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 化难为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形结合化难为易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低段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过:“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住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数形结合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或使几何问题代数化,为问题解决提供简洁明快的途径。
【关键词】数形结合低段数学低年级学生
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数)和空间形式(形),数是数量关系的体现,而形则是空间形式的体现。“数”和“形”是研究数学的两个侧面,利用数形结合能使“数”和“形”统一起来,可以使所要解决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维广阔。华罗庚教授对此有精辟概述:“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在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数和形是两个紧密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部分。因为一方面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太发达,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还必须有形象的支持;另一方面,形象化的实例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愉快的情感能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性质问题来研究,也可把图形的性质问题转化成数量关系的问题来研究,数形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一、在数的认识教学时利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数感主要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的感念。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刚学习数学知识时,教材首先就是通过数与物(形)的对应关系,初步建立起数的基本概念,认识数,学习数的加减法;通过
具体的物(形)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比较长短、多少、高矮等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图形的认识与组拼,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把数与形联系起来,数形有机结合。在以后年级的学习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数与形的结合就更加广泛与深入。
如:北师大版一上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从直观模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又如:北师大版二下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二、在概念学习时利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并非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前,他们的知识基本上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上的。其知识特点是直观形象,看得见,摸得着。而进入小学阶段,教师如果运用数形结合来引入新知、建构概念、解决问题,就相当于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添砖加瓦,新知识的学习就变得更简单。这样新学的知识就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而我们也达到了所需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所谓深入浅出。
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中,通过具体的形的操作与实践,让学生充分理解“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数学概念,掌握运用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等,使数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分数的知识。
【案例】: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时,因为这节课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所以我强调“数形结合”,通过简单明确的直观图形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分数的概念。我先用一个圆代表一个饼,当着学生的面把这个饼对折后剪开成两半,这半个饼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告诉学生: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半个),就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纸折出二分之一,涂上颜色,进一步理解。接着顺应学生好表现的特性,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分数,互动交流。我有选择地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然后有选择地让学生说说这些分数是怎样来的,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使学生建构了丰富的分数表象。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指着左边的一组图问学生:这些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然后指着四分之一的图再问:明明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使学生明白两点:①不同的图形可以表示相同的分数,相同图形的不同分法也可以表示同一个分数;②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逐步去除分数的非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对分数本质含义的理解。
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来看:在这个片段中,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由直观的图像,抽象成几分之一,经历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这样数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分数的知识。
三、在运算、归纳法则时利用数形结合,使学生理解算理。
算理是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它由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等构成;运算法则是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四、在解决问题时利用数形结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完成了两个认识上的转化。第一个转化
是指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收集、观察、比较、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抽象成
数学问题;第二个转化是根据已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全面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求解。
运用数形结合有时能使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比较直观,成为解决问题的
有效方法之一。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根据问题的
具体情形,把图形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
图形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线段图也是小学
数学常用的一种揭题策略。线段图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关系明朗化,为
正确解题创造条件,尤其在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问题时,学生只要把部分与整
体的关系、具体数量与比率的对应关系正确地表示出来,问题解决的任务便完成
了一半。
例如:在低段教学有关“倍”的应用问题时,线段图也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教师提出“有Array多少只蜜蜂”的问
题,要求学生找出
相关的数学信息,
“小鸟有8只”,
蜜蜂说
“我们的只数是
小鸟的3倍”。学
生根据这种背书
关系画出示意图,
列出算式。
又如植树问
题,就是从图形中总结出解决方法。先模拟植树,得出线上植树的三种情况。
“___”代表一段路,用“\”代表一棵树,画“\”就表示种了一棵树。让
学生在这段路上种上四棵树,想想、做做,你能有几种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