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的艺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歌曲的艺术性
【摘要】歌唱活动是意识和肌体的双重活动,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歌唱者使用他的发声器官和身体机能活动,把一个个音符转化为美妙的声音,因此歌唱训练的根本就是不断地改变歌唱者的声音概念,在这过程中,意识是发生作用的。所以在平时训练时歌者必须在思考中歌唱。通过培养歌者敏锐的听觉和想象力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声音形象,嗓音投射可以说是由歌唱者的想象力即声音形象来支配的。本文试就如何建立正确的声音形象的问题,谈一些体会。【关键词】声音形象歌唱技巧
一、声音形象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作为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最重要的就是气息、咬字吐字、声音的位置、对歌曲的理解和处理。我们认为在美声唱法中男高音的好的声乐形象,”正确、规范的歌唱声音形象”是运腔自如,充分使用头腔共鸣、高音圆润透亮而富有穿透力和弹性的声音。歌唱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规律。比如说在美声唱法中歌唱者要取得圆润透亮、浑厚有力、有穿透力而有弹性的声音,必须在身体各部位(包括发声器官)保持轻松自然的状态下,科学利用身体的共鸣腔和气息,而形成的音响。其中共鸣腔的协调和使用、气息的运用和发声器官的放松自然协调发声等就是科学歌唱方法和发声原理的内容。建立好的声音形象对声乐学习者(尤其是声乐的初学者)的声乐学习非常重要,好的声音形象就是声音训练的目标和学习进程的参照物,如果没有它,声乐学习就会
变得茫无目的,到处碰碰撞撞,到头来,只会是陷入举步维艰,糟蹋了好条件的地步。形象,一般指具体事物,而文学艺术的形象是“人们从审美理想的立场出发,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画”。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认为,声音形象是在探索鲜明的声音和回声的实践活动中,在非理性的和无意识的状态下,通过理性的意识和精神上的再创造,以科学技能和智慧听觉来调解产生出来的声音客体的实际效果。
我们知道,嗓音并非仅仅是发声体的机能活动,它是声音的形象,是通过身体上的各种渠道的调动投射出的供人们辨听、欣赏的声音艺术空间的效果。
二、声音形象的把握
要塑造出理想的声音形象,就必须把所有的歌唱活动看作意识和机体的双重活动,要求歌者追求音乐逻辑与形象思维的和谐统一,要追求心灵情感与审美对象的和谐统一,要追求歌唱技巧与个人风格的和谐统一。要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一定要对歌唱声音有一个科学的认知。科学的认知就是指对声音听觉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理解。歌唱者的歌唱声音在歌唱者看来存在有两种效果,一种是主观效果,另一种是客观效果。前者是歌唱者现场演唱时,自己的耳朵听到的声音效果;后者是歌唱者歌唱时,观众听到的声音效果。有过听录音经验的人就会知道,录音通常与自己当场演唱时所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大相径庭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长期的声乐学
习实践使歌者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歌唱者,就必须要有一副好耳朵,没有好的听力,就不可能对老师所教内容和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好的判断判断,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就更不会有好的富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对不同的声音,歌唱者要细听专家们及老师的见解,要全面分析一下,引用他们的方法,不要武断给自己下结论,想出解决的办法。否则,就会严重阻碍歌者的进步,尤其是不利于声音形象的确立。
歌唱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从艺术歌唱的角度,是为了表现自我,释放压抑在心中的情感,交流歌者和受众之间的情绪。从科学技巧的角度或者说从教学的角度,就更多地要涉及和检验表现的完成效果。如果在歌唱训练中,要描述和分析所观察到的声音状态,并从构成这个状态的原因找到它们的效果,仅仅有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歌者必须要把嗓音运动的基本原理及声音形象表述出来。可以说,声乐学习中的大部分困难就是在老师试图向我们讲解怎么做时产生的音响效果。因此,为了准确地和老师交流,加速想法的传递,教师在教学用语上把源于共同体验的某种特定的要素,以赋予形象化的语言或生动的比喻,引导学生用各种新的体验去感受它。所以说,艺术家们的语言是科学的、生动的、形象的,甚至是夸张的,这对于歌者绝对有利于尽快实现从抽象到具象的这一根本性转变。在声乐学习中,老师一直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尤其是大师们的作品,要分析他们的技法,模仿他们创造性的技巧,目的是研究他们是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天赋,创造出卓越的声音。我们也更
加认同教师的示范行为——给学生嗓音训练提供的参照物和模仿取样主体的客观事实,因为“它可能是最容易使学生熟悉教师认为是可取的那种音响和可取的发声方法的手段”。
三、结束语
在歌唱训练中,教师以“示范性”教学手段,提供给学生模仿的样板,是为了让学生找到科学美好的声音形象,继而在声乐追求的道路上奋发努力。在这一点上,本文不主张“会唱的不会教”“会教的不会唱”。本文十分推崇和赞同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的主张,即“会唱的不一定会教,但是会教的必须会唱”。这里还要指出,我们强调意识的核心作用,并不是否定身体训练(歌唱机能)的重要性。在实际训练中,它们其实是相互交织的,组成了声乐学习过程的一个个步骤和环节。最终,通过长期而明智地使用意识和身体的某些功能或器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声音形象,最后达到技巧娴熟,演唱自如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孙兰娟,建立美的声音形象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j],1996(03)
[2]王成东,声音形象的思维对声乐学习的帮助,连云港师专报[j],2000(04)
[3]杨晓萍,谈“唱法”与“风格”,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m],2002年第3版
[4]许讲真,语言与歌唱,上海音乐出版社[m],1984年第2版
[5]唐琳,声乐教学泛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m],2004年第2版
[6]薛良,《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6月第一版
[7]姚红,《以情达意》,沈阳音乐学院报社2003年第二期
[8]周自明,《论歌唱艺术的情感体验》,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6月第二期
[9]教真玉,《声乐艺术的情感理解与表现》,音乐生活杂志社2004年第二期
[10]杨立军,《浅论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音乐生活杂志社2005年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