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朝的监军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嘉靖朝曾一 度撤回监军内臣外, “沿及末季,京营全 任中官,外镇必设监视, 一代弊政,莫此为甚。”
于此可见,监军宦 官始终是最受专制主义皇 权信赖的政治力量。
二、文臣监军
• 明朝中后期文臣监军和宦官监军一样 ,同为监军制度的重要Hale Waihona Puke 成部分,两 者互为制约,互为补充。
• 明代文臣监军系统共分为四个层次: • 总督、巡抚、巡按、兵备道
• 1、总督
• 该职虽号称“文帅”,但却很少直
接参与指挥各项具体战事。
• 一般而言,总督主要负责协调本战区
内各镇的军事行动,监督和考核统兵作战
的将帅是否称职。 • 其经常以“朝廷宪臣”的身份行使监 军之权,按章依律弹劾失职或不法将帅。
• 2、巡抚 • 正统初,开始在诸边镇添设巡抚,其 主要职责是监制将帅,督查地方军务。 • 英宗即位,巡抚被授予提督、赞理或 参赞军务的权力,标志着明代文臣监军制 度的确立。 • 巡抚以皇帝代表的身份监临军镇官兵, “许以便宜行事”因而具有极大的政治权 威性和控制力。 • 巡抚在军镇的只要职责是监察将吏, 管理日常军务。
中国明朝的监军制度
张颖
参考资料:《中国历史上的监军制度》 季德源 《明代皇权政治研究》 李渡
监军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国君或者 皇帝派身边亲信监督军队以及高级将 领行动的一项特殊的军事制度。 它是中国历代军事制度中的一 项十分重要的制度。
最早的监军出现于春秋晚期 (公元前547 年以后) 据 《 通典职官》 载 “周代,齐景公使攘直将兵捍燕,晋之师。 攘直愿得君之宠臣以监军,公使 庄贾往。 贾不时至,宜斩之,是其始也。”
一、宦官监军 • 1、自永乐朝开始,明统治者在 各军镇不断增设监军宦官,与 镇戍制度下的各级军事单位相 对应,层层布控,逐渐形成了 庞大严密的宦官监军网。
• 2、此外,在留都南京、中都凤阳等 具有高度政治象征意义的都邑, • 各行省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中 心城市, • 以及交通、漕运、手工制造业中心 、海陆口岸关隘等战略要地, • 明统治者均派驻宦官协镇监督。
监军的产生,在早期并不是常设 的职官,而是应将领的要求派出的 临时差遣官。 而且充任监军的人无固定的出 身和职务,一般是国君或 皇帝身边 的亲信,甚至是自己的儿子。 以后逐步以专司监察的官员兼 负军事监察的职能。
三个发展阶段: 起源于 形成于 盛行于 顶峰 废除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唐代 明代 清代
• 3、巡按 • 明制,都察院岁遣御史巡察各地,成 巡按御史,亦肩负监军之责。 • 万历之后,巡抚侧重于统领军队作 战,向“文帅”方向转化,同时,巡按监 军权力迅速加强。 • 明后期。巡抚主“叙功、荐举”, 巡按主“纠弹、复勘”,总兵大将乃至总 督、巡抚均在其监察纠劾之列。
• 4、兵备道 • 弘治中,明以地方按察分司为单 位设置兵备道,又谓之监司。使中央 和地方政治监察机构与军事监管制度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明后期,由于巡按在文臣监军系 统中的权力不断扩大,其下属兵备道 的地位也日渐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