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表面渗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法玻璃表面渗锡

浮法玻璃液自熔窑流经流道进入锡槽,在熔融金属锡液的上方平铺摊开而成形。在玻璃带沿锡槽前进的方向,玻璃的自身温度由进入锡槽时的~ 1100℃,冷却至离开锡槽进入退火窑时的~600℃。在这样的温度范围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玻璃表面层与锡液之间的离子交换或离子扩散。离子交换反应的结果是玻璃表面层锡含量增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降低。由化学分析得知,玻璃下表面的锡含量远高于上表面,致使上下表面之间的物理性质出现差异,如下表面的折射率和密度均高于上表面,而且下表面的渗锡量对深加工产品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人们只是对玻璃下表面锡含量及其渗锡分布感兴趣,玻璃上表面的渗锡机理与下表面类似,只是渗锡量的不同而已。玻璃下表面渗锡的深度一般为20~40 um。在玻璃的浅表层,Sn“的比例大于sn 的比例。然而在相对深的玻璃表面层上sn 的比例却大于sn 。另外,由玻璃的渗锡分布曲线可知,在距玻璃下表面大约几个微米处,有一富锡层,即渗锡量出现一个峰值,通常称之为驼峰或卫星峰。在深度小于这个富锡层的薄层内,二价锡的比例大约占了60%。在深度大于该富锡层的玻璃内部,四价锡的比例大约占了80%。

浮法玻璃表面渗锡原因

浮法玻璃表面渗锡主要是由于熔融状态的锡的氧化造成的。为了防止锡的氧化,通常会往锡槽中充入惰性加还原性的氮氢保护气体。即使是这样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残余的微量氧的存在。在1023。K(750℃ )时,氧气在液态锡中的溶解度为0。0049%。这些微量氧与锡发生下列化学反应,将锡氧化为高价态:

Sn+【0】一Sn (n=2,4) (1)

产生的锡离子中主要是Sn ,这是由于锡槽中主要是还原性气氛所决定的。所产生的四价锡可能又被保护气体中的氢还原为二价:

Sn4++【H】_÷Sn (2)

Sn 在玻璃带中的扩散速度远大于Sn 和Sn。,这是因为Sn 与玻璃中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M )发生离子交换反应:

Sn2+(锡液)+Mx+【玻璃表面层

)_÷Sn 【玻璃表面层)+M 【锡液) (3)

由于离子交换反应的结果,使锡扩散进入了玻璃带的表面层。所以在浅表面层中,玻璃中的渗锡主要是Sn 居多。在玻璃的深表面层,由于有Fe 等氧化性物质的存在,使得sn 被氧化为sn“:

Fe +Sn —÷Fe2++Sn (4)

这就是为什么在玻璃的浅表层的渗锡中,二价锡的比例大约占多数,而在玻璃的深表面层的渗锡中,四价锡的比例占多数的理论根据。锡槽中玻璃带与液态锡之间所发生的离子交换反应示意于图1。

3 影响浮法玻璃表面渗锡量的因素

浮法玻璃表面渗锡量和渗锡分布状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玻璃带与锡液接触的时间、保护气体成分、玻璃基体的化学成分、微量氧的浓度等。下面将对

上述因素逐一作出简单阐述:

3.1 温度对浮法玻璃表面渗锡量的影响

在其它生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渗锡量越高,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温度高,玻璃液的黏度降低,离子的扩散速度或离子交换反应速度加快,在同样时间内渗入到玻璃体内的渗锡量增加。与此同时,氢气在锡液中的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氢原子扩散进入玻璃表面层的深度增加,也就是说还原层的厚度增加,因此富锡层出现的位臵会向玻璃内部转移,图3g在N:/H:为90/10,温度为a=600 oC,b=700 oC,c=800 oC,d=900 oC时,在实验室规模的浮法装臵上,热处理10 minH']的SIMS锡渗透深度分布图。

3.2 接触时间对浮法玻璃表面渗锡量的影响

玻璃的厚度决定了玻璃带与锡液接触的时间,玻璃越厚,接触时间越长。一般来讲,玻璃带与锡液的接触时间越长,渗锡量越高,这一点不难理解。随着玻璃带与锡液接触时间的延长,离子交换反应的HCfnq增加,扩散进入玻璃表面层的锡离子数目也随之上升,渗锡量升高,图4为在800 oC时,不同停留时间,a=10 min,b=20 min,c=40 min,d=80min时的SIMS结果,其它条件同图3

3.3 保护气体的化学成分对浮法玻璃表面渗锡量的影响

锡槽中的保护气体为氮氢混合气。但由于氢气在混合气体中的含量不同,也会导致渗锡量的变化。混合气体中氢气的含量越高,渗锡量越低,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首先说氢气含量高,还原性气氛浓,锡槽中氧的含量会随之降低,锡被氧化的几率减小,渗入玻璃中的锡离子数量自然会减少,所以表现为渗锡量的降低。与此同时,富锡层或卫星峰出现的位臵也会随氢气比例的增加而向内部漂移,在没有氢气存在的情况下,不会有富锡层或卫星峰出现。其原因已在2.2节中说明。保护气体中的氢含量对渗锡量和渗锡分布的影响曲线见图6,

(a)为N /H 100/0, (b)为N /H =98/2, (a)为

N,/H,=80/20,(d)为N,/H,=80/20,处理温度为800

℃,由SIMS得到的渗锡深度分布。

3.4 玻璃基体的化学成分对浮法玻璃表面渗锡量的影响

浮法玻璃的基础成分也对表面渗锡量产生影响。K.F.E.Williams等研究了白玻与着色玻璃(Fe,O wt.1.22%)之间渗锡量的差异。白玻的表面锡含量(~7%)远远高于颜色玻璃的表面锡含量(~2%),这与前面对浮法玻璃渗锡原因的分析是一致的。Fe“含量高时,Fe 和sn 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4)进行反应,致使sn 的浓度降低,sn 的浓度升高。这时向玻璃中扩散的锡离子主要是Sn“,由于Sn 的扩散速度大大低于Sn 的扩散速度,导致着色玻璃的表面渗锡量低于白玻的表面渗锡量。Fe 对渗锡分布的影响曲线见图7

3.5 微量氧的浓度对浮法玻璃表面渗锡量的影响

如前所述,氧与锡的反应是导致渗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随着锡槽中氧的浓度的增加,玻璃表面渗锡量会大幅度增加。所以浮法玻璃生产厂都尽量提高保护气体的纯度,增加锡槽的密封性,保持槽内的正压性,以避免外界空气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