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家北林森林经理学-关毓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谦恭勤恳高洁毓秀
关毓秀教授是我国著名森林经理学家、森林经理学的开拓者、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农工民主党员。1943年6月毕业于北京艺文中学,考取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林学专业。1947年获学士学位,同年九月留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助教一职。毕生从事森林经理教学与科研工作,长期担任我国国家重点学科森林经理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林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为发展我国森林经理学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著有《测树学》、《森林调查》和《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等教材和专著,既是其个人五十多年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总结,也是我国森林经理学家数十年科研和实践的结晶,对森林经理学科的发展贡献卓著。
漫漫求学路
书香门第
1924年11月4日关先生出生于河北山海关(原辽西省),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教师家庭。关先生祖父德共颜,八旗甲兵。父亲关鲁峰多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曾任北京市私立艺文学校校长(原为北京艺文学校,是著名教育家,革命先驱高仁山先生在1925年联合著名大学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创办的;1951年,艺文学校更名为北京市私立艺文中学;1952年,艺文中学由国家接管,命名为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学;1999年,随着西城区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整合,北京市第六中学和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合并为北京市长安中学)和北京市私立学校联合
会理事。父亲的这个职位为关先生的求学之路敞开了大门。关先生从小受知识分子家庭熏陶,耳濡目染,求知欲望很强,而且有自己的想法,见解独到。关先生就读于艺文中学,当时的艺文中学校风淳朴、师资精良、设施一流、管理严格、人才辈出,这严谨的教学风气及良好的课程基础,可以说为关先生今后的求学和科研工作奠定的第一块基石。
名师门下
1943年6月中学毕业后,关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林学专业,师从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者、林木生理学家、林业教育家汪振儒教授。汪振儒教授是树木生理学家、林业教育家,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者。他一直从事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世纪50年代,他调到北京林学院后,亲自讲授“植物生理学”,并编写出中国第一部适用于林业专业的《植物生理学讲义》,并正式出版了适用于林业院校的教材《植物生理学》,此举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他还组织教师翻译、出版了《树木生理学》和《木本植物生理学》两部巨著,培养出了中国第一名林学博士,在他的努力下,北京林业大学的树木生理学学科,在全国林业高等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汪振儒除致力于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外,还以很大精力从事期刊与辞典的编纂工作。他曾出任《中国植物学杂志》及《生物学通报》、《北京林学院学报》及《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的主编。在他的主持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于1989年荣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质量一等奖。他还曾担任《森林与人类》的主编。在他的辛勤耕耘下,《森林
与人类》逐步成为颇有影响的普及林业知识的刊物。中国林学会会刊《林业科学》是中国林学界最高的学术刊物,他曾担任副主编。1958年,他与人合译并校审了《德汉林业名词》;1981年,他与人合译了《FAO英汉林业科技辞典》;1983年,他补译了《FAO英汉林业科技辞典》的修订本;1989年,他参加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林学名词》的终审定稿工作,是受钱三强主任委员聘请的三位专家之一。另外,他还参加了《日汉林业科技辞典》的译校工作。汪振儒先生辉煌的一生,对关先生一生从事林业事业具有深远的影响。
1947年关先生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九月留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工作,任助教,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九月被调至新成立的北京林学院(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独立设臵北京林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在校内外,先后担任林学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副主编、主编、编委会主任、第七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等职,为北京林业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书育人,扶掖后继
坚守教学第一线
关毓秀先生在北京林学院,主要讲授测树学课程和从事森林调查工作,并编写了我国第一版林学专业适用的《测树学》和《森林调查手册》。在此基础上逐步增添新的内容,于1987年正式出版了《测树学》教材,为全国林业院校所采用,影响深远。
先生厚德博学行为世范,要求学生要做学问先做人。“做人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先生常挂在嘴边的话,教育学生要从长远的角度去想问题做事情。不看学生一时成绩好坏,注重发展潜质培养学术思维。面对困难,先生总能积极乐观的去接人待物,笑对人生。就比如在采访孙玉军老师时,他举例说:有一次,关老师带学生出差住旅馆,入住时80元一晚,住了6天,结果结账时却被要求后面三天每天要按120元一晚算,解释说入住的时候已经涨价,只是那时还没执行,学生与其理论无果。关先生却说,“其实我们是赚了的,赚了前面三天的120元。”这一简短的例子就能说明关先生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人。
先生谦恭谨慎勤勤恳恳,从不扬名立传,总是兢兢业业。学生的论文不知改了多少遍,大到主要内容章节关系,小到标点符号格式称谓;不知为学生的事跑了多少腿,为学校的事操了多少心。
先生平易近人古道热肠,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从不苛刻批评,总是耐心讲解、口传心授。一次次把家当成办公室甚至课堂,在家中和学生探讨问题交流思想;时常关心学生及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把他们的家人当成自己的家人,热心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时出差去学生家,还给学生的孩子带点小礼物,问问最近家里怎么样,在物质上做以支持在思想上做以引导。
先生严谨治学与时俱进,吸收国际先进的森林经理学理论和技术,让国外的同行和学生给他寄国际林业发展的最新资料,大多都是还没来得及出版的散装本,得到资料,他第一时间组织学生及教师分段学习,然后进行讨论总结,意在掌握最前沿的学科发展信息和学术
动态水平。如果看到好的书籍,就会多买几本给学生和学科教师,有一次自己花两千多块给每个研究生和学科老师买了一本《资源与环境管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先生经常和学生和老师们谈中国林业如何发展,中国林业和其他林业发达国家有何区别,先生常说“中国林业必须跳出林业看林业”,“中国林业不能一刀切”“林业是社会、经济和自然相符的生态系统”,“中国林业最缺的就是没有好的示范林场和样板林”,“中国林业没有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林业是一个长期经营的行为,也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90)
年代在中国讲求实际,先生第一个在中国提出森林可持续经营这个观点。组织学生学习并发表论文,指导学生潘存德的博士论文《森林可持续经营》当时被研究生院批回来,说这是一篇社科性的论文没有数学公式没有学术研究,不予通过。关先生得知后,从学术角度讲明森林可持续的必要性,并使之顺利通过答辩。随后又指导张少昂、潘存德、黄选瑞等学生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上发表《系统思想和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森林资源管理的理论框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森林可持续经营基本任务与实现途径》……为中国森林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居功至伟。
慈师育英才,桃李满天下
先生传道授业因材施教,注重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倡导理论在实践中应用,不断学习提高完善,开办全国森林经理学科读书会、读书班;对青年教师和学生更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言传身教倾囊相授。先生潜心育人,把林业教育事业当作毕生的追求,以提携后学为己任,甘为人梯,诲人不倦,造就出一大批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