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947汇聚板块边界的变质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聚板块边界的变质作用

俯冲带玄武岩

多阶段:

板块俯冲→洋壳和大洋沉积物的脱水→流体及酸性岩浆的向上迁移→地幔楔的交代作用和富集→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和岛弧岩浆的生成。

多源:地幔楔(大洋岩石圈+软流圈上地幔);洋壳(大洋玄武岩+大洋沉积物);海水;大陆地壳的混染。

分成四个系列:

低钾系列;钙碱系列;高钾钙碱系列;橄榄玄粗岩系列-碱性橄榄玄武岩系列。每个系列由不同比例的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流汶岩组成,与流体交代和深度有关。

化学成分:与MORB相比富含LIL和LREE元素,而贫HFS元素。

大陆边缘玄武岩

岩浆源区的复杂性:大陆地壳与地幔和大洋地壳与地幔的混杂带

形成环境的特殊性:不同性质板块的会聚部位

形成条件:挥发组分—H2O的作用

A

降低部分熔融的温度

B

改变了矿物的熔融行为—形成的岩浆相对富含SiO2

C

H2O的存在使体系处于高的fo2的条件,磁铁矿先结晶,

导致岩浆不发生富铁趋势的演化—钙碱性系列与拉斑系列的区别。

D

岩浆上升,H2O逸出减少,岩浆快速结晶,并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组合。

岛弧火成岩成因

■楔形地幔橄榄岩熔融;

■洋壳熔融;

■洋壳熔融的熔体与楔形地幔反应形成的辉石岩熔融;

■地幔对流导致地幔底辟体减压熔融,岩浆在地壳中发生分离结晶和同化混染,形成岛弧岩浆。

大陆边缘弧火成岩

活动陆缘火山岩以中钾和高钾钙碱性系列为主,低钾系列岩石很少。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最多。

与岛弧火山岩相比,酸性火山岩数量显著增多,反应有较多陆壳物质的参与。K2O含量随着远离海沟向大陆一侧增加,显示出“成分极性”;

侵入岩的数量远多于岛弧地区,从基性-酸性都有,以中性-酸性岩为主,同火山岩一样,以中钾和高钾钙碱性系列为主。

较厚的硅铝质地壳对岩浆起源影响更大→混染作用的效应更明显;

低密度地壳的存在可以延缓岩浆的上升→岩浆的不流动可以使其分异作用更充分;

地壳物质的低熔点可以使其发生部分熔融,并且形成壳源的熔体,形成流纹岩和大量花岗岩。

大陆弧岩浆作用形成模式

1-俯冲板片的脱水

2-不均匀地幔楔的水化和熔融

3-幔源岩浆的地壳底侵和结晶

4-底侵物质的再次熔融形成英云闪长质的熔体

(a)大陆弧的部位形成辉长岩质地壳下垫物质

(b)地壳下垫物质的再熔融形成英云闪长质深成体

活动大陆边缘的岩浆作用

岩浆的生成是一种多阶段、多源现象。

岛弧环境中出现的四个岩浆系列都有,但以钙碱性系列为主;

在岩石类型上,更多的出现了富硅的岩浆(中性和中酸性)-安山岩、英安岩、流汶岩。更多的酸性岩浆的出现除与地幔楔的被交代富集有关外,还与加厚的大陆地壳有关(混染和重熔)。

钙碱性岩浆活动在先,碱性岩浆活动通常发生于造山后的拉伸阶段。

岩浆起源于地幔楔的岩石圈中,而岛弧岩浆(起因于洋-洋碰撞)则起源于地幔楔的软流圈部分。

岩浆的源区比岛弧岩浆更复杂,包括:

洋壳及大洋沉积物;大洋岩石圈(depleted)和软流圈;大陆岩石圈(enriched);古老大陆地壳。

化学成分上与岛弧岩浆相比更富LIL元素和LREE

陆-陆碰撞带的火成岩组合

1、碰撞前的钙碱性弧火山及侵入岩组合

它们是由陆间洋盆闭合前发生俯冲所诱发的岩浆活动;岩浆源区为受到俯冲洋壳改造的楔型地幔。

2、同碰撞阶段的过铝质(浅色)花岗岩组合

陆-陆碰撞叠加,造成底部岩石部分熔融。二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组合3、碰撞后或碰撞晚期的钙碱性花岗岩

与碰撞前的钙碱性火成岩组合相似,由于碰撞后的热释放致使温度升高,地壳熔融;地幔也可因区域性上隆减压底辟熔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