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诗有感
诗是言志抒情的艺术,重在表达情致,展示意境,使读者涵咏体味,感同身受。
古人有“言不尽意”之说,语言本来是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但有些微妙的思想感情,却不能为语言所曲折尽传;有时一频一笑,一个流盼,一个手势,其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比直接说出来的不知丰富多少倍。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无言的对视中,彼此的情意都心照不宣了。
诗歌以抒情见长,诗人深知语言的表达功能和不足之处,他不但力求以言传情,而且善于因难见巧,把“言不尽意”这一语言的表达缺憾,化为“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的抒情技巧,这种技巧就是通常所说的含蓄。
诗的含蓄美,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一种“不言之美”。
司空图在《诗品》中论“含蓄”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所谓“不着一字”,并非什么都不说,而是简练而传神地勾勒几笔,点到即止,极富于暗示性,意在言外,使人涵咏想象而得之。
有如绝色美人,淡扫蛾眉,不事艳妆,而自觉风韵天然,楚楚动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天际流”,“峰会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只不过就眼前景物略使点染而已。
不言离思,而别意之深长已悠然不尽。
含蓄的诗往往不止于所写的一端,而有言外的别旨和风神。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所写既是杨花,又不仅仅是杨花,而包孕着对风尘沦落的女子的深厚同情;“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所写既是日暮春愁,又不仅仅是春愁,而流露了对国是日非的殷忧和感慨;
而且更重要的往往在后面的深层意蕴。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长吉的“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使人感到的也不仅仅是采菊看山和看人弹琴而已,前者的襟怀冲淡和后者的风情旖旎,都留于言外,体现了不同风格的含蓄之美。
由于含蓄之富于暗示性,在表现上以少总多,从无见有,就大大开拓了诗歌的内容涵量,并为读者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一些篇幅短小的诗,如绝句,就特别讲究含蓄,一唱三叹。
含蓄的诗,由于不作铺陈直叙,而通过淡墨之笔和曲折比兴之词,追求言外的意趣风神,因而其意向常常带有某种朦胧性和多义性。
含蓄的艺术魅力即在于此。
厨川白村在《苦闷的象征》中曾引用波特莱尔的散文诗《窗户》说:“从一个开着的窗户外面看进去的人,决不如看一个关着的窗户的见得事情多。
再没有东西更深邃,更神秘,更丰富,更隐晦,胜于一支蜡烛所照的窗户了。
”所以厨川白村说:“烛光照着的关闭的窗是作品。
”因为这种窗户不像敞开的窗户那样一览无余;它虽然关闭着,但在摇曳的烛光映照下,若明若暗,使人既能窥视,却又不甚分明;在朦胧中格外富有一种诱惑力,诱发人去猜度和想像那窗户里面隐藏着的全部秘密。
这境界与诗的含蓄十分想像。
李商隐的《无题》诗,就是这种“烛光照着的关闭的窗户”。
千百年来,无数读者在窥探这扇窗户,在朦胧中各有所见,但似乎都不能尽其底蕴。
从诗的朦胧性和多义性来说,其底蕴几乎是不可穷尽的。
含蓄的诗之所以耐人寻味,大半在于此。
苏东坡说:“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所谓“必此诗”,就是说一不二,直白浅露,毫无含蓄之致。
这是作诗之忌。
含蓄是诗美的一种表现,而不是美的极至。
含蓄与否,应视具体情景而定,不能为含蓄而含蓄。
爱情诗一般比较含蓄,但也不乏汉乐府《上邪》那种指天盟誓,大胆热烈的佳作。
杜甫的诗以沉郁顿挫见长,但也有十分明白快畅的,例如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他平生“第一快诗”,手舞足蹈,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战乱流离中忽闻胜利捷报的狂喜心情。
在这种情况下作诗,既顾不上含蓄,也用不着含蓄了。
“含蓄”作为艺术美的形态是中国古典诗学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便是诗人的最高追求。
当然,这“不着一字”指的是言外之意,而要把那“无边春”表现出来,还是需要借助富有暗示性的“一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