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_任小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当前,随着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以“90后”独生子女为主的当代大学生网络化生存、网络化生活成为常态。如何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应对大学生群体的变化,主动运用自媒体工具,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成为新课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学生群体是网民中
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1]。可见,自媒体已经深刻影响了当代大学生,渗透到他们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一、自媒体的内涵及其特征
自媒体(We Media )一词源于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出版的由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 )与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 )两人联合提出的“We Media ”研究报告,该报告对于“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 是一个普
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一般认为“自媒体”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去中心化”的传播主体
自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成为信息传递的一个节点(Humanode ),可以试图引导用户与传播。“节点”,即“人”(human )和“节点”(node )的组合,界定在互联网媒介环境下以人为传播主体的节点,是通过数字互动媒介接受和发送信息的媒介用户,以及与用户捆绑在一起的一体化的信息[2]
。在用户生产内容和创造内容的时代,自媒体作为典型节点传播模式的新兴媒体,使得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关注者和被关注者,实现“节点共享”以及节点间互动新信息的生产。总之,在自媒体信息网络下,这些信息“节点”不断扩大和延展,自媒体“去中心化”传播方式的无穷生命力得到进一步彰显。
2.“核裂变化”的传播能量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尔格兰姆提出的互联网六度分割理论指出任何一个人跟世界上另外一个人之间最多隔着六个人。在自媒体环境中,一个人的自媒体跟其他人的自媒体套叠,一个人群跟另外一个人群套叠,一条信息从理论上说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让全世界所有的人都知道,而这条信息是从哪个渠道发布已不再重要。因此,自媒体具有核裂变化的传播速度
摘 要:自媒体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学生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自媒体的去中心化、
核裂变化、交互性、草根性等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运用自媒体工具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教育实践对这些措施进行了相应的验证。
关键词:高校;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 任小龙 沈 强
自媒体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和传播能量,信息一旦发布,就会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微博、SNS、微信平台往往就是信息“核裂变化”传播的媒介平台。
3.“交互性”的传播方式
在自媒体平台中,每个用户既是信息内容的浏览者,也是信息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他们不仅享有利用媒介传播信息的权利,还享有利用媒介知晓信息的权利。用户传播信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可以运营自己的“自媒体”,快速传播信息,极大地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自媒体平台多向度的错落关系实现了不同用户之间信息的交互,自媒体工具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目标受众中,而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自媒体与受众的实际距离为零。
4.“草根性”的传播内容
美国作家丹・吉尔莫(Dan-Gillmor)2001年提出“新闻媒介3.0”的概念[3],即网络“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加上“分享”与“链接”的两大特性,造就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来自社会底层,通常被定义为“草根阶层”,他们身上具有更强烈的无功利特征,他们的参与带有更少的预设立场和偏见,他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往往更客观、公正。自媒体工具授予草根阶层以话语权,体现了民意。“草根性”的特点使网民自我表达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5.“碎片化”的传播特征
由于自媒体发布信息容量小,加之发布渠道的便利性,使得碎片化信息能够以极快的速度被发布,并被接受。无需通过任何中间媒介,这也是自媒体碎片化传播能够吸引人们使用的重要原因。同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移动互联工具的广泛普及也给用户有效使用碎片化时间提供了支持。
二、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面临的挑战
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影响空前广泛
随着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集成和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每日必网”、“无网不在”已成为当前很多大学生的生活写照。以西安某理工类高校为例,目前,99.45%的本科生通过手机上网,高达86.62%的本科生频繁使用手机上网,
74.52%的本科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超过2小时。可见,自媒体带来的持续且广泛的影响力,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疲于应付网络信息的负影响力,但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了契机,让更好地实现学生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2.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再占有信息优势
自媒体时代下,各类信息广泛传播,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各种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再占有信息优势,有时甚至会陷入集体失语的尴尬局面。这是“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一大困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一种新的挑战[4]。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现象也使得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寻找思想上的优势。
3.自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群体的选择日益多元
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设备、广泛普及的3G、4G 通信技术、便捷的无线网络和丰富的手机应用给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网络选择,满足了大学生多元化生活需要,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兴趣和使用率,提升了大学生网民的使用黏性、培养了大学生的使用习惯。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时,使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获取学习资料和新闻资讯、网上购物、网上视频、微博、邮件、游戏等成为主流应用,与人沟通、获取资讯、网上娱乐、表达自我成为大学生网民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同时,复杂的信息环境,多元化信息的并存,意味着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都可以同时影响大学生,从而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念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相当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亟待提升
网络媒介素养,是指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接受和传播信息以及在网络生活过程中应具备的素养和修养,主要包括:网络认知能力、网络道德意识、网络使用的自我控制能力、创造和传播网络信息能力[5]。当下,大学生具有了媒体方面的相关知识和体验,但对自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