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建设与管理指南35214

合集下载

重症医学科设立与管理指南(2023版)

重症医学科设立与管理指南(2023版)

重症医学科设立与管理指南(2023版)1. 引言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重症医学科设立与管理的指导,以帮助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的重症医疗服务。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关键的部门,负责处理危重病患的治疗与护理。

正确的设立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度。

2. 设立重症医学科的考虑因素在设立重症医学科之前,医疗机构需要考虑以下因素:2.1 医疗需求评估评估本地区危重病患的数量和需求,确保设立重症医学科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2.2 人员需求评估评估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的人员需求,确保能够配备足够的高素质专业人员。

2.3 设备与设施确保重症医学科能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设施,包括监护设备、呼吸机、手术室等。

2.4 政策和法规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要求,确保设立的重症医学科符合相关标准。

3. 重症医学科的管理指南以下是重症医学科的管理指南:3.1 人员管理- 招募和培训合格的医生和护士,确保他们具备处理危重病患的能力。

- 建立持续的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 设立合理的人员轮班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质量。

3.2 设备管理- 确保重症医学科的设备正常运作,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

- 保证设备的充足性和先进性,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 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买、维修和淘汰等。

3.3 患者管理- 建立患者登记和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制定患者评估和监测方案,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 设立合适的转诊和转运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紧急治疗。

3.4 质量管理-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质量指标和评估方法。

- 定期进行质量审核和改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 推行经验分享和医学研究,促进重症医学科的学术发展。

4. 结论设立与管理重症医学科需要综合考虑医疗需求、人员需求、设备与设施以及政策和法规等因素。

遵循本指南的建议,能够确保重症医学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度。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

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

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解读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解读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ONE
KEEP VIEW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解读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CATALOGUE
目 录
• ICU建设概述 • ICU的设施与设备 • ICU的管理制度 • ICU的护理服务 • ICU的医疗质量与安全 • ICU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ICU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提高救治效率。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护理床
具备升降、旋转等功能,方便护 理人员进行操作。
护理用具
包括吸痰器、氧气面罩等,用于 日常护理工作。
环境设备
空气净化设备
保证病房空气质量,减少感染的风险。
消毒设备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空调设备
调节病房温度和湿度,为患者提供舒 适的环境。
PART 03
ICU的管理制度
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资质
备正常运行。
设备使用
03
对医护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避免设备
损坏和事故发生。
环境管理
清洁卫生
保持ICU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减少感染风 险。
噪音控制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4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引言】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的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

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 管理单元以8到12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ICU建设和管理指南规范.doc

ICU建设和管理指南规范.doc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引言】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

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 管理单元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ICU的人员配备】(一)ICU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1以上。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是为了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以满足重症患者的特殊需求。

本指南于2024年发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设备配置、功能布局、人员配置、质量管理等。

一、建筑设计方面,ICU的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建筑结构:ICU应位于医院主楼或主楼相邻部位,便于各科病人转运和抢救。

建筑区域应合理布局,不宜过小。

2.空间布局:ICU需要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包括病房、护士站、医疗设备室、洗手间等。

3.通风与照明: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并且要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和人工照明。

二、设备配置方面,ICU需要配备一系列的医疗设备,以满足重症患者的监测和治疗需求,例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无创血压监测仪等。

三、功能布局方面,ICU需要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

例如,病房区域应包括病人床位、观察区、诊疗区等;护士站应设置在能够全面观察病人情况的位置上,方便护理操作和监护工作。

四、人员配置方面,ICU需要有合适的专业医护人员。

医务人员要对重症患者有全面的了解和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处理各种急危重症状况。

五、质量管理方面,ICU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同时,对ICU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24)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有指导性的建设和管理原则。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设备配置、功能布局、人员配置和质量管理,我们能够做到为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2023完全指南

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2023完全指南

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2023完全指南重症医学科(ICU)是医院中的重要部门,负责照顾那些病情严重,需要密切监控和护理的患者。

构建和管理一个有效的ICU需要深思熟虑的规划,专业的团队,适应性的技术,以及合适的治疗方法。

1. 重症医学科的构建1.1 设施规划设施规划是构建ICU的第一步。

这包括确定ICU的位置,规模,房间布局,及设备配置。

一般来说,ICU应该设在医院的核心位置,方便与其他科室紧密协作。

房间应该宽敞,通风,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

1.2 人员配置ICU的人员配置应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呼吸治疗师,营养师等。

他们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重症病人的治疗需求。

建议至少保持1:2的医生到病人比例,以及1:1的护士到病人比例。

2. 重症医学科的管理2.1 治疗方案制定所有ICU患者的治疗方案都应根据其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制定。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疾病类型,病情进展,以及患者的意愿和需求,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2.2 质量控制ICU的管理也包括对治疗效果的持续评估和质量控制。

需要定期进行病例回顾,数据分析,以及疾病管理评估,以确保所有的治疗和护理活动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患者和家属沟通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是ICU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生和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解释病情,介绍治疗方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需求,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总的来说,构建和管理一个高效的ICU需要全面的规划,专业的团队,以及持续的改进和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始终以患者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以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目标。

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

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

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简介本指南旨在提供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的指导,以确保医院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重症医疗服务。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关键的医疗部门,负责治疗危重病患者,需要具备合适的设备、人员和管理体系。

构建重症医学科构建重症医学科需要以下步骤:1. 制定目标和计划:明确构建重症医学科的目标和计划,包括确定科室规模和人员需求。

2. 设计科室布局:根据科室规模和需求,设计合理的科室布局,确保流程顺畅和设备满足需求。

3. 采购设备和药品:根据科室需求,采购适当的设备和药品,确保能够提供全面的重症医疗服务。

4. 招聘和培训人员:招聘合适的医生和护士,并提供必要的培训,确保医疗团队能够胜任重症医学科的工作。

5. 建立协作机制:与其他科室和医院内部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确保危重病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管理重症医学科管理重症医学科需要以下策略:1. 制定科室规章制度:建立科室的规章制度,包括工作流程、医疗标准和应急预案等,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 进行质量控制:定期评估和监测重症医学科的医疗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医疗水平。

3. 建立培训计划:制定医生和护士的培训计划,持续提升他们的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

4. 加强团队合作:鼓励医疗团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5. 定期更新设备和技术:跟踪重症医学科的设备和技术发展,定期更新设备,确保医疗水平与时俱进。

结论本指南提供了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的指导,帮助医院提供高质量的重症医疗服务。

构建重症医学科需要明确目标和计划,设计科室布局,采购设备和药品,招聘和培训人员,建立协作机制。

管理重症医学科需要制定规章制度,进行质量控制,建立培训计划,加强团队合作,定期更新设备和技术。

通过执行本指南,医院能够有效构建和管理重症医学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中专门用于治疗危重病人的部门。

为了确保ICU的高效运转和提供优质的病人护理,建设和管理ICU需要遵循一系列指南和最佳实践。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建议和注意事项:1. 设计和布局:ICU的设计应考虑到病人数量、设备需求、医护人员工作流程等因素。

病床之间应有足够的空间,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

此外,ICU应尽量远离噪音和其他干扰因素,以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2. 人员配置:ICU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包括重症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需要合理配置医护人员的数量和专业背景。

3. 设备和技术支持:ICU需要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呼吸机、心电图仪等,并保持良好的维护和检修。

此外,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和电子病历系统也是管理ICU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感染控制:ICU是高风险的感染传播场所,因此需要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等措施,以防止病原菌传播和交叉感染。

5. 指南和协议:ICU应建立和实施相关的指南和协议,以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式进行护理和治疗。

例如,机械通气管理、血流感染预防、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指导意见都是重要的参考。

6. 继续教育和培训:ICU的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以保持其专业水平和知识更新。

7. 质量管理和绩效评估:ICU应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包括定期审查护理记录、病人满意度调查、不良事件报告等,以提高ICU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8. 病人和家属参与:ICU应积极鼓励病人和家属的参与,包括病情交流、共同决策等,以提供更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总之,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和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人员、设备、技术和制度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重症护理,提高病人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一、ICU建设1.空间规划:ICU应具备较大的空间,包括病房、观察室、办公室等。

合理划分空间以确保病人的隐私和治疗需求。

2.设施设备:ICU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和器械,例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体外膜肺氧合机等。

同时应考虑到辅助设备的布局和通风系统的设计,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3.人员配置:ICU需要配备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等。

合理的人员配置可以提高抢救效率和病人的康复速度。

4.卫生与消毒:ICU是病人密集型区域,因此卫生与消毒工作非常重要。

要定期清洁病床、仪器设备以及环境,加强手部卫生和病区通风,做好感染控制。

二、ICU管理1.医疗流程:制定科学的医疗流程,确保每个病人都能得到规范化的治疗。

例如,对于各类危重病患的入院评估、监护要点、抢救流程等,都应有明确的操作规范。

2.人员培训:医护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进入ICU工作。

定期举行学术讨论和培训班,加强团队合作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3.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机制,包括ICU日常例会、病房巡查、医疗纪录整理等。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和协作,实现跨科室的连续性护理。

4.质量评估: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医疗安全检查,加强医疗质量监督和风险控制。

同时进行病例讨论和模拟演习,总结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ICU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5.病患沟通:ICU患者多为危重病患,他们及其家属对医疗情况往往心急如焚。

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时解答疑问,给予心理支持,提高病患满意度。

总之,ICU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综合性且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医院全员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施和设备建设,科学的管理和培训,质量评估与沟通,才能提高ICU的医疗水平和满意度,为危重病患提供更好的治疗。

ICU建设和管理指南规范.doc

ICU建设和管理指南规范.doc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引言】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

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 管理单元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ICU的人员配备】(一)ICU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1以上。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重症医学科作为医院中救治危重症患者的核心科室,其建设与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和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重症医学科能够高效、安全地运行,以下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重症医学科的建设与管理要点。

一、科室布局与设施(一)空间规划重症医学科应位于医院内相对独立且易于通行的区域,以方便患者转运和医疗资源的快速调配。

科室内部应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医疗区、监护区、医护工作区、污物处理区等。

每个区域之间应保持合理的通道和隔离,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病床设置病床数量应根据医院的规模和患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张病床的使用面积应不小于 15 平方米,床间距应大于 15 米。

病床应配备完善的监护设备和治疗设施,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

(三)医疗设备重症医学科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以满足对危重症患者的监测和治疗需求。

常见的设备包括多功能监护仪、有创和无创呼吸机、血液净化设备、除颤仪、床边 X 光机、超声仪等。

这些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四)环境设施科室内部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照明设施应充足,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和观察。

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墙壁和天花板应易于清洁和消毒。

二、人员配备与团队建设(一)医生团队重症医学科医生应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各种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医生团队应包括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等不同层次的人员,以保证医疗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护理团队护理人员是重症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

护理人员与病床的比例应不低于 25:1,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能,如气道护理、静脉穿刺、压疮预防等。

(三)团队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最新的诊疗指南、急救技能、设备操作等。

同时,应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医疗团队的整体素质。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共60页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共60页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
指南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1. 引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中提供给重症患者的专门护理服务的病房。

ICU的建设与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以便医院在建设和管理ICU时能够遵循最佳实践,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2. 建设ICU的基本要求为了满足重症患者的特殊需求,建设ICU需要考虑以下基本要求:2.1 空间规划ICU的空间需要足够宽敞,以容纳各种医疗设备和人员活动。

通常需要包括病房区、护理站、医务人员休息区、会诊室等。

同时,需要合理规划通风、照明和消防设施,以确保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患者的安全。

2.2 设备配置ICU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床位、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稳定性、可靠性和易于操作的特点,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及时监测和治疗。

2.3 护理人员配置ICU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处理重症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工作。

护士和医生的配置应根据病房规模和患者病情确定,确保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

3. ICU的管理流程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ICU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流程。

以下是常见的管理流程:3.1 入院和出院评估每位患者入院时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医学评估。

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

同样,当患者出院时,也需要进行评估和出院指导,确保患者的顺利康复。

3.2 临床路径管理ICU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指为特定疾病或治疗的患者设计的一套预定的、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通过临床路径的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

3.3 感染控制由于ICU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较弱,感染控制尤为重要。

ICU需要制定严格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范,包括手卫生、消毒与无菌操作、床位管理等。

通过正确的感染控制措施,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4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引言】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

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ICU的人员配备】(一)ICU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1以上。

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

ICU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二)ICU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3 : 1以上。

(三)ICU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技术与维修人员。

【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一)ICU医师应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以胜任对重症患者进行各项监测与治疗的要求。

(二)ICU医师应经过规范化的相关学科轮转培训。

(三)ICU医师必须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

(四)ICU医师应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1)复苏;(2)休克;(3)呼吸功能衰竭;(4)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5)急性肾功能不全;(6)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7)严重肝功能障碍;(8)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9)急性凝血功能障碍;(10)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11)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12)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13)镇静与镇痛;(14)严重感染;(1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16)免疫功能紊乱。

(五)ICU医师除一般临床监护和治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1)心肺复苏术;(2)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3)机械通气技术;(4)纤维支气管镜技术;(5)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6)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7)胸穿、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8)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9)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10)持续血液净化技术;(11)疾病危重程度评估方法。

(六)ICU医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省级或省级以上重症医学相关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的学习,不断加强知识更新。

(七)ICU护士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重症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经过专科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

【ICU的医疗管理】(一)ICU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诊疗常规。

除执行政府和医院临床医疗的各种制度外,应该制订以下符合ICU相关工作特征的制度,以保证ICU的工作质量:(1)医疗质量控制制度;(2)临床诊疗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3)患者转入、转出ICU制度;(4)抗生素使用制度;(5)血液与血液制品使用制度;(6)抢救设备操作、管理制度;(7)特殊药品管理制度;(8)院内感染控制制度;(9)不良医疗事件防范与报告制度;(10)疑难重症患者会诊制度;(11)医患沟通制度;(12)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二)ICU的患者由ICU医生负责管理。

患者的相关专科情况,ICU医生应该与专科医生共同协商处理。

(三)ICU的收治范围: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

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ICU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4、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ICU的监护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ICU的收治范围。

【ICU病房建设标准】(一)ICU应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考虑以下因素: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时,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

(二)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M2;每个ICU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M2。

每个ICU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可以根据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1~2间。

鼓励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三)ICU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

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属接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等。

辅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积之比应达到 1.5:1以上。

(四)ICU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五)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

每个单间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该独立控制。

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六)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七)ICU病房建筑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八)ICU的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病人的通道。

(九)除了患者的呼叫信号、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外,电话铃声、打印机等仪器发出的声音等均属于ICU的噪音。

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这些声音应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的水平。

根据国际噪音协会的建议,ICU白天的噪音最好不要超过45分贝(A),傍晚40分贝(A),夜晚20分贝(A)。

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该尽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

(十)ICU应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

【ICU必配设备】(一)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

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

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

每个ICU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

ICU最好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最好每个电路插座都在主面板上有独立的电路短路器。

(二)应配备适合ICU使用的病床,配备防褥疮床垫。

(三)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

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ICU单元至少配备便携式监护仪1台。

(四)三级医院的ICU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二级医院的ICU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呼吸机。

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

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ICU单元至少应有便携式呼吸机1台。

(五)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配备,其中微量注射泵每床2套以上。

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

(六)其他设备: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血液净化仪、连续性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车上备有喉镜、气管导管、各种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体外起搏器、纤维支气管镜、电子升降温设备等。

(七)医院或ICU必须有足够的设备,随时为ICU提供床旁B超、X光、生化和细菌学等检查。

【ICU选配设备】除上述必配设备外,有条件者,视需要可选配以下设备:(一)简易生化仪和乳酸分析仪。

(二)闭路电视探视系统,每床一个成像探头。

(三)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BIS)。

(四)输液加温设备。

(五)胃粘膜二氧化碳张力与pHi测定仪。

(六)呼气末二氧化碳、代谢等监测设备。

(七)体外膜肺(ECMO)。

(八)床边脑电图和颅内压监测设备。

(九)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左心辅助循环装置。

(十)防止下肢DVT发生的反搏处理仪器。

(十一)胸部震荡排痰装置。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经过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反复酝酿、讨论制订,随着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本会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出修订。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4月《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工作小组组长:管向东组员:(按姓氏笔划为序)于凯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晓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大为(北京协和医院),安友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邱海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严静(浙江医院),康焰(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覃铁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管向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