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的心理辅导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毕业生的心理辅导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健康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为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营造轻松的就业氛围。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就业压力
高校毕业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经过三至四年的大学学习和实践,在知识、思想、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伴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当前高校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我国在社会转型期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的压力日益凸显,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部分大学生因此出现了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也会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1.1 焦虑心理
随着毕业日子的临近,“毕业学生太多,就业形势太严峻”成为频频
出现的话题,让他们在对未来工作期待的同时,增加了对竞争的恐惧。

随之出现浮躁、不安等各种反应,尤其是在择业中遇到挫折的毕业生,更会出现焦虑、忧愁等表现。

这种焦虑心理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中广泛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

1.2 自负或盲目自信心理
自负是指对自己评价过高的一种心理倾向。

有很多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较高,或是就读于名牌大学及紧缺专业,没有理性地认识到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总是好高骛远的向往高薪水、高起点的工作,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在求职受挫后仍不肯降低期望值,最终错失很多就业机会。

1.3 自卑恐惧心理
自卑恐惧心理是与自负心理相反的一种心理问题。

有些毕业生在择业中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缺乏竞争的信心,还有些毕业生认为自己缺乏社会经验,对就业充满恐惧,因此择业时降低个人期望值,缺乏主动争取机会的准备。

尤其是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很容易灰心丧气,甚至全面否定自己。

2 造成大学毕业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高校毕业生未经生活的磨练,心理并不成熟,不具备成年人稳定的
心理状态,遇事容易冲动,面对挫折时,思想上会发生较大的起伏。

诱发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2.1 就业压力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但是社会需求并无太大变化,这对毕业生的期望值有很大的冲击。

毕业生的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平衡、就业渠道闭塞等原因给毕业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毕业生在择业时无所适从。

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层次、个人能力、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使许多毕业生感到竞争力不足。

调查表明, 目前就业压力已成为诱发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2.2 学习压力
毕业生的学业压力有很多类型,部分毕业生因为在校期间未努力学习,成绩不及格,毕业前夕忙于各种补考;选择考研的毕业生精神长期高度紧张,在选择专业和学校时顾虑重重。

由于时间上的重叠,还要承担着考研失败错过工作机会的风险。

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今后就业增加竞争力而参加各类证书的考试,例如: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证书、会计师资格证书和律师资格证书等,同样长期处于紧张学习中。

2.3 人际关系压力
很多高校毕业生对大学中单纯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向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转化产生恐惧感,面对即将要进入的社会大环境出现了交
际困难,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因此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出现自闭现象。

其中不少毕业生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甚至对网络产生了精神依赖,导致心理疾病。

3 加强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对策建议
3.1 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校思政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等要把握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及时发现并排除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1.1 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但是毕业生正处于有理想、有抱负的时期,容易对现实的期望值过高,理想主义色彩浓厚。

择业时,毕业生往往盲目的去大城市竞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或国企,但伴随着国家企事业单位人员的精简,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越来越低,进而出现的怪现象是,许多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同时许多用人单位招录不到毕业生。

这种人才供需错位,使就业渠道更加狭窄。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用大众化的理念引导学生转变就业思想。

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化的时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进入社会精英岗位。

相反,大部分毕业生都将从事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普通
工作,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1.2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认识自我。

作为高校教育者,应该依据学生自身条件,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及职业发展前景,为学生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职业选择,建立适合其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

同时帮助毕业生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其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有一个恰当的定位,构建合理的价值取向。

3.2 高等院校以服务为中心,为毕业生排解心理压力。

高等院校帮助大学毕业生排解心理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带来的困扰, 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2.1 加强毕业生专业指导,广泛提供就业信息,提高就业成功率
高等院校应高度关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针对不同专业开展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

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其分析各自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机会。

高校还应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开拓用人市场,加大就业宣传力度,完善社会与学生的的信息沟通平台。

3.2.2 开设专家讲座,向学生传授求职经验等,减轻学生精神压力
很多高校毕业生的压力来源于对就业的恐惧,由于缺乏经验、技
巧,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或专家讲座等途径使学生对求职、面试、就业后的人际关系等方面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3.3 和各界积极配合,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的环境
就业问题不仅是高校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问题。

国家要制定完善的就业政策, 规范就业市场秩序,保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社会各界要积极创造条件,广开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大学毕业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社会各界都应该认真关注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为毕业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就业氛围,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景莹.大学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2]陈艳.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5-68.
[3]韩延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刘晓波,张志健,郭江平.大学生就业指导[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