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学院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建设工作的实施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定学院

院字〔2015〕14号

保定学院

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建设工作的实施细则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和河北省教育厅《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我院转型发展工作,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开展“保定学院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建设工作,实施细则如下。

一、试点专业建设目标

试点专业建设工作旨在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各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专业定位、岗位需求和服务面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应用的原则,通过各试点专业自主设计改革方案,实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开发建设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带动学院其他专业转型发展,推进学院整体转型。

二、试点专业改革范围

根据《保定学院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围绕五大专业集群,选取优势本科专业申报转型发展试点专业。

新增专业的论证应同时完成试点专业的申报。

三、试点专业经费资助

学院每年对通过审批的转型试点专业给予15万元的经费资助,用于试点专业实施过程中的软、硬件建设。

四、试点专业建设任务

(一)试点专业定位

试点专业定位要体现四个度。与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吻合度;与保定经济社会发展和主导产业对接、努力探寻与主导产业的契合度;与省内尤其是驻保高校相近专业深入比较,综合分析本专业的软、硬件及师资实际水平,积极探索错位发展的效度;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升,提高学生创造性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力度。

(二)编制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依照“平台+模块”的模式,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完成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围绕专业集群确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职业能力岗位需求为中心确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理论课以“必须”“够用”为度,同时兼顾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产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本科标准和职业能力相融合。

1.优化公共基础课程平台

对接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围绕专业集群对人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的需求,优化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对公共

课程在内容设计和课时分配上进行调整,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并有计划的实施分层次教学。

2.改革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课程平台应体现适应性、覆盖性、个性化。适应性是指专业课程平台让学生掌握行业、企业所需的能力,适应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覆盖性是指专业课程平台要覆盖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为学生学习专业、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奠定基础;个性化是指专业平台应以人为本,突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

3.增设产业课程模块

试点专业应在准确把握岗位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为核心,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准绳,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建设产业课程体系。

(1)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产业课程资源

采用以实习实训基地为校企合作平台,围绕职业应用能力开发产业课程资源或借助“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产业课程平台引进产业课程资源两种途径建设本专业的产业课程资源。

(2)“校企融合,定岗双元”的课程实施模式

产业课程由校企双方合作开设,围绕岗位需求将教学内容对接工作内容,学习环境对接工作环境,通过理论认知、协岗见习和定岗实操三个环节,实践理实一体的双元教学模式。

(3)试点专业产业课程模块建设任务

试点专业每年最少引进或建设1组产业课程,每组产业课程不低于3门产业课程,每门产业课程2学分;学生需要选修一组产业课程,达到6分学方可毕业。

4.增设创新创业教育模块

(1)“专业 + 创新创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建设“专业 + 创新创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创新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项目的带动,可采用专业嵌入模式(根据本专业特点,在公共课、专业课中增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内容)、跨专业联合模式(突破专业边界,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涵盖的专业技能、管理知识、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环境认知等领域,联合其他专业或者院校,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群)、社会化合作模式(联合企业、非赢利性机构、政府机关等社会单位进行专业创新创业的实战活动),帮助学生建构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的有机关联,提升专业创新能力。

(2)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基于专业性、突出实践性、体现开放性,包括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创新创业环境等课程,课程应相互融合、互相衔接,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

(3)试点专业创新创业模块建设任务

试点专业每年推出1至2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逐步形成创新创业课程群。每门课程2学分,学生修满6学分创新创业课程方可毕业。

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跟踪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承担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转型试点专业每年申报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不少于2项。

5.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1)建设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应用能力培养的主线,合理利用校内、校外的实习实训资源,构建以“验证性课程实验——设计、综合性实验——企业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开放式、强应用、重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深化校企合作形成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及新产品推介等工作;招募企业入驻学院创业园区,共建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产品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3)试点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任务

实验、实训、实习环节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学生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

试点期间建成1至2个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

6.制定课程标准

制定课程标准是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试点专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准则,以能力本位为价值取向制定完整的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方法、实践条件、课程评价、课程资源。

(1)课程概述

结合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基本理念,阐述课程的定位与性质、课程类型、任务与功能、理论与实践比例、课时安排说明、考核与评价方式、与先导和后继课程之间的关系等。

(2)课程目标

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具体目标是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