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语言魅力的主要途径。新课标对文言文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对文言文模块的教学。由于文言文在语言使用上的特殊性和与现实生活的脱轨性,致使学生难以对文言文教学产生兴趣,难以对知识点有深入深刻地了解。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要突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很容易对文言文的教学丧失学习兴趣。基于文言文本身的难以理解性和与现实生活的脱轨性,致使学生在文言文方面难以理解,导致文言文教学难以开展。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对文言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然后再对所谓的“介词”“名词”进行分析,却不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主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枯燥无味的,是没有灵魂的,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模糊教学目的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只注重对文言文字词之间的把握,只想要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只教会了学生文言文的翻译和背诵,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只有明确教学目的,才能够将文言文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得文言文教学充满意义。

(三)缺乏对文章的理解

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教师只注重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教学,运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灌输,而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知识点。所以,在开展教学时,要想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且学会运用文言文知识,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要仅仅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做到“授

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把真正的学习工具和技巧教给学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改进文言文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到文言文课堂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高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文言文的学习,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多种手段和多种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关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或创作原因,向学生们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文言文的创作情境中,将创张晓梅(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

浅析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要:文言文是对古人语言运用的一种学习,能够让人深深体会到中华语言的魅力和古典文学

的精髓所在。但是,由于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与现代语言相违背,在词义上也有很多不同,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文言文,难以提高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2019年第7期

基础教育论坛(中旬刊)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

一线探新

50

作文章时发生的故事引入到教学中,运用文章线索自然而然地展开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一段流觞曲水的影视片段,展示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坐于小溪边饮酒的状态,并播放相关场景的图片和适当的背景音乐来烘托情景,引导学生观看影视片段,聆听音乐,观赏图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使学生对作者内心的情怀有所感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态,让学生化身为作者,与作者融为一体,真切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们对文章内涵有了较深地理解,对文章核心内涵有了较为准地地把握,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文言文的学习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文言文教学有效开展。

(二)加强文言文阅读训练

语文学习总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读才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感。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最为核心的就是“教师带动,学生跟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对文章有一个全面地把握。教师在进行文言文带读时,要注重字音、字词的把握。文言文中很多字词的使用与现代汉语不同,要让学生对这样的字加强记忆和理解。教师不但要从字音上强调不同,还要从字的含义上为学生讲解为什么读音不同。

比如,《桃花源记》中的“便要还家”一句,这里的“要”不读第四声,而读第一声,读第一声的原因是这是一个通假字,“要”通邀请的“邀”。诸如此类的通假字或读音不同的字在文言文中还有很多,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带读,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教师还要在带读中加强语言的停顿,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音律之美,让学生学会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断句时首先要弄清楚文章的大致含义,阅读全文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其次要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所以,文言文断句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断句,从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音律之美。通过教师不断地领读和学生跟读,可以教会学生断句的

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素养。

(三)学会灵活应用

文言文的教学绝不仅仅是对某一个字或某一个词的教学,也不是对某一句话的教学,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应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将学习文言文的真正技巧交到学生手中。

例如,在翻译文言文时,不能一味地帮助学生把句子翻译出来,教师应在开展了一定的教学之后,总结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一般分为七种,分别是留、调、选、扩、删、补、换。其中留指的是保留,保留名词、年号、国号等专有名词;调指的是调换,是指对有些词句进行调换,如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等;选指的是选用恰当的词进行翻译;扩指的是扩张,对文章中一些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张,如妻子的意思不是妻子,而是老婆和孩子;删指的是删除不需要翻译的语气助词;补指的是补充,补充省略的部分;换指的是替换,将文言文词汇替换成现代词汇。

教师只有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总结,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或”这个字的时候,在《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的“或”是指“有时”的意思,而在《陈胜世家》这篇文章中“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的“或”指的是“有的人”。教师要教会学生对这类词汇进行总结和对比,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加强对相同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相结合,找到一个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但要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牡丹.刍议优化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

略[J ].名师在线,2019(05):16-17.

[2]邓冰霜.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策略研究[A ].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

[3]卢芳.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 ].

甘肃教育,2018(13):107.

一线探新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

总第310期

基础教育论坛(中旬刊)

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