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韩文化交流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韩文化交流探析
(作者:李英武(1965一),女,朝鲜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编审。研究方向:东北亚文化;
郝淑媛(1962一),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古代中韩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对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娱乐乃至日常习俗等各领域,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很多相似的文化传统。在今的文化交流中,中韩两国既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要相互尊重对方国家的独特性,扩大双方的共同性。
关键词:古代;中韩;文化交流;实绩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远古以来,就有频繁的人员往来和广泛的交流关系。古代中国与古代韩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仅有文字记载的交往就有3 000多年,在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娱乐乃至日常习俗等各领域,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由于古代朝鲜半岛居民常以。韩人”自称,因此,本文将古代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的文化交流称之为“古代中韩文化交流”。
一、古代中韩文化交流回顾
(一)古代早期的中韩文化交流(公元7世纪前)根据目前所发现的遗迹推测,韩民族的祖先大约在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已来到朝鲜半岛定居。中国史籍称古韩人为“东夷”,他们曾散居在中国东北地区、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朝鲜半岛等地。中韩文化交流始于3 000多年前的箕氏入朝。据<史记>、<汉书>等中国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3世纪周武王灭商时,箕子就率殷人东迁朝鲜半岛立国,史称箕氏朝鲜。<史记:}目:“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汉书>记:。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耕作”。韩国最早的史书<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中也有箕子入朝鲜的记载,并将箕氏朝鲜列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朝鲜史略>有“武王克商,箕子率中国人五千入朝鲜”的记述。先进的殷文化与生产技术也随之传播到朝鲜半岛⋯。到公元前2世纪,秦末燕国旧臣卫满移民朝鲜,古朝鲜王曾封他为“博士”,而博士一职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汉武帝曾在朝鲜北部设置乐浪等四郡,实行郡县制,有不少中国农民赴四郡落户开垦。汉文化得以通过乐浪四郡传播至整个朝鲜半岛。据韩国学者称,孔子著述及儒家学说<诗经:}、<书经>、<春秋>等此时已传人古朝鲜。公元前后,古代韩国开始进入三国时代,RPflt方的高句丽和南方的百济、新罗。自三国时代开始,几乎每一个王朝的国王都曾接受过当时中国封建朝廷的册封,使节往来,不绝于途,中国文化源源不断地传至各国,而中国人也开始了解韩文化。三国时期,高句丽已有用汉字记事的著作‘留记>,流行的文言经典有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春秋>、<文选>等,另有<玉篇>、(-7篇>、<字林>等字书,商旬丽太学用这些中国文言典籍作为贵族子弟学习文化的基础。百济也立有太学,传授儒家经典,百济史书<书记)就是用汉文写成的。而新罗的国号,则取字汉文“德业日兴”、“网罗四方”之意。中国佛教也在三国时期传人。有百济的发正、新罗的觉德、高句丽的义渊等多名僧侣入华求法。【2J古代韩国的医学比较进步,高句丽的<老师方>和新罗的<法师方>曾传人中国。韩民族的音乐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很早就已传入中国。南朝刘宋时就有商旬丽、百济的伎乐;隋朝宫廷设“九部伎”,其中就有“高丽乐¨引。(二)古代中期的中韩文化交流(公元7—14世纪)公元7世纪,在中国唐朝的扶植下完成统一大业的新罗王朝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儒学、语言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美术等领域均有广泛而密切的交流。
新罗全方位地学习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艺术。政治制度仿唐设六部和州、郡、县。经济制度仿唐实行丁田制、租庸调法和户籍制。教育制度仿唐设立国学和科举制,并祟尚中国
儒家思想和经学。
自唐贞观中期至五代中期的300多年里,新罗先后派遣过2 000多名留唐学生,全面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典章礼仪、文学艺术、天文历法。中韩史籍中记载仅应中国科举进士及第的留唐韩生就有90人,如崔利贞、朴季业等。这些留学生多为王室贵胄子弟又深受中国文化熏染,他们学成归国后,把中国文化渗透到整个朝鲜社会,对促进中韩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新罗于神文王二年(682年)设置国学机构,元圣王四年(788年)实行科举制度,教授及考试内容均以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的“德治”、“仁政”等政治理念及忠孝等道德伦理思想对新罗统治者及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41。韩人在仓Ⅱ造自己文字之前一直使用汉字,公元692年新罗学者刨造出用汉字部首或读音标记本民族语的“吏读”(又称“吏吐”、“史道”)文字【zJ。新罗文人用汉文写作散文、诗歌和传奇(小说的前身),并达到很高水平。公元692年,新罗王朝的孝昭王设置医学博士和开设医学堂,用<本草>、<针经>、<脉经>、<明堂经>、<难经》教授学生。其它在诸如宗教、雕塑、绘画、音乐、书法、天文等方面,也都深受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
高丽王朝与宋辽金均有往来和交流。在公元962--092年的30年问,高丽曾向宋朝派遣使团26次,宋朝也向高丽派遣使团10次。高丽还派遣留学生到宋朝国子监学习中国文化。宋朝政府应高丽政府要求赠送了<大藏经>和各种儒家经典及<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公元958年,高丽王朝首次实施科举取士制度,公元922年设立国子监用儒学文化培养学生,以儒学为中心的教育系统、考试制度、取士方法开始形成并逐步完善。高丽成宗下令设修书院,系统抄习中国经史书籍。公元1022年,宋真宗赐与高丽王朝乾兴历。高丽王朝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古书善本,有些在中国已散佚或存本讹误太多,因此公元1091年,高丽宣宗曾应宋哲宗之请求,将高丽所收藏的中韩两国的好书开列书目送与宋朝,共计128种之多HJ。元朝对高丽实行友好政策以至王室问实现联姻。元朝公主出嫁时的随从官员和文人有的就在高丽定居,传播中国文化。许多高丽贵族子弟也来元朝学习。有的高丽学子还来元朝参加科举考试。不少高丽学者赴元朝大量采购中国书籍,公元1314年,高丽中宣王入元购万卷书,元政府赐宋秘阁旧藏书4 371册。高丽王朝还设立国学机构成均馆以传授儒学,并设立汉语都监教授汉语。
(三)古代晚期的中韩文化交流(公元14—19世纪)
明清与朝鲜王朝(李氏王朝)之间的文化交流持续不断。李氏王朝定期向明清政府派遣代表团朝贡,而李朝新王继位都由明清政府加以册封。中韩通过朝贡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李朝派往北京的朝贡使团不仅大量搜购中国书籍,而且主动结交中国文人学者,中韩两国使节和儒臣文士们互相唱和诗文、切磋学问。明朝政府曾向李朝赠送了大量中国典籍。李朝政府则把明朝使团与朝鲜文臣们的相互唱酬诗文汇辑成23集(皇华集>。李朝政府则组织学者翻刻和翻译中国书籍。16世纪末明朝政府曾派大军援朝抗倭,赶走了日本的侵略者。1776年,李朝政府在宫内设奎章阁,收藏各种文献典籍。1778年,赴清使团在北京购回<古今图书集成>5 000多册等大批中国图书,有些甚至是清朝的禁书。李朝使臣把在中国的见闻编成<燕行录>,对促进中韩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朝时期,中国的程朱理学迅速传播发展,成为朝鲜官方哲学及正统学术思想,统治李朝思想界达500年之久。以性理学的形成为标志,朝鲜儒学完成了其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形成了朝鲜朱子学、实学、阳明学等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