作物生长发育
的环境条件,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
5
第一节 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
一、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 各种生物都是从原始生物演变而产生的。这 种演变发展的过程称为进化过程。 决定进化的三大基本要素:遗传、变异和选择。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因素,选择决定着 进化的方向。 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进 化速度相对缓慢。
.
17
作物育种学和作物栽培学有着不可分割 的关系,是植物生产科学的两个主要学科。
作物育种家必须精通作物栽培学,才 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出色的育种家。而且, 掌握的知识越全面、越丰富,工作中才会得 心应手,成功的概率也越大。
.
18
二、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1.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育种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 3.目标性状选择的理论和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良种繁育等。
(3)在繁育、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 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 效农业的发展。
.
16
3.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以 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涉及 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 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 物统计和试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
《作物育种学》总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育 种 目 标
第三章 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第四章 种 质 资 源
第五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第六章 杂 交 育 种
第七章 杂 种 优 势 利 用
第八章 诱 变 育 种
第九章 远缘杂交和倍性育种
第十章 抗 病 虫 育 种
.
1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抗逆性育种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作物育种的试验技术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品种审定和推广
.
2
《作物育种学》总论
张天真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3月第一版
.
3
潘家驹 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4年5月第一版
西 北 农 学 院 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81年1月第一版
.
4
绪论
发展作物生产,提高作物生产水平,基本上 是通过作物的遗传改良和作物生长条件的改善两 个相互结合的途径来实现的。
.
6
人工进化是人类为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 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 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进化的方向主要取 决于人工选择的方向。
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是适 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其进化速度远比自 然进化速度快。
.
7
.
8
棉花的种类
亚洲棉(粗绒棉2n=26 )——原产于印度。产量低、 纤维粗短,目前淘汰。
.
19
三、作 物 育 种 学 的 发 展
随着育种学、进化论和相关理论的发展和 育种效率的提高,作物育种从20世纪20-30年代 开始摆脱主要凭经验和技巧的初级状态。以逐 渐发展成为具有系统理论和科学方法的一门应 用科学。
.
20
世界出版的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有:
第一部1927年,美国 Hayes和Carber出版的《作物育种》; 1935年,前苏联Vavilov出版的《植物育种的科学基础》; 1936年,中国王绶出版的《中国植物育种学》; 1942年,美国Hayes和Immer出版的《植物育种方法》; 1948年,中国沈学年出版的《作物育种学泛论》; 1960年,美国Allard出版的《植物育种原理》; 1976年,中国蔡旭出版的《植物育种育种学》; 1981年,西北农学院主编的《作物育种学》等
.
15
2.基本内容:
(1)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 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种质资源;
(2) 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 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本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 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 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杂交种或新作物;
9
.
10
从细胞学,DNA序列分析等方法提 出棉属的进化图谱
.
11
二、遗传改良在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改良是指作物品种改良。
野生植物
栽培植物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发掘可供食用、饲用、
药用及工业原料用的各种植物种类的工作一直在
不断地进行着,从而使作物的种类不断得到丰富。
.
12
栽培作物的来源:
驯化,由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作物 创造,人工合成新物种 引种,从外国或其它生态区引进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