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一、设计理念:本单元包含的核心概念有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能穿过许多物质,耳朵听声的机理,声音的音色、音强和音调,乐音和噪音等。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第一、二个活动,是激活儿童既有的有关声音的经验——用各种方法制造声音。

活动可以借助物体,也可以只凭借自己的身体。

如口、舌、手、脚等,这些活动因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因此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个活动是一组观察,让学生通过正、反例的观察,概括“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知识与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现象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探究、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声学实验盒、音叉等。

学生准备:尺子、橡皮筋等。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在我们周围,声音无处不在。

蝉鸣提示正当盛夏,狗犬表示陌生人就在门外,铃声是上课下课的信号,掌声代表一种鼓励,说话声表示的意义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使物体发出声音。

1、讲述:同学手上都有方便袋,你们能使它发出声音吗?谁的方法最多?(要求:声音不能太大,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多。

)2、学生分组活动。

3、交流制造声音的办法。

4、提问:通过动手做你们发现物体发声时你有什么现象?5、学生回答。

6、讲述:如果我们不通过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还能发出声音吗?7、学生分组进行,可以的话模仿动物的叫声。

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2、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实验记录的使用。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尺子、皮筋、气球以及各种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音叉、小鼓、锣、水槽、烧杯、小瓶(内悬泡沫小球)与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描述:一、创设教学情境,认识各种各样的声音课件播放音乐:其中有鸟叫声、上课铃声、汽车喇叭声、小提琴声、打雷下雨声等学生身边经常听到的声音。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耳朵认真倾听,你都听到了外界的哪些声音?(学生汇报)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能不能给我们大家来学一学。

(学生汇报,模仿各种声音)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板书:声音)【从学生熟悉的身边声音现象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唤醒学生和本课有关的已有知识储备。

】同学们最想探究有关声音的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完成课题板书:7声音的产生)【引导学生自行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是本节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同时教师有目的的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四上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四上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四上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四上科学《声音的产生》篇1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的第一节。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一)、知道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二)、想办法制造声音;(三)、引导学生运用间接观察法和归纳法发现物体发声的共同规律。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观察、比较发声物体时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经历感觉声音、制造声音、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

2、在观察、描述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

知识与技能:3、会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知道磨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可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5、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与倾听。

6、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并能从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引发思考,并积极地探究、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钹、音叉、保鲜袋(一人一个)、尺子、小军队鼓(绿豆、鼓槌)、锥形瓶(内装水)均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觉声音1、课件播放各种熟悉的声音,学生闭眼聆听。

(鸟叫声、校歌声、欢呼声、助威声、风声、雨声等)2、学生交流::刚才你都听到了些什么?感觉怎么样?(谈感受即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也是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现场观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这些声音之外,还有很多。

此时此刻教室里有哪些声音?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预测:窗外汽车喇叭声、老师讲课声、同学回答问题声……)4、小结:看来你们都是留心生活,爱观察、爱倾听的孩子。

是啊,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王国里,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开课简洁有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一下子吸引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谐美妙的声音也给了学生美的享受。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产生》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产生》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产生》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基本特征。

•理解声音是机械波,需要传递介质,介质可为固体、液体或气体等。

•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掌握一些简单的声音的实验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实验、分析和归纳,加深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认识和理解。

•能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用清晰的发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基本特征。

2.声音是机械波,需要传递介质,介质可为固体、液体或气体等。

3.掌握简单的声音实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2.通过声音实验方法了解声音产生原因和特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让学生静下心来,听一段自然中的声音,比如鸟鸣、风声等。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声音,思考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产生》。

2.讲授(20分钟)2.1 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基本特征(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讲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介绍声音的基本特征:音调、音量、音色和音质。

2.2 声音是机械波(5分钟)•讲解声音是机械波,需要传递介质,介质可为固体、液体或气体等。

•通过视频展示,来了解声音的传播。

2.3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5分钟)•通过实验展示,了解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分析实验结果,并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

2.4 掌握简单的声音实验方法(5分钟)•介绍一些简单的声音实验方法,比如用钟摆引起声音、通过吹响口哨产生声音等。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3.活动(25分钟)3.1 团队探究(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每组选出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探究成果。

3.2 练习(1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些与课本配套的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4.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的第一课。

本节课安排了五个活动:寻找乐器的发声部位、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高低、模仿声音。

每个活动环环相扣,每个实验巧妙安排。

教学环节由猜测、实验、发现、解释串成一条线,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探究科学的无穷兴趣,为以后的科学思考问题奠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学生对声音已有了最直观的了解和感受,还有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声乐或乐器等获得了一些与声音相关的知识。

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的奥秘,这恰是学生探究学习学的值所在。

【设计理念】《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1 / 1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出问题进行预测试验探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让学生体验探究科学的快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收集资料、实验、讨论,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和了解声音的大小、高低与什么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考设计研究方案;采用多种方法,利用老师和自己准备的发声材料验证声音产生、大小和高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产生 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产生 教学设计
活动三:
1、探究发声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1)利用拨动直尺、弹橡皮筋、敲小鼓等形式寻找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2)播放视频,加深物体振动发声现象,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
三、总结:
通过这么多的活动,你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1、发现不同的声音。并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振动而发出声音。
3、交流探究,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的不同方法。
交流汇报
观察发现总结
动手探究完成实验记录表。
动手感受,
观察分析
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流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固体受力(敲、拍、甩
液体物体----------------------------------声音吹、抖、弹
气体振动拨等)
教学反思
板书:声音的产生
物体(固体、液体、气体)--------------声音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
活动二:
1、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塑料袋,看哪一个小组用不同的方式是塑料袋发出的声音最多。
2、小组交流各组的探究情况。
学生用敲、拍、甩、抖、吹等方式使塑料袋发声。
结论:敲、拍、甩、抖、吹都是使塑料袋-------受力。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于物体振动建立联系。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准备
音叉、钗、小鼓、直尺、塑料袋
音叉、钗、小鼓、直尺、塑料袋、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
1、通过让学生寻找和聆听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导入新课。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产生》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产生》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产生》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2. 知道如何产生声音,知道如何控制声音的大小;3. 了解有些声音不利于健康,不要听太多;4. 明白在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不制造噪音。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大小控制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如何控制声音大小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观看“声音产生的原因”视频,学生描述声音产生的原因。

2. 提问:你们听到过哪些声音?学生依次回答。

3. 引进:今天要学习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还要探究一下声音如何产生的。

二、讲解(10分钟)1. 手机、电视、电脑、汽车、敲锣打鼓等都能产生声音。

2. 声音通过喉咙、颈部、胸部、口腔、鼻腔和声带等喉部器官产生。

3. 声音从声源处出发,通过越传越远的空气,并且气体的传输速度比固体和液体的传输速度慢。

三、实验(15分钟)1.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的声源的声音强度。

2. 实验材料:手机、喇叭、手铃、玩具飞机。

3. 实验步骤:分别用手机、喇叭、手铃和玩具飞机发出声音,让学生听到声音强度的不同。

4. 实验结论:喇叭声音最大,手机次之,玩具飞机声音最小;手铃发出的声音清脆、响亮。

四、展示(5分钟)1. 请学生分别拿出自己的小乐器展示,让大家听一听不同乐器的声音。

2. 引导学生谈一谈各乐器的声音特点。

五、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讨论一个话题:什么声音能够刺激人们的听觉,哪些声音是不利于健康的?2.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不利于健康的声音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伤害。

六、活动或游戏(10分钟)1. 分小组比赛,每组选出代表发出声响,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 鼓励学生保持安静,比赛中不要制造噪音。

七、总结(5分钟)让学生梳理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老师进行总结,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后作业:针对声音大小的控制,了解如何用科技控制声音的大小,为什么要控制声音。

声音的产生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第一课。

作为声音学习的其始课,将引领学生进入声音世界,去留心声音的事情。

本课的主要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能够提出与事实相一致的假设并想办法验证假设、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本课科学探究能力训练的重点,将为本单元《声音的传播》、《不同的声音》等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懂得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能设计出各种制造声的方法。

3、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联系。

三、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塑料袋、钢尺、橡皮筋、绿豆、小鼓。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提出问题:1、教师创设情境:播放一段音乐,让生说说听到了什么?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自由发言)2、师:关于声音你们有什么问题?生: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中的第一课《声音的产生》(师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亲历探究:探究一:1.学习课本30页的内容,用哪些方法,可以使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自己动手做一做。

学生汇报:我用的方法有:、、、、。

2.不借助其它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学生汇报: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发现用、、、、等都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这都是由于物体的而引起的。

探究二:用你准备的材料,发出声音,观察声音发出时,器物有什么变化: 1.弹拨钢尺或橡皮筋,你听到,看到。

2.击鼓看到绿豆在鼓面积上,不击鼓,会发现。

3.空瓶里放些细盐,吹瓶口,会发现。

4、通过这些实验你发现声音产生的时候,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特点?结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三)、巩固拓展,学以致用:既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请完成下面的两个实验:1.弹动钢尺,猛的抓住它,你会发现声音2.敲击小鼓,用手按住鼓面,你会发现声音结论:振动停止,声音就会消失。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声音产生的探究过程。

2、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认识自然现象的规律。

3、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课前准备:气球、尺子、音叉、皮筋、塑料杯子(两只,其中一只装水)、饮料瓶(两个,其中一个装入一些泡沫碎粒)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小游戏:“猜一猜我是谁?”引出声音主题。

2.欣赏自然界中的声音,学生汇报自己听到的声音,并探讨一些声音的提示作用。

二、制造声音,观察现象1.通过操作保鲜袋和身体来感知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2.学生分组实验,利用尺子、橡皮筋、气球等物品制造声音,并记录实验结果。

三、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1.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猜想。

2.通过实验验证猜想,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规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初步体验了声音产生的探究过程,体验了合作研究的乐趣,也理解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规律。

但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前活动设计不够丰富,学生对声音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等,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轻柔地操作仪器,避免损坏或影响他人实验。

同时,我们要通过观察物体的变化,如尺子、橡皮筋、气球发出声音时的振动,来感受声音产生的原因。

在小组合作实践中,我们要记录下不同材料和方法下观察到的现象,如拉长橡皮筋时的颤动、尺子发声时的振动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举例如吹气气球、用空饮料瓶验证等。

通过反证法证明,我们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只要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从而证明声音确实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保护声带,因为声带的损坏会导致人的声音变得嘶哑、难听或无法发声。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即将结束。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研究了声音的产生,发现声音的产生是离不开物体的振动的。

四年级的上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_苏教版

四年级的上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_苏教版

《声音的产生》教课方案教材剖析:《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巧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第 1 课的内容。

它属于“科学研究”的目标系列,经过实验和察看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育学生的实验察看能力和剖析归纳、创新能力。

主要经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有资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察看、比较,就察看到的现象进行踊跃思虑,成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

最后从正反取证,考证假定,培育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研究求知的过程。

学情剖析: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必定的认识,有着不一样的生活经验。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我们无时不刻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之中,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觉,有些学生还经过不一样的信息渠道获取了一些声音的知识。

可是熟习的现象其实不必定惹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其实不会花好多时间去研究声音的更多神秘。

这正是我们教课有价值的地方。

教课方法的剖析:“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属于研究性实验,从教课进度来剖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类实验其实不合适大步子教课,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此刻,他们经历的察看活动比许多,考证性实验比许多,而对研究性实验在三年级下册《沉和浮》、《冷和热》单元学生有了波及,但教课希望与实质成效有必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纳层层推动的方式设计教课。

教课目的:1、运用多种方法和常有资料来“制造声音”。

2、经过察看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经过研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领会到各样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教课重难点:要点:从多种事实中归纳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难点 :经过察看、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成立起联系。

教课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记录表、队鼓、盐、、泡沫小球、水、烧杯(两只,此中一只装水)饮料瓶(两个,此中一个装入一些泡沫碎粒)2、学生准备:保鲜袋、尺子、橡皮筋、铅笔盒等教课过程: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小学科学重点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重点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重点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课知识与技能:1.了解产生声音的方法很多。

2.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1.能用扩散性思维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方法。

2.通过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抽象概括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 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拥有乐于观察、特长发觉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2.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使其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观察、比拟、商量、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难点:通过观察、比拟,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打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在今天的新课开始之前啊,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做一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听声辨人〞。

〔教师请一位学生站到台上来,并用眼罩蒙住学生的眼睛〕师:接下来老师任意的选取几位同学,请他们读PPT上面的诗句,请这位同学来猜猜看,吟诗的是哪位同学。

〔教师随机抽选学生起来读诗,学生猜〕师:好了,游戏结束。

同学们,为什么这位同学的眼睛被蒙住了,却仍旧能够认出吟诗的同学是谁啊?生:他是通过听声音区分出来的;每个同学的声音不一样。

师: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传递信息,愉悦人们的心情。

同学们,关于声音,你有哪些知识想要了解呢?生:.......师:同学们的问题都非常有意义,但是这么多的问题,我们今天只能选取一个来研究。

今天,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声音的产生。

二:制造声音师:要想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首先得自己尝试制造声音。

老师为每组同学打算了一个塑料袋,请同学们运用智慧,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让塑料袋发声。

在活动开始之前,老师有几点需要强调一下:1.制造声音时,轻声轻语。

2.操纵好塑料袋声音的大小。

3.认真观察,体验塑料袋的发声。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能通过一些辨识性强的声音辨别出发声物体。

【教学准备】小鼓、大米、音叉、水槽、水、气球、烧杯、空矿泉水瓶【课前热身】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拍手的游戏好吗?认真听,仔细看,老师怎样拍,你就怎样拍。

同学们听得很专注,这节课我们就来个约定,听到老师拍手的声音,你就和老师做同样的拍手动作,然后迅速坐好,专注倾听。

能做到吗?我们来试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请大家欣赏一组声音,听一听,它们分别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课件展示:青蛙、笛子、海浪、古筝、布谷鸟。

(课件这组声音一并呈现,放完后问学生: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学生回答。

是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用发现的耳朵去倾听,用科学的眼睛去观察,探索声音的产生。

(板书:10.声音的产生)二、实验探究(一)提出猜想。

研究之前,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你能利用桌面上你自己带来的物品,制造出声音吗?(能)谁来试一试?1.提出问题: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学生交流。

3.问题深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4.学生交流。

5.制造声音:你能利用自己带来的物品,制造出声音吗?好,试一试!这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6.引导过渡:科学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发现声音产生的秘密。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教学案【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1、观察、比较发声物体时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经历感觉声音、制造声音、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

2、在观察、描述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

知识与技能:3、会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知道磨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可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与倾听。

△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并能从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引发思考,并积极地探究、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课前准备】实验记录单、实验报告单、保鲜袋、尺子、小军队鼓(米粒、鼓槌)、音钹。

【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了什么?(铃声)铃声是上、下课的什么(信号),答得很好,请给他掌声,那掌声代表一种什么呢?(鼓励)。

二、课前活动、激发兴趣同学们,想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猜我是谁”,抽一位学生到讲台来,蒙上他的眼睛,叫六个同学叫他猜出六位同学的名字。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好了,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声音的神秘世界吧,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三、制造声音、观察现象师:请同学们拿出保鲜袋。

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来?同学们做得真好!(学生实验,请学生把方法演示出来)师:同学们用了许多的方法让保鲜袋发出了声音。

那么,我们现在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

你能用多少种方法让身体发出声音来?(学生思考,请学生演示方法)好,同学们都能动脑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作出猜想师:那么同学们,我们用了许多方法让保鲜袋、身体等这些物体发出了声音。

问: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师:请同学们作出你的猜想,并把你的猜想写下来,写在记录本上。

师:好,同学们都作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去探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辽宁省盘锦市鹤乡小学《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2.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

3.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5.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重点、难点1、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三.教具、学具保鲜袋、尺子、皮筋、鼓、音叉、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问题生成。

1.播放“春天在哪里”的视频,但没有声音,请同学们谈谈观后感。

2.播放相同的、但有声音的视频,再请同学们谈谈观后感。

3.师:相同的画面,大家感受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生:第二段有声音。

关于声音,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呢?(生畅所欲言)师:非常好,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除了用眼睛看外,声音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另一种重要的方式。

今天我们一起到奇妙的声音王国遨游一番。

(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二)、动手实验、探究新知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保鲜袋,问: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吗?(1)学生自行制造声音。

(2)学生汇报各种方法。

(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让学生进行一场比赛: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看谁能发出更多种声音。

并观察发音物体有什么特点?讨论:同学们用了很多种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不同的声音,你们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物体发出声音到底与什么有关?那么是不是所有物体发出声音时都有这个现象?接下来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去证实一下(三)利用材料、实验验证1.师:下面,我们就来做实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与不发声时相比有什么不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胡家窑学校刘丽丽【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观察、比较发声物体时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经历感觉声音、制造声音、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

△在观察、描述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

知识与技能:
△会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知道磨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可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与倾听。

△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并能从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引发思考,并积极地探究、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橡皮筋、保鲜袋、尺子、小军队鼓(米粒、鼓槌)、音叉、水槽(内装水)、音钹。

【教学活动】
一、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美丽的乐曲?
师:好,同学们。

我们刚才听到的乐曲好不好听?优不优美?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听声音,猜声音)
师:那么下面我们再来听几组优美的声音。

在我们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想一想,
1、问: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能想到什么?(播放课件声音)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叫蝉鸣,城里车水马龙的声音。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狗叫声表示陌生人就在门外,铃声是上、下课的信号,掌声代表一种鼓励。

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2、问:那么关于声音,你最想了解什么问题呢?
师: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三、制造声音、观察现象
1、使物体发声,初步感觉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听了几组优美的声音,现在让我们来制造一些声音。

请同学们拿出保鲜袋。

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来?
(学生实验,请学生把方法演示出来)
师:同学们用了许多的方法让保鲜袋发出了声音。

那么,我们现在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

你能用多少种方法让身体发出声音来?
(学生思考,请学生演示方法)好,同学们都能动脑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2、通过实验作出猜想
师:那么同学们,我们用了许多方法让保鲜袋、身体等这些物体发出了声音。

问: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师:请同学们作出你的猜想,并把你的猜想写下来,记在实验记录上。

师:好,同学们都作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去探究。

四、介绍实验材料,讨论发声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

都有什么?出示(格尺、橡皮筋、鼓)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分组实验、谈论)
师:实验时注意,制造声音时不易用力过猛,损坏器材,还要控制好声音的大小。

(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做的都很认真。

下面哪个小组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
A:这两个同学的哪种方法,在让格尺发声时,格尺变化最明显?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的现象,我们用压、拨的方法,让格尺发声。

B:那么橡皮筋呢?你们用什么方法?那么让橡皮筋发声的方法用:拉、弹。

C:这个鼓呢?怎么发声呢?那么我们敲鼓时,鼓有什么变化吗?为了清楚的观察到现象,我给同学们提供一些辅助材料——米粒,你们把他们放在鼓上敲,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以组为单位,用刚才我们确定的方法,让格尺、橡皮筋、鼓发出声音,然后再仔细观察,这些物体发声时,你看到的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实验完后,填写你的实验记录表。

五、收集实验记录单,讲评实验现象
师:谁来说说你研究的这些物体时,看到的,感觉到的?
六、利用其它物品,进一步探究
A:老师这还有一个工具。

是什么呢?出示音叉。

谁能让他发出声音来。

(学生演示)我们敲击这个音叉,他会发出声音来。

那么哪位同学来摸一下这个发声的音叉,说说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么当这个音叉发声时,你们能看到他有什么变化吗?
B:那么为了清楚的看到,我们也用一个辅助的工具——这个水槽。

下面请这组同学到前面来观察一下,我把不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面有没有变化?我把发声的音叉放水中你看观察,水面有没有变化?水为什么会跳动?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七、提出问题,得出结论
A:那么我们通过上面的大量实验,发现这些物体在发声的时候,它们本身都有什么共同的现象?
B:“抖动”也就是我们科学中所说的“振动”。

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

C:那么同学们总结一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把你的结论写在记录表上。

(找学生总结)。

D:下面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用手摸喉咙,感觉一下,发声时和终止发声后,有什么变化?这个现象也说明了振动产生声音。

八、利用实验反证
A: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已经清楚了。

老师这还一个工具: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叫它“音钹”当我把他敲响,这个音钹是响一声就不响了吗?那这个声音在延续,说明这个音钹一直在“振动”。

B:那么有什么办法让这个声音立即停止呢?(学生操作)
小结:对把它靠在衣服上,它就停止发声了。

这是为什么?那这个实验反过又说明了:振动停止了,声音就立即消失了。

九、总结本课内容:
通过这些活动,你明白了什么呢?(学生看课件回答)好,这节课上,同学们都能像科学家一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那么有关声音的其它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接着探究。

【板书】
声音的产生
振动————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