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界(双月刊)

总第113期,2005.4

ACADEM I C S I N CH I NA

No.4J u.l2005

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顾钰民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对立到统一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从纯公有制经济关系和社会化大生产出发,得出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结论。列宁和斯大林在实践中提出了在现实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必须运用商品经济的形式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理论,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统一。这一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关键词∃公有制;市场经济;理论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698(2005)04-0037-0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构成内容,这一理论在经济学上的创新在于重新界定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因此,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是对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的理论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公有制还没有作为一种现实的制度存在和运行,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不是他们研究的直接对象。关于这一问题的思想是他们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进行深入研究以后得出的结论。因此,要深刻理解马恩关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思想,首先要系统地把握他们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和发展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思想是建立在以下两个理论基础上的。

一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理论。马恩认为,随着高度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社会化大生产所体现的高度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对立。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基本性质不变的条件下所做出的

作者简介:顾钰民(1952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

学术界2005.4&学术探索

任何调整都不能解决这一矛盾时,它就不可避免地要被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即公有制生产关系所取代。

二是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理论。马恩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具有的特征是社会化的大生产。要能够适应这一性质的生产力发展,不仅要求生产关系的性质能够符合其发展的要求,而且还要求经济运行机制也符合其发展的要求,即建立计划经济的体制和有计划运行的机制。因此,在用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时候,必须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以上述两方面的理论为依据,马恩认为,在未来社会建立的生产关系和经济运行的特征与资本主义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它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能够有效地解决以市场调节为基本特点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所固有的缺陷。这样,就必然涉及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主线的,具体是从以下四个层次展开分析的。

第一层次:生产力水平∀∀∀极其落后∀∀∀比较发达∀∀高度发达

∀%∀%∀%

第二层次:生产关系性质原始公有制各种私有制公有制

∀%∀%∀%

第三层次:经济形式共享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

∀%∀%∀%

第四层次:运行特征部落协调市场调节计划调节

第一层次反映了生产力的不同发展水平。把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所体现的生产力水平分为三大类型: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极其落后的状态,二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比较发达的状态,三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高度发达的状态。

第二层次反映了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是由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原始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是与极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联系在一起的;各种私有制生产关系(包括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与不同程度的比较发达的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公有制生产关系(包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关系)是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层次反映了采取的不同经济形式。不同的生产关系性质又决定了社会采取的不同经济形式。原始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与之相联系的是采取共享经济的形式;各种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与之相联系的是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与之相联系的是采取产品经济的形式。

第四层次反映了不同的经济运行特征。与不同的经济形式相联系,经济运行也必然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共享经济这一形式决定了其经济运行的特征是部落协调;商品经济这一经济形式决定了其经济运行的特征是市场调节;产品经济这一经济形式决定了其经济运行的特征是计划调节。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四个层次的逻辑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个逻辑公式:

公式(1):私有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市场调节

公式(2):公有制(社会主义)产品经济计划调节

从上述两个公式中可以看出,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作用下,人类社会将出现私有制和公有制两类不同的生产关系,这两类不同的经济关系各有与之相联系的经

济形式和运行方式。这样,私有制(资本主义)与公有制(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关系的对立,就延伸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对立。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之所以是对立的,根源在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产品经济是对立的,而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之所以是对立的,根源在于私有制(资本主义)与公有制(社会主义)是对立的。

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中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1∃

∋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它们应用于生产,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的有用性质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直接成为社会劳动。那时,一个产品中的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可以不必首先采用迂回的途径加以确定;日常的经验就直接显示出这个产品平均需要多少数量的社会劳动。))人们可以非常简单地处理这一切,而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2∃

从上述所引用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基本观点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个基本看法是:公有制生产关系与商品经济是相对立的,从而市场调节与公有制经济的运行特征也是相对立的。这些观点和结论,从理论上看,其假设的前提条件是明确的,分析的逻辑是严密的,理论的推理是能够成立的,因而是能够站得住的。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关于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和市场调节相对立的观点,一直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两个等号((即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划等号,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从理论渊源上说,就是在于马恩的这些基本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的理论认识

列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第一个实践者。从理论设想到实践这一理论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一飞跃就其内涵来说包含着这样两个方面:一是经过实践可以检验原有理论是否正确和可行;二是经过实践才有资格对理论做出新的判断,从而去丰富和发展理论。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和实践家,通过实践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不断地提出新的看法和认识,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从十月革命胜利到20世纪20年代初这不长的几年时间里,列宁领导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两段不同的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关系的问题上。列宁在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在一个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要想通过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行不通的。因此,虽然列宁没有能够在理论上根本解决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就是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在理论上还是认为,商品经济、贸易自由就是倒退到资本主义)。但他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在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保留商品货币关系。列宁在 论粮食税中明确指出,如果一个政党试图实行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的非国营的交换的发展,即商业的发展,即资本主义的

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