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计划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综述
在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业绩水平之间的关系方面,西方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公司业绩的增加。例如: Wagner和Rosen (2005)致力于研究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是公司的成本支出大幅减少,销售增长率大幅提升。推行了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整体业绩水平明显高于未推行该计划的同行业企业。SR Adamson (2013)研究表明,员工持股计划在提升公司价值方面有很强的正面作用,因为实行员工持股计划能够给员工、供货商和管理层发出激励信号,并且向外界营造出一种公司内部团结、向荣的形象,能够提升公司价值。第二种观点认为,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业绩之间没有显著的关联。Mauldin (20099)致力于研究美国推行员工持股的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得出并非推行了员工持股的企业全部可以提高公司的绩效水平。Conte 和Tannenbaum (2008)研究得出公司的绩效水平与员工持股计划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SI Ivanov,JK Zaima(2011)同样证实,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绩效的提升更多的来自于政府的税收优惠,理论上的激励作用并没有显著的提升公司绩效。
除上述研究外,国外学者对员工持股计划的研究还包括、计划实施要点、资金来源、实行方式等方面。例如:Corey (2013)选取美国1 5家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对其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包含员工持股实施的条件、实施流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政府税收政策的影响、计划分配红利时需关注的事项等内容,最后提出相关配套措施以推进职工持股方案的实行。Aharon ( 2012)认为员工购买股票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由公司建立信托基金并提供担保,之后以基金名义贷款并购买股份,用分配的红利逐年偿还贷款,同时员工在持有股份时,一般做出存续期内不要求增加薪资或者降低薪资的承诺。二是企业出让股本总额的25%左右给员工持股委员会,并用以后的红利逐年偿还。Janis ( 2011)认为美国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应与职工养老保险相结合,由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代为管理员工股票,定期向职工披露股票的数量及其市值,并且当员工退休或因故离职时,可按照一定工龄和薪资标准获得相应的股票或者现金。
1.2.2国内研究综述
在早期研究中,高闯以职工主体论思想为基础,阐述了员工持股制度中员工所处的地位,员工持股计划使员工在工作时的效率得到提升、增加员工的自身参与感和归属感,并且确立了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同时指出员工持股制度在促进员工成为企业主体方面的局限性。李国海从法律方面对员工持股问题进行了讨论,阐述了员工取得公司股份的法律途径,以及员工持股制度在法律上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意见。
在员工持股计划与激励效果这一问题上,我国学术界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员工持股计划能够有效的达到激励效果;另一种观点认为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效果有限。第一种观点方面,黄群慧,余著,王欣,邵蜻婷(2014)提出员工持股的本质是一种同时具备激励与治理双重效应的制度安排。并通过对以往员工持股案例的分析概括出员工持股计划的设计应该考虑对员工的激励符合公司整体目标、使员工可以分享公司的剩余价值以及从长期来看可以起到对员工的激励。任磊,刘杰(2016)对此持同样的观点。此外,朱砚秋,杨力(2017)以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来衡量股权激励效果,得出股权激励对象的范围越大激励效果越好,增加高管占股权激励股份比重对激励效果影响不大,员工持股计划具有更好的激励效果。第二种观点方面:孔锦、徐永翃(2015)以陕西省非上市中小企业的历史数据对员工持股计划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存在边界条件,即受到持股人数的调节影响,具体来说,员工持股人数越多,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越小。张望军、孙即、万丽梅(2016)指出,员工持并不总是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中也存在高杠杆风险、企业行为短期化等问题。
在员工持股计划优势、实施意义方面:王晋斌(2005)分析了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中参与者的动因、交易的整体程序以及持股会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他认为设计出一个能使企业员工和管理者目标一致的制度安排是员工持股计划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政策上政府没有给予员工持股计划足够的便利和优惠,标准的设定过于严格等问题是导致员工持股计划失败并沦为企业谋求短期福利工具的原因。张衔和胡茂(2015)从理论上分析了员工持股制度的优势,指出员工持股制够在新时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90年代后期员工持能股在我国推行不顺利的原因,认为当时的员工持股制度定位存在偏差,注重短期筹融
资与赚取差价,忽视激励职工与全员参与,加剧管理层与职工分配不公,而监管层为简化监管甚至硬性叫停员工持股计划。张望军、孙即和万丽梅(2016)针对2014年证监会发布员工持股指导意见之后,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376家样本公司的数据,研究表明持有股权的集中性强、企业创造利润多的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市值增速显著高于未实行的公司,并且实行的公司股价回报率也显著高于其它公司。
除上述研究外,国内学者还对我国员工基础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姜涛(2016)对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过程进行了介绍,指出我国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如何改善员工持股制度提出相关的建议。王烨,周政(2017)提出了目前员工持股计划实行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认为我国员工持股计划对实际股权结构的改变不大,同时很多员工持股计划都存在着短期套利行为,并不是以长期激励为目的。
方重、汪忠新和康杰(2016)从证监会的角度分析了2014年新的指导意见实施后,上市公司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情况,并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员工持股的合理性与合规性不足,对员工优惠力度不够等。并提出了上市公司需要强化信息披露,规范行使权利,保证股票持有人合法权益;应当完善交易细则,降低大股东减持的负面影响,并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增强持股计划吸引力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