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禅武医文化的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林禅武医文化的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少林禅武医文化的剖析和CIS战略思想的研究,认为要想让少林禅武医文化资源成为文化资本就应当充分结合文化自身优势,用理念、行为和系统识别对其实施转化,为优化资源配置和强化文化品牌提供动力。

关键词:CIS战略禅武医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形式,广泛的蕴藏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状之中,它既以作为一种实存化、可感化的物质和精神资料形式而存在,又可以以一种思想化、智能化、符号化和想象化的虚拟形式存在。

作为河南省地域性文化标志的少林禅武医文化具备多重内在性特征,拥有深刻的哲学、医学和心理学价值和独特的意义,尤其是依托其母文化——少林文化,作为非物质性文化资源极具消费和开发价值。

因此本研究将基于CIS战略模式,就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少林禅武医文化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作用和影响力进行探讨。

1 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的基础
“文化资本”(le capital culturel)最早由法国社会学皮埃尔·布迪厄提出,指的是通过对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所衍生成的文化生产、文化服务等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社会形态[1]。

少林禅武医文化拥有深刻的内涵和广
延,但发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呈现出声势大而实力不强、传播广而影响力有限、内容丰富但杂而不精的状态,尤其是在实践层面上,少林禅武医为僧人养生的生活方式,大众践行者、受益者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出其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影响力,这使得禅武医文化资源难以完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

所以我们需要根据文化资源本身具备的特征,首先从文化资源本身的特质出发,固其根本、浚其源泉。

首先,文化资源本身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等辩证特征。

就整体性和系统性而言,禅、武、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三学并非孤立存在的,因此,少林禅武医文化绝非一个封闭的文化资源体系,我们在思考文化发展时一定要摈弃狭义的文化所属界限,跳出文化来审视文化本身因势利导,善于发掘和利用禅、武、医内部和外部的辩证联系和交融互通,在其文化系统内实现与体育、医疗、心理疏导、健身等资源的优化整合,在文化系统外寻找与新闻出版、影视资料、旅游、商业的最佳切合点积极促进禅武医向文化资本的转化。

其次,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既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特殊性。

一种文化终究是否能够成为人们精神诗意的栖居地,取决于该文化能否保持其鲜明的符号特质。

实现少林禅武医向文化资本转化的前提是既注意保持其原有的文化个性(特殊性),又需要促使其融入大众文化的实践内部(普遍性),成为广大群众精神家园的一部分。

只有尊重文化本身的历史、善待文化资源才能为文化资本的形成提供坚持
的文化基础;只有适应当下的社会、在融合中创新,才能为文化资本的转化提供强大的现实基础和动力。

第三,少林禅武医文化虽很具吸引力,母文化——少林文化已形成国际化品牌,但文化内部的整合却没有完成,尤其是对其精髓禅武医内涵的挖掘远远不足,因此要想真正形成恒久完备的品牌化机制,就要求更多的从禅武医内部寻找中国文化精神和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模式,赋予古老而神秘的少林文化以时代气息,整合和优化文化资源、实现市场化运营、系统设计文化发展方式和营销手段,最大程度上降低文化资源闲置,是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的前提。

2 禅武医文化资源转化引入CIS战略
那么如何才能把少林文化资源高效地转化为文化资本,笔者认为可通过CIS战略引入,充分利用禅武医的资源进行系统设计,突出其鲜明的文化品牌形象,以提升知名度和差异化发展优势。

CIS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优化管理来实现文化最大化,达到铸造品牌、促进文化消费市场朝多层次、不同个性需要的方向发展,它以创意特征的形式把动态的文化转化为相对稳定的文化产品,并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特殊商品,达成资源到资本的快速转化[2]。

根据文化持续增值原理,进行禅武医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创新设计与经营可借鉴CIS的三大系统模式,即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2.1 理念识别:充分挖掘少林禅武医的底蕴
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指的是以人脑和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理念文化。

理念文化是一个文化体的核心价值观、文化精神和文化本质内涵高度浓缩和概括。

少林禅武医的精髓在于禅。

禅宗理论是少林禅武医的重要理论支撑。

在佛教史上禅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佛学文化,在东亚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3],其理论重点在于不断地完善和升华人的生命本质,实现生命的内在价值,通过心性、心理、认识、观念等范畴,即在主观精神领域转变生灭的观念,扩大心的作用,泯灭情欲,排除妄念等内在活动来消解人的各种矛盾,排除心灵的紧张,克服人的意识障碍,从而实现自我超越的,这即是禅的精要。

少林禅武医以禅为核心,同时将禅宗和武术这两个价值取向完全相反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在调形与调神相结合的养生原则下,形成了独特的少林武术,因此少林武术文化提倡“禅武结合”。

少林医学同样以禅宗为主,以佛教道理为本,去帮助他人修养心性。

佛教常以医喻教,喻佛为医师,法为药方,僧为看护,众生如病人,佛曾号“大医王”,专以治疗众生心病为己任,是对人心灵的一种净化。

总之,禅武医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只有在发掘少林禅武医的底蕴和核心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理念识别的创新体系,可以这么说:开发是保护的手段,保护和挖掘是开发的前提。

2.2 行为识别:形成禅武医文化竞争力源头之水
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是指以文化核心理念为载体的行为文化。

独特的理念文化是一个文化体的灵魂所在。

但是如果理念文化
不能转换成为活力充盈的行为文化,理念创新就不能转化成为行动的创新,文化的种子就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所以要保护和开发少林禅武医文化就必须倾力打造其市场竞争力,在一个核心的理念文化指导下,建立一套以具体文化材料和实践方法为核心的行为文化。

首先,少林武术中的洗髓经、易筋经等导引术有益于通经活络、活血强身、充盈气血,同时兼具锻炼心肺功能的各种拳术和器械,还有推拿按摩等医疗术。

因此应专门针对少林禅武医不同层面的各种养生价值进行综合探究,从当代科学和中医学的视角对其养生作用做出科学的解析。

其次,少林文化在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吸取中国道家理论和中医学思想逐渐成为独树一帜的禅医体系,在与中华哲学思想相融合的过程中,以禅宗的无之无痕、心无挂碍与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和阴阳理论相结合,与传统中医和道医具备了相同的哲学体系和理论范式。

因此可从中医理论和易经哲学出发,探究武术文化的养生理念和养生哲学,从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对禅医的养生智慧进行深入挖掘;第三,少林禅武医的精髓之一就在于通过养德来养心,只有心身同健,才能达到养生的真正目的。

因此从东西方心理学的不同角度对少林禅武医在养心、健心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进行分析研究。

养心、健身、医疗三者三位一体、血脉相连,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因此必须用整体观、系统观和动态平衡观对少林禅武医进行综合的考察和研究才能发现其养生的核心和真谛。

2.3 系统整合:形成可视化的禅武医文化系统
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是指一文化体以文化享有者或持有者为载体的隐性文化集合体。

它可以通过少林禅武医文化所衍生出的一切物质形态作为文化形象视觉系统,在展现该文化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如何利用“禅武医”衍生品的文化语言展现少林文化独特的文化个性。

少林禅、武、医三位一体的具体体现就是它所蕴藏的生命价值,其中包含养生价值、道德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它是多元化的载体,我们不仅要把它从文化资源物化成为文化行为,要想真正实现向文化资本的转化,还要使之具备可视化文化系统的特质,即形成具备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标志。

首先,随着西方体育的东渐与奥运会竞技的冲击,人们往往更加注重外部形体行为的操练,忽略了锻炼意识的“内作用性”,故难以真正达到养生之目的。

当代是物质生活高度繁荣的大工业发展的时代,社会节奏快,人们无暇顾及自己精神空间,得不到身心的放松。

因此心理健康、和谐问题成为了当代人必须面临的最大挑战。

而学禅则可以让人们在紧张之余,使情绪得到放松和调整,重新领会那种恬静平淡的生活情趣,禅的这种特殊文化识别模式在该意义上形成可视化系统,应紧密联系该模式把禅文化首先打造成文化资本形式。

第二,少林禅武医讲求“以禅修心,以武养身,以医调病”,包括修心、修身、居食养生。

通过修习禅定,使人清净心灵、约束行为、弃恶扬善、涵养道德;修身术分为内修身与外修身,内修身指通过坐禅入定,调息元气,由静入定,由定生慧,最终修得正果;外修身就是对筋骨肉形体的修炼,通过劳动、习武等肢体运动来强健身体;居食养生主要讲究在
生活起居上,远离尘世,寻幽深之处进行修行,在饮食上有“斋戒”,以此来促进修心和修身的效果。

禅武医三体模式在现代这种人们亟需回归自然和精神家园的时代,更加具备可视化文化系统的特性,因此把禅武医养心、养德、养神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锻炼方法像其他体育和文化项目一样作可视化和系统化整合,充分把其深刻的内涵和文化底蕴物化成为人们可闻、可见的书籍资料、精品视频、养生药品、宣传广告、艺术表演等等,使这种充满古典神韵的文化披上现代化的外衣,成为可视化文化,突出其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以完成向文化资本的转型。

3 结语
“文化营销”概念最早来源于西方的“企业营销”理念,文化营销应当突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少林禅武医文化要想在竞争如此强烈的文化大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接受市场的规则,但这种接受的前提是挖掘和保护其内在文化特质,只有保护好文化的内在特殊性和差异性才能突出该文化的理念识别;只有促进文化的理念识别成为行为识别才能使文化的种子得到大众的践行和浇灌;只有使其具备可视化识别才可能完成由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换。

禅武医作为少林文化的精髓,在发展过程中既要注意挖掘和保护它内在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文化的特质,又要注意借助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竞争手段对其进行市场化运行,才能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一份属于中原自己的经济动力。

参考文献
[1]Bourdieu,P.The forms of capital[M].In J.Richardson(Ed.)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1986:248.
[2]汪秀英.企业CIS战略的策划与实施(第2版).[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2:12.
[3]方立天.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J].哲学研究,1995(3):66~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