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现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现状与对策
商州区红门河中学汪军盈
历史学是最综合的社会学科,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并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更加合理地参与社会实践,同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深厚的知识基础。所以历史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掘青少年的创造力,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服务。要达到此目的,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状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仍存在着许多难以令人满意的地方,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
现状一:阳奉阴违。国家规定研究性学习每周3课时,但只是课表上的表面现象,早在暗中被其他的学科课程瓜分了。就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来看,每到研究性学习的课就会有科任老师去占据时间。在一些地方,越是“名校”,越是背负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就越束手束脚。反而是一些薄弱学校却希望借课改的光背水一仗,绝处逢生。
现状二:流言蜚语。常能听到不知情者的妄评,自己却做不到“人不知而不愠”;三课时的大块教学时间,容易引起其他的学科课程老师的眼红。甚至对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也如面对洪水猛兽,或嗤之以鼻,或高压排挤——学科课程的书面作业收缴要比研究性学习的作业容易量化,也容易惩戒。
现状三:家长不解。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增强他们的亲社会情感、组织协调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对知识生成性的体验。但它有它的特点:长效性。不可能像学科课程一样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上网查资料,家长会说他们玩物丧志;学生课后做实验,家长会说他们不务正业;学生出门搞调查,家长会说他们不知深浅。
现状四:学校无心。学生讨论交流,学校嫌教学秩序混乱;学生外出活动,学校怕安全状况没保障;教师认真,学校害怕学科成绩被耽误;教师疏懒,学校又怕应付检查没素材。
现状五:教师不从。从事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教师也是受益者。且不说对自己教育教学研究的情感储备和导向作用,单单从学生研究的五花八门的课题中,从学生对课题认识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就能学到自己平时无暇探究的许多新知。然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老师,都是半路出家的,而且,大部分属于兼职。因为无知,所以上课常感无所
适从;因为无知,所以指导常觉顾此失彼;因为兼职,所以难免挪用课堂;因为兼职,备课常常不能充分。
现状六:学生无奈。从理论上讲,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对自主选择的研究课题,自主搭建的研究团队,自我规划的研究流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充分的信心。然而,面对家长的不解,教师的敷衍,学校的欲说还休,面对巨大的学科考试压力,他们备感无助,不得不收敛自己的酣畅淋漓地研究的态势5。
开展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传统历史教育观里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即强制学生接受太强的历史使命感和注重对历史的大思考。在孩子的课本里无不充斥着成年人的思想,这些思想多是先贤圣哲们用毕生精力探索出的智慧和真理,这些智慧和真理的确很深刻,但是它们与学生生活离的太远,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因而课堂生活十分平庸、贫乏和沉闷,可能学生在教师的权威影响下,背诵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但付出的是生机和灵气的泯灭、人文关怀和创造精神的缺失、综合实践能力的匮乏,而这恰恰违背了历史课最基本的功能,“学史使人明智”。教育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知识武装人,用智慧启迪人,因而历史课教学始终应该飘扬着一面大写着“人”字的旗帜,注重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关心和尊重学生的需要,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6。
本次课程改革力图将以往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成全方位的培养人的教学,新课程强调精选
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动手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扣人心弦的导语、饶有趣味的材料、活动课的设置,这些无疑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旋转舞台。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操作程序大致为:确定课题→制订计划→实施研究→总结交流。
(一)确定课题
课题的确定可能前后要经历几个过程。教师必须先介绍学科研究前沿的动态信息,提供可选择的背景资料,也可以把教学大纲中的参考课题一并公布,让学生在大范围中选择小范围,在小范围内确定小专题。如学术界对洋务运动的研究、新大纲中“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的课题均可以细化,像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近代教育、近代军事、近代交通、近代思想文化、近代科技等各方面的影响,当然还可以进一步细化。然而这毕竟是“因人选题”,是由教师事先提供,未必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因此课题的选择也可以不限此列。这些题例应该说都是与历史息息相关的。
(二)制订计划
要研究就要有一个通盘的计划,计划的制订要尽可能详尽、细致、周密。前面提到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因此小组成员的组成、分工必须要先确定。其次要考虑研究的目的、方式、步骤,用时与进度,何时开题与结题,以什么形式结题,所要查找的资料或调查考察的对象,
哪些方面需要老师、家长、专家等的帮助,经费预算,等等。计划必须由全组成员认真讨论,共同拟定。计划是否可行除了征求指导教师意见外,还可以通过开题报告的形式请有关方面的代表进行论证、质询,广泛征求意见,也许有些课题因条件不具备,在开题时就很难通过,一般农村中学就难以制订切实
可行的研究方案。
(三)实施研究
在具体研究前,应该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实物准备,带好笔记本、卡片等物品;心理准备,如何与外界打交道等;经济准备,可能需要备一点钱,等等。而指导老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学习包,里面可以是与课题有关的一些背景资料,或是设计的一些研究记录表等,当然这些尽可以由学生自己准备。研究的方式视课题内容而定,主要有这样几种12:
1、文献研究式。这是历史研究的主要方式,它主要是查阅资料、筛选信息,最大限度地选取有典型代表性的有效信息,来提炼或论证某个观点,分析说明有关问题。它一般适用于相对注重学术性的一些课题,如新大纲中“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的课题,只有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上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既分阶段又从总体上来进行研究,才能弄清近现代中美关系的走势,而只有对中美关系的历史研究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认识中美关系的现状,展望中美关系的未来。
2、调查研究式。主要是对历史遗物、遗迹、遗址进行考察,对历史研究专家和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关的现代人进行调查访谈等形式。这种调研往往能获得第一手或近乎第一手的材料,直观形象,可信度较高,学生可获得直接经验,更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如新大纲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本地区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斗争事迹”课题的研究。调查研究的形式要求先行调查,然后再对记录进行分析,调查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耐心,细心地观察或记录,因而是对学生多种素质的考验。
3、假想研究式。历史教学乃至社会生活中,曾有相当多的人持这样一种观点:历史是客观真实的反映,不容许有半点假设。然而静观历史便会发现历史假设在历史表述中是随处可见的,因此进行假想研究应当也是可以的,这种研究要求先提出一种假设或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